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3334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docx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资料

2012中药学中药鉴定总结

第一篇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材:

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药材”,包括个子货,饮片。

2、饮片:

中药材经过净选、切制、炮制等过程后达到质量标准,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3、中成药:

是指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4、道地药材:

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5、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6、总样品:

将所有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总样品。

7、平均样品: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的1/3即为平均样品。

8、走油:

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色度检查-白术)

9、起霜: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时间长能析出白毛状结晶称为起霜。

10、风化:

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成粉末的现象,称为“风化”

11、自燃:

富含油脂、过量水分、或易吸湿回潮的药材,大量成垛堆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扩散不出,使局部高热炭化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12、对抗同贮:

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放在一起保存,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藏方法。

13、气调养护:

即气调贮藏,通过充氮或二氧化碳的方式使氧气的含量降至2%以下,致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从而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的贮藏方式,称为“气调养护”。

二、知识点

1、中药鉴定学的含义: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探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鉴定什么?

—品种真伪、质量优劣;目的—制定标准,使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传统经验、现代理论和技术;引申含义—寻找和扩大新的资源)

2、中药鉴定的任务:

①、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最根本的);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③、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④、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3、六本重要的本草:

《神农本草经》: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秦汉时期,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65味动物药

《本草经集注》:

梁代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唐本草》/《新修本草》: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唐代苏敬、李勣等,载药850种128味动物药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

最完整的本草,宋代唐慎微,载药1746种

《本草纲目》:

按自然属性分类,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种461味动物药

《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赵学敏,载药921种160味动物药

4、中药鉴定的依据:

一级(中药材及制剂)

《中国药典》--------------------------------------二级(化学药、抗生素)

三级标准《部颁标准》(药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三级(生物制品规程)

《地方标准》

5、性状鉴别:

内容:

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举例:

表面特征—蕲蛇(棋盘蛇,方胜纹,连珠斑);牛黄(龟裂纹);栽培人参(细长、放置褶皱、须根多);山参(短胖、横纹深黄棕褐、环状—铁线纹、须根清晰-有突起珍珠点)

质地—五加皮VS香加皮

断面—大黄(根茎有星点);代赭石(砸分两半,一般有突起,一般有凹陷);牛膝(怀牛膝-筋脉点3~5,川牛膝筋脉点>5)

水试—熊胆

火试—海金沙(有爆鸣声)

6、药材拉丁学名的构成:

不要求掌握,认识即可

掌握:

川乌(AconitiRadix)、草乌(AconitiKusnezoffiiRadix)、板蓝根(IsatidisRadix)、甘草(GlycyrrhizaeRadixetRhizorma)、人参(GinsengRadixetRhizoma)VS三七(NotoginsengRadixetRhizoma)、当归(AngelicaeSinensisRadix)VS白芷(AngelicaeDahuricaeRadix)

7、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秋冬季地上部位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茎木类-秋冬或初春;皮类-清明至夏至;叶类-开花前开花时;花类-含苞待放或初开;果实种子类-近成熟或成熟时;全草类-生长茂盛;藻菌地衣类-具体而定;树脂其他-不尽相同;动物-不尽相同(贝壳类夏秋,退化皮壳类退化时);矿物-全年

8、比较鉴别:

举例比较。

①根及根茎类中药比较鉴别:

性状-双子叶植物根/根茎断面有“放射状纹理”、“环”/髓。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有髓、多角形环川乌、草乌、龙胆。

单子叶植物根/块茎断面为“筋脉点”、髓。

显微-射线、形成层。

维管束散在。

②心材与树脂类药材异同点:

相同点-都主要为树脂;

不同点-前者指含树脂的木材;后者指分泌的树脂。

第二篇各论

一、名词解释

1、星点:

大黄根茎断面放射状的星状结构。

2、锦纹:

大黄去掉栓皮后,表面红棕与黄色相间的纹理。

3、筋脉点:

牛膝等断面存在的点状的环习称筋脉点。

如:

川牛膝、牛膝、三棱

4、云锦纹:

何首乌药材断面皮部多个异常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锦状花纹。

5、罗盘纹:

商陆断面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6、乌鸦嘴:

川乌、草乌中部向一侧膨大,干瘪,有如“乌鸦嘴”。

7、钉角:

指草乌表面的支根,俗称钉角。

8、过桥:

黄连的节间表面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9、蝎尾连:

云连细小,弯曲,呈蝎尾状,故又称“蝎尾连”。

10、箭杆连:

雅连过桥长、直,形如箭杆,故又称“箭杆连”。

11、罗盘纹:

商陆断面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12、菊花心:

断面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且具裂隙,称为菊花心。

如甘草、苦参

13、同心环:

如苦参

14、车轮纹:

由窄木质部和宽的射线所形成的纹理称为“车轮纹”。

如:

防己、粉防己

15、籽海(林下参):

将园参移植到山参的生长环境内生长15年以上的人参。

16、铁线纹:

林下参主根表面有黄棕或棕褐色的横环纹称为铁线纹。

17、珍珠须:

林下参主根上的须根很少,此须根被称为珍珠须。

18、枣核艼:

野山参的不定根短粗,两端尖细,形如大枣之核,被称为枣核艼。

19、雁脖芦:

山参芦的最下端、即根的最上端,称为“雁脖芦”,碗较清晰。

20、对花芦:

山参芦的中段,称为“对花芦”,其碗比雁脖芦清晰。

21、马牙芦:

山参芦的最上端,称为“马牙芦”,其碗清晰。

22、剪口:

三七的根茎

23、筋条:

三七的支根

24、绒根:

三七的须根

25、铜皮铁骨:

三七表面棕绿色,似古代青铜之色,质地极其坚硬,故三七的性状被归纳为铜皮铁骨。

26、砂眼:

银柴胡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小凹坑,习称砂眼(以前生长在沙漠,有砂)

27、珍珠盘:

银柴胡根头部略膨大,有多数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胞或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26、蚯蚓头: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横环纹习称蚯蚓头。

27、凤眼圈:

防风药材断面形成层内外的结构,外部橙黄色,内部浅黄色,习称凤眼圈。

28、疙瘩丁:

白芷的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

29、蝶形片:

由于川芎饮片怎么切都呈“蝶形”,故习称“蝶形片”。

30、狮子盘头/泥鳅头:

党参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或狮子头。

(小条者根头部较小,称“泥鳅头”)

31、防风党:

党参头部的横环纹习称防风党。

32、糊头:

党参表面的褐色支根痕习称糊头。

33、朱砂点:

茅苍术断面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34、起霜:

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35、油头:

川木香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36、怀中抱月:

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37、虎皮贝/斑:

炉贝有的具有棕色斑点,称为虎皮斑,故炉贝又称虎皮贝。

38、马牙嘴:

炉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39、珠贝:

平贝母外形像算盘珠,很平,故又称“珠贝”;浙贝母中的小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40、鹦哥嘴/红小瓣:

冬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胞(冬眠牙),呈红色、三角形,习称鹦哥嘴。

芽胞较长者可编成小辫,习称红小辫。

41、芦根蒂:

春麻或秋麻的残留茎基习称芦根蒂。

42、蟾酥皮:

天麻表面有纵皱纹和横环纹,环节上有潜伏的芽形成突起,习称蟾酥皮。

43、凹肚脐:

天麻底部圆脐形的疤痕习称凹肚脐。

44、韧型f:

存在于木间韧皮部,介于木纤维和韧皮纤维之间,细胞壁不木化,为活细胞

45、韧皮f:

存在于韧皮部,一般为两端尖削长纺锤形的细胞,细胞壁厚,细胞呈狭长的缝隙,韧皮纤维坚韧而有弹性

46、木f:

存在于木质部,长纺锤形,较韧皮纤维短,细胞壁木化,细胞腔小,坚硬无弹性。

47、方通:

是通草的一种商品规格,为约10cm见方的片状物,表面白色,微有光泽。

48、开门香:

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m处顺砍数刀,刀距约30-50cm,深约3-4cm,又称“开门香”,促使结香。

49、亮银星:

牡丹皮表面析出的发亮的结晶。

50、桂子:

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又称“桂丁”、“肉桂子”、“桂丁香”。

51、企边桂:

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

选取十余年生薄厚适中的肉桂树皮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版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长约40cm,宽6-10cm。

52、桂心:

肉桂树皮的里层。

53、桂碎:

在桂皮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肉桂碎块。

54、板桂:

剥取30-40年生的肉桂老树的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55、油板桂:

油性老树皮按板桂加工方法制得。

56、官桂:

中药“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长约30cm,直径2~3cm;药材“官桂”不用肉桂而用其他品种“阴香”等的树皮。

57、硬韧部:

韧皮部占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成连续的环带

58、落皮层:

新周皮及所隔离的所有老周皮的复合体

59、骨气:

金银花棒状,上粗下细,饱满,握之有顶手感,称为有“骨气“。

60、白霜:

五味子久贮表面出现白色结晶为白霜。

61、金钱环:

枳实药材顶端花柱茎痕周围的一圈环纹。

62、槟榔纹/大理石样花纹:

槟榔断面有棕色与黄白色交错的不规则纹理,称为大理石样花纹或槟榔纹。

63、大麻坑:

64、玫瑰心:

麻黄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麻黄断面红棕色的中心即为玫瑰心。

65、不孕端:

冬虫夏草子座的顶端,光滑而亮,习称不孕端。

66、冒潮:

向蟾酥表面滴水,表面泛白隆起,液面上浮,习称冒潮。

67、冲头:

68、龙头:

蕲蛇的头。

69、虎口:

蕲蛇的嘴张开时很大习称虎口。

70、翘鼻头:

蕲蛇的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

71、方胜纹:

蕲蛇背部的菱形花纹。

72、连珠斑:

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的斑点。

73、佛指甲:

蕲蛇尾部末端的1枚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

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