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095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docx

社会研究报告方法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历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展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根本特征: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历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局部,及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严密的内在联系。

5、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在经历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

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集中表达。

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一样的作用。

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有哪几部份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局部,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根底,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根本的方法论。

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

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开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开展。

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种内在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

比方,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展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异.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

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附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别离。

其逻辑方式本质上是归纳的过程,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历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3.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量研究则用于理论检验;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构建。

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侧重于对社会事物的准确测量和计算,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调查、试验、文献研究,获得数量化的资料便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变量的因果关联;定性研究侧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

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强调研究程序、方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实地研究,获得具体的实地资料。

5.总的来说,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准确性,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细致的资料,但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这是研究过程的两种途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以及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研究遵循着一套比拟固定的程序。

从大的方面看,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选择问题的阶段:

从程序上看,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

众多的因素决定和制约着研究问题的选择。

例如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条件等,选题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选取研究主题,即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二是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最初比拟笼统、广泛的研究领域具体化、准确化。

〔2〕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现实研究的目标而进展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到达研究的目标而进展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3〕研究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展资料的收集工作,因而有的书中也称为资料收集阶段。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阶段:

资料分析阶段在有的书中也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展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根本方式

1、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

2、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历世界中*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通常可将理论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

由于实践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项具体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并不是宏观意义上的理论,而是那种相对简单、相对具体、相对小型的理论,即那些中观层次的理论和微观层次的理论。

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根本要素。

4、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根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5、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种逻辑关系。

6、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

如果把概念成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理论的构造要素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

理论的构造要素包括:

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是构建理论的“砖石〞和“根本材料〞,正是由逻辑的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2〕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说是又变量语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4〕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历事实检验的命题。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忆

1、阅读文献时,应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注意:

〔1〕每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

即了解各个不同的研究分别是从哪一点出发的,他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

〔2〕该研究的方法。

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等。

〔3〕该研究的主要结果。

包括它在讨论局部所提出观点、所作的推论等等。

〔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

包括你所认为的该研究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也应包括你所认为的该研究所存在的主要缺乏,特别是在方法上、研究效度或信度上的缺乏。

2、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展*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拟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拟笼统、比拟广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这是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3、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是使研究问题明确化的两种方法。

4、文献回忆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与*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展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同时还可以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第四章研究设计

1、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展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根底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2、描述性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概括总体在*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它具有系统性、构造性和全面性等特征。

3、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答复“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

4、最常见的分析单位类型是:

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它们都是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在做出研究结论时,要注意防止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和简化论错误。

5、社会研究在时间维度上可以分为横向的和纵向的。

纵向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量的四个要素是:

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2、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展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3、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意识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开展测量指标。

4、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

量。

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

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它即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5、测量的效度即准确度。

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测量的效度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外表效度、准则效度和构造效度。

举例说明操作化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含义:

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比方,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操作化在社会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研究者用以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各种根本变量,都只有经过了适宜的操作化之后才会在普通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社会中显现出来。

从另一方面看,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

尤其是在解释性研究中,假设要对任何有关社会现实的理论假设进展检验,操作化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操作化的过程,将思辨色彩很浓的理论概念“转变成〞、“翻译成〞经历世界中哪些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假设检验才成为可能。

因此,可以说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从理论思维的天空,到经历研究的大地,有着相当的距离。

而这种操作化的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经历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实际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

第六章抽样

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局部元素的过程。

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

抽样作为人们从局部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根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局部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2、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下述几个步骤:

〔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设计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