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299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音乐教育.docx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总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及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幼儿音乐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音乐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音乐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音乐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

这是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进行贯彻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一一艺术教育终极目标

第二层次目标——音乐教育总目标

第三层次目标一一各年龄段音乐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目标一一具体音乐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美感人”——以“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

用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含的美,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

2、“以乐施教”——以游戏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儿音乐教育

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学习并大胆尝试用个人喜爱的方式来抒发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动人”一一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音乐教

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智慧与灵感,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动

2、韵律活动

3、

苜乐欣赏活动

4、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

1、“三段式”结构:

即把音乐活动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所普遍采纳,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音乐活动组织结构。

一般在开始和结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复习性质的活动内容。

开始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律动进教室■练声・复习歌曲或韵律动作,结束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复习韵律活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

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动。

2、“一杆子式”结构:

既没有明显的三部分划分界限,而是围绕新内容来组织安排活动结构。

突出主题,激发儿童兴趣为导入目的,递进式的进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学习活动。

这种组织结构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运用得较多。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及教学方法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幼儿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体验。

歌唱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情感体验的抒发与正确歌唱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2)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指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幼儿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2、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歌唱时有气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长歌声,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是自然地吸气,均匀的用气。

3、发声: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

要使儿童学会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来唱歌就必须用一定的发声技巧。

对于幼儿来说,首先要告诉幼儿的是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

叫,也不过分的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模式一:

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引出主题。

2、范唱新歌。

3、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

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案例分析)

1、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材料分别加以使用,使幼儿初步掌握歌词或旋律。

2、采用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同时倾听曲调的过渡方法,最终由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

•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范例:

小班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提出游戏的方式:

教师说出身体某一部分的名称时,全体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放到该部位上去。

2、教师以随意的顺序说,有时快,有时慢,使幼儿感到紧张有趣。

3、教师改用歌词中的顺序说,并逐步加快,让幼儿逐步发现其中重复的规律。

4、教师改用歌唱的方式发出指令,让幼儿逐步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

•从情景表演开始的设计:

范例:

小班歌曲《谁饿了》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词内容。

如“一直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做出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了小老鼠”(做出看见食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洗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

2、教师邀请幼儿猜想教师的表演所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一开始是谁来了他怎么了后来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它又怎么了

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组织歌词演唱给幼儿听。

4、教师邀请幼儿一起随歌声边唱边做动作。

•从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范例:

中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柳树,柳树下有一只小小的花鸭子,小花鸭正在伤心地哭。

接着,教师请幼儿猜想:

小花鸭为什么要伤心地哭?

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第一段歌词中的故事。

2、教师把第一段歌词所讲的故事清唱给幼儿听。

3、幼儿边看图跟唱歌曲。

•从游戏开始的设计:

范例:

中班歌曲《丢手绢》

1、教师教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当丢手绢的人,并在每次从头开始玩时自己清唱歌曲。

2、幼儿轮流当丢手绢的人,教师在每次从头开始玩时带领全体幼儿清唱歌曲。

3、大家一起轮流当丢手绢的人,每次改由丢手绢的人清唱前三句,其他人一起清唱最后两句。

•案例分析

※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发展儿童身体动作的节奏感与协调性,培养儿童随乐动作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生活经验与个人情感的能力等。

各类型韵律活动价值追求的不同侧重点:

(二)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基本内容

Is基本动作:

是指儿童在反射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动作,如走、跑、跳、拍手、曲膝、晃手等。

2、模仿动作:

一般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动物的动作—鸟飞、兔跳、鱼游等;自然界的现象——花开、风吹、下雨等;日常生活的动作—洗脸、梳头、照镜子

等;成人的劳动——摘果子、锄地、骑马、打枪等;儿童游戏中的动作一一跷跷板、拍皮球等。

3、舞蹈动作:

对于幼儿而言,要学习和掌握的舞蹈动作主要是一些基本舞步。

如小班幼儿要掌握碎步、小跑步;中班幼儿在此基础上要基本掌握蹦跳步、垫步、侧点步、踵趾小跑步、踏点步;大班幼儿还应掌握进退步、交替步、跑跳步、秧歌十字步等。

(三)幼儿园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动作尽量简单、易学。

2、音乐节奏感强,短小有趣,不断重复。

3、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

•从观察开始的活动设计

范例:

小班律动《小鱼游》

1、教师组织幼儿观察鱼游(可以观察鱼缸、水盆里的鱼,也可以观察鱼游的录像片)

2、教师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的跟随音乐表现鱼游的样子。

3、教师邀请个别幼儿轮流表演,引导幼儿互相观察,互相学习,教师哼唱音乐或用琴声为幼儿伴奏。

4、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重点练习踮着脚既轻又快地移动,同时用手臂自由地作出模仿鱼游的动作。

•从基本动作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范例:

中班舞蹈《邀请舞》

1、教师脱掉一只鞋,请幼儿观察教师用没有穿鞋的脚示范如何连续“踮”动,引导幼儿感知:

教师始终只用没有穿鞋的脚“踮"动,并且是在弱拍上准备,强拍上踮下去的。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坐着进行练习。

3、教师请幼儿站起来“跳舞”,每跳完一遍后教师教幼儿—种“新疆舞的动作”(如行礼、耸肩、动头等),让幼儿相互逗趣。

4、教师鼓励幼儿一边做“踮步"一边拍手。

•从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

范例:

大班音乐游戏舞蹈《牛仔很忙》

1、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律动“小牛舞”。

2、教师介绍“逗牛”游戏的玩法,教师当牛仔,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两人结伴玩游戏的方法。

4、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找朋友”的游戏经验,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案例分析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引导幼儿怀着由衷的热爱欣赏音乐的情绪情感,主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取自我满足与自我发展;有效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在欣赏中获得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思想情操。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

歌曲、器乐曲。

1、创设音乐的情境

创设语言情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幼儿带入情境)利用图画、多媒体等手段再现音乐作品情境。

2、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美术等多通道方式与音乐对话。

3、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从完整作品开始的设计

范例:

大班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教师出示挂图,描绘出带小兔子去花园玩耍的情境。

2、教师播放音乐,并用套在手指上的教具“兔子玩偶”在挂图上引动,以暗不苜乐的节奏和结构。

3、教师邀请幼儿伸出食指,边听音乐边模仿教师运动、“指偶”的方式,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结构。

4、教师用创编简单韵律动作的方式继续引导幼儿感知禾口孚受苜乐。

•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设计

范例:

大班音乐欣赏《金蛇狂舞》

1、教师描绘过新年敲锣打鼓舞龙灯的情境,并出示挂图。

2、教师利用挂图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中模仿锣鼓节奏的B段节奏,并教幼儿学会吟诵以该段节奏为基础创编的锣鼓模仿音响。

3、教师用录音音乐为幼儿的吟诵伴奏。

4、教师引导幼儿用手臂模仿舞龙灯的情境,配合体验A段音乐,并结合B段进行整体欣赏。

•案例分析

※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学

(―)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主要体现在儿童演奏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自己与同伴以及指挥等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对音乐整体音响效果的寻求、对演奏状况的把握等,从而锻炼与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自制力、合作协调能力等。

(二)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方法:

目前幼儿园常用的是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随时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演奏的整体音响效果,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与他人声部是怎样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并注意体验整体音响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

1、图形谱法

2、动作谱法

3、指挥法

(三)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要求

1、选择适合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小班:

碰铃、串铃、铃鼓、响板、沙球

中班:

增加木鱼、蛙鸣筒、小锣

大班:

增加三角铁、双响筒、大鼓

2、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

(四)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

(2)乐器拿出后,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