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338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总结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党的七大经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0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党的十三大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南方谈话的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发展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党的十五大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05、“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早是2月江泽民在广东广州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到7月1日,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0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0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08、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08、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09、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0、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11、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注意:

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1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要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即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中国在此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主要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1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

19、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实质和目标:

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作用和性质: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即性质)。

2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第一,判定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21、十七大对改革开放的新概括: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个特征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格局。

2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的战略。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重要考点,易出选择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又将它写入宪法。

25、公有制经济的涵义:

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6、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27、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

2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三,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第四,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9、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之外的其它分配方式有:

第一,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第三,经营风险收入;第四,资产收益;第五,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31、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两个大局”思想。

简称“先东西照,再西东照”。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简称“优发东、西开东振,中崛起”。

33、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34、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35、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常考点,易出选择题)

主要目标: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6、健全宏观调控的手段(易出选择题)★★★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以经济手段为主):

(1)经济手段。

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率、汇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经济杠杆。

(2)法律手段。

即政府经过经济立法和司法来调节经济活动。

(3)行政手段。

37、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重要考点,易出选择题)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

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利。

中国社会保障的目标,当前只能是保障基本生活的需要。

3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0、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分为:

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

③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建设是核心,道德建设是主体内容;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4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特征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谐音记法:

民工有活定和谐)

44、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5、“一个中国”原则的新表述: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4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7、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8、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