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773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docx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docx

语文

∙开篇导学

∙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学习本学期的《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文学史的时间顺序和文学体裁来进行分类,分为十三章。

分别由先秦两汉诗、先秦两汉文、唐宋诗、唐宋词、唐宋文、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小说、现当代诗歌、现当代散文、现当代戏剧、现当代小说、汉语应用知识、写作构成。

每章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选择课文篇目,根据考纲的不同,具体的篇目数量也不同,多则八九篇,少则一二篇。

每章的构成模式都相对固定,由概述和具体课文篇目组成。

十三章构成十三个板块,每块介绍学习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的相关作家、作品以及由此而延伸出的文学常识及文学史知识。

概述主要侧重宏观的文学史的知识,课文篇目侧重具体的作家作品。

每篇具体课文又由作品、作者与相关背景、阅读提示、注释、学习要求构成。

第一至十一章是学习和考核的重点,第十二章只要求一般的知识性了解;第十三章是写作,偏重应用文的模仿训练。

作文的考核通常是记叙文、议论文、读后感、抒情文等,但也不排除应用文的写作,但其重点是写作,而不是知识。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因此,要求同学一定要在课后根据老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提示和要求去认真阅读课文中的作品。

从本课程考试的角度说,要对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认真研读,通过对具体课文的学习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知识来。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就是踏实认真地阅读课文,掌握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所讲授的内容,理解、记忆,然后再加以比较、分析、总结,加以消化,以期获得提高。

∙我们的学期作业为离线作业,作业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请同学们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并在规定日期内认真完成。

本门课程的考试为闭卷考试,在最后一个月里将给大家发布考试说明指导,请同学们届时关注。

∙本学期里,我将随时提醒大家的学习进度,尽力帮助大家解决有关本门课程的疑难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经常关注我们的日历和答疑指导,对有疑惑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同时对其他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老师的解答能够随时关注,勤于思考。

∙祝愿大家在新的学期里学习愉快,天天进步!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内容如下:

∙1、《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源头。

它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的分别是由于音乐的不同。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160篇。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共105篇,其中小雅74篇,大雅31篇。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乐歌,分周、鲁、商三颂,共40篇。

《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前人论《诗》把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大体说来,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方法。

按照朱熹的解释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赋就是铺陈叙述,比就是譬喻,打比方,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的开头,是诗歌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赋比兴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特别是比兴结合,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文化传统。

《诗经》的形式多数是四言,一般是隔句押韵,分章,各章复沓回环,读来节奏舒卷徐缓,音节和谐流畅,是我国四言诗的高峰,在诗体发展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诗经》是我国文学辉煌的开端,是富于首创性的杰作,成为我国诗歌发展的深厚源头。

∙2、《楚辞》:

∙《诗经》之后诗坛沉寂了三百年之久,到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的楚国才又出现了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体诗歌,这就是“楚辞”。

奠基人就是屈原。

“楚辞”一名,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

汉代的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注本。

“楚辞”成为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对后世诗歌和辞赋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鲁迅称其“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3、汉乐府民歌:

∙乐府本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代乐府民歌是汉代乐府诗歌中的民歌部分。

它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貌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感情世界,是《诗经》之后现实主义诗歌的又一光辉成就。

∙汉代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瞩目。

它首创了完整的五言诗体式,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为建安诗歌的繁荣做好了形式上的准备,对五言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最重要体式之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其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表现手法,都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乐府民歌的数量很多,但多已亡佚,今存60首左右。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最多。

∙4、文人五言诗:

∙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是《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编的《文选》,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大多表现了乱离时代的哀怨和忧虑。

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描写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另一类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突出:

善于运用比兴和写景来抒发感情,擅长用事物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体现了“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抒情风格,是我国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在句法韵律上,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韵律轻柔优美,悠扬婉转,很适合歌唱与吟诵。

《古诗十九首》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认为是“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5、曹操《短歌行》: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儒法兼取,礼刑互用;他雅好诗书文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在丧乱之际,渴慕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及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宽广胸襟。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

从整体上说,诗歌的基调是悲凉慷慨、积极健康的。

语言方面,首先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用“朝露”喻人生短暂,用“乌鹊”择枝喻贤士择主,用明月喻贤才,用山海比喻志向胸怀,等等,曲折吞吐,形象生动。

其次是运用典故,借用《诗经》、周公的典故,立意深远。

再者,本诗是言志诗,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显得庄重、典雅,加强了作品的力量的表达。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抑扬顿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第二章重要知识点1

(一)先秦文

1.先秦历史代表散文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确切地说,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时期,周天子和各诸侯国均设史官,并开始了私人修史,出现了《春秋》以及《左传》《国语》等极富特色的历史散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名著。

它与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是一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历史著作,它既记事,也记言。

《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文学的重大发展,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促成了诸子哲理散文的繁荣。

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诸子散文多成书于作者身后,由其门人及后学所辑,故多为语录体,或保留语录体痕迹。

《老子》《论语》《墨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后学将其言行辑录为《论语》二十篇。

这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每篇分若干章,每章都非常简短,多为独白式的语录或二人对话,以口语为基础,吸收书面语言的长处,简洁精练,生动隽永,幽默风趣,情味盎然,有许多极富哲理和启发性的语句,成为后世的警句格言。

《论语》还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长短错综,富于变化;抑扬唱叹,极富感情色彩。

《论语》虽以记言为主,但也不乏对孔子师徒生动形象的描绘,颇具文学意味。

《墨子》文章重视论证方法,逻辑性很强;不尚文采,风格质朴无华。

墨子继承了孔子“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明鬼等,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要为万民兴利除害,代表了当时庶民阶层的利益和诉求。

墨子反对强国凌辱弱小诸侯国的不义战争,反对统治者“亏民以自利”,其思想不仅有强烈的现实性,而且他本人又能身体力行,因此,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为显学,并影响后世较为深远。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和其弟子万章等合著。

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

《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但又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

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

《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的著作。

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篇,杂篇11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出于其门人、后学之手。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熟悉各家学说,最服膺老子。

他激烈批判现实的黑暗,非儒、墨及礼乐仁义。

奉行明哲保身的贵生主义,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提倡齐万物、一死生,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宣扬不谴是非、与世俗处。

其思想对后世产生过深刻影响。

(二)两汉文

1.两汉政论

两汉论说之文主要包括哲理和政论两大类。

哲理论文如刘安的《淮南子》、桓宽的《盐铁论》、扬雄的《法言》和王充的《论衡》等。

两汉的政论文指单篇流传的奏疏或专论,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晁错、刘向等人。

2.两汉史传

史传是汉代散文中成就最突出的领域,《史记》和《汉书》代表其最高水平。

《史记》凡五十二万余言,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各体有机配合,构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历史巨著。

《史记》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传记性作品,这些作品既能实录不讹,又有开合跌宕之致,加以语言峻洁生动,遂能于摇曳变化中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故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

司马迁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二章重要知识点2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选简析:

∙1、关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的一场斗争。

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其母姜氏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历史事件,揭露了当时诸侯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和残酷性,以及统治阶级精神道德的虚伪性。

2、关于《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生动传神的贤王形象。

作者从三个方面刻划了燕昭王的性格特征:

其一是礼贤下士,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继位之初,为了收拾残破的山河,求贤若渴;在郭隗向他讲明了“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的道理以后,言听计从,对一个普通的贤人“筑宫而师之”,这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其二是在“士争凑燕”的局面形成以后,并没有心满意足急于求成,而是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终于使“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其三是知人善任,在伐齐的条件具备以后,对善于用兵的乐毅的意见言听计从,并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大破齐军。

虽用笔不多,一个血肉丰满的贤明王者形象已跃然纸上。

3、关于《论语.先进》。

“侍坐”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也是最能集中体现孔子处世态度和艺术性较强的一篇。

文章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入世,以礼乐治国,所以他支持弟子们有所作为;二是如果道不行于世,则安贫自守,过高雅、闲适的生活,所以他也表示赞同曾皙的想法。

4、关于《孟子.公孙丑下》。

《公孙丑下》本文在论证过程中,是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一是否定句式的大量运用,不论是开始用阶进的否定句式来亮明论点,还是后面“城非不高”等否定之否定句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等的否定句式,都比用肯定性的句式更为坚决有力,给人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之感,极富抒情性和论辩色彩;二是对偶。

这是一篇散文,但运用了不少整饬的对偶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三是恰当地运用了排比句。

如“城非不高也”四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句。

5、关于《史记.项羽本纪》。

选录的三节,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展示其英雄气概和悲剧性格。

作者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有:

一是以事件写人物。

即选择精彩生动的生活片断来描写和刻画人物。

司马迁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件历史重大事件进行重点描写,既反映了秦汉之际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时代风云,也再现了项羽一生中的三次成败关键时刻的言行,突出了他既鲜明又丰富的个性特征。

二是细节描写。

即常常用一些细微情态表现人物的精神个性。

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玦示意,表现他要求项羽杀刘邦的急切。

樊哙闯帐,表现他的勇敢与对刘邦的忠诚。

项羽与范增对刘邦托张良转送礼物的不同态度,可见项羽并未意识到此后的命运,而范增已预料到可悲的结局。

三是场面描写。

精彩的场面描写往往能创造人物的活动舞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钜鹿之战的场面,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鸿门宴的场面,刀光剑影,明争暗斗。

在保持人物与基本情节真实的前提下,司马迁也不排斥想象。

鸿门宴前刘邦、张良、项伯的密谈,乌江边项羽与亭长的对话,都不免有司马迁“合情合史”的想象与发挥。

四是运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手法的妙用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鸿门宴”中项羽恃勇骄横,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毫无远虑;刘邦则能忍辱负重,善于采纳意见,随机应变,保存自己。

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又如樊哙之衬托项庄,张良之衬托范增,都能起到烘云托月之效。

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第三章重要知识点1

∙唐代主要诗人及代表作品

(一):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歌的艺术成就极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构思精妙,结构严谨。

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其二是情、景、理交融。

前半部分描绘自然景观,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不圆的旨意。

其三是语言精美。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以平声韵起,中间平仄交替,以仄声韵收,同时运用顶真连环句式,诗歌音韵谐调,宛转流利,声请并茂。

∙2、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诗的开头是对隐者的生活环境的描绘,优雅、高洁;接下去写诗人登山所见之景:

先写傍晚劳作的农夫归家时在渡头稍歇的画面,悠闲安静,富有生活气息;再写那天边如荠的远树和那江边如月的沙洲,这种组画式的写法使写景层次鲜明,诗中有画。

最后二句是直接抒情,切盼友人能携酒来和自己共醉重阳,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全诗将怀人之情和薄暮时分所感发的淡淡愁绪,完全融入景物之中,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

使全诗显得更为典雅浑成。

3、李白《将进酒》:

这是一首劝酒诗。

但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借酒浇愁。

李白有理想,渴望建功立业,但屡遭挫折,壮志难酬。

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李白非常矛盾复杂的思想情绪。

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李白非常矛盾复杂的思想情绪。

它既慨叹岁月如流,人生短促,高唱“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标榜及时行乐,愿意长醉不醒,又藐视功名富贵和古圣先贤,对自己的才干和前途充满自信,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见,在李白思想里充满了积极与消极、理想与现实的激烈斗争。

他的及时行乐,借酒浇愁,实际上是他理想无法实现时所发出的激愤之词,包含着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极度不满和愤怒抗议,故此诗给读者的感受不是颓废和玩世不恭,而是一种激发的力量。

他的万古难消之“愁”,实际上就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郁和苦闷。

全诗以劝酒来张扬诗人的自我形象。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有外在和内心两个方面。

从诗人的外在形象看,它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物。

这次是朋友请他喝酒,按礼不该张扬,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但主动要求朋友“杯莫停”听他唱劝酒歌,反客为主,而且竟然说出“主人何为言少钱”这样不合常情的话和作出让侍者用皮衣换酒之举,充分表现了他无拘无束、坦荡豪放的个性。

从其内心来看,这首诗主要是通过作者的慨叹和自白,层层揭示了他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理想,他的自信,他的傲岸不屈和不慕功名富贵,以及他的悲愤和无奈,都得以充分的展示。

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豪纵不羁的诗人自我形象就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4、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岑高”。

诗人曾两度赴西北边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诗歌除了描写军旅生活外,还描绘了神奇瑰丽的边塞风物和异域风情,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和表现范围。

此诗的语言很有特点:

一是善于动词描绘动态之景;二是精妙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三是用韵齐,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变偶为奇,节奏跳跃,急促有力。

 

第三章重要知识点2

唐代主要诗人及代表作品

(二):

1、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的“歌”,是诗体形式的一种。

绵绵长恨。

诗歌歌咏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却并非全以史实为据,而是在史实基础上吸收民间相关传说并加以适当熔裁虚构,虚实结合,中心突出,叙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缠绵哀怨的爱情故事。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其笔下的杨氏,隐去了作为历史人物的杨玉环的不美之处,既有“天生丽质”的外表美,又对爱情生死如一,始终不渝,寄寓着诗人的爱情理想。

本篇乃长篇叙事诗典范,情节曲折离奇,首尾完备,并将叙事与抒情做了极好地融合。

前段以叙事为主,始终围绕李、杨爱情中心取材,明畅简洁,一气舒卷,后半以抒情为主,酣畅淋漓,感人至深。

语言韵律方面,本篇是律化的乐府歌行,以韵为主,间或以散句相间,既琅琅上口,又气韵生动。

押韵方式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有两句一韵,或两句一转韵,或四句一换韵。

平声韵与仄声韵相互交替,音韵流畅和谐,语言优美抒情。

2、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在艺术上独具特色。

首先,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诗人借历史上拆迁金铜仙人这一事件为题写成此诗。

史实是魏明帝本来要拆走铜人,但因太重而留下,诗人却以非分之想,虚构成有情有声的拆运铜人的完整过程。

诗人借用了神奇的传说故事,又未拘泥于故事本身,他根据自己表达思想的需要,增添了情节,如开头的“夜闻马嘶晓无迹”和结尾处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对渲染气氛、表达思想,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描写生动,注重环境渲染。

诗中的描写多选用传神的细节,如“牵车指千里”、“酸风射眸子”、“携盘独出”等写得很有特色。

在渲染环境方面,有“夜闻马嘶”、“悬秋香”、“土花碧”、“月荒凉”、“波声小”,使此诗形象生动,意境幽冷,真切感人。

再次,运用拟人化手法。

诗中的金铜仙人被拟人化,赋予热烈的思想感情,如“忆君清泪如铅水”、“携盘独出月荒凉”等,使之成为有情有泪的仙人。

此外,像“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也都赋予了它们生命与感情。

这样就很好地将诗人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糅合在一起,意蕴丰富,深沉感人。

诗中处处写铜人,而又处处以铜人自况,写铜人流泪辞汉,实寓自己被迫离京之无奈。

朱自清认为,李贺此诗是“寄其悲于金铜仙人”,此说甚是。

最后,造语新颖奇特,比喻精妙。

如“秋风客”、“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等,多为前人之所未道,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语更是妙绝千古,被毛泽东在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原文录用。

3、陆游《关山月》:

陆游诗作近万首,题材广泛,体裁完备,风格多样,其慷慨悲壮近杜甫,有人誉其《剑南诗稿》为一代“诗史”;豪迈奔放近李白,有人呼其为“小太白”。

其诗兼有李、杜诗歌之长,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表现手法上,较少客观铺叙和刻画,较多高度概括,具有很强的主观抒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时代风尚。

其诗有丰富而瑰丽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语言平易晓畅,精练自然,形成豪迈雄肆、悲壮奔放的总体风格。

陆游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影响广泛和深远。

陆游诗、词、文兼长,尤以诗歌成就最高。

其诗歌内容丰富,全面地反映了南宋中期的社会面貌,其中以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歌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诗中充满杀敌报国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反对妥协求和,讽刺投降派的文恬武嬉;抒写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慨不平,歌颂广大人民的爱国精神,同情北方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

他的诗歌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以及豪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田园诗、闲适诗也写得很有特色。

第四章重要知识点1

∙唐宋词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品

(一):

∙1、温庭筠与《菩萨蛮》

∙温庭筠能诗能词。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今存词七十余首,为唐五代词人之冠。

由于其政治失意,生活落魄,故多与歌妓为伍。

其词在内容上几乎全是写宫怨闺思及男女情事,遂成为诗词在内容上的根本区别。

在艺术上温词多用代言体;多客观而细腻地描写女子的服饰、体态及情貌;多用象征、暗示和烘托等手法,深隐曲折地表达主人公的缠绵情思;文辞华美,色泽秾秧丽,声律和谐,风格秾艳香软。

∙《菩萨蛮》写一闺中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片断,客观地描摹了女主人公妆前的慵懒情态及妆成之华美娇艳,表现了独处女子空虚的精神生活及幽思苦情。

此词辞藻华丽,色彩秾艳,鬓云、香腮、蛾眉、花面、绣罗襦、金鹧鸪,充满着富贵气和脂粉气。

文辞华美精丽,声律严谨和谐,形成特有的秾艳香软风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画屏金鹧鸪”来比喻温庭筠的词品,可谓恰如其分。

2、李煜及《浪淘沙》

李煜风流儒雅,多才多艺。

他好读书,也喜藏书,诗、词、文章皆通,又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尤精鉴赏,故文学艺术活动在他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煜今存词30余首,以其亡国为界大体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艳情和宫廷享乐生活;后期词多写其阶下囚的生活及情怀。

《浪淘沙》是一首“含思凄婉”的哀歌,在低沉悲怆的格调中,传达出这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对命运的无奈。

此词纯用白描手法,将情与景、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哀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语言真率,生动自然,句句出自肺腑;无一句刻意雕琢,而语语凄切动人,真可谓深哀浅貌,短语长情,极富艺术感染力,不愧为一首以情动人的佳作。

3、柳永与《凤栖梧》

柳永在题材、体制及表现手法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发展和变化。

其词之俗,更受市民阶层的欢迎,大大促进了词的普及;其词之雅,也更符合封建文人的口味,促进了词的进一步雅化。

柳永是宋初成就卓著的大词人,并对宋词及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的分化自他开始,而宋代的婉约清新派词人如秦观、李清照等,典丽精工派词人如周邦彦、姜夔等,无不深受其影响。

《凤栖梧》在语言运用上极富特色。

一是造语新巧、典雅。

如“独倚危楼”、“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等;二是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如“对酒当歌”是照用原句;“衣带渐宽终不悔”是化用其意,均贴切自然,宛如己出。

造语新巧和妙用前人诗句,使这首词的语言不但精美典雅,而且极富概括性和表现力;三是不避俚俗,浅切易解。

词中的“风细细”、“无言谁会凭栏意”、“强乐还无味”,“为伊消得人憔悴”等,明白晓畅,接近口语。

新巧典雅与浅切自然的有机结合,雅俗共赏,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4、晏殊《鹊踏枝》

晏殊一生著述颇丰,多已散佚。

诗词兼长,而尤以词著名。

他是宋初著名词人,既承花间词余绪而能去其俗艳,又多袭冯延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