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智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5151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子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子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子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子智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子智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子智慧.docx

《教子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子智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子智慧.docx

教子智慧

教子智慧

自从有了家庭之后,教育子女就成了父母光荣而神圣的义务。

孩子的教育也是人类教育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成长中的孩子将是社会的一个重要成员,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类伦理道德的形成都与成长中的孩子有直接关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于教育。

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许多名人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发,这些名人的童年都怀有五彩缤纷的梦,有的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真可谓好事多磨,但有一点应该肯定,那就是家长及社会对他的成长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应该承认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许多名人圣贤的事例就是很好的证明,国外的事例也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应该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中国式教育的误区。

中国的教育历来是注意实用性的,功利色彩很浓厚,可以说没有一个家长是不图回报的,尽管每个人追求的回报方式不同,但都希望孩子能走向成功,成为一个生活幸福的人。

中国儒家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可以说那就是:

学而优则仕。

仕是什么含义?

那就是步入仕途,为官做事,光宗耀祖。

这个出发点有没有错误呢?

值得人们思考,虽说当官有当官的好处,但也有其害处,那就是没有按照个人的成长规律办事,将许许多多根本不具备为官素质,却具备做其他大事要不的人的自由限制了,使其不能按个人兴趣发展,终究无法得到快乐。

我们教育孩子的现状更令人担扰,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没有一个家长甘心让自己的孩子不出人头地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生存环境造成的,应方式教育使许多家长和孩子惶惶不安,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孩子未来的生活出路就暗淡无光,家长也就无法快乐一生,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生存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你去看看,节假日身背学生沉重书包,穿梭在大街小巷,脸上没有天真笑容的孩子们,再看看跟在他们身后的家长们,再看看屡禁不止,并日益火暴的各种名为素质教育的补习班,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这是现象好不好?

人们各置一词,但你赞成也好,反对也罢,只要你做了孩子的父亲母亲你就得顺应时代潮流,让孩子在各类补习班中寻求出人头地的机会。

那么培养孩子有没有捷径可走呢?

确切地说是没有的,但秘诀还是有的。

按照自然规律培养孩子,不是为了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商人,更不是为了要打造一个政界领袖,而是注重孩子成长中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父母的职责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四肢无拘无束的状态中生活的,在他们当中,并没有一个受伤或残废。

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动作剧烈到发生危险的程度,遇到猛烈的姿势时,疼痛的感觉便会提醒他们改变不良姿势。

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如果大人没有尽好义务,则孩子很难尽义务。

当孩子体会到了大人对他的爱,他才会爱他们。

一个孩子可以接受一个大人不能接受的培育,因为人最初的性情是柔和的,不用花多大功夫就可以养成一种性格,成人的性情就比较执拗,只有用暴力才能改变已经形成的类型。

大人的应该在孩子的生命和健康还未遭到任何危害时,就把他的性情培养好。

成长中出现的危险是一种人生经历,大人应该引导孩子,将成长中的许多危害排除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生命更加宝贵,除了他人的价值外,还有别人为照料他所付出的心血,如果他们丧失了生命,大人就会伤感。

在这里,我要提醒父母,真心关爱孩子的时候,也要考虑他的将来。

要抵抗青年期的祸害,就必须在他遭遇这些祸害以前就把他的健康思想培养起来。

如果说孩子在达到能够独立生存的年龄之前,未经历一些痛苦,结果很有可能使他长大以后会遇到更多的痛苦。

希望孩子在童年时不去感受痛苦的做法是愚蠢的,是不可取的家教。

一个人绝不会因为患痛风症或者残疾而自杀,只有心灵的痛苦才会使他失去生存希望。

大人应关注孩子的成长,也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将来的命运。

孩子出生的时候就会啼哭,婴儿时期就是在啼哭中度过的。

有时大人会夸他几句,有时为了不让他吵闹,就吓唬他,或是孩子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或者是让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是顺从孩子的奇怪想法,就是让孩子顺从自己的奇怪想法。

这种教子方法就会导致,不是孩子命令大人,就是大人命令孩子。

在错误的孩子方法的影响下,孩子还需要会说话,就在支配人了,他还不会行动,就在服从了,有时候人们惩罚他,他还认识不到他犯了什么错误。

大人就是这样很早地把这些情绪灌入幼小的心灵,他们费了许多气力把孩子教坏后又抱怨孩子不学好,说孩子的性格有问题。

这就是大人的教子错误。

一个孩子要在女人的怀里生活好几年,结果是变成了她们的牺牲品,她们教孩子这样和那样,就是说在孩子的脑子里填入了一些对孩子并没有多少好处的事物之后,把孩子的天性扼杀了。

接着大人又把这个孩子交到一个教师的的手里,由教师来教给他知识,却就是不教他认识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不教他将来如何去谋求幸福。

最后,当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很有学问却缺乏理性、身心脆弱的孩子,走向社会暴露出骄傲自私恶习时,大人才会感到深深的失落。

孩子尚未成人,大人就应该正确的培养他,不要放弃他,不这样做,你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真正的保姆是母亲,真正的教师是父亲。

愿孩子从母亲的手里转到父亲的手里,由懂得事理的父亲培养,这可能要比让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去培养效果会更好。

大人都应该牢记用热心去弥补才能,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热心。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妻子不愿意哺育他们爱情的结晶,则丈夫也就不愿意对他的孩子倾尽心血去培养。

没有什么图画比家庭这幅图画更迷人,如果其中少画一笔,那整个图画就不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母亲的身体不好,也就无法哺育孩子。

如果父亲的事情太多,也就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离开家庭,住在寄宿学校,他们把家庭之爱带到其他地方去,或把他们对谁都不爱的习惯带到家里来。

这样一来,兄弟姊妹彼此几乎都不相识了。

他们很拘束地聚在一起儿,虽然看上去非常客气,其实彼此之间都没有感情。

如果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如果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家庭快乐就消失了。

孩子出生之后,做父母的只不过是完成了任务的三分之一。

他们对人类有生育人的义务,他们对社会有培养人的义务,他们对国家有造就公民的义务。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人生职责,大人不能借口贫困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

如果家长忽视了神圣的教子责任,他将会为他的过失而流出许多辛酸之泪,并永远也不能从哭泣中得到安慰。

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有钱人是很忙碌的,做父亲的不得不放弃对孩子的亲自教育,他们的做法是拿钱去雇一个人来替他承担责任。

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教师,而是一个奴仆呀,他也会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奴仆。

 

如何了解孩子的天资

一个人的天资就是一个人自身能力的基础。

可以说天资是个人发展能力和自身能力的胚胎,天资是一种起因,或者说能引起一种起因。

天资本身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最初的动因基础,这种动因与天性有关。

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基础、条件和根基等。

人的天资是大自然赐予的,这是本性。

没有天资的人,教育家也无能为力,那些缺乏天资的人,很难培养他们的生存的本领,一个人只要有天资存在才有发挥能力的可能性。

天资只是一个人发展和培养的可能性,它还需要一些条件,才可能使可能性变成现实,而这些条件是天资之外的东西。

天资不是一种死的胚胎,而是活生生的胚胎,其中含有一种可以发扬的力量,当然,就胚胎本身来说,离开其他的助力就无法发展。

这种助力就是作用于天资的一切促进活动。

一个人的天资的发展取决于这些条件:

天资的存在和激发的存在。

两者都按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及能量的大小形成一些差异,没有激发就谈不上发展,天资就会停滞不前。

教育就是激发。

发展的推动力在于天资。

这种推动力不是一种不明确的推动力,而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推动力,但并不能说所有存在的天资都能产生作用,只有推动力在天资中起作用,天资才能发挥作用,激发本身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如果激发不符合天资不会出现两种可能:

一是激发根本对天资没有产生影响;二是朝违反自然规律的方向发展。

这两种可能都会导致畸形发展,而最有效的天资设想应当是适用每个人的天资发展的普遍规律,但这不能由人任意规定,也并不取决于人、不取决于外部影响,而是由天资的本质所决定。

不能把天资发展的各种因素分开来研究。

天资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来是什么就是什么。

天资的发展规律是属于遗传学的范畴,是一种发生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天资是通过人在日常活动中所施于器官的力量来发展人的潜质,而人在出生时天资就能显现出来。

一个人能够形成什么样子,这种形成方式就是自然规律,至于是否会发生、形成和发展不定期要依赖其他条件。

在这里用植物胚胎的概念来说明发展过程。

用这个概念来推论植物胚胎究竟能形成什么,这是植物发育的方式,只说明植物是怎样发育的,并没有说明胚胎是如何发育的。

一个果子根据果子的特点只能长成一个果子,这是按照发展规律推论的。

一棵树的形成包括它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发育功能以及促进其发育的其他条件。

一颗种子是否都会长成一棵树,这完全要依赖阳光、温度、土壤以及其他决定发育活力的外部条件。

不是完全都取决于种子,只有胚胎才取决于种子。

个人的发展成果很难传播给别人的。

谁想拥有成功,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从外部只能受到激发。

每一个人都有激励性、印象敏感性和冲动性。

在有利于激发的条件下,天资就符合激发。

主动性、手段、培养和目的都取决于天资的特点,取决于遗传学原理和激发的方式,在人的固有行为条件下所获得的不是什么礼品,而是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永恒财富,这种财富不是外部认可,而是精神的本质。

当人接受教育,认识到教育是个人的终身大事,并能进一步影响到社会发展时,这种境界才能说达到了教育目的。

每个人的智力发展过程都是从一个最小的点开始,从最小值出发,这种最小值在智力中几乎等于零,然后逐渐扩展到一个能想象的最大值,我们必须把这一最大值看成是人类发展的最终极限。

除了这个最大值外,每个人还都有一个最高的培养层次,在激发完全符合天资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个人的最大值。

每个人的天资发展过程永远是从起点到终点方向发展的,其中没有间隙,没有间断。

飞跃式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智力不是一个扩大的空间容量,面是一个内在的扩展容量。

不能简单地给智力规定一个范围,只能说明它的活动范围。

永恒运动规律也是智力的发展规律,一个器官本身的一切变化都是无跳跃的渐进过程,是一种逐渐的过渡,经过一个中间阶段,然后达到终点。

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不断地发展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天资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能量方式发展。

有些人的天资发展要比常人早些,这种人是高天资,一般人则是低天资。

下面再讲座天资的差异问题。

我认为智力发展是按不同的方向进行的。

向高方向或高天资发展要以低方向或低天资为前提。

智力是根据器官的特点而相互影响的,激发高天资也会影响低天资,激发低天资也会影响高天资。

理解力和理智的活动是以想象力或其他较低智力的活动为前提的。

因此,活跃的天资是第一位的,培养高天资是最重要的目的。

孩子的天资唤醒得越早越容易发展,唤醒得越晚越难变成力量。

天资潜藏得越久越深,越难被唤醒。

真正的教育要符合自然规律,教育人不能只要求早认知。

如果天资过早被唤醒或过度消耗天资,就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现象。

一个人在身体发育时期,就会引起痴呆症等。

我认为应该将一个人的天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

因为没有一种天资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发展应当根据直辖市与和谐原理来进行。

这一点是肯定的。

有许多人也认同不协调原理,但对和谐培养的概念了解的并不多。

有必要向这些人讲清楚和谐培养的概念,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也有人认为,全面培养出来的人是一个很完美的人。

提出这种标准的人是将其作为教育人的最终目标和理想了,但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种天资。

根据实际情况,我只能把和谐培养这一要领局限在个人范围,这就是说我们确定和谐培养概念要根据个人天资的高低,否则就失去意义。

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如果非要把这一整体分开来解释,就应该用抽象概念。

精神和身体的结合是一个无法揭开的秘密,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理解精神和身体是如何和谐地统一起来的,如何相互融为一体的。

在这一有机体上不但生长着肢体,也有灵魂和肉体的相互作用。

身体影响精神,精神影响身体。

身体的变化引起精神的变化,精神的变化又引起身体的变化。

人们往往会从另一种事物中认出这一种事物,我不必用另一种事物来解释、推论和证明这一问题,因为身体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身体和精神的关系只能探索。

我要说明一个事实,即每一精神作用要么是和身体的某一器官相联系,要么就和这些器官的特性相联系,精神作用只能通过身体器官而达到活动。

精神作用不仅与感觉和感官有联系,也与其他精神活动有联系。

如果无规则地培养身体感官,那就会干扰或破坏与它有关的精神作用。

感官的发育先于精神天资的发展,精神天资在感官出现时才起作用。

和谐培养原理要求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

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应当以不妨碍其他方面的发展为前提。

身体的健康、发育、训练和灵魂发展的特点同样重要,两者是互为依存的。

许多人总是把生活的使命强加在精神的发展上,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这种顽固的想法也不应当排除别的想法,训练身体是最重要的。

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孩子活动依赖身体发育的特点及情感生活,这个决定是否关系到孩子的全面培养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有些成长中的孩子因身体负担过重导致了身体发育平衡受损,这对培养孩子的健康精神是有害的,家长要明白,要做到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件很难的事,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力求达到和谐发展。

 

不能娇惯孩子

现实生活中,我并没有看到一个做父亲的会因为儿子长得难看而不承认是自己的孩子,除非他失去了亲子之情。

科学和真知结合起来,对于行为端正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特殊和华丽的装饰品和非常有用的工具。

说实话,如果科学落在卑鄙的人手里,它便无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认为能否成功完全在于老师的选择。

所以,我希望每个孩子的父亲和监护人,在为孩子选择老师时要非常谨慎,我宁愿选择一位心态平和的人,而不愿选择一位心情浮躁的人,而这两种人同样可以当孩子的老师。

人们有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不同意托养孩子,使其在父母的膝下长大,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因为,父母天生慈爱,甚至是最聪明的人,也往往不想用严厉的手段,纠正或惩罚孩子的过错,当然,他们也不希望看到他们的孩子被教育得那么胆小。

当父母看到他们的孩子参加必须熟悉的体育锻炼回来,有时衬衫湿透,满身泥浆,有时汗流浃背,浑身尘埃,他们喝的不是太热,

 

素质教育问题

大人总是不停地往孩子耳朵里灌注自以为有用的东西,孩子的任务只是鹦鹉学舌,重复着别人说的话。

我希望老师改变这种做法,能按孩子的天赋进行合理教育。

教他们如何独立欣赏事物,如何辨别事物的好坏。

应该启发孩子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去思索外面的世界。

做老师的不应该只是一个想,一个人讲,应该听听学生的想法。

老师应让学生在他前面小跑,以便判断其速度,并决定用怎样的速度来适应学生。

如果师生的速度不合拍,事物就会搞得一团糟。

选择适当的速度,取得和谐的步调,这是我知道的最困难的事。

老师不考虑学生的能力与习惯的差异,只按规定的教学方法去完成任务,不难想象,学有所成者能有多少人呢?

老师不仅应该要求学生说出学过哪些词,还应该要求学生讲出它们的意思。

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时,不应看他记了多少,而是看他会不会运用。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老师应按照柏拉图的教学法,让他举一反三,反复实践,看他是否真正掌握、真正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吞什么,就吐自己,就完全是生吞活剥、消化不良的表现。

学生的思想一旦听任别人摆布,受别人束缚。

学生的脖子被套上了绳索,就会步履沉重,没有活力、自由,不能自由支配自己。

我曾采访过意大利的一位学者,他把亚里士多德奉为神灵,他的信条概括起来就是:

衡量一个学说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要看它是否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否则便是空想与幻想。

他认为亚里士多德见多识广,其学说包罗万象。

这位学者的思想显然受了束缚,他却浑然不知。

老师应该让学生把这过的东西进行严格筛选,而不是强迫他记住一切,假如提出各种看法让他判断,他就能做出区别,即使不提出区别也能提出怀疑。

我喜欢有怀疑心的学生,跟在别人后面的人将一无所获,甚至可以说他任何东西也不想获得。

学生应该明白自己了解了什么。

要运用哲学家的观点,而不是死记他们的教条。

如果愿意的话,他尽可以忘记那些理论来自何处,应该把他们变为自己的东西。

真理及理性是大家共有的,不用分辨哪个先说哪个后说,也不管是柏拉图说的,还是我说的,只要彼此看法一致就是可取的。

学生从他人那里拿来的东西,经过加工组合,做成文章,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受的教育、所从事的工作与学习,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的思想。

经过学习,他们变得更完美、更聪明,这就是学习的结果。

智者提出,只有理解力能看得见,听得着,它利用一切,支配一切,影响一切,而其他一切都是瞎子和聋子,没有灵魂。

由于我们不给予理解力以行动自由,它便变得没有主见。

真正理解了的东西,就应学会使用。

死记硬背来的才能,是有缺憾的才能。

这种才能只可用于装饰,而不能作为基础。

按柏拉图的看法,坚定、信念、真诚才是真正的哲学,与之无关的一切都是用来装饰的。

如果舞蹈家在教我们跳舞时,不让我们动作,只让我们看他们的动作,这就有点像我们的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答案,却不让我们动用大脑一样。

如果有人在教我们骑马、投标枪、弱琴或练声时,不让我们练习,这就如同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判断时,不让我们练习判断一样。

要教育孩子懂得礼貌,想让人刮目相看或沽名钓誉。

只有大诗人才得以在艺术上标新立异,也只有杰出的人物才能脱离传统而独树一帜。

要教会孩子只有在棋逢对手时才发表见解,即使这样,也不要尽显锋芒。

要教会他选择自己有力的论据,切中要害,言简意赅。

要教导他只要发现真理,就要表示服气,无论真理是源于对方之手,还是出于自己的看法。

他上台演说,不是为了说一些规定的台词,让他不要受任何理由的束缚,由着心性发挥。

要让孩子的言谈闪耀出良知与道德。

让他知道:

当他发现自己的言论有错时,即使旁人并未发觉,也要勇于承认,这是诚实与判断力强的表现,这两样正是他需要的品质。

也要让他了解,坚持错误或不承认错误是愚蠢者的品质,人是卑贱的,这样的品质就很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应该懂得,纠正看法,改正错误,放弃错误的决定,是难得的优良品质,是真正的哲学家品质。

要告诉孩子,同别人一起时要多看多听,因为最好的位置通常让平庸者占据,家财万贯并不等于才智超群。

我希望孩子了解所有人的价值:

牧人,泥瓦匠,还有行者。

应该调动一切以博采众长,因为一切都有用处,即使是别人的愚昧与弱点,对自己也有教育作用。

通过观察每个人的举止风度,孩子就会欣赏得体的举止,鄙视丑陋的姿态。

应该培养他观察事物的好奇心,一幢房子,一汪泉水,一俱,什么样的土地会结冰,什么样的土地在烈日下沙尘滚滚,什么样的风把帆船吹到意大利。

这些生活常识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

应该告诉孩子在与交往时,还应该包括那些只在书本上存在的历史人物。

以史书和最辉煌世纪里的最杰出人物的交往为榜样,这样的学习或许会徒劳无益,或许硕果累累,全由人们的意愿决定。

孩子阅读普鲁塔克的《名人传》,怎么能没有收获呢?

老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

老师不仅要讲授历史事件,还要教会他怎样判断。

这是我们的大脑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在李维的著作里读到了很多东西,别人没有读到,而普鲁塔克从中感觉到的不少东西,我却没有感受到,也许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感觉出来。

有些人研究的是纯语法,而另一些却从事哲学式的解剖,能够从中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奥的部分。

理解力强制人都喜欢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这会使他们获得声誉。

普鲁塔克希望我们赞美他洞察世事,而不是知识渊博,希望激起我们对他的答作的兴趣,而不是厌倦。

人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判断力,使自己洞悉一切。

让孩子尽可能地多接触一些事物,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却目光短浅,只看见眼皮底下的事。

有人问苏格拉底是什么地方的人,苏格拉底没有说是“雅典人”,而回答是“世界人”。

他比我们更有智慧,把整个宇宙看作自己的故乡,使自己的知识面向世界。

他热爱全人类,乐于和全人类交往,而不像我们只注意鼻子底下的小事。

要让孩子明白,家长期望的是什么,辛苦挣来的钱怎样花,祖国与父母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你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为自己安排了什么角色,人为什么存在,人为什么生活。

还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英勇,什么是忍耐,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进取之心,什么是奴性,什么是服从,什么是放纵,什么是耻辱,什么是满足,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死亡。

也应该让孩子知道,是什么动力能促使自己义无反顾地前进,是什么方法能使自己产生变化。

为了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应该向他教授对他们习惯与意识起关键作用的东西,教他们如何认识自己,教他们如何度过美好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