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2858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x

专题06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

2018年中考冲刺之黄金30题系列

1、选择题

1.完全燃烧2.8g某有机物,生成8.8gCO2和3.6gH2O,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该有机物由碳、氢元素组成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H4

【答案】A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Mg2+、Cl-、Zn2+B.K+、Ba2+、OH-、NO3-

C.Mg2+、Cu2+、Cl-、SO42-D.Na+、Cl-、Ba2+、SO42-

【答案】A

【解析】共存就是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

pH=1的无色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A.NH4+、Mg2+、Cl-、Zn2+及氢离子间不会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共存,正确;B.OH-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不共存,错误;C.Cu2+使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错误;D.Ba2+和SO42-生成白色沉淀,不共存,错误。

故选A。

3.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CuO+CO=Cu+CO2↑B.2NaOH+SO2=Na2SO4+H2O

C.2AgCl+Cu=CuCl+2AgD.2H2O

2H2↑+O2↑

【答案】D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

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

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A.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uO+CO

Cu+CO2,错误;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错误;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gCl是沉淀,和Cu不反应,错误;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2O

2H2↑+O2↑,正确。

故选D。

4.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5.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也有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铁。

由于铁有剩余,铁在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中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只有硝酸亚铁,滤出的固体中有银、铜、铁。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也有铁;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故选A。

学科#网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的KClO3在有无MnO2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硫磺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答案】C

7.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乙表示向稀硫酸中加水

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答案】AD

8.可园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无色溶液,由于保管不当,标签残缺不全.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瓶溶液的pH值一定为7B.这瓶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这瓶液体不可能是碱D.这瓶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A、若该瓶溶液是硫酸,则溶液的pH小于7,错误;B、该瓶溶液为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因此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正确;C、该溶液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碱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不可能是碱,正确;D、若该瓶溶液是硫酸,不含有金属元素,正确。

故选A。

9.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守恒观:

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根据结构观:

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根据转化观:

氢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B、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错误;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但是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氩原子是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极不活泼,而相对于氩原子来说,氯离子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一些,错误;D、氢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即氢气燃烧可以转化成水,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正确。

故选D。

10.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下列图象表示的反应过程与事实一致的是

【答案】C

11.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则变量y可表示的是

A.产生气体的质量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A、高温煅烧碳酸钙时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体的质量增加,图中变量y不能表示产生气体的质量,错误;B、高温煅烧碳酸钙时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固体质量减少了,反应停止后,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且起点不是零,后来质量不再变化,图中变量y能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正确;C高温煅烧碳酸钙时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固体质量减少了,反应停止后,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零,图中变量y不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错误;D、高温煅烧碳酸钙时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固体质量减少了,反应停止后,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图中变量y不能表示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B。

12.对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向NaOH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放热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的

C.向黑色粉末中加入某无色溶液,立即产生气泡——说明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

D.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中产率偏低——可能是将粗盐全部加入水中,立即过滤

【答案】D

1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B.30℃时,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72.5g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A点为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在20℃时,曱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在30℃时,甲的溶解度为45g,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只能溶解22.5g,故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所以,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可从甲、乙混合物中分离出甲,正确;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D。

学科#网

14.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H2O(气)、CO和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

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A.CO2、H2O(气)、CO、H2B.H2O(气)、CO、H2

C.CO2、CO、H2D.CO、H2

【答案】D

15.以FeSO4为原料制备铁黑颜料Fe3O4(其中Fe既有+2价,也有+3价)的过程如下:

“转化”过程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

“分解”过程发生的反应为:

2Fe(OH)3+Fe(OH)2=Fe3O4+4H2O。

若原料中含FeSO49.12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与Fe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4.8t

B.理论上“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320kg

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t

D.若“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偏小

【答案】C

B、设:

理论上“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y,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Fe(OH)2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SO4+2NaOH=Fe(OH)2↓+Na2SO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最终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则有

4FeSO4~4Fe(OH)2~O2

60832

9.12ty

y=0.48t=480kg,错误;

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z

9.12t×

×100%÷

=4.64t,正确;

D、9.12tFeSO4中铁元素的质量=3.36t,Fe3O4的质量为3.36t÷

=4.64t,若“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为Fe2O3,质量为3.36t÷

=4.8t,质量偏大,错误。

答案C。

16.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井得到残留固体6.4g。

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A.8.0gB.11.2gC.16.0gD.24.8g

【答案】D

铁置换铜的关系式是Fe---Cu,设生成6.4g的铜需要铁的质量为y

Fe---Cu

5664

y6.4g

=

,y=5.6g

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为5.6g+11.2g+8g=24.8g,故选D。

17.探究碳的氧化物性质实验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能分离CO和CO2B.乙和丁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不同的

C.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可以确定通入CO的质量D.戊中点燃气体的目的是处理尾气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故甲装置能分离CO和CO2,正确;B.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二氧化碳已经被除尽,丁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C.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可以确定参加反应的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但不能确定通入CO的质量,因为反应中一氧化碳有剩余,错误;D.戊中点燃气体的目的是将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正确。

故选C。

18.某同学取一块石灰石样品(成分为碳酸钙及20%的不含钙的杂质,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