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3407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docx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

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

  篇一:

汉冶萍往事——送《重钢》版

  重钢的源头——汉阳铁厂及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往事

  股份公司高线厂李春海

  大家都说我们重钢是汉阳铁厂内迁来到重庆的。

在听过无数遍以后,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就让我们从三个人物和三个阶段回顾我们那段历经曲折、多灾多难,又百转千回的历史

  第一位牛人——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享年72岁,直隶南皮人(现河北省南皮县),自幼博闻强识,文才出众,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叫做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不是我们常说的探花郎。

乡试考中的考生乘坐“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事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作“连中三元”。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有13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臵、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张之洞平生有两大历史贡献:

第一,他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迈向现代化的转变。

张之洞是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他创建的湖北工艺学堂是现在的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湖北地区还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他甚至还是中国

  幼儿园创始人。

第二,他是中国重工业奠基人。

张之洞领导承建了京广铁路(时称芦汉铁路、粤汉铁路),创建了湖北重工业中心,包括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大批近代工业化企业,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规模居全国之冠。

我们重钢的肇始源头——汉阳铁厂号称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毛泽东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还做了两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一是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作为战区负责人,他筹饷、调兵、用将、反对撤兵议和,为这场战争取得部分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是改编湖北新军,后虽受到北洋系的排挤,只被定编为一镇一协(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相当于一个师加一个旅的兵力,规模与袁世凯的小站六镇(六个师)相比小很多。

但是由于张之洞练兵的目的是:

“执干戈以卫社稷”,他开启“兵智”,让士兵“明理”、“知耻”,并进行忠君爱国、御侮自强的思想教育,从而造就了一支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进步、文化程度较高、理解接受能力较强的近代化军队。

正是这支军队较高的内在素质,为革命党人实行“抬营主义”准备了良好的先天条件,日后成为辛亥武昌首义的中坚力量。

  第二位牛人——盛宣怀

  盛宣怀(1844—1916),比张之洞小7岁,也活了72岁,江苏武进人,1860年中秀才(16岁),此后三次乡试不中,1870年经友人推荐入李鸿章幕僚,遂平步青云、财源滚滚。

他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航运事业的开端,也是今天招商局、招商银行、招商地产等招

  商系企业的鼻祖;他创办的天津电报局是中国电报事业的开端,他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银行事业的开端,他还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并成为首任会长,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参与了芦汉铁路建设,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称得上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盛宣怀与汉冶萍的联系最早出现在1875年,汉阳铁厂建厂之前,他受李鸿章的委托,办理湖北煤铁矿务,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地矿业的开端。

1896年由于当时的汉阳铁厂没有优质煤矿,焦煤运距遥远价格昂贵,生产两年就出现巨额亏损,被迫停产。

张之洞无奈力邀盛宣怀接手。

当时的盛宣怀牢牢掌控着大清帝国轮船、电报、矿务和纺织四大洋务企业部门,被公认为“中国首富”。

盛宣怀也有心涉足汉阳铁厂,在张之洞一再请求下,盛宣怀最终答应接手负债累累的汉阳铁厂。

此后不久就发现了萍乡的焦煤资源,1898年,盛宣怀开办萍乡煤矿,并在1908年将它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牛人们的相同与不同

  尽管盛宣怀与张之洞同为洋务运动的后期代表人物,并在汉阳铁厂的建设过程中有过合作,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

  对张之洞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进步的,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张之洞顽固的维护着满清统治和封建制度,仍不能抹杀他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在军事、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努力和抗争。

  对盛宣怀的争议非常大。

尽管他精明过人,曾发动商业“闪击战”

  一举击败至今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做了不少与张之洞相同的有益国民的事情,甚至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最大的慈善家,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他的贪婪嘴脸,在他掌管轮船招商局的19年间,全局有股金两万股,他一人就占有一万一千股。

在他为官期间所经办的每一笔业务,其中也包括为“汉冶萍”办理的两千余万两白银贷款,无不收取回扣。

辛亥革命后,盛宣怀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他在常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地产、当铺均被没收。

他逃往日本避难后,致函各地的亲朋为他藏匿财产。

1912年在日期间为维护个人对“汉冶萍”的利益,曾签订一份《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草约,几乎把“汉冶萍”全部出卖给日本人,引得全国哗然,群起反对,才没能得逞。

盛宣怀死时有一份冗长的遗产清单,仅其家乡的一处住宅就有240间,一个田庄有地3000亩。

他在上海的租界内的房产价值白银1000余万两……

  然而,公道自在人心。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每每说道张之洞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回避他的过失,原谅他作为封建政治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原谅他在建设、经营汉阳铁厂期间所犯的种种失误。

而对于盛宣怀却被一个“贪”字掩盖了种种功绩,其中包括让汉阳铁厂起死回生的巨大成就,还因为这个“贪”字,在他身上隐约印上了“汉奸”两个大字。

正是:

宁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渎羞儿孙。

(其实,张、盛二人还以一点相似,就是都没有把儿子教育好。

张之洞的幼子张仁蠡li,全无乃父风范,不但是个大贪官,而且是个大汉奸,就在汉阳铁厂内迁的时候,他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汪伪新国民运动促进委

  员会委员,汪伪天津市市长兼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北京被国民党政府以汉奸罪被逮捕,判无期徒刑;解放后被改判死刑,1951年在京被处决。

盛宣怀的几个儿子大都不成器,不是吸鸦片,就是嗜赌,还为了争家产打官司,也就是1927年盛宣怀的四儿子盛恩颐在挥霍玩自己分到的遗产后,为了争夺盛宣怀留作慈善事业的500多万两基金打官司,最后导致这笔财产被江苏军阀钮永建侵吞。

所以教育很重要哇,搞不好儿孙是要倒过来羞祖宗的。

  两位牛人都登场啦,我们把第三个人物放一下,先讲一下1889-1896年期间汉阳铁厂的有关情况。

  汉冶萍往事之一——艰难创业

  1889年的张之洞本来是打算在珠江边上建钢厂的,没成想老佛爷信任他,让他督办芦汉铁路,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这一调就成就了我们重钢啦。

要不然中国钢铁工业的源头肯定就是“广州铁厂”或“珠江铁厂”了,抗战的时候从广州搬迁估计就便宜柳钢啦。

  张之洞于1890年初,在武昌成立湖北铁政局(即后来的汉阳铁厂),委派有洋务经验的幕僚——蔡锡勇为总办(也就是厂长,蔡锡勇是在中国介绍西方会计复式记账法的第一人。

他所著《连环帐谱》一书,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时为湖北候补道,相当于“候补省委或地委书记”)。

汉阳铁厂的厂址定在龟山山麓,1890年11月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1894年6月投产。

全厂包括生铁厂、贝塞麦钢厂、西门子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

  篇二:

汉冶萍百年沧桑百年荣辱

  汉冶萍:

百年沧桑百年荣辱

  汉冶萍:

百年沧桑百年荣辱

  吴建新文/摄

  一百年前的3月26日,亚洲最大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成立。

  回首往事,在汉冶萍公司成立的风云岁月里,埋藏着一个民族富国强兵的梦想。

然而,它历经坎坷与磨难,最终沿着自己生产出来的钢铁轨道,慢慢驶向了灭亡,除了留下6000余册档案资料,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怀着强国之梦

  张之洞施展抱负

  阳春三月,春风吹绿了江南的柳枝。

在大冶铁矿国家矿山公园里,当游人们面对气势恢宏、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天坑”时,无不由衷发出感叹。

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的“天坑”,它那一道道梯田般的印痕,如

  同一个巨大的光盘,刻录着中国近代史上钢铁企业最凝重的一页。

翻开这一页页“天书”,沿着一道道轨迹,历史便清晰地浮现人们的眼前。

  3月24日,记者走进大冶铁矿,专访了研究黄石矿冶文化专家马景源老人。

正巧,《长江日报》记者也从武汉赶到大冶铁矿,对老人进行专访。

老人一生致力研究汉冶萍,并撰写了大量有关汉冶萍的文章,有“汉冶萍史料专家”之称。

  在马景源的讲述中,一个承载着强国之梦、背负着荣耀与耻辱的汉冶萍就浮现在记者眼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如同一艘摇摇欲坠的破船,千疮百孔。

在“师夷长技”的影响下,清政府内部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西方的军事武器远远优于当时还以农为本的中国,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钢铁厂,钢铁完全依赖欧美进口,清政府处处受制于人。

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奏请开办湖北铁厂,同时开采大冶铁矿,希望通过大办钢铁,达到强国之梦。

  当时,因选址问题发生争议。

李鸿章主张将厂址建在产煤的地方,盛宣怀主张建在石灰窑。

最后,按张之洞的意见建在了汉阳。

随即,张之洞派15批30多人次对大冶铁矿进行复勘,确定矿石含铁64%,仅露采储量达2700万吨,百年不能采尽。

之后,对大冶铁矿进行施工开采,并建成了当时中南地区第一条铁路:

从大冶铁矿到石灰窑江岸35公里的运矿铁路以及运和码头,中心站建在下陆,作为补给之用。

  三年之后,即1883年,寄予厚望的汉阳铁厂正式炼铁投产。

然而,刚一投产就出现燃料问题。

张之洞又多次派人前往石灰窑、黄石港及江夏金口等地选择建厂地址,并沿江找到几处煤矿。

由于生产的焦炭不适合炼铁,只得跨越重洋,从英国、比利时等海外远购。

因路途遥远,价格昂贵,投产两年后铁

  厂亏损560万两白银。

  盛宣怀无奈“出山”

  收拾一堆“烂摊子”

  盛宣怀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山”的?

马景源老人介绍,连连亏损的汉阳铁厂,成了张之洞的一块心病。

他的强国之梦难道成了泡影?

他问自己。

当时,正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要负担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偿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张之洞拟给外国人来承办,但遭到清廷一些强硬派的反对。

有人骂他是卖国贼。

这时,张之洞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盛宣怀。

  在甲午海战中,盛宣怀负责粮草,因被指控贪污军粮公款,他从海关道员的位置上被贬下来,到京城做了一个闲官。

张之洞便保举盛宣怀招商承办汉阳铁厂。

当时,盛宣怀并未动心,他知道,这是一个“烂摊子”,收拾起来并非一件易事。

经过张之洞多次举荐,盛宣怀

  无奈,就提出一个要求,让张之洞举荐他做当时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如果如愿,他才“出山”。

张之洞做到了。

从此,盛宣怀走上了一条与中国近代工业息息相关的艰难创业之路,他也成为发展黄石近代工业、使黄石成为长江中游工业重镇的开拓者。

  1896年,由于已牢牢掌控大清帝国轮船、电报、矿务和纺织四大洋务企业部门的盛宣怀的“粉墨登场”,中国汉阳铁厂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

为了保证铁厂产品销路,清廷还要求全国所需钢铁料由汉阳铁厂供货,还批准汉阳铁厂的产品减免厘税5年。

  盛宣怀到任后,将上海轮船招待总办郑观应请来做三件事:

一是觅焦炭,二是选人才,三是整顿铁厂。

按照盛宣怀的三点,郑观应首先沿江寻觅焦炭,在湖北、江西、湖南、四川长江一带找煤,终于在萍乡发现了优质煤矿。

在人才上,他选用了不少外国专业人才,并在汉阳铁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