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9630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oc宋体字名称考.docx

doc宋体字名称考

【doc】宋体字名称考

宋体字名称考宋体字名称考

张抒

摘要:

雕版印刷的兴起,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新名称.对于"宋体字",也有不少别称,如"仿宋体","匠体","肤廓字样","硬体"等等,可说名目繁多,不同称谓的由来也不尽相同,在其背后还隐含着人们对字体选择上的一种态度.

关键词:

宋体字明代;硬体

宋体字,不管是喜欢它的人因为"宇贵宋体"而亲切地称它"宋板字",还是讨厌它的人嫌它"庸劣不堪,板滞生硬",叫它"匠体","方体","肤廓字样","硬字".总之,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21世纪的今天,现在的书籍,报纸,杂志几乎全部用老宋体字排印,因为老宋体具有"横细竖粗,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画"的特点:

在印刷字体中也因为字形方正端庄而最优美.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一

书中曾深刻指出:

"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

雕版印刷的兴起,也产生了许多新名称.对于"宋体宇",也有不少别称,可说名目繁多,甚至从有些称谓上可以看出人们的态度.

其常见者有:

【仿宋体】

"仿宋"一词,得名为仿宋字或仿宋体字,意思是仿照宋本书上的字体.源于明朝中期刻版印刷所翻刻宋本盛行,蔚成风气.因为,在明人心目中宋本书的地位主贵,因而,宋本就

成为刻书人刊刻的模本,并形成时下流行的风气.不仅翻刻,就连字体也一反元代和明初的赵(赵孟烦)体字,而仿刻宋书上的欧(欧阳询),颜(颜真卿),柳(柳公权).明代翻刻

宋书的工艺有所谓"覆宋本",是把宋版书原本上的旧样直接用作新刻本的上版字稿,完全按宋版的格式和字体笔画刻版.这种刻本的拟宋程度极高,也不用新写版稿,而且翻刻宋书也来得最快.但是,这样做意味着就要毁掉一部珍贵的宋版原本.为了能够保存宋书原本,于是便采用拓摹的方式.即在雕版时先请抄手依照宋版底本字体,一笔一画地摹写或描摹下来,然后将覆制下来的宋本书页作为新刻本的版稿反贴在木版上,再行雕造,这种照原样影摹来的版式和字体的写本也叫"影写本",又叫"影抄本".这就是"影刻"宋本的缘由.影写本中以汲古阁毛氏影宋写本最为着名.

拓摹影宋,得把每一个字先用细线条勾勒出笔画的边界,后再将笔画填实,虽然仿真程度很高,但是写版速度非常慢,雕版速度也慢.为了能够快刻,出现了一种字形大致仿照宋书,笔画却以奏刀方便为准的变异宋字体."小心着墨,大胆运刀",这是刻印的要诀.于是便随刻刀方便之势形成了笔画的"横平竖直"以及为奏刀之便而形成的三角形刀锋,并以此替代楷书体的顿笔,这就是仿宋体,也仿宋本.后来,仿照宋体字的笔画装饰风格又出现了一种横画和竖画粗细一致,略显清秀挺拔的宇体,因为是仿照的前者,于是把后者叫做"仿宋字",而把前者叫做"老宋字".

"今世刻书字体,有一种横轻直重者,谓之为'宋

字',……吾谓北宋蜀刻经史及官刻监本诸书,其字皆颜,柳体,其人皆能书之人.……如瞿《目》影钞宋本《古文苑》九卷,孙岷自手跋日:

'赵凡夫藏宋刻《古文苑》一部,纸墨鲜明字画端楷,灵均钩摹一本.友人叶林宗见而异之,亦录成一册,藏之家塾.辛巳夏同陆敕先假归,分诸童子,三日夜抄毕.但

存其款式耳,其宋字形体,叶本已失之也.'又,黄《记》残宋刻本《礼记》二十卷所云'字画整齐,楮墨精雅'.又,宋刻本《史载之方》二卷所云'字画斩方,神气肃穆'.又校宋钞本《春秋繁露》十七卷所云'钞本为影宋,字画斩方,一笔不苟'.又,残《图画见闻志》六卷所云'字画方板','南宋书棚本如许丁卯,罗昭谏唐人诸《集》,宇画方板皆如是'是也.则南宋时已开今日宋体之风.'

【老宋体】

)iIi2012/0042l螅计麓

"老宋体"就是明代所称的"宋体".老宋体的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且横线极幼而直线极粗,造成强烈对比.此外,勾,点,角,撇,捺,挑等笔画也都有比较明显的棱角.而"方仿宋"也是正方形,但笔画横竖适中,横的笔画略显左低右高的倾斜,字形中依旧保留着较多的书法(楷书)特点.可以说是一种采用了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字体.其实,仿宋字应该是和老宋字同时出现的,在用老宋字刻书的双行夹注,就是横竖均匀的仿宋字体.但是,注文用字没有正文用字那样为大家所注意.从汉字演变史和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了新的字体,而后便会有新字体的名字;汉字印刷字体的形成和取名也是如此.宋体字由于在形成之时就被称为宋体,至清代康熙十二年,由皇家下令补刊经厂本的《文献通考》,于是在《文献通考》改定版(1673年)的序文中,康熙帝明确规定:

"此后刻书,凡方体均称宋字,楷书均称软宇".

至此以后的三百多年以来,在印刷字体的名称上,就将真正的明体(明朝中期出现的明朝体)叫成了宋体,而将真正的宋体(宋朝刊本所使用的宋朝体)叫成了仿宋体(模仿宋体的字体).

【肤廓字样】

"肤廓字样"是在宋体字的名称尚未流传开以前的叫法.

清代蒲松龄《聊斋笔记?

卷上》云:

"隆,~-a,l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刊本有宋体字,盖哜于此."钱大庸在《明文?

凡例》中云:

"古书俱系能书之士各随其字体书之,无有所谓宋字也.明季始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清人徐珂亦云"明隆万时始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刻书者皆能写之.'

(胪),皮也",又"庙(肤),《说文解字》日:

"膣

籀文臆".段玉裁注:

"今宇皮庙从籀文作腐.膺行而腱废矣".《说文》日"廓,空也"."肤廓"原本是形容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鲁迅《坟?

科学史教篇》云:

"然其精神,则毅然起叩古人所未知,研索天然,不肯止于肤廓."朱东润在《杜甫叙论》第四章中云:

"后人认为明七子的诗摹仿盛唐,是假唐诗,是枵?

向,是肤廓,其实盛唐诗中不是没有枵?

向和肤廓的."前人以"肤廓字样"称雕版宋体,可能是说宋体字仅有楷书的表面和骨架而已.

【匠体】

"匠体字"和"肤廓字样"一样,都是在宋体字的名称还未流传开以前的叫法.因为明代时期的"经厂本"所刻印的书本都是由工匠所为,所以"宋体字"被时人又叫做"匠体"."这类肤廓方笔字,当时称"宋体",或称"宋板字"或称"宋宇样",又称"匠体字"."清代印刷体最盛行的,仍是沿用明代的方体字,俗称'宋字'或'宋体',又名'仿宋字',又称'硬

体宇',又称'匠体字',其实与宋版的宋字毫无相同之处.不论官私雕版,与《古今图书集成》的铜活字,及武英殿聚珍版的枣木活字,及私人一般木刻或活字,十之七八都是方方正正的匠体字.'"匠体字者,流俗通用刻书之字体也.…?

?

明隆万时始有书工专为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刻书者皆能写之.'"正德中叶以后,覆刻宋本之风渐盛.而尔时习尚,最重诗文.唐人诗集,宋时以临安陈氏书籍铺所刻最多,故正

嘉间覆刻唐人诗集,率祖书棚本.书棚本字为率更体,翻刻时亦效其体,于是风气一变.正德十二年震泽王氏所刻《孙可之文集》,嘉靖间朱警所刻《唐百家诗》可证也.尔后梓人为便于施刀,渐变而成横轻竖重,板滞不灵之匠体字,即今人所谓宋体字者.此类字体,始于隆,万之际,后乃通行.'匠体字虽然被一些人讥之为"呆板",甚至是"已不成宇",但从出版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匠体字的出现却是雕版印刷上的一

大进步.以前诸名家的楷体字,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变化,不仅需要有一定书法功底的人才能写好,雕刻起来也比较麻烦.匠体字则不同,它横平竖直,起承转合间不带弧度,字型有一定的几何学规则,不仅好写,也更易奏刀.因为雕版时,并非,个字一个字地刻,而是作整板处理,如先刻所有的竖线条,接着再转动木板刻横线条等.所以,对于技术娴熟的刻工甚至能自写自刻.再者,匠体字的广泛使用,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洪武十年郑济刻《宋学士文粹》,后记云:

"以字计之,一十--Zi-干有奇,于是命刊工十人锓梓以传,自今年(即洪武十年)夏五月十七日起手,至七月九日毕工,凡历五十二日云."计算下来,大约每人一天刻235字.而在匠体字出现以前,,个工人一天大概能刻200个字.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有58万多字,十个工人刊刻,也需要八个多月,可见刻字速度加快,工效提高对于篇幅浩瀚的通俗小说类书是何等重要.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成本,降低了书价.以工价而言,不论写字或是刻字,匠体字都要便宜一半[1O1.【方体】

宋体字因为字形方正,所以排列起来才显齐整.但却有人因为它的方正而大感不悦,觉得"置不挂眼""".一些不喜欢这种字体的藏书家,版本学家和读书人,在斥它为"匠体宇"的同时,甚至将宋体宇贬责得无以复加.云:

"自正德,嘉靖

以降……字体亦一变而为方体字,僵硬呆滞,劣者犹如枯柴,很不美观,万历以后,字体又一变而为横轻直重,颇类颜体字,其气派与嘉靖本又全不相似,天启,崇祯,字体又一变而为狭长的横轻直重的字样,气派更小,刻书虽是小事,亦足以见其国势日蹙,渐趋于衰亡的样子."'清代钱泳《履园丛话?

艺能十二》云:

"有明中叶写书匠改为方笔,非颜非欧,已不成宇."张秀民云:

"(我)曾翻阅现存宋版书近四百种,从未发现此类呆板不灵的方块字.".'康熙帝敕廷臣补刊经厂本《文献通考》,在改订版的序文中更是直接将宋体字称作了"方体".【硬体】

"硬体"是针对雕版印刷书体中的"软体"而言.此说始见于清康熙帝敕《文献通考》改订版(1673年)的序文里.其时刊刻的书籍,仍是方体字刻书,即所谓宋体字.而时人又觉此种字体颇为呆板,不能引人入胜,更不能引起人们爱好书籍的兴趣.康熙十二年,在武英殿设立修书处,自设置起,朝廷词臣,校对官员,写刻工匠,妙手能人皆云集此处,使修书处成为统帅官刻的庞大的中央内府刻书机构0后又将"修书处"改名为"造办处II'.为了提高刊刻质量,就在字体和纸张方面下足工夫.改去"方体"而使用唐代欧阳询,元代赵孟频的字体来精写上版;纸张则以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如此"纸白版新,光彩悦目",成为清代康熙时代刻书的特色,当时有所谓"康版"之称.稍后,康熙帝命词臣补刻经厂本《文献通考》,刻成后,帝又亲自为之作序,日:

"以后刻书凡方体均称宋字,楷书均称软字."实际上,在雕版书体中,"软体"必须要长于楷书者写刻,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或许这就是它能够受到时人和后来版本学家看重的因由.而"硬体"是元,明到清末的主要雕版书体,从事的人多,而且多是工匠所为,故在旧时多有微词.甚至连刻工所得报酬也会因硬,软书体的不同以至所受的待遇也不一样.在"武英殿造办处写刻书籍,刷印工

价并颜料纸张定例"中均有标列明晰.如"写书内宋字每干字工银二钱,欧字每干字工银四钱;软字每千字工银三钱,写图内小字不拘宋软宇每干字工银三钱.刻图并tel'-]墙壁稀密处临时酌定工价,每工银一钱五分四厘.枣木加倍.填万字锦边宽一

寸,长三尺二寸合一工,从三月初一起至八月三十日止,每工一钱五分四厘:

九月初一起至二月三十日止,每工一钱三分三厘.【15J''

凡古籍刻本,字体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这也是鉴定古籍版刻年代和地区的重要依据之一.若以明清版本为例,明代刻本字体以正德年为分水岭;那么正德以前的刻书字体多为书写体式的软体字系统,而正德以后开始出现了硬体宋字,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匠体字"系统,也称"宋体字"系统.清代初期的刻本字体承袭了明代的硬体字风格,康乾初期开始流行笔画纤细的软体字,乾隆后期又恢复了以硬体字作为刻书使用的字体,咸丰以后的古籍刻本则几乎全部使用硬体字了.雕版宋体的笔画以直线为主,方正的字形,工整的法度以及严格的规范性,令其有方正,硬挺之感,又能极显其严肃性和权威性;所以这种字体会被人以"方体"或"硬体"名之.【明体】

"明体",或称"明朝体".此名称的叫法源于日本人.因为宋体字发生于唐,宋时期,起初是一种模仿楷书基本笔画(如点,撇,捺)的印刷用字体.但因应当时以木板作活版印刷,为了能够更好顺应木材的天然纹理,而从楷体的左底右高的斜横演变成直横,同时为减低损耗将竖画加粗的.到明代,这种字体逐渐脱离楷书的模样,成为一种成熟的印刷字体.日本于19世纪(1869年)制造铅字字模时,使用了美籍爱尔兰人WilliamGamble(183O一1886)引进上海"美华书馆'.6】"所制的字体(亦称"美华字m'),因为这些字体均是仿自

中国明朝万历年问的刻书体,故称为"明朝体".及至20世纪中叶,从铅字凸字排版过渡到照相排版时,我国台湾从日本引进照相排版及相关字模,连带引进了"明体"一词,我国台湾"华康科技"于2O世纪80年代制作电脑字体时,也以"明体"称呼.包括今天采用繁体字的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国家都用"明体"这个称呼,在中国大陆则称为"宋体",两者只为名称上的不同罢了,实际上并无分别.

其实,"明体"之称只反映了宋体字形成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宋体字作为主流印刷字体的确立不在宋代,而在明代:

但却不以"明体"命名,而以"宋体"约定俗成,这当与宋代的文化繁荣兴旺有直接关联.而宋代文化的发达又强有力地影响了元明两代的出版事业.

相同的字形却有不同的称呼,或是以不同的名称表达相同的字形,这种模糊难解的定义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联想或误解.即便是明朝中期兴起仿刻宋代刊本的"仿宋体",或是我们称之为"宋体"概念的今天数位字形的"明体",实际上都有它们时代意义和特定的含义,此考便是还原不同字体应有的名称与面貌.

ArtofDesign

注释

[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2]叶德辉"刻书分宋元体字之始",见于《书林清话》卷二,42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

[3]转引自贺圣鼐,赖彦于的近代中国印刷史《中国印刷年鉴?

l982—1983》重载,北京Ep~JI业出版社,1984年.

[4_]【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九册)40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5]万历戊子(十六年)王云鬻TIJ《隶释》:

"命工依宋板字梓之."万历年间补刻报恩寺所缺续藏经版,有"刻用宋字样".(见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365页)

[6]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365页.

[7]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下),506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8?

清]徐珂《清稗类抄选?

艺术》.

[9]屈万里,昌彼得着《图书板本学要略》(卷三,鉴别篇),76页,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10]杨绳信《历代刻工工价初探》560页,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1年.[11?

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四.

[12]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3]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365页,"明版特色与优劣"之"印刷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14]《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1期,第15页.

[15]陶湘《清代殿版书始末》.

[16]1844年,美国长老会设华花圣经书房于澳门,以柯理主之.次年迂至宁波.1958年该会派WilliamGamble(183O一1886),来华主持宁波长老会印刷所,1860年底华花圣经书房迁至上海,改名美华书馆.[17]上海美华书馆主持WilliamGamble,是美籍爱尔兰人.此人十七岁到美国,在费城家大印刷公司习业,后去了纽约的圣经书房.他带来活字字模和铸字机,在其就任新职后,认为电镀是造中国字字模最合适的方法.其法是以纹理细密的黄杨木雕刻阳文字,镀制紫铜阴文,再嵌入黄铜壳子.这样不仅能够使雕镌之工大减,而且又可缩小活字的尺寸,也不失其明晰,且字形又较美观.于是制成大小铅字七种(一号至七号字),即今日仍在书报上广泛行用的七种铅字,俗称"宋字".其实,这批字体的笔画横轻直重,是仿明朝的刻书体,故被日本人称其为"明朝字".

(本论文为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宋体字源流及其艺术研究"(项目编号:

09SJD7620024)阶段性成果之一.)

ff.十.院设计学院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波汁教育,II,委il

学术年会召开

2011年12月1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

学术年会在山东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沙玉梅,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苗登宇等出席学术年会,学术年会由谭平主持.

会上,沙玉梅首先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讲话,她对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相关情况,对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及建议.

随后,谭平简要介绍了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的相关工作情况,何洁介绍了当前委员会的机构,会员及人员构成等情况.与会人员还听取了2012年工作计划.

何沽做总结讲话,他希望各会员单位继续支持委员会的工作,齐心协力,积极支持,形成凝聚力,发挥作用,推动设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代表承办单位讲话,他感谢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及各位专家学者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信任和支持,并表示,各位专家的发言及相关访谈等材料将在整理后出版,此次会议针对设计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取得了重要成果,将对设计教育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委员会部分理事参加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