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20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考点点击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

二、真题回顾

1、(江苏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2、(海南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是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江苏37)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

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

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6分)

答:

主题活动示例:

以“重读《离骚》,追思屈原”为主题的阅读节。

活动意义:

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4、(新课标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

“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2分)

 

三、知识梳理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

含义:

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主要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

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注意:

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

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一个民族

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

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加以改造与剔除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

一是全盘否定传统

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

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最大因素)、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

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内

在因素)、③思想运动

催生社会,促进文化发展(助推器)、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

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构建体系

 

五、巩固练习

1.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

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C.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精华”是指一切传统文化的精华②文化的创新过程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③这里的“糟粕”是指一

切传统文化④文化

创新也包括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②④

3.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2012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年逾五旬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和杰出现代舞者王迪合作表演的舞蹈《雀之恋》“美得令人窒息”。

“原生态作品展现的是一个原汁原味的民族的文化特色,而《雀之恋》会追求这背后的精神上的东西。

杨丽萍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

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全部继承B.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

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2012年广州市天河区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都要推行国民教育,将经典教育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全面铺开。

该区这么做的原因()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经典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月饼狂欢盛宴!

今年中秋节,海峡两岸的金门、厦门、漳州等地的月饼大赛也同步启动,决出了中秋月饼状元。

 中秋赏月、中秋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

从文化角度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不变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精华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12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英国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亦不鲜见;这一故事十八世纪还曾传入欧洲,伏尔泰将之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上演引起轰动。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③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2012年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1.北京故宫是全国人民的故宫,世界的故宫;文化是故宫的命,也是故宫的根;不守文化之道,故宫的前进就可能走偏。

这说明()

①传统建筑以文化之道为载体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继承要不断推陈出新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2.2012年2月,是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两周年的日子,“京剧进课堂”在山东、北京等地正悄然升温。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D.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

14.“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等是古人留下的传统方式。

而今,一些地方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绿色。

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