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898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 B.docx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提纲B

语文学习提纲—B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陈木城,当代作家,1955年生,台湾彰化人。

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著有儿歌、诗论、语文及翻译改写八十余册。

现任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8自然段),写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

  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1自然段),“雨已经下了很久”是第一部分总起的句子,统领下面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二层(第2至5自然段),写春雨的声音。

第三层(第6至8自然段),写春雨催发春芽。

第二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对春雨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

2、《瀑布》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曾当过10年乡镇中小学教员,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拓者,他的著名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首写景的诗,诗歌描绘了瀑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壮丽的瀑布、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按照“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山路忽然一转,望见了瀑布的全身”“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的顺序,即由远及近的顺序分3节来写瀑布的。

第1节,写未见瀑布,先听到它的声音。

第2节,写远望瀑布的样子。

第3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3、《古诗两首》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22岁中进士,为官屡被贬谪。

苏轼才情奔放,以文章知名,诗、词、文都有独特成就。

为宋代杰出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有《东坡全集》。

他的书法也自成一家。

叶绍翁,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浙江省龙泉县人。

他的七言绝句写得很好。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景的。

《惠崇〈春江晓景〉》描写的是画中的景物;《游园不值》描写的是现实中的景物。

诗人捕捉住了春天景色的特点,写出了一片盎然春意,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惠崇〈春江晓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画诗。

惠崇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又是著名画家,他最拿手的是画鹅、鸭等小动物。

春江晓景是惠崇画的一幅“鸭戏图”。

“春江晓景”就题在“鸭戏图”上。

《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

“园”,指私人花园。

宋朝的时候,许多官僚显宦都有自己的园林,栽种花草树木,供私人享用。

“不值”,没有遇到所要访问的人。

“游园不值”,意思是说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4、《榆钱和柳笛》

【高洪波,笔名向川。

1951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

曾参军。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曾任《文艺报》记者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诗刊》主编。

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鹅鹅鹅》《喊泉的秘密》《飞龙与神鸽》《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捕鼠记》《悄悄话》,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

儿童诗《我想》、散文集《悄悄话》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无比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由4个自然段组成,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北方农村给作者带来了童年欢乐的美丽的榆树和柳树。

第二部分(第2至3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的童年趣事。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吃榆钱。

5、《翠鸟》

【翠鸟:

又叫翡翠鸟,生活在平原或山麓多树的溪边,捕捉鱼、虾和昆虫为食。

它的羽毛绚丽多彩,嘴和爪呈珊瑚红色,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表达了作者爱鸟的感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翠鸟的活动。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希望能够饲养一只翠鸟,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6、《飞吧,海鸥》

【曾毓秋,四川人,1930年出生。

1949年参加南下服务团随军赴闽。

曾任《新闽东报》总编辑。

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上发表《鸡窝飞出了金凤凰》《东海捕鲨》《封水潭》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

“文革”后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区文化局副局长,著有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洋·山岳·人》。

后任福建电视台副台长,1990年病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友人和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喜爱之情。

  全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友人住在海边,和海鸥交上了朋友。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到课文最后),讲友人和小海鸥结下了怎样的友情。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文辞优美隽永。

写小海鸥作者抓住特点,寥寥几笔就把它活生生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如“一对光闪闪的小眼睛,偏着脑袋瞧人”,“用顽皮的眼光打量”等描写,就非常生动传神,使人读了如见其面;写友人和小海鸥之间的友情,作者在认真观察的同时,准确用语,写得非常生动。

7、《蚂蚁的救助》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蚂蚁在遇到危难时相互救助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得很有条理,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最后有感而发,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8、《大象保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讲述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

全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象加芝柏提的性情及它和卡林一家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到课文结束),写大象加芝柏提和鬣狗搏斗,保护主人娃娃的故事。

9、《张衡》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另外,历史中的三国、隋朝时期,以及现代都有与张衡同名的人物。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

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课文有8个自然段,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讲张衡是什么样的人,概括介绍说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二是讲张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了地动仪的,具体说明地震发生后张衡不相信鬼神,经过认真研究发明了地动仪。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

第三部分(5—7自然段),介绍公元138年的一次地震,地动仪作了准确测定和报告。

第四部分(最后1自然段),概括说明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意义。

10、《捞铁牛》

【怀丙和尚,我国宋朝时候的著名工程专家。

他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多方面,民间流传有许多他的故事。

例如:

(1)一座13层的宝塔年久失修,已经倾斜了。

人们都说需要把塔拆了,重新再建。

而怀丙认为没有必要,他研究了这座塔的情况后,只更换了中间的一根朽了的柱子。

这样,这座倾斜的宝塔得到了矫正,又恢复了原样。

(2)有一座桥要塌了,怀丙叫人把桥柱子的木屑挖掉,浇上铁水凝固后,桥又变得坚固起来。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了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洪水冲断了浮桥,拴浮桥的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重修浮桥时,怀丙和尚提出把铁牛捞出来。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四部分(4—6自然段),讲和尚怎样捞出了一只只铁牛。

11、《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原文来自《吕氏春秋·察今》,原文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从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以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中求之。

舟已行,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契,义同“刻”。

后用“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刻舟求剑”讲的是有个人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批评他不按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先秦论说文集。

孟轲及其弟子著。

书中记载了孟轲的游说活动,生动形象的比喻在文中比比皆是,“揠苗助长”就是典型一例。

“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人希望庄稼快长就把禾苗往上拔,批评他不按自然规律处理问题。

两个故事告诉读者,做事一定要注意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供学生自读自学。

课文是人物故事,讲的是英国科学家布斯发明吸尘器的事。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感悟,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科学就在身边,发明的灵感就在生活中。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布斯决心发明一种不会扬起灰尘的扫地机。

第二部分是讲布斯研究扫地机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讲布斯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吸尘器。

这里肯定了布斯的新思路“反过来试试”,他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终于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吸尘器。

13、《山村的早晨》

【盖尚铎,1954年生,辽宁兴城人。

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会唱歌的绿叶》《幽默趣味儿歌100首》等。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首诗歌。

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

全诗紧紧围绕“山村的早晨”这个特定的地域和时间,用7节28行诗句,具体描绘了山村早晨的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活动。

第1—3节,写山村早晨的宁静和美丽。

第4—6节,写山村的祥和,人们生活的惬意。

第7节,写日出孩子们去上学。

这又是一幅有趣的画面:

红日初露,弯弯的山道上,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正匆匆地向学校走去。

诗句以太阳的“迟起”,写孩子们上学“不想迟到”,以“迟”衬“早”,写出了山村孩子们求知向上的精神面貌。

【马拉松:

课文里指长跑。

马拉松本来是古希腊一个小镇的名字。

公元前490年,波斯王派大军在马拉松登陆,第二次入侵希腊。

希腊军队及邻邦普拉提亚步兵共一万一千人,在米太亚得的率领下,利用巧妙的战术,奋勇应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

米太亚得为了把胜利的消息报告给雅典,就派士兵斐迪辟回雅典报捷。

斐迪辟以最快的速度从马拉松跑回雅典,跑了42195米,抵达雅典中央广场时说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

”之后晕倒在地上而牺牲。

为了纪念这件事,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用这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马拉松赛跑。

14、《登上企鹅岛》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少年儿童跟随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大陆的所见所闻。

主要介绍了在企鹅岛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企鹅,写出了企鹅的有趣和可爱。

南极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