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1781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docx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

唐代与酒泉有关的诗词赏析

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

【原诗】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注释】

“酒泉”,县名,在今甘肃境内,汉武帝太初元年设,唐时任设酒泉郡。

因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

“通大道”,贯通大道。

“合自然”,合乎天然。

【赏析】

酒星即酒旗星,乃主管酒宴之星。

孔融《与曹操论酒紧书》:

“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

”诗人首先以天地尚且爱酒来说明人爱酒并没有什么过错。

并以此得出结论:

说人们只有爱酒才无愧于天地!

古人认为酒之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酒将“贤圣”皆合而为一,其好处自然难以言喻。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便是酒的好处。

不过,诗人还告诉你:

你得到了酒中的乐趣,可不要去为醒者宣传,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醉后都那样清醒!

【试题】

1、这首诗是李白嗜酒性格的自我表露,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说:

“,。

2、这首诗用典较多,请你至少指出其中二处。

【答案】

1、“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2、①“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是指《三国志·魏志·徐邈传》的记载“平日醉客谓清者圣人,浊者为贤人。

”②“酒中趣”,语出《晋书·孟嘉传》:

“好饮酒,愈多不乱。

(桓)温问嘉:

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嘉曰:

公未得酒中趣耳。

关山月

李白

【原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胡”这里指吐蕃。

“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韵译】: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

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

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

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

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

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

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试题】

1、“长风”两句以“”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

2、简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案】

1、夸张迅风劲吹,纵横万里,度越玉癯关的景象

2、最后四句是景中含情,情中见景,二者浑然融合。

全诗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不仅从另一侧面烘托出征人的深沉叹息,而且在遥遥呼应明月之夜与万里长风中,把诗的意境开拓得更为宏阔,因而使得诗情更能感动人心,诗意也更深沉悠远。

纵观全诗,气势豪迈,笔力雄浑,意境深远。

哥舒歌

西鄙人

【原诗】

背篼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释】

“西鄙人”西部边民。

“窥”窃伺。

“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

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评析】:

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

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

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

所以,沈德潜说:

“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吗?

【试题】

这首民歌通过对的歌颂,表达了。

【答案】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征人怨

柳中庸

【原诗】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三春”春季。

“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

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试题】

1、这首诗从哪四个方面表现了感情?

2、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试析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答案】

1、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等四个表现了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

2、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原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浥”湿润。

“客舍”旅馆。

“柳色”柳象征离别。

“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试题】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

;三、四句写。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

【答案】

时令、地点、景物惜别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酒泉子

孙光宪

【原诗】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

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

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曲槛小楼,正是莺花二月。

思无憀,愁欲绝,郁离襟。

展屏空对潇湘水,眼前千万里。

泪掩红,眉敛翠,恨沉沉。

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

燕成双,鸾对影,偶新知。

玉纤澹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注释】

“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

“阳关道路”原指阳关通往西北地区的大道,这里泛指通往边塞的道路。

“萧萧”马鸣声。

“陇”陇山,古代防御吐蕃侵扰的军事要地。

“香貂戎衣”用貂皮缝制的战袍。

“胡霜”胡地的寒霜。

【集评】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三:

“三叠文之《出塞曲》,而长短句之《吊古战场文》

也。

再谈,不禁酸鼻。

”按:

汤评虽不免推崇过高,但从“再读,不禁酸鼻”的话来看,

确实指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花间集注》:

“绮罗”三句,承上香貂戎衣,言畴昔之盛,魂梦空隔也。

【试题】

1、以征戍生活为题材,抒写了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2、从艺术上简析这首诗的特点。

【答案】1、征人怀乡思亲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2、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

而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见于笔端,深得言情之妙。

陇西行

王维

【原诗】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注释】

《陇西行》:

乐府旧题。

又称《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

瑟调曲》。

【评析】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

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

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

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

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

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

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

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

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

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试题】

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

这首诗开头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

接着以一个“围”字,。

一个“至”字,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

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全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

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

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

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陇头吟

王维

【原诗】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释】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

【评析】

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

起句很有气势。

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

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

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

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

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

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

承转也颇顿挫有力。

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

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

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

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

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

【试题】

诗中刻划了一位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关西老将的形象,试析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

【答案】

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

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

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

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凉州词

王之涣

【原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玉门关”《后汉书。

班超传》云: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翻译】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

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试题】

1、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怎样的动人画面(不起过25字)?

2、这首诗中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的意象是什么?

3、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1、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2、塞上孤城

3、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凉州词

王翰

【原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夜光杯:

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今译】

血色的葡萄酒,斟满玉白色的夜光杯,出征前的将士举杯欲饮,传来马上的琵琶声声,催促着尽情痛饮。

如果我醉了,躺卧在杀敌的沙场,请君莫要笑话,要知道,自古至今,上了战场的将士,有几人回还的呀?

【试题】

三、四句,蘅塘退士评曰: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你是否同意蘅塘之说?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不同意。

从“莫笑”等语来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酒泉地名来历考

汪受宽

西部名城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为古代丝绸之路入关后第一重镇,酒泉又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卫星发射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人文资源与高科技资源都极为罕见的旅游文化之都。

然而,关于酒泉地名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

  流传甚广的一则民间故事说: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

击败匈奴,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

这个故事美则美矣,却有违史实。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霍去病“少有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

事多此类。

”霍去病因李夫人之故,很早在宫中为官,受武帝喜爱,根本不知道稼穑之艰,也不知道将士之苦,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他宁可将武帝赐的吃不完的美肉好粮抛弃,都不愿意拿出来给饥肠辘辘的士卒,怎么可能将武帝赐的御酒倒到泉里让全军共饮呢

  查历代文献,较早者都以久佚之应劭《汉官仪》中的一句话来解释酒泉之名。

如《汉书·地理志》“酒泉郡”条,唐颜师古注云:

“应劭曰:

‘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

’”应劭是东汉灵帝、献帝间人,死于建安九年(204年)前。

他的说法距酒泉于公元前121年建郡已约300年,实在难以视为原典。

  后来的学者,有说是前凉名臣谢艾筑城时,“下有金泉,味如酒。

有人饮此泉水,见有金色从山中照水,往取得金,故名。

”(《十三州志》)也有说:

“泉何以酒名也?

汉时开凿河西水,道引通泉脉,里人相传此泉如醴,故曰酒泉。

”(清徐浩《重修酒泉碑记》)前者将城之得名推迟至400多年以后,不可为据。

后者将名称来历推至汉武帝占有河西开屯田以后,然而,酒泉设郡于前,移民屯田引水在后,怎么可以先有郡名,后有命名原因呢?

  那么,酒泉一名最早源于何处呢据笔者查考,是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

该书《西荒经》有条言:

  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广一丈,长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镜。

上有玉樽、玉笾,取一樽,一樽复生焉,与天同休无干时。

石边有脯焉,味如獐鹿脯。

饮此酒,人不生死,一名遗酒。

其脯名曰追复,食一片复一片。

  前人多将《神异经》列为伪书。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云:

“《神异经》、《十洲记》:

以上二书,称东方朔撰。

陈直斋曰:

‘二书诡诞不经,皆假托也。

《汉书》本传叙朔之辞,未言:

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世所传他事皆非也。

赞又言:

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肤浅。

童儿牧竖,莫不炫耀。

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故详录焉。

史家欲祛妄惑,可谓明矣。

  《汉书·东方朔传》赞中“童儿牧竖,莫不炫耀”泄露了天机,说明东方朔的诸多作品包括《神异经》在西汉早已脍炙人口,只是因为在正统学者看来,其思想“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内容“诡诞不经”,刘向、班固才将它们摒于《书录》和《汉书·艺文志》之外。

历史证明,儒家的好恶并不能一手遮天。

《神异经》一书由于它在历史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巨大价值而终于流传下来,历见记载。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等都有著录。

从内容和形式看,《神异经》与《山海经》一脉相承,都是先人地理见识长期流传、口耳相传以至有些夸大失实的产物。

《山海经》的著作年代虽有争论,但学者无不定其为先秦作品,则《神异经》产生时代当距《山海经》不远。

  从史书记载看,东方朔确实知识渊博。

《史记·滑稽列传》云:

东方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汉书·东方朔传》云: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东)人。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齐人古来就有漫游各地,甚至下海远游(如秦徐福入海求仙人)的传统,齐学素称博大(如战国邹衍之大九洲说),长期生活于这种环境里,自己又如此好学,经书、传书、兵书及文史诸子书无所不读,东方朔的广见博识、知识丰硕也就在情理之中。

至于书中所载北极所有或酒泉情景,并不一定为其所亲见。

因为以东方朔的生平排对,他年轻时专心读书习武,武帝初以上书自荐被任命为待诏公车,以后一直在皇帝身边任职,虽曾出使各地,但不可能到北极或尚为匈奴疆土的河西漫游。

他的知识有的是亲见,有的凭读书,有的得之听闻。

不管在家乡还是在朝廷,他都可以接触到无数人士,加上他本人好奇心甚盛,搜集并著录这些闻见,是不困难的。

  汉武帝征召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在建元元年(前140年)和元光元年(前134年),第一次为丞相卫绾所阻,第二次才招来董仲舒、公孙弘等人。

东方朔之被召,似亦在第二次。

《神异经》的著成应在此前后。

后来,霍去病通河西,汉武帝要在河西建郡,很可能征求博学之士如东方朔等人的意见。

东方朔已知西北荒中有一神奇的酒泉,遂建议武帝以其为郡名,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

否则,为什么武帝在平河西后“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史记·滑稽列传》)?

  由此,笔者认为,酒泉郡名,系以泉命名,具体说是因武帝初东方朔所著《神异经》记载西北荒中有一其味如酒的酒泉而得名。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65年以关名建市。

嘉峪关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99999块砖包墙。

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

均筑瓮城。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展现长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长城博物馆。

民间传说

  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时简陋的建筑条件下,能建起如此伟的关城,是很不简单的,但正因为如此,才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定城砖:

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

“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

“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

“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

”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

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

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

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

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

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

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

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酒泉”因何得名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的西北、河西走廊的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关于酒泉地名的来源,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屡建奇功,汉武帝赐御酒一坛,以示犒赏。

霍去病认为这一荣誉应归属众将士,应与大家一同分享,于是将御酒倒入一眼泉中,与将士们一起取而饮之。

此泉便成酒泉,此地便以“酒泉”相称了。

这则传说在正史中未见记载,不足为信。

  酒泉最早是郡名。

《汉书·地理志》中有“酒泉郡”条,汉武帝时设立。

此郡为何名“酒泉”呢?

东汉应劭在为《汉书·地理志》所作的注释中说:

“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

”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下》中也解释:

“以城下有泉,其味若酒,故名酒泉。

”这些解释一致说明,酒泉得名于当地的一眼泉,因为此泉的水尝起来有酒的味道,故名酒泉。

酒泉在历史上十分有名。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在《月下独酌二》中写下了关于“酒泉”的名句: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同样说明了“酒泉”与“酒”的关系。

  (摘自《咬文嚼字》)

“地方”一词的文化内涵

  “地方”这个词很常见,很常用,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地方”首先是指某个区域,比如说“哪哪是个好地方”;其次是指某个部分,比如说“这篇文章有个地方错了”;第三,指与中央相对的各级行政区域,比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四,指与军队相对的管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