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529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docx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1013

第二专题认知行为理论

知行为疗法定义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60年代前对社会工作影响甚微,70年代后,认识行为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进入社会工作领域。

其代表性治疗方法有三种:

埃利斯(Albert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REBT):

阿伦·贝克的(A.T.Beck)的“认知疗法”(CT):

梅肯鲍姆(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我们一一介绍。

一、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一)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起源

该疗法是埃利斯与于1950年代中期创立的。

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5~1961(RT)

埃利斯早期曾从事有关家庭、婚姻方面的研究,由此入手开始了婚姻方面的咨询,但仅只于提供讯息。

因发觉提供讯息仍无法解决问题,便转向精神分析;本以为精神分析是最精深的,但在1953年发现精神分析肤浅而不科学,且过度被动及消极。

因此他开始尝试其它治疗派别。

在1955年初,创立理性治疗法(RT)。

第二阶段1961~1993(RET)

这阶段Ellis引用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说:

“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强调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他开始重视人们的情绪。

由于对情绪的重视,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和情绪》一书。

从此艾里斯被公认为是合理情绪疗法之父及认知行为疗法之祖。

他将自己的理论改名为(RET)。

第三阶段1993~(REBT)

Ellis并不满意,因为只是了解思考与情绪,对当事人帮助不大,对情况也无法改善。

因此他开始研究行为改变技术。

直到1993,Ellis终于加入了使理论更臻完善的行为技术,并改名为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REBT),发展至今仍为大家所推崇。

(二)“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基础

埃利斯的理论以它对人性、对人的信念的理解为基础的。

1.埃利斯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1)任何人都兼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使自己在快乐中成长,并最终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当人们用不合理的.不和逻辑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时就会使他们逃避现实,缺乏忍耐,或苛求自己十全十美,或自怨自艾.从而产生情绪和心理捆扰.

(2)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而非外在世界的某事件。

(3)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

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

埃利斯曾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6)人具改变认知、情绪及行为历程的天赋能力。

2.埃利斯(Ellis)在临床的观察上找出一些患有情绪困扰或适应不良的人常持有的观念,即不可离得信念。

(1)非理性信念

艾利斯归纳的非理性信念1---11种

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的人,尤其是每一位生活中重要的物的喜爱和赞许。

艾利斯不反对人需要别人的称赞与喜爱,而且认为能够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与称赞是一件好事。

但他认为,如果把这当做是绝对需要的话,就是一个不合理信念了。

因为它是不可能实现的。

假如一个人相信这个信念,就会花很多的心思与时间曲意取悦他人,以求得对自己的赞赏。

这样不但会使人丧失自己,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追求其它快乐,也会使人丧失安全感(如时时担心能否被别人接纳或接纳的程度如何等),结果只能令自己感到失望、受挫、沮丧。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艾里斯认为,一个有理性的人,凡事会尽力而为,但不会过分计较成败得失,因为重要的是参与过程而不是结果。

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或过分要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成就,为自己制定不能达到的目标,只能让自己永远当个失败者,在自己导演的悲剧中徒自悲伤。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艾里斯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责备与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使事情更糟。

所以对犯错误的人,要做的是接纳、帮助他,使之不再犯错误,而不能因此否定他的价值,对其采取极端的排斥与歧视态度。

4、如果事情非已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个有理性的人应该正视不如意的事,寻求改善之法;即使无力改变,也要善于从困境中学习。

5、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引起,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艾里斯认为,外在事物并不能伤害我们,倒是我们自己对这些事物的信念与态度让我们自己受到了伤害。

所以,只要我们尝试改变自己有关的非理性思维内容,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6、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艾里斯认为,逃避困难与责任,固然可以得到暂时的解脱,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会因贻误时机而使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

所以,理性的人会通过实际的行动增加自信,使生活过得更加充实。

7、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

艾里斯认为,考虑危险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计划如何避免,或思虑不幸事件一旦发生如何补救,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过分忧虑,反而会扰乱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使生活变得沉重而缺乏生气。

8.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

艾里斯认为,由于社会的分工、个人经历的多寡、闻道的先后等原因,有时我们确实需要他人的帮助,此时,如为了证明自己的所谓价值而拒绝他人的帮助,反而是不明智之举。

但这并不是我们时时事事都依赖他人的理由。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在大多数时候,他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以,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9.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艾里斯认为,无可否认,过去的经历对人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影响还比较大,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就此决定了一个人的现在与未来。

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客观地分析过去对现在可能存在的限制,善用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就可突破这种限制,使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充满希望与生机。

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

关心别人是人的一种美德,但我们无须为别人的困难与不安感到难过,需要的倒是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早日走出阴影。

11.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那是莫大的不幸,真是糟糕透顶。

艾里斯认为,世界上有些事物根本就没有答案,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解决是不可能的。

完美主义只能使自己自寻烦恼。

(2)导致不合理信念3个思维方式

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

绝对化的要求这一特征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是最常见到的。

对事物的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

这种信念通常是与“必须”(must)和“应该”(should)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

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

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感到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

合理情绪治疗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这种治疗要帮助他们认识这些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之处,不现实之处,并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

过份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埃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

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

一些人当面对失败或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

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

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不能以他是否聪明,是否取得了成就等来评价的,他指出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

他因此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

这也正是合理情绪治疗所强调的要点之一。

这一治疗的一句名言就是“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埃利斯指出,每一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一员。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糟糕的本意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

但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糟透了、精极了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对他来说这是最最坏的事情,是百分之百地坏,或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糟透了,是一种灭顶之灾。

埃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可能有比之更坏的情形发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地糟透了的。

当一个人沿着这种思路想下去时,当他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地糟糕的事情或比百分之百还精的事情时,他就是自己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了。

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自己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物并未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无法忍受这样的情景,他们的想法就会走向极端,就会认为事情已经糟到极点了。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但要了解这一理论,首先要了解埃利斯及合理情绪治疗对人的基本看法。

(三)埃利斯的“A-B-C理论”

1.基本理论

ABC理论说明了人类情绪及困扰的原因,

也阐释了消弭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

A:

activatingevent指发生的事件

B:

belief指人们对事件抱持信念

C:

empotionalandbehaviorconsequence指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

disputingintervention指驳斥干预

E:

effect指谘商效果

F:

newfeeling指谘商后新的感觉

A发生事件←B信念→C情绪与行为的后果

(activatingevent) ←(belief) →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

D驳斥干预(强力的)→E效果→F新的感觉

(disputingintervention)→(effect)→(newfeel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