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5154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docx

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整理

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全部内容。

专题易错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

1.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 C

2.(2016·云南昆明期末)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解析】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起作用,可以和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ADH(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垂体细胞既能够识别甲状腺激素,又能够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 C

3.(2016·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解旋酶、Cl-、尿素

D.载体蛋白、神经递质

【解析】 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项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项错误。

【答案】 A

4.(2016·河南洛阳二模)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

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C.Ⅰ型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

D.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B

5.(2016·广西南宁质检)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

D.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过程①起促进作用,对过程②起抑制作用

【解析】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的细胞,A项错误;寒冷刺激,TRH分泌增多,会促进垂体分泌TSH增多,进而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过程①和过程②都起抑制作用,D项错误。

【答案】 B

6.如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

C.长期注射激素Y可导致性腺衰退

D.该生理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解析】 激素X是垂体分泌并作用于卵巢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是卵巢分泌的具有促进排卵作用的激素,是雌性激素;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长期注射激素Y,激素Y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导致性腺衰退;性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使相应激素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 B

7.除去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除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出甲状腺激素。

若在摘除术后第5日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5天,物质代谢低下症状消失,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可使物质代谢提高。

为证明以上推论,最必要的对照组应该是(  )

A.不去除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注射甲状腺激素,切除甲状腺后第5日移植甲状腺

C.摘除术后第5天开始,连续5天注射前述实验用的溶剂

D.从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叙述,不能确定是某溶剂还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还要增加一组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对照组,才能确定。

【答案】 C

8.激素从释放到消失(即灭活)所经过的代谢时间称为该激素的半衰期.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如肾上腺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  )

A.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B.反应发生慢

C.作用时间长D.作用范围广

【答案】 A

9.(2016·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高三适应性检测)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B.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

C.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产生的2,4-D与生根有关

【解析】 图示浓度b条件下生根数量最多,但浓度b不一定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最适浓度;与清水组即4组比较,1、2组生根数量均多于4组,说明a、b浓度的2,4-D均对生根有促进作用,但不能确定a、b浓度的大小关系,3组生根数量少于4组,说明c浓度的2,4-D抑制生根,c浓度大于a、b浓度;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4-D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体自身产生的。

【答案】 C

10.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用高浓度的2,4-D溶液作除草剂,可抑制水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莴苣,使产量增加

D.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解析】 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以高浓度的2,4-D溶液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农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使植株增高,增加产量;获得无子番茄应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并没有改变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答案】 D

11.(2016·广东深圳一模)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

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

B.生长素和赤霉素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C.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明显

D.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答案】 D

12.(2016·北京海淀二模)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将生长10天的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添加est(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和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幼叶和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

B.成熟叶片中生长素的合成不受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的影响

C.幼叶和根系细胞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成熟叶片细胞比较迟钝

D.随着幼苗的不断长大,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会更显著

【解析】 分析柱状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BAP的实验组幼叶和根系中生长素浓度相对值均升高,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幼叶和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A项正确;与对照组相比,添加est的实验组成熟叶片中生长素浓度相对值略有减少,说明成熟叶片中生长素的合成不受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的影响,B项正确;图形表明,成熟叶片中BAP含量明显高于幼叶和根系,但与对照组相比,成熟叶片中生长素浓度相对值增加的最少,说明幼叶和根系细胞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成熟叶片细胞比较迟钝,C项正确;根据C项的分析可知,随着幼苗的不断长大,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会逐渐降低,D项错误。

【答案】 D

13.(2016·安徽六校联考)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下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

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__反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________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h,8处的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4)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文明病”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

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

推测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小肠黏膜

(3)胰高血糖素

(4)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14.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

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1中共有________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用字母、箭头表示)。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随着神经纤维外Na+浓度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将变大。

(2)图1中有3个完整的突触,当兴奋在神经元组成的环状结构中传递时,兴奋的强度不变,但兴奋持续的时间将延长.(3)当Y点(神经纤维上)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兴奋在图3中的传递方向是A→B。

(4)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为非条件反射,但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 

(1)电信号 变大

(2)3 延长

(3)外负内正 A→B

(4)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15.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豌豆幼苗中合成IAA的部位主要是幼苗的________。

(2)实验一:

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分别提取P侧和D侧细胞的所有mRNA,与被IAA诱导表达的PsIAA4/5基因的探针进行________杂交,目的是通过检测P侧和D侧PsIAA4/5基因的________水平,来检测________________.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________生长较快,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

(3)实验二:

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

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

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________侧运输能力较强。

(4)实验三:

科研人员制备切去P侧或D侧3mm的AB段,将它们的A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插入深度不超过3mm),6h后检测B端14C-IAA含量,得到图3所示数据。

由实验数据判断,P侧和D侧对IAA的运输能力________,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________运输.

【答案】 

(1)幼叶(顶端)

(2)核酸(或“DNA—RNA”) 转录 IAA(生长素)的含量 伸长

(3)IAA(生长素)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 P

(4)不同 横向(或“侧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