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357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docx

浙大远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冬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

(二OO五——二OO六学年冬季学期使用)

授课教师:

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许建宇

导论:

关于本课程的几点说明

一、本课程内容、特点及选用的主要教材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

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关系。

本课程课堂教学将以讲授“劳动法学”内容为主,“社会保障法学”内容为辅(主要是讲授社会保险法学)。

本课程的特点:

理论体系尚不很成熟;学科发展变化快;学科涉及面广。

本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

王全兴主编:

《劳动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劳动法学》的基本框架:

6篇20章。

二、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另发。

着重了解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主要环节。

附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目次

教学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用熟练掌握、掌握、熟悉、了解等关键词来描述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程度)

1

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

2

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熟悉

3

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熟悉

4

劳动法概述

熟练掌握

5

法律关系

熟练掌握

6

劳动法主体

熟练掌握

7

法律责任

熟悉

8

劳动合同

熟练掌握

9

集体合同

熟练掌握

10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掌握

11

职工民主管理

了解

12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掌握

13

工资

熟练掌握

14

劳动保护

掌握

15

劳动就业

掌握

16

职业培训

了解

17

社会保险

熟练掌握

18

职工福利

熟悉

19

劳动争议处理

熟练掌握

20

劳动监督

熟悉

三、面授辅导及课程答疑

课堂面授只讲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梳理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思路,帮助学员自学,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不一定是考试范围。

课堂外的自学辅导及答疑安排。

本课程助教人选。

四、自学

参考用书:

其他教材和学术专著(可参阅教材所附“参考文献”);法律法规。

以下所列各项为本人推荐的部分参考书目:

1.王全兴:

《劳动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全兴主编:

《劳动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贾俊玲主编:

《劳动法学(附:

劳动法学自学考试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版。

4.关怀主编:

《劳动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许建宇:

《劳动法新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董保华:

《劳动法论》,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7.董保华:

《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董保华等:

《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董保华主编:

《劳动合同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10.郭捷主编: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常凯主编:

《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版。

12.常凯:

《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13.冯彦君:

《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周长征:

《全球化与中国劳动法制问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周长征:

《劳动法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郑尚元主编:

《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沈同仙:

《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18.黎建飞编著: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石美遐、LisaStearns主编: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劳动法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20.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编:

《劳动保障法学论丛》(第1卷),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

21.黄越钦:

《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石美遐、范战江主编:

《新编劳动争议仲裁案例》,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3.祝铭山主编:

《劳动合同纠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2版。

24.王益英主编:

《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刘有锦编译:

《国际劳工法概要》,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年版。

26.刘旭:

《国际劳工标准概述》,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27.[日]大须贺明:

《生存权论》,林浩译,吴新平审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8.[美]罗伯特•A•高尔曼:

《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马静、王增森、李妍、刘鹏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加]A.E.奥斯特、L.夏莱特:

《雇用合同》,王南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

30.[德]W•杜茨:

《劳动法》,张国文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说明:

以上所列各项主要为“劳动法学”部分的参考书目,没有包括“社会保障法学”部分的参考书目。

论文搜索: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月刊);《中国劳动》(月刊)等。

相关网站:

经济法网(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劳动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国际劳工组织(ILO)网站;等等。

五、考试

本课程的考试题型及其答题的基本要求。

考试题型: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考试形式:

开卷

备考主要复习依据和范围:

本课程指定教材;本课程教学课件(光盘);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本课程授课提纲。

六、附:

教师简介

许建宇,男,1965年1月生,浙江余姚人。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浙江大学法学硕士。

1986年8月起在原杭州大学法律系任教,现为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并任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兼任浙江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许建宇副教授执教近20年来,主要从事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经济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迄今为止已出版《劳动法新论》、《论社会保障法》、《经济法学》、《合同法通论》等独著或参与编撰的各种学术著作近30部,并参与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劳动法学》一书的编写。

先后在《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律适用》、《经济法制论坛》、《经济法研究》、《浙江大学学报》、《杭州大学学报》、《中国劳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原名《工会理论与实践》)、《劳动保障法学论丛》、《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中州学刊》、《山西大学学报》、《青海社会科学》、《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经济法学、合同法学等方面的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有9篇论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原名《经济法》)、《海外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文摘卡》等转载,有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登。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近年来学术影响较大的有:

专著《劳动法新论》、参编教材《劳动法学》、《经济法学》等;论文《再就业工程法律对策论纲》、《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雇佣关系的定位及其法律调整模式》、《工伤保险立法完善刍议》、《劳动权的法律定位》、《论罢工权应该缓行》、《就业权的限制及其救济》、《就业歧视立法规制初探》、《劳动权的位阶与权利(力)冲突》、《劳动权的界定》、《社会法视野中的劳动权——作为社会权的劳动权之基本范畴解析》、《完善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立法构想》、《我国人事争议处理受案范围的再调整——兼论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合理定位与分工》、《完善消费者立法若干基本问题研究》、《经营者对消费环境的安全义务浅论》、《税权的位阶及其展开——权利冲突的视角》等。

其中多篇论文获得由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浙江省法学会、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等单位所颁发的各种奖项。

许建宇副教授还主持过浙江省“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重点课题、浙江省法学会重点课题、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参与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课题的研究。

此外,许建宇副教授还应邀在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举办过题为《劳动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法制讲座。

在律师实务方面,许建宇律师曾代理过李林珍诉中国银行桐庐县支行因缺肾被解除劳动合同争议一案(该案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发)等有较大社会反响的劳动争议案件,还从事其他经济、民事方面的律师业务。

教学内容

立法简史篇

第一章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劳动法的产生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

学习本章,着重掌握劳动法产生的前提、过程和原因,“工厂立法”的出现和劳动法产生的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苏联的劳动立法。

第二章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第二节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第三节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劳工立法

学习本章,着重了解旧中国的劳动立法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举行的争取劳动立法的运动)以及代表性立法(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新中国的劳动立法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前后三次起草、颁布情况,当前我国劳动立法的概况,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代表性劳工立法(如香港地区的《雇佣条例》、澳门地区的《劳工法》、台湾地区的“劳动基准法”)。

第三章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国际劳工组织

第二节国际劳工立法

第三节国际劳工立法与中国

第四节中国加入WTO与劳动立法

学习本章,主要熟悉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目标与基本原则,“三方原则”的内涵,国际劳工立法的两种形式(国际劳工公约、建议书),基本国际劳工公约(“核心劳动标准”)、优先国际劳工公约各自的内容,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关系,我国已经批准加入的国际劳工公约,WTO中“社会条款”争议的由来以及我国在劳动标准立法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基础理论篇

第四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劳动法的地位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劳动法的形式和体系

第五节劳动法的作用

学习本章,应全面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包括劳动法的概念,劳动力和劳动的概念(特别是劳动法中的劳动概念的特定内涵),劳动关系的概念和一般特征,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劳动法所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特征和性质,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基本特征(可结合理解劳动法的社会法属性、劳动法的宗旨、劳动法基本的调整方法),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功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的内涵,劳动法的形式及其基本种类,劳动法体系的职能结构模式,劳动法与人权的关系。

同时,还应适当了解我国在劳动法学基础理论方面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如我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调整扩大、关于劳动权的基本理论、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表述等等。

第五章法律关系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第三节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学习本章,首先应了解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的分类,着重掌握劳动法律关系部分的内容,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它与劳动关系的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劳动法律关系运行环节,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