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2111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3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江苏省近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

一、阅读理解训练题

1.(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行

薛培政

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月亮,依然啧啧称奇。

②1938年的秋天,为了抗日,八路军来到了鲁中南地区,我就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③那天刚擦黑,镇上开羊肉馆的刘大眼来了,他是我的上线。

一看他眨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我就知道,有任务了。

他摸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交代我,务必在天亮前送到部队首长手中。

我抽了袋烟,琢磨一下行程,向婆娘交代几句,就出发了。

④按说六十多里路,天亮前赶到不算啥,但自从鬼子来了之后,就在路上修了很多据点,国民党的部队也陆续进驻城西和南边的山区。

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日军、伪军、国民党、土匪盘根错节,敌我难辨。

要将情报安全送到,就难了。

⑤出村后,大路不敢走,便疾步钻进了村南的野猫沟。

⑥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

为了隐蔽,我顺手拔草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悄悄前行。

还好,一路上,除了几声狼嚎,也还顺利。

⑦从沟里出来,要过一个三岔路口,这是进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路武装经常出没的地方。

我躲在庄稼地里仔细观察,见没有动静,就想快速通过﹣﹣没走几步,忽然看到西边路上有个人影一晃,我惊得头皮一麻。

⑧站在明处的我,躲是躲不过去了。

定了定神,小声朝那边喊道:

“兄弟,都是过路人,出来吧!

⑨不一会儿,那人站到我面前,庄稼人打扮。

对方先开口了:

“这位大哥,半夜三更,要去哪儿啊?

⑩“唉,老娘病了,要去水泉村抓药哩!

”我看了对方一眼,“这位兄弟是﹣﹣”

⑪“俺是沟北刘家坡的,驴跑了,出来找驴哩。

您从东边来,有没有看见大灰驴啊?

⑫“没有啊,要不您再找找?

”我想尽快甩掉对方,离开此地。

⑬“哦,那我再往前找找。

”说罢,便朝南边那条小路上走去。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我要走的路啊,怎么办?

改道已经来不及了:

“正好,我也走这边,咱俩就做个伴吧!

⑭“那好,大哥请!

”望见他不经意的一个手势,我就对他不敢小觑了。

⑮半夜了,月亮依然亮得让人晃眼,青纱帐边的小路上,虫子忽近忽远地叫着。

不明身份的结伴同行,非但没觉得壮胆,反让人心里发毛。

每走一段路,他或说脚心被石头硌了一下,装作磕鞋;我或埋怨裤子被露水打湿,要拧裤腿。

我俩心照不宣,变换着行进的位置,谁走在前面,都用余光左右扫视,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

⑯突然,“扑棱棱”一响,几只野鸡腾空而起!

霎时,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

虽虚惊一场,彼此已多少猜出了对方的身份,相互对视一眼,继续赶路。

⑰走出青纱帐,停下脚步,趴在草丛中,仔细观察周围动静。

南边村口新建的炮楼上,探照灯照来照去;东边大路上,摩托车“突突”地来回穿梭。

只有西边一片寂静,只能从西边绕过去了。

我朝他使个眼色,他会意地与我同时起身,悄然向西摸了过去。

⑱原来,西边不远处是一条深沟,站在沟边朝下看,深不见底,只见他紧紧身上的衣服,沿着沟边滚了下去。

我正惊讶,就听见他在下面小声喊道:

“下来吧。

”我也照他的姿势,下到沟里。

⑲穿过那条深沟,又前行十几里山路,在一个岔路口,他向我抱拳拱手告别。

我沿路向东去,他朝西进山了。

⑳月亮偏西,天快亮时,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

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便加快脚步朝前奔去。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开头设置悬念。

B.第④段交代了当地复杂的斗争形势,敌我难辨。

C.不期而遇的两人都为自己的夜行编了合理的借口。

D.小说大量使用长句,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气氛。

(2)夜行路上惊心动魄,“我”的心理反应也多有变化。

请根据所列情节,将表格填写完整。

(每空不超过4个字)

情节

“我”的心理反应

想快速通过三岔路口时,忽见有人影一晃

①  

想甩掉对方,却发现对方与“我”同路

迟疑

两人结伴同行,心照不宣地变换位置

②  

野鸡腾空而起,两人同时朝腰间摸去

警觉

赶到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

③  

(3)小说多处描写“月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请依据小说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同行人”的身份,并概括出三点理由。

【分析】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式的小说。

小说中的凤山爷,在抗日战争中当了地下交通员。

一天夜里,要步行六十里去送情报。

结果出村后在路上不久遇到另一夜行人。

两人都为自己的夜行编了个理由,结果一路同行,互相提防,直到快到终点时,才相互心照不宣地分了手。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小说极少使用长句,大量使用短句,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气氛。

大量使用长句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

D。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与概括。

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情节,提取或概括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即可。

第①空,在第七段,“我”想快速通过三岔路口时,忽见有人影一晃,“惊得头皮一麻”,可见心理反应是“吃惊”。

第②空,在第15段,“我俩心照不宣,变换着行进的位置,谁走在前面,都用余光左右扫视,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可知“我”的心理反应是“提防”。

第③空,小说结尾,“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

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心理反应是“放松”。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①段中,“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下文对故事的回忆。

第⑥段中,“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交代天气,“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我”和不明身份的人同行做铺垫。

第⑮段中“半夜了,月亮依然亮得让人晃眼”,第⑳段中“月亮偏西,天快亮时”,通过月亮的位置变化,交代了时间的流逝。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的“同行人”,从文中第16段中可以看出他和“我”一样高度警觉,第17、18段中,“同行人”表现得身手不凡,经验丰富,因此可以判断他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

答题时,要结合这三个段落中的具体描述来回答。

答案:

(1)D

(2)①吃惊②提防③放松

(3)第①段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下文对故事的回忆。

第⑥段交代天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我”和不明身份的人同行做铺垫。

第⑮⑳段交代了时间的流逝。

(4)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

理由:

从第16段中“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可以看出他和“我”一样高度警觉;第17段中他和“我”都放弃了探照灯照来照去的南边和摩托车来回穿梭的东边,而是往寂静的西边走;第18段中他先沿着深沟滚了下去,并小声喊“我”下去,从中可以看出“同行人”身手不凡,经验丰富,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

【点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通过整个时代和社会背景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书写其无法改变的命运。

2.(2021扬州)实用文阅读。

【材料一】

在高龄老人聚集的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不仅解决了辖区老人“一键紧急呼叫”的需求,更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养老顾问服务,承包了老人们的生活圈。

从家政服务、预约挂号、陪医配药到清洗空调,老人们的种种个性化需求都被细致地考虑到。

多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市场服务供应商,从生活服务到健康服务一一覆盖,及时响应老人们的精细化需求。

以生活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长宁区民政局还成为全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区域,探索试点一键挂号、一键助餐等操作简易、直达需求的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摘自2021年5月17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老年人却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__________。

一方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另一方面,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部分老年群体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素养。

二是__________。

信息基础设施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物质基础,而当前我国社会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情况,客观上加大了老人认知新信息、使用新技术的难度,致使老年人更难以融入信息社会。

三是生理衰老和心理认知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老导致老年人心理认知力不断衰减,语言认知能力不断退化,因而更难以运用语言查找并利用所需的信息;导致语言信息素养缺失。

(摘自2021年1月14日《社会科学报》)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参考相关材料中的信息,解释材料二漫画标题“碰壁”的含义。

(3)补全材料三的空格处内容。

一是  ;二是  。

(4)佳佳想运用这三则材料,写一篇题为“老人和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但对三则材料使用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

请你提供建议,并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为“数字化”的材料阅读。

第一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第二题考查理解漫画含义及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第三题考查补写材料内容。

第四题考查概括材料侧重点,分析材料顺序的能力。

【解答】

(1)材料一介绍的是上海长宁区的养老模式,第一段关键词是“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一键紧急呼叫”“养老顾问服务”,第二段关键词是“为老服务一键通”;他们的目的是满足“老人们的种种个性化需求”,让养老更“精细化”“让养老服务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由此可见,材料一主要是介绍长宁区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考虑到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让养老服务更便捷。

(2)先看这幅漫画,这是一幅题为《碰壁》的漫画,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走到一扇写着“扫码进门”的大门前,由于不会扫码,他只好转身离开,对于老人来讲,“高科技”就是一堵无法逾越的墙。

这幅漫画显然是警醒我们,方便快捷的数字科技对于老人们来讲可能反而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障碍,在数字科技面前屡屡“碰壁”的老人们需要我们的关爱。

而材料三也提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老年人却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并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如“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我国部分老年群体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素养”等。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漫画“碰壁”的含义:

表面上是指老人无法进入带有二维码的大门,实际上很多老人因为文化程度低或者经济条件落后,和信息化社会脱轨,体现数字化的缺陷。

(3)第一空,联系后文“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城乡发展有差距,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可概括出“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未普及”;第二空,联系后文“当前我国社会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情况”,可概括出“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

(4)本题给出了具体“情境”,佳佳对三则材料使用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要求考生给出合理建议,其本质是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材料一是以上海长宁区为例,具体介绍利用数字平台打造“智慧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生活便利;材料二是通过漫画反映当前老人面临的数字鸿沟,讲述了当代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材料三则是分析老人成为“信息贫困者”的原因。

由此可见,材料二是提出问题,材料三是分析问题材料一是解决问题。

因此合理的使用顺序应当是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一。

答案:

(1)长宁区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考虑到老人个性化需求,让养老服务更便捷。

(2)表面上是指老人无法进入带有二维码的大门,实际上很多老人因为文化程度低或者经济条件落后,和信息化社会脱轨,体现数字化的缺陷。

(3)①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未普及;②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

(4)按照二、三、一的顺序使用材料。

二用漫画的形式讲述了当代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材料三通过文字结合实际,分析老年人成为信息化时代中贫困者的原因。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2021宿迁)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A_____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

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

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

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

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

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

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_______在一块。

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

“跑上山顶去!

”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

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甲]片段中的A是  ,[乙]片段中的B是_  。

(均填人名)

(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解答】

(1)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情节的把握。

根据“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判断出A是毛泽东。

根据“红军第二师演习”“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判断出B是彭德怀。

(2)本题考查的是名著内容的理解。

“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表现了毛泽东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表现了彭德怀质朴率真。

(3)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写作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它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答案:

(1)毛泽东彭德怀

(2)毛泽东、彭德怀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3)《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①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2021宿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子衿

①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

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

②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

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

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

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

“一个都不能少”。

③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

早在2017年9月,由五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

④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

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

这些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⑤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

提供阅读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

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

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

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区配度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育农村阅读氛围的掣肘。

⑥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近日某电商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

让平台近8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

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不断降低阅读门槛,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8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布局的。

B.浏览播放短视频等工具,已经成为种阅读时尚,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

C.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电商平台“为推进全民阅读发挥积极作用。

D.“一个都不能少”,是“全民阅读”的价值所在,也是推动此项工作的内在要求。

(2)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列举作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

(3)第⑦段中作者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请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本文和链接材料都是谈阅读的。

试分析者在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没云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分析】本文第①②段提出中心论点: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第③④段论述了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的具体做法。

第⑤⑥段论述了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最后一段发出号召,总结全文。

【解答】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

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选项中的“可以取代”表述错误。

故选:

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可得:

①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②提升国民素质;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说是“门槛最低”指的是国家照顾到了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照顾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

知识普惠,能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政府搭建了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

社会力量提供了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

让更多人参与阅读,电商平台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高贵”指的是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

围绕以上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文论述的是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及其做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而链接材料“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论述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

答案:

(1)C

(2)①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②提升国民素质;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3)“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国家照顾到了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和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搭建了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了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能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人人读得起书,知识惠普,慰藉了农民心灵,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

(4)本文论述的是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及其做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链接材料论述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地解答问题。

5.(2021南京)杂志阅读。

图图和你读到学校科技社团编辑的杂志,被其中一个版面吸引,认真研读起来。

探测暗物质

18世纪末,开尔文指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暗体。

1906年,庞加莱首次使用“暗物质”这一说法。

之后天文学的各种观测数据和结果都表明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但科学家至今未能“捕捉”到它。

寻找暗物质的路径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利用大型高能对撞机去对撞产生暗物质粒子,再进行探测。

第二种是在极深地下实验室中用探测器寻找暗物质粒子。

第三种是发射空间望远镜测量宇宙射线中的电子能谱。

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时会产生大量独特的高能宇宙射线,空间望远镜捕捉这种射线,测量其电子能谱,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注]WIMP指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这种粒子是暗物质粒子重要的候选者。

中国暗物质“捕手”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于1988年10月建成,通过加速粒子使其对撞,模拟宇宙早期环境,打出新粒子,将暗物质粒子“创造”出来。

这种方法对对撞机的能量要求极高。

2013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虽还无法证实是暗物质粒子,但国际物理学界高度评价了这个发现。

2010年,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建成,中国实验组采用探测器“熊猫”直接探测来自宇宙空间的暗物质粒子和原子核碰撞所产生的信号。

目前已发表了若干重要的暗物质探测结果,其最新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超越了国外同类研究。

2015年发射升空的“悟空”号是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是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已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都致力于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以期第一个发现暗物质。

中国正后来居上,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