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84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岳麓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第4单元单元总结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第4单元单元总结岳麓版必修1

 

 

 

 

专题一 全面认识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1.对西方而言:

侵华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间的相互关系,

各国在侵华过程中既勾结又相互争夺。

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

(1)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得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的贫困和落后。

总之,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在侵华的同时客观上也把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旧制度和旧

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

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专题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9年)

19世纪70年代之前

19世纪70年代之后

史实

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点

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斗争,地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

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标和手段,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

原因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当时还未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

但爱国官兵的抗战不再是单纯维护清朝统治,已是捍卫民族权益的爱国抗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1)探索具有广泛性:

在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有一致性

(2)向西方学习:

欧美殖民侵略客观上的建设性

(3)探索具有层次性:

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4)探索具有继承性:

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林则徐、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前后相继(5)探索具有阶段性:

从旧式斗争到新式斗争;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在《辛丑条约》前一般分开进行,之后结合在一起

——答题之前要列提纲

解答非选择题,类似于写作文,只不过是把写作的内容范围给予了限定而已。

历史非选择题的得分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答案要点要全。

而答案要点要想做到基本不漏,在答题前列个提纲是必要的。

答题前列提纲,可以有效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不致于想起什么就随便乱答,做到答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明确。

还可以达到答题的条理性与层次性的效果。

列提纲要简单,每个设问可写简单的几个字,记下审题的思路即可。

审题突破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十八星旗飘扬于孙中山主持召开袁世凯

湖北军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天坛祭天

甲:

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

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

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提纲示例:

(1)甲:

曙光→成功

乙:

擦肩→失败

(2)丙:

必然性→力量对比、国情

点批 此题共两问,第

(1)问要求回答对甲、乙观点的理解,应当按两个层次回答。

甲观点应从辛亥革命“成功”之处或“功绩”方面去理解。

乙观点“擦肩而过”应从辛亥革命的“失败”方面去理解。

(2)问要求分析民主梦想破灭的“必然性”,应从当时的“国情”或“阶级力量对比”方面去分析。

此提纲廖廖数字,却构划出答案的基本结构。

规范答案

(1)甲: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丙: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

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第4讲《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岳麓版选修2

[考纲]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课标]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与艰巨性。

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5.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及其斗争

1.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

(1)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一些改良思想家提出了“设议院”“君民共主”的改良主张。

(2)严复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

他主张利用教育“开启民智”,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

(3)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改革达到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目的。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①内容:

论战的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改良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②评价:

改良派:

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

革命派:

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③影响:

革命派逐渐占据优势,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①背景:

20世纪初,改良派广泛宣传立宪思想,立宪运动应运而生;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宪政改革。

②内容:

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变更法律;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一定的自由。

③评价:

a.进步性:

使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

b.局限性:

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君主,国民的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

3.帝制终结与共和制的确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

1912年3月11日。

(2)内容

(3)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5.民主共和遭遇挫折

(2)护国运动:

各派政治力量迅速掀起护国运动,袁世凯迅速倒台。

6.革命尚未成功

(1)整个社会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2)内阁频繁更迭,总统选举有名无实。

(3)普通国民的选举、监督之权没有兑现。

(4)旧的官僚、乡绅操控着地方各级自治机构。

(5)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度的政策在法令中没有丝毫体现。

(6)《临时约法》中,对妇女的参政权没有做任何规定。

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解放区的民主政治

2.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政策

4.建立新中国的准备

(1)1947年,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权。

(2)1948年4月,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邀请各界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形成统一战线,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康梁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主题1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康有为把本来对立的两种思想结合起来,这不是偶然的,是由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决定的。

当时传统的儒家思想在社会上根深蒂固,但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一筹莫展,这就促使着人们去探索新的出路。

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日益扩大,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成功也为要求改革的人们提供了榜样。

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又身处广东南海这一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不可避免地深受双重影响。

康有为要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本来应该用资本主义思想猛烈地批判封建思想,然而他却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固然有利于减小改革的阻力,但也暴露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主题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史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不必管它。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史料表明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在于他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

孙中山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问题。

从根本上就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其实,孙中山提出的核定地价法具有空想性,在当时不可能实现。

主题3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及其观点的异同

(1)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

①康有为:

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用进化论观点重新把古代儒家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进行解释;坚持渐进变革,主张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

②梁启超:

提出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在兴民权基础上,提出“新民”思想;认为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

③孙中山: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兴中会建立时所提出的“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都属于民权主义范畴,其主旨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防止帝制复辟。

民权主义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人们推翻清王朝专制政权的愿望,也解决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体问题,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国民党人,也为后来反对复辟帝制提供了理论根据。

(2)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从来源上看,都来源于西方,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②从目的上看,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③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④从根源上看,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不同点:

①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其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

②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前后反专制的斗争

主题1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

(1)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民主思想的传播——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改良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

(2)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

①封建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