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教案.docx
《1 北京的春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北京的春节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
所选的4篇课文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
《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个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北京的春节
2
1.会写35个字,准确读写2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腊八粥
2
小青蛙
3
藏戏
1
习作
2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语文园地
2
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通过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
5.背诵《长歌行》。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准确读写“饺子、鞭炮”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字词学习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饺子、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实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
文中列举了很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初读课文后,能够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使用
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在这种对话中持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和表达水平。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会写“饺子、鞭炮”等18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
“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
”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
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板书:
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
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
北京的春节)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
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饺子万象鞭炮眨眼通宵间断
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
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分外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板书: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
能够用笔画下来,也能够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
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
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
出示课件: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时间顺序: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板书: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时间顺序)
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
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背一背。
7.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表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默读全文,思考:
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很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2.小组研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能够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
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除夕:
喜庆、团圆;正月初一:
悠闲、快乐;正月十五:
红火、美丽)
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
课件出示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个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实行比较:
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即时梳理:
老舍为我们体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实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⑥过渡:
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月初一到来了。
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
(课件出示:
课文第8、9自然段)
⑧指名学生读。
⑨过渡:
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什么呢?
(元宵)
(3)体会正月十五的红火、美丽。
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课件出示:
课文第11、12自然段)
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
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1、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注重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注重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到注重有效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板块三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实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师:
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实行比较:
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5.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