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4114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docx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779

高三质检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B

D

C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B

D

A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A

C

A

C

B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A

B

C

D

B

B

D

A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答案

C

C

D

C

B

B

A

B

二、非选择题

49.参考答案:

(1)思想:

唐律:

德主刑辅,礼法结合。

(2分)

罗马法:

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

(2分)

背景:

唐律:

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农业经济发达,社会相对安定。

(任答两点4分)

罗马法:

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任答两点4分)

(2)《唐律疏议》命运:

为后世所继承并影响东亚其他国家(2分)原因:

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均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5分)

《法学阶梯》命运:

湮没在中世纪的历史中。

(2分)原因:

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的统一执行;基督教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

(4分)

50.参考答案:

信息一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2分)

说明: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4分,答出两点即可)

信息二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功能由祭祀演变成祭祀和儒学教育相结合)(2分)

说明:

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取士,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庙学合一”的官方儒家学校,是培养文化人才、官员的摇篮。

(4分,答出两点即可)

信息三孔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

(2分)

说明:

历代帝王尊孔,重视修建孔庙祭孔,祭孔是国家礼制;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4分)

信息四地域由曲阜到全国再向海外传播(2分)

说明:

孔庙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在全国普遍建立,巩固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孔庙在海内外的建立,源于孔子文化向外传播;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4分,答出两点即可)

51.参考答案:

(1)背景: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出现大量流民,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锐减,粮食短缺。

(6分)

(2)影响:

建安屯田不仅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还大大减轻了农民运粮的劳役负担;曹魏前期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曹魏后期,屯田制的剥削非常沉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人身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导致屯田制走向崩溃。

(9分)

52.参考答案:

(1)历史背景:

清初人口剧增,人地矛盾突出。

(2分)

成因:

政局相对稳定,小农经济的发展,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赋役政策的调整等。

(4分)

(2)评价:

①洪亮吉突破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治学范围。

②洪亮吉扬弃了传统的人口思想,否定了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将人口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观点,看到了人多的负面影响。

③受时代所限,洪亮吉没有真正找到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但却给后人以思想启迪。

(9分)

选择题解析:

1.B【解析】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水稻主要产于南方,其历史也十分悠久,但是由于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所以本题选B。

2.C【解析】“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是直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商周朝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了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地方分权政治,材料未涉及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错误。

3.B【解析】一个“衣”字、一个“食”字可以衍生为很多不同的汉字是在强调古代社会生活在不断的发展而需要更多的汉字,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强调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题干材料与汉字书写方式和使用的范围无关,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B。

4.A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井田制下,劳动者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而个体生产积极性则很高,这就导致了集体耕作的井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响,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确立是在战国时期通过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确立,故D项错误。

5.B【解析】根据材料“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反映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表明农业迅猛发展,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体现行政区划、官员任命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土地和粮食两种报酬方式,反映不出哪种待遇更好,故D项错误。

6.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排除A、C;B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招贤纳士是要增强本国的力量,以便在争霸战争或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故选D。

7.C【解析】“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夏朝的革命,A项错误;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是秦朝的革命,B项错误;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是秦朝的革命,D项错误。

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体现的是察举制的选官制度,故C项正确。

8.C【解析】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故B项错误;据材料“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可知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故D项错误。

9.B【解析】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等学说,即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

故本题应选B项。

10.A【解析】“亩产5石稻”“亩产高达10石”“一亩二十斛”等数字说明当时的农业产量逐渐提高,而促进农业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故A项正确。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宋代,与题中“南朝”不符,故C项错误;北方战乱的社会环境与南方粮食产量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繁荣”强调农业整体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11.C【解析】材料并不能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的效率低下,而是强调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并且很多科目的设置均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唐明两代的科举性质是相同的;材料并未涉及到唐代科举考试的难度,故A、B、D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

12.B【解析】材料不是反映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而是反映官僚体系的臃肿,A项错误;这样做是在加强皇权,但是也造成了宋代行政效率不高,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材料是反映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的问题,故本题选B项。

13.B【解析】A项中“开始”一说从题干材料无从考证,且也不符合史实;夜市在宋朝常态化,灯箱广告的形式适应了晚上贸易,故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北宋广告的形式,未涉及商业竞争问题,故C项错误;灯箱广告反映灯箱功能多样化,与手工业发展状况无关,故D项错误。

14.A【解析】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使理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融合了道教、佛教,故A项正确;题干与商业无关,故B项错误;理学是南宋的官方正统思想,故C项错误;南宋偏安一隅,有金、西夏等政权的威胁,社会不安定,故D项错误。

15.B【解析】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故D项错误。

16.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王冕是元代画家,并且A项并不能体现题意主旨,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墨梅,反映的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体现了注重个人正义、责任的道德修养,体现的是宋明理学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正确。

17.A【解析】题干中律条严禁官吏言宰执美政才德,意在防止下层官吏以言谄媚获取特殊利益,故A项正确;题干条文是针对“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而且明朝废除了宰相,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供了单一的法律条款,没有其他法律内容参照,无法判定是否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权威被抬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18.B【解析】材料“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不能体现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故A项错误;材料“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成为雇佣劳动力,从而客观上促进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以小农经营为主,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19.D【解析】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

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

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因此选D。

A、B、C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0.B【解析】中体西用与材料中“西学中源”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材料观点是方便国人的接受西方技术,减少引进西方技术的阻力,故B项正确;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不是主要的目的,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21.C【解析】依据材料中时间“1840~1894年”,以及材料中“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外国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作物大量外销国外市场,这样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需要购进粮食,故C项正确。

A项并非主要原因;B、D两项与史实不符。

22.A【解析】由表格内容可知1872—1913年期间中国的商办企业明显增加,说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因为与“实业救国”思潮有关,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并未真正使中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反而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因而其成效显著的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列强内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C项错误;1872—1913年间中国一直处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因而中外企业之间不可能出现协调的关系,故D项错误。

23.D【解析】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可知强调的是民本主义,故D项正确。

B项是无关项;A、C两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

24.A【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孙、黄二人都认为革命后,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中华民国的建设,而没有认识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对共和政体的危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指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国很快进入黑暗、动荡的北洋军阀时期,C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指明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故D项错误。

25.C【解析】根据题干中“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可知陈独秀推崇的是民主和科学思想,符合题意的是C项。

A、B、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26.A【解析】由材料“……打千……鞠躬……握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些变化说明了平等意识逐渐增强,所以答案选A。

材料讲的是近代礼仪的变化,所以排除B;材料中有涉及到传统礼仪,所以C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演员的地位,所以排除D。

27.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图片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整个中华民族的对外抗战(抗日战争),深刻体现出的是民族主义。

故C项表述正确。

其中A、B项较为片面,D项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28.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50年”、“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可知此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故本题应选B项;新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于1949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0年”,故排除A项;C项“取消各民主党派”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950年,已经建立各级政权,故排除D项。

29.D【解析】据材料1957年高校赴校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出,故D正确。

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在90年代,故A排除。

《义务教育法》在80年代,故B排除。

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也在80年代,故C排除。

30.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是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

在这一局势下,我国把立足点转向了除美苏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故C正确。

亚非拉美国家全都实现了民族独立,过于绝对,故A排除。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的地位,主要在60、70年代,故B排除。

苏联改革失败,在80年代末,故D排除。

31.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经济领域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调整过程中,农业生产自主权有所放松,如出现一些自留地和农村市场等;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的是土地经营自主权,综上所述,二者的共同之处为扩大经营自主权,C项正确。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的经济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未改变,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B、D两项都是20世纪8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32.A【解析】古希腊城邦最大特点就是小国寡民,各自为政,王权衰微,并没有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城邦之间的敌对导致无休止的战乱,所以说在联邦上没有取得任何成功,正确答案是A项;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3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选区取代血缘部落,由十个选区从前三个等级中各推选50名公民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

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按部落选出”不符合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说法本身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特征,而且与题干信息不相关,排除。

34.C【解析】据材料“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律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和《法学阶梯》都是成文法,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万民法,故B项错误;不公平和公平都是相对的,过于笼统,故D项错误。

35.D【解析】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C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36.B【解析】通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性,以人为本,从而会造成人人私欲泛滥,甚至会造成道德败坏,所以,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B项符合题意,正确。

A项揭示的是经济方面,与题干信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37.B【解析】伽利略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而且根据材料“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又都偏重科学领域,故B项正确;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结合所学,达·芬奇在科学领域尚不能称之为巨人,故D项错误。

38.D【解析】材料反映了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成为“黄金漏斗”的辩证认识,故A项错误;西欧殖民扩张是题干所述现象的原因,而非结果,故B项错误;催生自由主义思潮的是工业革命,而非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的奢侈消费,故C项错误;西班牙疏于生产,成为“黄金漏斗”,导致其衰落,这为英国提供了教训,由此推动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39.A【解析】题干材料是叙述了西方近代思想解放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人类日益从封建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故A项正确。

B项中“彻底”一说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C项中“形成”一说只是事物发展的开端,不符合思想解放的过程;启蒙运动对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他运动与之基本无关,D项错误。

40.D【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由题干中的“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以看出应该反映的是D;A不是材料主旨;内阁不是国王任命,故B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故C错误。

41.C【解析】由题干可知为了巩固内部的和平,“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可知威权统治有合理性,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各阶层的拥护”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D项“消除”太绝对。

42.C【解析】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革命有和平发展可能,材料中“9月,列宁……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是形势变化而非党的革命性质变化,故A项错误;7月1日,临时政府下令俄军在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发起进攻,但这次冒险失败了,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七月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与材料中“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相符,故C项正确;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布尔什维克当控制了大量武装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43.D【解析】题干中问到罗斯福新政着力解决的问题,就是造成美国严重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

而罗斯福不可能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说法错误;阶级矛盾的缓和只是新政的部分手段而已,故B项不合题意;C项也没能结合美国当时的危机爆发原因,错误。

44.C【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给农业发展配备了先进的机器,但是农业的产量却没有提高,这主要的因为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答案选C。

由材料不能得出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所以排除A;也不能得出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所以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但是在苏联,土地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所以排除D。

45.B【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194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出现美苏冷战,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剧了冷战局势,而中国胜利会扩大社会主义阵营,遭到美国的极力排斥,故B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46.B【解析】从图标中“wordbank”可以明显看出,该组织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最初主要致力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兴,后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故A项排除;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则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的目的,故C项排除;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D项排除。

故B项正确。

47.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源于达尔文的远洋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由此得出的结论,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当时西方主要是神创论,进化论并未在当时成为广泛共识,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48.B【解析】《墨竹图》属文人画,《星空》属印象画,二者都不注重写实,故A项错误;文人画和印象画都注重写意、表达个人真实情感,故B项正确;《墨竹图》托物言志,是个性非共性,故C项错误;二者都未开拓艺术新流派,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