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5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8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docx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拟古九首(其九)①

[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

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4分)

2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

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

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2.(4分)桑树象征晋国。

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

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答:

“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

“逆”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

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4分)

答:

①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一是围绕“高”,二是围绕“静”三是围绕“不俗”)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厌世慕隐,佛家情怀(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厌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思中原

刘过①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④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夜光芒。

注释:

①刘过:

南宋词人。

②文物,礼乐:

典章制度统称。

③衣冠:

指士绅、世家大族。

④天阊:

天门。

⑤剑气:

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在江西挖到被埋的宝剑。

8.请对这首诗的颈联进行赏析。

(4分)

9.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答:

8.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的河山冰重霜凝;春风吹来,本是草木争荣的时候,然宫殿却是一片荒凉。

(2分)颈联借景抒情,“冰霜重”既点明了天气严寒,又饱含了对宋军无力恢复中原的感慨;“草木荒”描写了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凄凉景象。

(2分)(酌情给分)

9.①首联紧扣题中的“思”,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对中原对汴京的怀念之情,中原渺远,道路绵长,礼乐典制、世家大族聚居的汴京天各一方。

②颔联作者遥想当年曾为国家“挥过血泪”,他的“孤忠”并没有受到赏识,才略并未得到施展,空落得四处流浪,表现了怀才不遇的哀怨。

③虽然曾经的“孤忠”没有受到赏识,但现在报主之志仍然未衰,运用典故,以剑自比,虽被沉埋而精光不灭,仍然可以上插于天,表达了对国家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中年

郑谷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8.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

(5分)

9.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

参考答案:

8.诗人寻找故第,只见苔色满墙,斑驳难认;连夜的雨声,又触发了诗人对家乡家田的忆念。

(2分)本联,借景抒情,(1分)借“故第”、“春田”、“苔色”、“雨声”等事物,抒发自己追怀平生、想归隐家园安度余生之感。

(2分)(答动静/视听结合,并合理分析可正常给分。

例如:

动静结合。

1分。

在安静的夜晚,连夜的雨声尤其打动人心,让人不禁想起家乡田园,期望归家安度余生。

2分。

9.诗人的心绪是复杂的。

首联,写新年到来诗人感受的不是欢欣而是时间老去、年华老去的惆怅。

颔联,承接上文写自己的满怀思绪“对花无语”,只能“借酒浇愁”。

尾联,写在自己的衰迟之年,表面“自喜”于添了作诗技巧,实际是年事虚长、无所作为的自我安慰与无聊落寞的心绪。

(三联,每联2分)(也可按两部分作答,各3分。

前两联,写新年到、人已老,抒写人到中年年华已老的惆怅<2分>与无人能解只能借酒浇愁的的苦闷。

<1分>。

后两联或尾联,写自己到衰迟之年,只是年事虚长、并无大作为,<2分>无聊落寞<1分>之感。

一、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夜起

黄遵宪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注】①黄遵宪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活动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卓有成就的诗人。

曾经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被解职归家闲居,此时写于此期间。

②鹅击海东青:

暗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部分地区。

(1)赏析首联“檐铁淋铃”“雨横风狂”的作用。

(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一、

(1)①写了夜间所见所闻的十分险恶的自然景色。

②象征了当时国家政治上的艰难形势。

③奠定了全诗忧国忧民的基调。

(3分。

1点1分)

(2)①忧虑。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②愤懑。

对朝廷阻挠变法,导致国势日衰的愤懑之情。

③孤独。

感觉国人还没有觉醒,没有同道,十分孤独。

(4分。

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送李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百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3)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

(4分)

二、

(1)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

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

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

(3分,每点1分)

(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

(2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

(2分)

(4分,每点2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鹊桥仙

(北宋)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

不见绕梁清唱。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

②锦楼:

当时富贵人家用锦缎扎成的乞巧楼。

(1)请分析“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的意蕴。

(3分)

(2)请赏析本词的抒情艺术。

(4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踏莎行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1)请鉴赏“急雨收春,斜风约水”中“收”“约”二字的妙处。

(4分)

(2)这首词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试鉴赏这一特点。

(3分)

【参考答案】一、

(1)这句词将富贵人家乞巧的奢侈与在七夕节的清苦生活相对比,既突出了自己生活的清苦,更以“清流叠嶂”寄托了自己正直、高洁的道德情操。

(3分,“对比”1分,“突出生活清苦”1分,“寄托正直、高洁的道德情操”1分)

(2)这首词运用了融情入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抒情自然、真挚。

上阕,融情入景,朦胧的月、淡淡的星、南飞的乌鹊,蕴含着一种朦胧、欢快的情感,“清流叠嶂”蕴含着自己高尚的节操;下阕,直抒胸臆,“佳人何在”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或知音)的呼唤,“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倔强抗争。

(4分。

“融情入景”2分,“直抒胸臆”2分)

二、

(1)“急雨收春”意思是急雨凋零了花朵,收走了春色,“斜风约水”是说风阻拦了池水,所以池水溶溶。

(2分)“收”“约”二字写得饱含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2分)(4分。

解说每字各1分,情感2分)

(2)本词一二句写景,描绘残春的景色,三四句抒情,承接一二句表达惜春之情,五六七句叙述自己读妻子书信的场面并抒发感受,八九句是抒情,抒发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全词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3分。

指出具体写景、叙事、抒情具体内容1分,评述“有机结合”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

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8.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6分)

答案:

8.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1分)(意思答对,要点答全即可。

9.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

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

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

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嗅觉:

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

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

草上露水。

(指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得6分。

意思答对即可。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9.

(1)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2分)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1分)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

(1分,“体贴”或“感激”,答出一方面即可)

(2)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

(4分,“盼望”、“欣喜”和“好客”答出其中两方面得2分,结合内容简析2分)“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2分,感情1分,简析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春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3、本诗是怎样紧扣“春晚”两字写景的?

(4分)

1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