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65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docx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

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

编制单位: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二〇一三年三月

附件:

1、项目委托书;

2、专家评审意见;

3、专家评审意见索引表;

4、关于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的批复;

5、洗衣服务合同书及洗衣店排污许可证;

6、电费表;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由来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18990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规划床位为800床,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设计最大日接诊人次3500人。

医院废水处理采用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拟采取“分散预处理→调节池→接触氧化→接触消毒(ClO2)”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以下简称“环评报告书”)于2010年取得环评批复,环评批复号为东环建【2010】S-2275号。

在医院实际建设工程中部分内容与环评报告书的环评批复不符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地主管审批部门的意见,要求在《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

因此,东莞市中医院代建单位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委托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补充说明。

接到任务后,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遂即组织有关环评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现场踏勘及收集有关资料。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要求,并结合该项目的工程特点特点,编制出《东莞市中医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送审稿)。

》2012年12月7日,东莞市环境学会主持召开了《东莞市中医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送审稿)》专家评审会。

会后环评小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并编制了《东莞市中医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报批稿)》。

1.2评价目的

通过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论证事故应急池变更的环境可行性,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1.3编制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环境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8)《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

(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0)《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及其第一号修改单。

(11)《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

(3)《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996年8月);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10月1日修订版);

(5)《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18号令,1997年);

(7)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2005年12月1日起执行);

(8)《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17号令,2001年10月);

(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008年6月6号;

(1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11)《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1.3.3其它有关依据

(1)东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委托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的《委托书》;

(2)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东环建[2010]S-2275号);

(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设计资料。

第二章环评报告书项目概况

2.1项目一般特征简介

项目名称: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应急池。

项目地点:

东莞市东城区同沙居委会大桥村(松山湖大道南侧,莞深高速公路西侧地块)。

见图2-1。

项目性质:

新建。

2.2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规模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规划床位为800床,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设计最大日接诊人次3500人。

2.3平面布置及外环境关系

东莞市中医院新院工程项目拟建于东莞市东城区同沙居委会大桥村。

即位于松山湖大道南侧,莞深高速公路西侧地块,该地块以黄沙河为界,南地块约7万平方米,北地块约6万平方米。

详见项目的外环境关系图2-2。

为满足日新月异的现代医疗技术对医院建筑不断提出的要求,建筑平面采用了比较规则的布局形式,以追求其可容性与可变性。

在总体规划上,则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北地块西侧,南地块南侧、东侧大片完整的园林用地均可作为满足医院长远的建设需要。

预留用地的规划是对一期布局的有益补充与完善,扩展后将形成更为完整而有机的医技区、医疗区、行政科研区与生活区。

用地北面靠近松山湖大道,因此,在总体规划上,将门急诊、医技及行政科研设在北面地块;污水处理站布设在远离诊疗区的地块东北面;南面地块远离松山湖大道,是噪声污染较少的区域,住院部、后勤楼、学生宿舍以及预留发展用地均设在南地块,形成“一河两岸”的医院总体布局。

详细规划见图2-3。

2.4建设内容

门急诊楼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使得门诊部设计具有灵活性与可变性,可随时根据使用要求灵活组织各门急诊功能科室。

门急诊楼分为东西两翼,中间为交通核心,东翼布置两个模块,西翼布置3个模块,通过北侧交通连廊将东西两翼连为一体。

内部梯布置在门急诊与医技行政楼之间,内部梯分设医务梯及货梯,医务人员及门急诊医技区的物品通过内部梯送达各楼层功能科室。

门急诊首层设有公共中庭,挂号收费区、骨外科门诊、急诊及门诊检验。

急诊区为一站式设计,设有普通诊疗区与急救区,与影像科之间有内部连廊相通。

门诊二层设有中西药房、门诊输液中心、外科、内科;三层设有计划生育科、妇产科、儿科及VIP门诊;四层设有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肛肠科及皮肤科;五层设有康复中心与体检中心。

医技楼作为医疗支持体系,与门诊、病房各功能单元形成系统化医疗体系。

根据相关联系紧密度,布局同层或上下紧邻,形成便捷的支持系统。

由于基地的特殊性,医技区分为南北两区,北区首层为影像科,与急诊骨科门诊相邻;二层为内镜中心及功能检查;三~五层为行政办公区。

南区的医技设在住院综合楼群房区,为住院部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科室。

负一层布置有中心供应、高压氧仓、后勤仓库、设备房、出入院处、车库、垃圾站以及太平间,由于地势高差的关系,中心供应及高压氧仓向北与道路标高相同,可获得自然通风采光。

住院部首层布置有血库、病理科、住院检验科、中心药房、配液中心及商业。

二层为产前区护理单元、产休区护理单元及产房。

三层为手术中心与重症监护室。

手术中心为三通道设计,与负一层的中心供应,首层的血库、病理科通过提升机建立便捷的联系。

手术与ICU的同层布局,使得术后危重病人可直接从手术区进入ICU,减少穿越外部通道。

四层为普通护理单元、儿科护理单元、新生儿病区及手术室的洁净空调机房。

五~十一层为各科病房层,每层两个护理单元,共14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内设3床间及单人间两种形式的病房。

病房区为单廊设计,病房全部南北向布置,拥有充足的阳光,又具备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通风;7台病床梯设在平面中部,护士站靠近护理单元入口,有效地管理该单元的人员进出;辅助用房及医务梯设于两护理单元之间,有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梯布置在护理单元端部。

后勤楼首层为洗衣房、厨房;二层为餐厅;三~五层为库房。

2.5污水处理站建设内容

本项目布局为一河两岸的总体布局。

河北面靠近松山湖大道为门诊医技综合楼、医院废水处理站等。

南面地块远离松山湖大道,是噪声污染较少的区域,住院部、后勤楼、学生宿舍以及预留发展用地均设在南地块,形成“一河两岸”的医院总体布局。

河北面废水主要门诊医技楼的含菌废水以及行政楼的一般生活废水,门诊医技楼的含菌废水经过消毒后进入调节池,行政楼的一般生活废水水量少直接排入调节池。

河南面的废水主要有住院部的含菌废水、厨房废水、学生宿舍的生活废水以及浴室洗衣房废水。

含菌废水通过消毒池预处理后进入河南面设的调节池;厨房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河南面设的调节池;学生宿舍的生活废水通过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河南面设的调节池;浴室洗衣废水直接进入河南面设的调节池。

由于医院河南面的废水量总计980m3/d,河南的废水由水泵加压经过废水管道汇入河北面调节池。

最后在河北面进行生化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黄沙河。

废水管道是经医院的三号桥边沿铺设的,铺设管道铺设时是先开挖水泥槽,在水泥槽表面铺设HDPE双光面防渗膜,然后在防渗膜上面铺设耐酸、耐高温、抗压的PP管材水管。

水泥槽河北端是封闭式的,南端接通河南面设置的事故池,为了保证河管道破裂水泥槽废水能顺利流入河南面的事故池当中,河南的事故池容积为2000m3以满足废水两天的容量。

2.6拟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

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3月16日起实行)以及《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的指导原则,结合本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地块内建设污水处理站对项目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

本项目的排水流向为:

废水→自建的废水处理站→黄沙河→寒溪水。

项目内污水处理站工艺

本医院项目自建污水处理系统拟采取“分散预处理→调节池→接触氧化→接触消毒(ClO2)“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3-1。

 

图2-4本项目废水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介绍:

1、预处理

(1)危险废水

放射科及同位素室废水设置衰变池预处理后单独收集,交给有资质单位处理;当衰减池都为空时,污水首先进入第一个衰减池,第一个池注满,关闭进水阀门,打开第二个池子的进水阀门,污水进入第二个池子,当最后一个池子注水达95%时,排空第一池,然后关闭最后一池的进水阀门,打开第一池的进水阀门,以后重复同样的步骤。

为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括:

调节池与2-10个衰减池连接,每个衰减池有一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管和排水管连接;每个衰减池都有进水电动阀门和排水电动阀门,侧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电动阀门、液位传感器与现场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衰减池的数量是四个,根据放射性废水为同位素室以及放射科产生的,其放射性废水总量为1m3/d,其放射元素的最长半衰期根据表3-5为51Cr,计27.7d,因此建议本项目衰减池的容积为2m×2m×2m。

该方法和装置使放射性污水达标排放,避免了对周围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口腔科使用含汞的计测仪器仪表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含汞废液,化验室病理、血液、细菌的化学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含铬、含氰废液均分别收集到独立的容器中,经过严格的消毒后,作为危险废水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不进入废水系统处理,因此项目产生的废水中不会含有放射性及重金属污染物。

(2)病房及门诊室废水

项目病房及门诊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