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8185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罗丹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不管做什么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不自满,不气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

★用喜欢的方式识字写字,并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感悟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给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谈话

2、以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的故事引出:

奥地利有一位作家茨威格在他25岁的时候,总想把文章写得更好一些,可又不知如何去做的时候,有为高人给了他启示,使得他后来成为一位著名作家罗丹。

你们想知道这位高人是谁吗?

又给茨威格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罗丹的启示》一文。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现在你们知道这位高人是谁了吗?

(生答)

课件出示:

简介罗丹。

罗丹是法国有名雕塑家。

他的有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吻》《欧米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名誉。

大家仔细观察罗丹的照片,再结合课本,找出对他的外貌描写。

二、自由读文。

师:

这样一位身材魁梧、肩膀宽阔、一脸胡子的老人,你们想知道他怎么工作的吗?

那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3课。

三、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生读(指名读、齐读)

四、讲读课文,感受罗丹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精神。

1、赏读文段。

①“这个身材魁梧……仔细端详着塑像”

师:

这句话描写罗丹的外貌,神情“端详”是什么意思?

表示看的词语还有哪些?

这句话说明罗丹工作怎样?

(认真负责,连一个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请带着对罗丹的崇拜之情去齐读这段话。

②“但审视了一会儿……对不起……”

师:

“审视”是什么意思,“喃喃自语”呢?

他喃喃自语地说什么?

(学生齐读)

师: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罗丹是(精益求精的人)。

③“他拿起一柄……光泽”“他每修改一处……时而加点儿泥?

师:

这段话是对罗丹的动作,神情描写,你找到了哪几个动词?

“时而……”表明他在反反复复地修改。

(练习说话)

这一段话又是说明罗丹是怎样的工作(专心致至,要求做到更完美)。

(过渡)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他没对我说一句话。

师:

这个省略号又省略了什么?

(时间)

(说明他修改的时间长)

“他什么都忘记了”说明(罗丹已经忘了自我,在一心一意地修改作品)

师:

多么用心的罗丹呀终于,他大功告成似的松了一口气,……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呢?

作品完成了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盖上披肩呢?

问:

(请你们也小心翼翼地来读读这段话吧。

过渡:

忘我工作的罗丹有没有注意到茨威格(没有)直到最后盖上了作品。

转过身来,才看到了我,吃了一惊。

“吃了一惊”是什么样子?

问:

罗丹为什么吃了一惊?

他吃了一惊地说了什么?

生反馈。

小结:

罗丹专心致志、忘我的工作精神导致他忘记了作者的存在。

五、对比读开头与最后一段,体会联系,认识启示。

1、过渡:

问:

罗丹因为工作,忘记了作者茨威格的存在,作者很生气吗?

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呢?

作者这一天站在一旁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这一次学到的,比我在学校里几年学到的还要多。

)这一天站在一旁又学到了什么呢?

齐读:

”“从此以后……像罗丹那样去做。

指多名说(学到了雕塑像的技术,罗丹工作的态度)

问:

那样去做?

究竟是怎样去做?

(指名说)

师小结:

这些学到的,也就是罗丹给我的启示。

什么启示呢?

(生答:

不管……如果……就……)

2、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看在这两段之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

"然而,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和“我觉得这一天学到的,比我在学校里几年学到的还要多”这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都在写对他的影响很大。

生:

前面写“不知如何去做”,后面写“我知道了”,后面是对前面的回答。

生:

前面写“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示”,我不知道是什么启示,而读了最后一段,我就知道了这个启示是“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想要做的得更完善更有价值的话,就应该向罗丹那样去做……”。

生:

前面写“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我不知道是和谁会面,读了最后一自然段,我就知道了这个人是罗丹。

师: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开头和结尾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是说的意思一样,有的是前面问后面再回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生:

前后呼应。

师:

你懂得真多,这样写文章啊,就会很完整。

下面我们再体会一下,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回顾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学习的;对比罗丹你有什么想说的?

1、学生自由说

2、小结:

我觉得在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中就要具有像罗丹那样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专心致志、忘我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名人故事》

2、积累课本上的词语

板书设计:

罗丹的启示

工作专心致志、忘我的精神不管……,如果……就……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从太阳下山、林鸟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中,“我”懂得了该怎样珍惜时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知识量逐渐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我”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体会收获,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和时间赛跑。

2、齐读课题

问: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学生可能会问:

人怎么能和时间赛跑呢?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

【设计意图】以字词学习为基点,以朗读为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我”和时间赛跑的故事,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巧设疑问,悬念结尾。

“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在和时间赛跑中我学到了什么?

希望大家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以悬念结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课外学习创设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创造了契机,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

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时间

二、自主探究,勾画标记。

“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默读课文,把“我”和时间赛跑的语句画出来。

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以和时间赛跑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

先让学生自学,采用勾画、批注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三、合作交流,初读体会。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而哀痛的样子,和我说了什么话?

找出有关句子,画上横线。

(2)作者当时是怎样想的?

我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感到无比(哀痛),听了爸爸的话,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A、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启发想象:

作者的心情怎样?

他在想什么?

C、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师生合作,再读感悟。

(1)作者是怎样感到时间流逝的?

(太阳下山、小鸟归巢)

(2)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的?

1.和太阳赛跑,和西北风比快

2.几天做完暑假作业

(3)为什么作者要与时间赛跑,并要告诉他的孩子们?

当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童年养成的和时间赛跑的习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使我受益无穷。

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再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A、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B、指名朗读、评议。

、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4)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时间易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以和时间赛跑为中心,通过感悟时间流逝、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这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层次比较清楚,学生易于理清条理。

对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过珍惜时间入手,感受时间易逝,一去不复返。

教学中,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的方式来领悟情感、抒发情感。

其中加入基础知识训练,使教学落在实处。

五、交流名言,拓展延伸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砣。

(钱鹤滩)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达尔文)

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1)说说自己因为珍惜时间而做的一件事情。

(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设计意图】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14和时间赛跑

珍惜时间永远不回——可怕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着急、悲伤

和太阳赛跑,和西北风比快

几天做完暑假作业

赢得时间——高兴、激动

养成习惯——受益不浅

我用上面的板书呈现了本课内容,帮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件中,产生对时间逝去的感悟,到体会到养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的过程。

板书形式不在花样,而在于让学生一目了然,真正起来统领全文的作用。

【整体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中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的方式理解“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并以朗读为切入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重点词的感悟,体会时光易逝,时间一去不复返。

从而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溶入了词语理解,标点使用,读音纠正等基础知识的练习,使语文教学实实在在,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激发他们的情感,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粘蝉老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积累“惊奇不已、若有所思、出神入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弄清粘蝉老人是如何练就粘蝉技巧的。

4.学习老人做事认真,全神贯注的态度;知道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粘蝉老人练就粘蝉技巧的方法,并从中明白只有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才能获得高深的学问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全班齐读这句话。

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国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在《庄子》中有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人,你们知道他的绝技是什么吗?

(教师板书:

粘蝉老人,全班齐读课题)

2.教师指导书写“粘”。

(左右结构,重点是“米”变成米字旁,捺变成点)

3.教师出示课件,讲解粘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字典,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纠正字音错误,画出疑难词语。

3.小组合作互助释疑(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汇报交流释疑结果,教师指导讲解。

4.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听,标出自然段。

5.检查学生生字、生词学习认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6.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里面有哪些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

(孔子及其弟子,粘蝉老人;主要人物是粘蝉老人)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孔子和弟子去楚国的路上遇到一个手法熟练的粘蝉老人,就询问老人粘蝉技巧的事。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

粘、举、杆、练、拾、技、巧、窍、桩、臂、番。

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朗读规范读音。

2.学生认真观察汉字的结构,看看哪些字在书写的时候容易错。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明确:

“举”上面三个点的分布;“练”的右半部分不是东;“臂”字上宽下窄,下面的“月”要短宽。

3.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自主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5.教师集中纠错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孔子和弟子在去楚国的路上遇到了技巧高超的粘蝉老人,那老人是怎样练就高超的粘蝉技术的呢?

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答案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孔子及其弟子的脚步去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人?

(全班齐答)对,我们认识了一位粘蝉技术高超的老人。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位老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粘蝉技术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文章中找寻答案。

二、师生合作,研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完之后知道了什么。

(地点、人物)

2.找出文章中描写老人粘蝉的句子。

(1)出示句子:

用长长的杆子在树上粘蝉就像用手捡拾东西一样自如。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老人粘蝉手法熟练。

)(教师板书:

熟练)

(2)教师动作示范讲解“捡拾”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文章内容。

(3)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文章内容。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老人粘蝉就像捡拾东西一样自如,看到这个场景,你会想到什么呀?

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孔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请大家认真阅读第2~4自然段,找出孔子和老人说的话。

(1)点名回答,孔子是什么反应?

(惊奇不已,然后询问。

(2)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反应?

(相机讲解“惊奇不已”的意思)

(3)分小组读孔子和老人说的话。

2.分析老人的话,了解粘蝉窍门。

(1)老人粘蝉的窍门是什么呀?

(反复练习)

(2)齐读老人说的话,想想老人是怎样去练习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分阶段用泥球代替蝉练习)

(3)老人练习的步骤是什么样的?

(先是两个,然后是三个,最后是五个)每一个步骤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练习效果呢?

(两个泥球不掉,粘蝉多半能成功;三个泥球不掉,很少失手;五个泥球不掉,像捡拾东西一样自如)

教师小结:

老人的窍门就是不断地练习,随着泥球个数的增加,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4)课件展示“如果练习到放五个泥球,粘蝉就能像捡拾东西一样自如了”,口头用“如果……就……”造句。

(5)听了老人的话之后,孔子有何反应呀?

(若有所思)“若”就是好像的意思,大家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说:

好像在想什么)你觉得他在思索什么呢?

(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这样反复练习的)

(6)后来老人又说了什么?

画出老人说的话。

(老人又接着比画说:

“你看看我站在这里,就像一截木桩;我举起的拿着长杆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枝干。

虽然天地很大,但是这会儿我的眼里只有蝉的翅膀。

我心无旁骛,不管外面的天地如何。

要是能做到这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7)老人为什么要边比画边说呀?

(向孔子他们演示粘蝉过程)老人在描述自己粘蝉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8)在粘蝉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一个词可以概括老人粘蝉的心态?

(心无旁骛)指名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心无旁骛的意思。

(心里只想着粘蝉,不想其他)

(9)“要是能做到这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里的“这样”是指什么?

请在文章中找出来读一读。

“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是一个什么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反问句;什么事情都做得成)

(10)你觉得老人粘蝉技术高超是因为什么?

(平时多练习,做事心无旁骛)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找出孔子在听了老人的话后的反应的句子。

(孔子感慨万千)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慨万千”一词。

如果你当时在现场听了老人的话你会怎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深有感触而多有慨叹。

3.从孔子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做事要认真,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三、教师小结

1.学完全文之后,你觉得粘蝉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做事认真,勤奋刻苦)

2.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习老人那种勤奋踏实,做事认真,一心一意的精神。

只有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才能把学问学得透彻。

[教学板书]

15粘蝉老人

粘蝉老人的窍门反复练习

心无旁骛

《零点五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积累“骄傲自大、口齿伶俐”等词语。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理解课文内容。

3.弄清课文围绕“零点五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4.给文章换题目,培养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5.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简要概括说明事情,学会根据主要内容和线索给文章拟题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考试中的零点五分重要吗?

(学生自由讨论)

2.今天呀,有一位叫作子勇的小朋友,因为这零点五分发生了一件事。

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板书课题:

零点五分,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相互纠错,教师巡视检查。

(“搔”是平舌音,“伶俐”都是边音,“伶”是后鼻音)

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教师相机纠正,全班齐读。

4.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1)课文中有哪几个人?

(妈妈、子勇、老师)

(2)小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试着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引导学生了解叙事文,简单介绍叙事文的要素)

5.学生交流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故事的起因(发现问题)、经过(探究问题)、结果(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深入主题

1.学生快速默读第1~9自然段,找出子勇看到试卷后与妈妈的对话。

(1)“还好,才扣了0.5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从“还好”和“才”字入手理解句子,体会子勇说这句话时的心理。

(他觉得零点五分不那么重要)

(2)当妈妈说“我喜欢你原来的句子”时,子勇是什么反应?

指名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我也是!

”“来了兴致”说明子勇也觉得自己的句子很好,开心)

(3)妈妈为什么鼓励子勇去找老师?

(第一,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或许能了解老师的想法;第二,去找老师,是检验一下自己的勇气。

2.阅读第10~17自然段。

(1)找出第10自然段中描写子勇心理的句子,你能体会到子勇此时的心理吗?

(“说?

不说?

说吧,怕老师说自己骄傲;不说吧,又的确显得自己没有勇气。

”此时他的心里矛盾,犹豫不决。

(2)当子勇决定去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老师先向他招手,说还是子勇造的句子好一些,然后给他的卷子加了零点五分。

(3)子勇对老师说了两句话,两次说话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当老师说他的句子比较好的时候,子勇是口齿伶俐,话又多又快。

但当老师给子勇加了零点五分之后,他又口吃了起来。

说明子勇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喜欢自己写的句子。

(教师相机对比讲解口齿伶俐与口吃的词义)

(4)“咚的一声,子勇觉得心上的石头落了地”中的“石头”是指什么?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5)第17自然段中,子勇心里为什么会有些后悔?

(因为他觉得要是能在吴老师开口前就主动讲这件事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子勇,你会在老师开口之前对老师说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言之成理即可。

四、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这个时候我们要勇敢一点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害怕或胆怯。

2.这篇课文还可以换成其他题目,请你试着换一个别的题目。

[教学板书]

16*零点五分

扣零点五分

加零点五分(子勇获得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