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9106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9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4

一、项目提要4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7

三、项目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8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8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10

一、建设背景10

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1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

第三章 建设条件20

一、项目区概况20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0

三、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22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3

一、建设单位概况23

二、科技开发能力23

三、建设单位财务状况24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5

一、鸭产品的国内贸易状况25

二、鸭产品的国际贸易状况27

三、市场需求预测分析28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32

一、项目建设的原则32

二、建设任务和规模33

三、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34

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43

五、实施进度安排44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45

一、组织机构与工作制度45

二、项目经营管理措施47

三、技术培训47

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8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消防与节约能源51

一、环境影响评价51

二、节约能源55

三、消防56

四、环保部门的意见57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

一、投资估算依据58

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58

三、资金来源及筹措58

第十章财务评价62

一、财务评价依据62

二、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62

三、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62

四、利润估算63

五、财务效益分析63

六、不确定分析64

七、财务评价结论65

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66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66

二、农民增收66

三、其他社会影响66

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和建议68

一、结论68

二、建议68

附录

一、附表70

二、附图185

三、附图286

四、附图387

第一章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总论

一、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某市绿色板鸭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

2、项目性质:

改扩建(部分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执行单位名称:

某市xxxx有限公司;法人:

某;所有制形式:

自然人有限公司。

4、项目建设地点、规模、限期及建设内容

4.1项目建设地点:

山东省某市某乡太平村

4.2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规模:

种鸭存栏4万只,年孵雏500万只,年回收肉鸭400万只,经过屠宰处理后,加工成板鸭、烤鸭、酱鸭、盐水鸭等制品和小包装休闲食品(包括鸭胗、鸭掌、鸭肝、鸭心、鸭舌、乳鸭、鸭血等)。

收入鸭绒600吨,饲料加工3.3万吨。

建设内容:

总占地面积15.7万平方米。

其中:

种鸭养殖场3万平方米,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万平方米,孵化厂5000平方米,饲料厂5000平方米,屠宰分割厂3000平方米,冷冻库2000平方米,板鸭厂9000平方米,废弃物处理厂2000平方米,沼气池及供应系统1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

其中:

种鸭养殖场6200平方米,板鸭养殖示范场3.7万平方米(农户投入本项目不计成本)孵化厂1800平方米,饲料加工厂1800平方米,屠宰分割厂1600平方米,冷冻库1500平方米,板鸭加工厂3700平方米,废弃物处理厂300平方米,沼气、维修和锅炉房1200平方米,公司办公室400平方米。

设备(流水线):

拌料、喂、填饲料设备、孵化设备、饲料加工设备、屠宰分割设备、冷冻设备(冷藏车)、板鸭加工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等。

5、建设期限3年(2007年——2010年)。

6、项目申请单位:

某市xxxx有限公司

负责人:

7、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该项目共投资5382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836万元,占53%;流动资金2456万元,占45.2%;其它投资90万元,占1.8%。

8、资金筹措:

申请国家及省投资1800万元;银行贷款1700万元;企业自筹1882万元。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1项目主要生产技术指标

板鸭种鸭:

育成率:

92%,年平均产蛋量180~220枚,种蛋受精率平均90%。

孵化场:

种蛋孵化率平均85%,健雏率平均98%。

商品肉鸭:

饲养期45~60天平均体重达3.0kg,成活率达97%以上,出栏率达95%以上。

9.2经济指标如下:

某市绿色板鸭产业化龙头建设项目2010年建成达产后,销售收入为19014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16689万元,税收1236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94%

财务净现值:

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19286万元

投资回收期(PT):

税前财务投资回收期(PT)=3.48年。

10、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0.1项目主要示范内容

某市绿色板鸭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及绿色肉鸭饲养主要示范的内容在于利用4品种鸭的杂种优势改良本地鸭种的生产性能,利用现代的孵化技术为饲养户提供优质的商品鸭雏,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当地的农民实现产业升级。

10.2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及商品鸭饲养规模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

某市12个乡镇:

某镇、杨岗镇、宝东镇、东方红镇、迎春镇、东风镇、虎头镇、新乐乡、忠诚乡、某乡、小木河乡、阿北乡。

10.3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使良种肉鸭得到扩繁、推广,从而推动某市肉鸭饲养业产业升级,由此带来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生产效益,增加养鸭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某市绿色板鸭产业化龙头建设项目投产,种鸭场、孵化场、加工厂等可解决300多人就业,商品肉鸭生产可使2000多户农民受益,可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00万元,同时可为农作物提供1万多吨有机肥料。

为种植业增产和绿色产品的生产打下基础。

本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污染问题,鸭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商品鸭进行绿色无公害饲养,在企业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走一条“某式”板鸭饲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开发重点项目区“十一五”规划》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共中央1999)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9)69号文件关于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若干意见的通知。

4、《关于尽快将我省由农业大省建成农业强省的决定》(山东省委1999)

5、根据山东省、把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规划。

6、《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会议决议》(2001年1月)

7、省委、省政府提出:

“我省畜牧业的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还不行。

要达到农业总收的半壁江山。

8、省政府(1994)11号文件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建立北方农副产品基地,加速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的报告》的通知。

9、山东省委工作会议“农业和畜牧业主辅换位”的精神。

10、《山东省绿色食品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11、某市畜牧业结构调整规则

12、某农业结构调整规则

13、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471-2001

14、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NY/472-2001

15、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NY/473-200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7、农业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三、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项目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我省的产业政策,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真实,其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指标都比较理想。

项目具备一不定的获利能力。

另外,项目在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促使农业产业升级方面,解决三农方面,促使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都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四、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肉鸭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肉鸭的产业化生产还存在很多配套生产技术问题,例如:

第一鸭是季节性繁殖禽类,在北方地区母鸭的产蛋期为3~6月,种母鸭季节性繁殖特点也决定了商品肉鸭的季节性生产,鸭的这种季节性生产是主要影响板鸭产业规模化、高效养鸭的不利因素。

第二种母鸭的就巢性强,使母鸭的产蛋量明显少与其它禽类。

母鸭产蛋的不连续性与肉仔鸭季节性生产育雏时间过于集中,造成大量鸭种蛋变为商品蛋,目前,种蛋利用率不足40%。

第三一年只饲养一茬肉仔鸭,饲养周期长,耗费资源大,总的效益低,一直是养鸭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影响规模化、高效养鸭的瓶颈问题。

2、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是依靠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大和东北农业大学的技术力量,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母鸭的产蛋量,同时提高母鸭种蛋的利用率,使全期鸭种蛋利用率达90.00%以上。

二是探讨一年内饲养五茬肉仔鸭,提高鸭种蛋的利用率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解决年生产五茬优质肉仔鸭饲养技术,为规模化、高效质优养鸭提供配套技术模式。

使我市养鸭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是建议本项目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如:

肉仔鸭采取舍饲与种草轮牧工艺,舍饲采用网上或笼养填饲育肥,全期配合饲料,种草养鸭,种鸭地面垫料平养等技术。

第二章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建设背景

1.国家产业改革和行业发展规划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粮食结构中动物食品的比例不断增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

8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苦干十年,把畜牧业建成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

1995年初省委又不失时机地做出了建设畜牧业大省将实现畜牧业与农业“主辅换位”的战略决策。

某市委、市政府为了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商品优势,在“发展是硬道理”上做文章,结合该市独特的地缘、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畜牧业。

据此,某市委、市政府协助企业召集有关技术专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某市绿色板鸭养殖及深加工建设项目。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畜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在政策上的倾斜和科技上的投入,粮食的总产量已经突破300亿公斤。

山东省根据国家关于重点发展农牧业的产业政策,以及山东省建设农业强省和畜牧业大省的精神,制定了“山东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优良畜禽管理条例”为发展畜牧业,特别是板鸭养殖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证。

随着农民“卖粮难”的出现,原计划经济时不合理的种植和养殖结构的弊病在现代经济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针对这一经济发展特点,现在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

其指导思想就是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农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新、特、优、奇农产品生产,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打造绿色品牌

某市地处山东省东部,全年气候温和,降水量丰富。

全市有草原10.16万公倾,水面3.8万公倾,耕地10.0万公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当地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

这为野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

在某市大力发展肉鸭养生产,一是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又能利用当地的“蓝天黑土、地净田洁”生产绿色无公害板鸭。

我们要对子孙万代负责,就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提倡发展多种经营,上述都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大环境经济发展上的需要。

该项目区是一块没有污染的土地,天空一片碧蓝,水系碧波荡漾。

为该项目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产地环境、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野生自然资源。

绿色食品肉鸭生产,由于其生产无公害化,使其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因而开始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发展势头呈稳定上升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作出自己的贡献。

199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其中把“加强食物安全监测,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列为一项重要行动方案。

方案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管理体系,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试验点,新建一批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建立各级食品生产基地,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以保障食品有效供给和增加供给的多样性。

我省发展绿色食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建立绿色食品大省,已适时提出发展绿色食品纲要,确立了绿色食品在我省农业中的战略地位。

同时,对全省发展绿色食品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全省分五个区域开发绿色食品,这五个区域分别为:

西部松嫩平原区;东部三江平原区;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南部长白山区和中部丘陵漫岗区。

根据这五个区域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分别制定了开发项目和发展方向。

对这五个区域的要求是: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具有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特别指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强调畜牧业要占我省农业的半壁江山。

通过畜牧业生产完成对粮食的转化,达到过腹增值的目的。

在国内外对发展绿色食品一片呼声的背景下,本项目提出先建设种鸭和孵化基地,后在全市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绿色肉鸭生产,力求实现项目的“龙头”和“示范”作用,以带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绿色肉鸭的道路。

从而将某市建设成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发展社会。

二、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某是山东省的粮食主产区,主经生产大豆、小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调整,发展畜牧业是实现粮食的过腹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畜牧业也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通过产、加、销一条龙、实现牧业生产的更大效益。

三、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实施是加盟WTO后鸭产品走出国门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农业协议》生效后,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不再为补贴所倾斜,主要农产品价格将普遍提高6%到10%,加上关税减少和开放市场的作用,会使农产品出口国普遍受惠。

目前,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格局正经历较大升级换代和调整变革时期。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进一步向高技术转移,这一趋势为我国大力开拓外向型创汇农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国际上,因劳动力成本过高,许多工业化国家不得不放弃农业甚至放弃农产品在其本国生产,依赖以劳动力成本低下的国家进口农产品。

基于此,我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会转变为人力资源,廉价投入到劳动密集型的养鸭产业中。

目前,我国的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20%~40%,而且高质量产品的比例不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业整体的比较优势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

根据中美协议,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450万吨玉米,这相当于东北三省每年外运量的l/3,通过增加进口一定量的农产品,可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进口低价粮食有利于我国畜禽业获得更多优质低价的饲料,我国畜禽产品的成本低于国际市场价格20%~30%。

加入WTO后,粮食的进口量增大了,但相应的畜禽产品的出口机会也会大幅度增加,因加入WTO后,就成本而言,市场竞争力将更强,产品出口价格更具优势。

鸭的产品如:

鸭的肥肝制品和鸭羽绒制品,早已是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并具有诱人的价格。

当然,由于我国目前板鸭养殖方面仍有90%的存栏是粗放、分散、农户饲养,品种缺乏竞争力,因此其产品在国际检疫上往往难以过关。

加入WTO后,中国的板鸭养殖品种改良必须走良种化,养殖生产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结构必须走产业化之路。

另外,中国加入WTO获得成员国贸易谈判的有效性,同样可以限制目前国外不符合检疫规范的动物性产品大量进口造成的市场冲击,加入WTO能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优化国内农产品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和农林环保战略。

另外,亚太地区是2l世纪初经济和贸易发展最快的区域,预计这一地区经济量和贸易量都将占世界的30%,该区域内相互间的贸易量将占到其总量的75%以上。

这一地区在资本、技术、劳力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有着极强的互补性。

而且,多是肉类等畜产品进口的地区,这一市场容量大,销路稳,对我国畜牧业极有利。

还有与我国新疆毗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鸭肉需求量很大,再加上中东地区的需求,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潜在进口市场。

某市地处良好的地理位置,位于黑龙江东部,有直接与俄罗斯外贸的自然条件。

某市通过乌苏里江水运非常方便,年运期在175天左右,还可通过江海联运,抵达朝鲜、南韩和日本港口,这此都是将来鸭产品出口的有力条件。

今后我国必须把农产品作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利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转化机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中,根据比较利益原则,选择我国相对有利的产品生产,从事最有效率的专业化生产,并以本国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产品交换其它国家相对有利的产品。

2、项目实施是调整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

全球贸易环境的改变将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山东省是粮食主产区,入关后,对流格局“北粮南运”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美国玉米的进口将冲击东北玉米的生产,这将促使东北玉米参加国际玉米流通,采取内贸与外贸兼顾的形式。

一是对粮食的品种质量要求的提高,将迫使我们向专用型方向调整粮食的品种结构。

二是将粮食向高附加值型转化,通过畜牧业实现粮食的过腹增值。

贸易中的国际比较利益优势将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国际市场范围内看,我们的畜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国际价格20~30%,加入WTO后,尽管粮食的进口增大了,但相应的畜产品的出口也会大幅度增加。

这将引导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依靠农业产业化来增强国际竞争的优势。

通过农产品质量设计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人们在满足了鸡、猪肉的消费以后,想换一下口味,消费鸭产品和牛、羊产品。

目前,鸭的养殖方式有90%的存栏是分散户养,良种化也不高,结果是其产品在国际检疫上往往难以过关,另外也影响产品的质量,这势必会造成板鸭产品难以走出国门。

因此,我们要根据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对我国的板鸭产品进行品质改造,针对市场需求来设计我们的板鸭产品品质。

加入WTO后,我国的板鸭养殖品种改良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根据比较利益原则选择相对有利的产品生产,从事最有效率的专业化生产,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利用国际市场上资源转化机制优化国内农产品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

环境需求将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过去对产品质量的单一认识提升到对生产产品的环境质量的认识。

即人们不但对产品质量提出较高要求,而且认识到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有高质量的环境。

我省的很多地区,如某市就具备了良好的环境质量。

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和选择,深刻影响目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兼顾了环境与资源、效益与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将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目前国内外市场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总体上消费需求趋向多元化,即口味风格化,中国由于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这给农产品打上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文化和乡土化的烙印。

如名优土特稀农产品出口即属这种情况。

但这是靠先天的比较优势,要想取得国际市场上长足的竞争力,还需要取得后天的综合优势。

这要求我们在农业上要引导创新,对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进行技术、生产工艺、储存、加工、运输方面的设计,并在口味、营养成分、卫生标准、包装及附带有便捷的服务等方面按国际市场需求来规范设计,以抢占国际市场的制高点。

总之,要根据产品优势及国际市场农产品的特点和消费变化趋势,来调整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

3、调整某市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实施“某市父母代种鸭繁育、孵化基地建设及绿色肉鸭饲养”深加工项目可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带动名、特、优农业的发展。

促进某市周边地区总体经济的发展。

该项目还有利于促进发展“两高一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农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产品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水平,为该地区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该项目可大力发展养鸭业对改良某市土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该项目每年将产生3307.8T的鸭粪,通过施用农田,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土壤的合理使用,既实现了畜牧业过腹还田,又实现了粮食的过腹增值.形成了“以牧促农”,“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

4、提高农产品的增值转化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需要

农业要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必须以市场农业为方向,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中国农业的根本转变。

必须由增产战略转变为质量效益战略,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名、优、特、奇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从以初级农产品为主转向发展畜牧业及其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使之成为有活力的外向型现代产业部门。

农产品的增值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农产品的价值定位取决于产品的优劣、产品的质量、深加工程度、产品有无鉴别污染的标识和产品的品牌等。

黑龙江长期以来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占农业的比例逐渐加大。

大力发展肉鸭生产就是其中之一。

5、符合我国肉品工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肉类工业呈持续增长局面,肉类总产量占全球的1/4,人均年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第一产肉和肉类消费大国,不仅满足国内消费的需求,而且对世界肉类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10年将是我国肉类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国将把发展肉类行业作为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方面推进肉类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档次逐渐升级,肉类食品由初加工为主的格局已被打破,人们对多品种、多品味、方便快捷的肉制品需要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并追求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而鸭产品的营养价值极高,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

鸭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且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因此,大力发展板鸭业,并进行系列产品的深加工,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从保健功能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国内板鸭深加工业。

并对农产品的转化增值、精深加工,打品牌战略和绿色战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探索森工企业的转型、转制,是十分必要的。

6、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项目的示范展示意义

某市父母代种鸭繁育、孵化基地建设及绿色肉鸭饲养及深加工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某市所处的自然环境优良,根据该地区的气候、土质、降水特点以及地理特征,大力发展绿色板鸭产业,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发展绿色食品板鸭产业化生产基地,建立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示范园,可为市场提供高质量,卫生安全的优质鸭产品和现代板鸭饲养高新技术的展示。

通过该项目可引进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养殖高新技术,这对某市及周边地区,乃至山东省的农业加快产业化、现代化的步伐将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

第三章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建设条件

一、某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项目区概况

某市位于长白山系完达山东南部,地势西北高,(多为低山丘陵)、东南低(多为平原、沼泽平原、湿地)。

境内有7个镇5个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