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552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x

审计笔记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一书,《通论》论证了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及实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通论》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其中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严重的“滞胀”局面,即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示例】

1、宏观经济学中"滞胀"是指():

(2003年考题)

A.产出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时上涨

B.产出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时下跌

C.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同时实际产出停滞

D.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同时实际产出停滞

【答案】C

 2、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

所谓“滞胀”是指多种经济现象并存,这些经济现象有()(2007年考题)

A.物价停止上涨

B.经济增长停滞

C.通货膨胀严重

D.失业率上升

E.失业率居高不下

【答案】BCE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将一个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的是经济总量。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以及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它主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以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原因。

由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宏观经济学也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二、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等情况。

【示例】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情况主要包括():

(2008年考题)

A.公共物品

B.外部性

C.不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E.完全竞争

【答案】ABCD

(一)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是所有权属于个人,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物品。

一旦提供出来,就无法排斥哪些不为物品付费的人使用,或者排他的成本过高以至于变得难以实现。

如:

国防、警察、广播电视、灯塔等。

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示例】

1、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有():

(2006年考题)

A.国防

B.道路

C.汽车

D.广播

E.电视机

【答案】ABD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第2讲讲义

外部性

(二)外部性

1、定义

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外在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此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危害。

此时,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分类

3、对外部不经济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有:

(1)征税和补贴

(2)企业合并

(3)明确产权

【示例】

1、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

(2007年考题)

A.公共产品B.外部不经济

C.不完全竞争D.不完全信息

【答案】B

2、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有()。

A.征税B.企业合并C.反托拉斯法

D.价格控制E.逆向选择

【答案】AB 

 

不完全竞争

(三)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竞争不充分,某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产品价格的状况。

主要表现为:

市场垄断。

政府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措施有:

1、主要措施:

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

2、其他措施:

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

【示例】

1、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

(2004年考题)

A.政府管制B.价格控制 C.实行企业合并

D.规定财产权 E.实施反垄断法

【答案】ABE

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

A.公共产品B.垄断C.外部影响

D.非对称信息E.政府管制

【答案】ABCD

(四)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获得信息要付出一定得成本。

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道德风险是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为难以被对方所察知,则一方有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的选择。

政府干预措施:

政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控,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消费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示例】

1、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

A、逆向选择B、外部不经济

C、道德风险D、价格控制

E、公共物品

【答案】AC

三、政府干预经历的主要阶段(略)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

1、定义

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

2、表现形态

(1)价值形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2)物质形态国名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物质总量

3、决定因素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因素决定的。

4、相互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

y=f(N,K)

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在资本存量固定的情况下,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总需求

(二)总需求

总需求反映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是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

故称有效需求。

社会需要是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欲望或愿望。

总需求≠社会需要。

【示例】

1、下列关于市场均衡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2003年考题)

A.如果供给下降,需求不变,则均衡价格一定上升

B.如果供给增加,需求下降,则均衡价格一定下降

C.如果需求增加,供给下降,则均衡价格一定上升

D.如果需求下降,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一定上升

E.如果供给不变,需求下降,则均衡价格一定不变

【答案】ABC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讲讲义

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机相互关系

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机相互关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它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经济活动,是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国民创造的价值(国内、国外)

从GDP中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再加上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三)、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之后的余额。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国民收入

(四)、国民收入(NI)

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NI=NNP-(间接税-津贴)

(五)、个人收入(PI)

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六)、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

【示例】

1、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地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称作()

A、国民生产净值(NNP)B、国内生产总值(GDP)

C、国民生产总值(GNP)D、国民收入(NI)

【答案】B

2.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差别是():

(2006年考题)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与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答案】B

3、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

C.等于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本国领土上的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根据前者小于后者的关系。

故选项B正确。

4、国内生产总值是计算下列哪部分的价值?

()

A.中间产品B.中间产品和劳务

C.最终产品D.最终产品和劳务 

【答案】D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重点)

核算GDP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一)、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

(二)收入法

指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

即:

GDP=工资+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税前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示例】

1、若某国某年度国内个人消费量为4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1000亿元,政府购买量为600亿元,出口量为400亿元,进口量为300亿元,则该国当年GDP等于():

(2004年考题) 

 A.6300亿元 B.5900亿元 C.5400亿元 D.5700亿元

【答案】D

【解析】GDP=4000+1000+600+(400-300)=5700

2、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除了生产法之外还有():

(2005年考题)

A.工资加总法B.税收统计法C.收入法

D.消费加总法E.支出法

【答案】CE

3、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个人消费”时,下列哪项不包括在内?

()

A.购买服装B.购买家电

C.旅游D.购买住宅

【答案】D

4.用支出法核算GDP时,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居民购买粮食

C.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E.居民购买二手房

【答案】ABDE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着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这四个部门。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项目

内容

1.参与部门

消费者和厂商,不存在企业间接税。

2.基本判断

省略折旧后,国内生产总值在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

3.支出角度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即y=C+I。

4.收入角度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总收入,总收入-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S)。

于是,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5.结论推导

C+I=y=C+S→→I=S,此即“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项目

内容

1.参与部门

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2.政府净收入

T=总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