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10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932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8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田1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盐田1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盐田1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盐田1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盐田1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田104.docx

《盐田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田10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田104.docx

盐田104

盐田区2017-2018学年初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2018.04

说明:

1.答题前,请将性名、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好。

2.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本卷选择题1-30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31-33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我国古代,河姆渡人培植了水稻,半坡人培植了粟;河姆渡人建造了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造成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农作物、居住房屋等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身体体质不同B.自然条件不同C.宗教信仰不同D.审美观念不同

2.春秋时期,社会出现许多变化,例如:

《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被杀的君主多达三十六名,被灭亡的国家(指诸侯国)有五十二个,其中那些丢掉封地的诸侯更是不可胜数;《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左传》叙述,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以上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

A.分封制发展,使周朝更加强大

B.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力更加发达

C.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破坏

D.社会进行变革,封建制度基本确立

3.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西汉初年用道家思想维系统治,但到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学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4.北魏孝文帝说:

“我们国家兴起在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

”面对这些现象,孝文帝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朝廷议事必须使用汉语B.离开旧都平城,迁都洛阳

C.统一文化和思想认识D.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

5.唐朝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太宗的“长策”是为了

A.选拔南征北战的将士B.选拔知识丰富的科学家

C.选拔治国理政的人才 D.选拔会造农具的发明家

6.下表为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政权并立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7.宋代史书记载:

航海的人辨别方向,夜晚看星星(辨别),白天看太阳(辨别)。

阴天的时候就看指南针。

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

“在宋以前有三公(丞相等)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到跪这一现象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9.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繁盛与危机并存”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D.明清时期

10.有历史学家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依据是

A.有英法美俄四个国家参与对中国的侵略B.火烧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C.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D.侵略者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结果是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主权

11.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读右图,是中国近代进步的报刊,

它在当时着重宣传

A.“自强”、“求富”的主张   B.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思想

C.维新变法的主张   D.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

12.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侵略战争掠夺中国财富,战争赔款是主要方式之一,中国

近代历史上向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思想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4.法国历史学家阿兰·鲁林在《毛泽东雄关漫道》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着毛泽东“1921年6月29日18时,一艘小型蒸汽轮船离开湖南长沙码头向北驶去……有一个年轻人,那个走路时稳健的步子像一个农民,身高近6英尺(1英尺约0.3米),比人群的其他乘客高了一头”,此时的毛泽东北上是为了

A.参加五四运动

B.参加中共“一大”

C.参加国共合作

D.参加北伐战争

15.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

胜利会师的位置

16.读右图,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对策是

A.反蒋抗日

B.逼蒋抗日

C.联蒋抗日

D.驱蒋抗日

17.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中

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一个历

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指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三大战役结束

C.辽沈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D.渡江战役胜利

18.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19.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

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此决议目的是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一讲话使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体现在

A.开始引进外资B.创立新的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特区D.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

21.伯利克里当政时期

A.雅典人主要生活在克里特岛上

B.通过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D.诞生了全球性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22.右图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C.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23.17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右图),他为人类进步做出的主要贡献在

A.制成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新的星球

B.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C.提出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D.提出了相对论的物理学思想

24.“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在暴力冲突与和平过渡之间,英国人

选择了后者,而且取得了成功。

”这里所说的“和平过渡”指的是

A.议会斗争B.处死国王C.王朝复辟D.宫廷政变

25.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

“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D.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26.同1933年相比,美国1934年的工业产值增加了4%,1935年增加了14%。

这应归功于 

A.独立战争B.罗斯福新政C.新经济政策D.冷战政策

27.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1951年说,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场错误的战争是

A.朝鲜战争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D.美国内战

28.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领导人都在尝试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改革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与美国对峙,全力对抗美国推行的“冷战”  B.与中国关系恶化

C.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D.所有领导人实行多党制

29.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方向是   

A.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俄罗斯称霸世界

C.中国成为超级大国D.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30.据中国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由中国倡议成立)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个。

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

这表明

A.美国的经济实力下降B.西欧国家不再与美国合作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31.(14分)开放是一个汉语词汇,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现代常见有开放政策、开放发展模式等等。

中国古代自汉到明中期,基本是奉行开明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频繁,明中以后,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近代又被迫开放,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实质上也是半封闭状态,直到1978年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偕副使王景弘,率领将士和水手27800余人,分乘62艘(一说200多艘)大船,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出海,经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爪哇、旧港(今称臣港)、苏门达腊、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最后达到古里(今印度科本科德)。

他们一路宣扬明朝德政,以及同各国通商友好的强烈愿望,深得各国官、民的欢迎。

                ——摘自赵文博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政府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