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996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docx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2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

(2013~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水利部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前言

当前,全球已处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以全面提升我国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信息化步伐,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一项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

是形成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和管理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攻坚时期。

水土保持信息化作为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水土保持部门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为依托,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开发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强化信息化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地支撑了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为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组织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按照《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纲要》、《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了本规划。

目录

前言I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1

一、主要进展1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

(二)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不断深入2

(三)信息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3

(四)信息化保障能力逐步提高4

二、存在问题5

(一)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5

(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6

(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程度低6

(四)信息化发展保障条件不足6

三、面临形势7

(一)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快速迅猛7

(二)我国信息化推进步伐明显加快8

(三)水利事业发展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了很好发展机遇9

(四)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新形势对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9

第二章需求分析11

一、国家宏观管理与决策对水土保持信息化的需求11

(一)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需要11

(二)加强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需要12

(三)落实政府管理职责的需要12

二、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13

(一)提高预防监督行政效率的需要13

(二)实现综合治理精细化管理的需要14

(三)提高监测评价能力的需要14

(四)提高科研协作共享水平的需要15

三、社会公众信息服务对水土保持信息化的需求15

(一)推进水土保持政务公开的需要15

(二)加强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的需要16

(三)深化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力度的需要16

(四)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的需要16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8

一、指导思想18

二、建设原则18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18

(二)统一标准、分级建设18

(三)项目带动、全面推进19

(四)需求驱动、面向应用19

(五)整合资源、促进共享19

三、建设目标19

(一)2015年目标19

(二)2020年目标20

第四章建设任务21

一、总体框架21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4

(一)信息站网体系24

(二)数据采集体系25

(三)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25

(四)信息传输体系26

三、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26

(一)基础数据库26

(二)业务数据库27

(三)元数据库30

四、应用支撑体系建设31

(一)基础业务模型31

(二)业务流程管理组件31

(三)专业分析处理组件32

(四)信息共享应用组件32

五、应用系统建设32

(一)业务应用系统33

(二)应用服务系统34

六、门户网站35

(一)外网门户35

(二)内网门户36

七、标准制度体系36

(一)总体标准37

(二)基础设施标准37

(三)信息资源标准37

(四)应用标准37

(五)管理制度37

八、安全与维护体系38

(一)安全体系38

(二)运行维护体系38

第五章近期重点建设项目40

一、国家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建设40

(一)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点升级40

(二)基础数据采集设施设备41

(三)水土保持数据存储41

(四)水土保持信息传输网络系统41

(五)水土保持数据库42

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系统43

(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43

(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44

(三)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管理44

(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44

(五)水土保持资质管理45

三、国家重点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45

(一)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46

(二)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管理46

(三)综合治理项目监测效益评价46

(四)综合治理情况数据统计与上报47

四、水土保持监测评价系统47

(一)水土保持遥感监测评价48

(二)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管理48

(三)水土流失定点监测数据上报与管理48

(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49

五、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单元管理系统49

(一)野外调查数据采集49

(二)野外调查数据管理50

(三)土壤侵蚀强度评价50

(四)土壤侵蚀预测预报50

六、小流域基础数据资源示范建设51

(一)小流域划分51

(二)基础图斑调查51

(三)小流域基础数据管理51

七、水土保持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51

(一)信息发布52

(二)在线服务52

(三)资源目录服务53

八、水土保持规划协作平台53

(一)水土保持协同规划辅助支持54

(二)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管理54

(三)水土保持规划成果管理55

九、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管理系统55

(一)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管理55

(二)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目录索引55

(三)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56

(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公众服务56

十、水土保持科研协作支撑系统56

(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56

(二)科技信息管理57

(三)科研会议管理57

(四)专家信息管理57

(五)科研互动平台58

第六章组织实施59

一、水利部职责59

二、流域机构职责60

三、省级职责60

四、地市级职责61

五、县级职责61

第七章保障措施63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63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63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64

四、强化政策制度建设64

五、加强科学技术研究64

第八章实施效果评价66

一、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发展66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66

三、应用先进技术,推动科技发展67

四、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67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主要进展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信息采集与存储体系初具规模。

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数字黄河”和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项目实施,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7大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监测总站、175个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和738个水土流失监测点,形成了泥沙、径流、降雨、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采集体系;省级以上水土保持部门的各类在线存储设备的存储能力不少于200TB,水土保持信息采集、处理与存储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为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水土保持数据库不断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建成的水土保持数据库数据总量已超过10000GB,数据内容涉及土壤侵蚀、综合治理、预防监督、定位观测、法律法规、重要文件等方面。

水利部利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1:

10万全国水土流失空间数据库;依托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建成了多年连续的全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动态监测成果数据库;通过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土壤侵蚀信息资源库数据整合改造,建立了全国土壤侵蚀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产品体系,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向各行各业、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促进了数据共享。

黄委会天水、西峰、绥德三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和北京、江西、湖北、福建、贵州、河南等省(直辖市),整汇编了一批时间序列长、观测指标完整的水土流失观测数据,并运用信息技术初步建立了水土流失试验观测数据库。

不断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二)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不断深入

一是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平台初步建成。

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在开展流域级、省级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示范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包含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监测评价、数据发布等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水利部、7大流域机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信息中心安装部署,初步形成了全国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平台。

水利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托该应用系统平台,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信息化管理。

开发的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发布系统,为各行各业、社会公众提供全面、权威的水土保持信息,有效地支撑了水土保持各项业务的开展,显著提升了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二是专业化的应用管理系统相继投入使用。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远程上报、快速查询和分类统计,提高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管理水平。

黄土高原淤地坝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了淤地坝布局、建设规模、建坝时序和工程进度的科学规划与决策,改进了传统的小流域坝系建设前期工作方法。

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水土流失预测预报的有机结合。

北京、湖北、江西和贵州等省(直辖市)水土流失监测点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数据实时监测与上报。

北京市、辽宁省小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水土保持基本单元的综合管理。

三是水土保持公务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水土保持资质管理、工作情况统计、培训报名等系统相继投入使用,促进了水土保持行政职能、办公方式和服务手段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信息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一是水土保持网站建设成效显著。

在“宣传水利、促进发展、增加透明、提高效率、增进沟通、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下,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积极开展门户网站建设工作,形成了以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站为龙头,7大流域机构、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网站为支撑的全国水土保持门户网站体系。

水土保持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水土保持部门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及时、翔实、可靠的水土保持信息,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站开通的水土保持方案在线上报系统,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一些流域机构、省级的水土保持网站开辟了信箱、论坛、调查、投诉、建议等互动栏目,服务内容不断充实,服务形式日益多样,建立起了公众反映情况、解决问题、表达意愿的畅通渠道。

二是水土保持公报持续发布。

水利部从2003年起,连续发布年度《中国水土保持公报》,长江、黄河、松辽水利委员会也相继发布了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