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557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docx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

《测量学(土木工程)》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答案

测设

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地物

地面上固定性的有形物体称为地物,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两类。

方位角

从标准方向线北端顺时针计算到某直线所夹的水平角。

绝对高程

地面上某点沿它的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竖直角

直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

水平角

地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

直线定向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所夹的角度。

坐标方位角

由坐标纵轴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二、填空题

填空题

答案

__________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等高距愈小,显示地貌就愈详细。

相邻等高线 

________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绝对高程 

D点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横坐标通用值为19456789.00米,该点位于19带中央子午线以米。

西43211.00

测绘1∶1000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精确至。

若测量距离的精度精确至0.02m,可测绘地形图的最大比例尺应为。

0.1m、1/200

测绘1∶2000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精确至。

0.2m

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

_____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_测量和_____________测量。

角度、距离、高差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_______。

铅垂线

测量误差的来源是、、。

仪器误差、人为误差

外界因素影响的误差

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和确定的科学。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面点位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勘选点、测角、量边、连测

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具有唯一性,是我国绝对高程的。

平均静止、起算面

地面上的点到的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到的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

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

任意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相等

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分幅法;另一种是按经纬线划分的分幅法。

矩形、梯形

地形图分幅方法有分幅和分幅。

矩形、梯形

地形图上0.1毫米所表示的实地距离称为。

比例尺精度

对直线AB往返丈量,结果分别为100.676m和100.668m,则相对误差为,AB长度是。

1/12600100.672

对直线AB往返丈量结果分别为300.682m和300.658m,则相对误差为,AB长度是。

1/12000

300.670

将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测设在地面上以便施工,这种工作通常称为。

测设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两项工作内容:

一是,目的是;二是,目的是。

对中

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在一条铅垂线上

整平

使水平度盘水平,竖轴竖直

某点在6°带中的横坐标的通用值为17456789.00,则该点在6°带的带号为,位于中央经线的侧,离中央经线的距离为米。

17带、西侧、43211米

平均静止的水准面称为,它有个,是我国的起算面。

大地水准面、1、高程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水平角、水平距离

高差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测量上通常采用的标准方向是。

直线定向

坐标北(坐标纵轴方向)

施工控制网包括  和  ,它是施工测量的基础。

平面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 

使用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整平、瞄准和。

对中、读数

使用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是、、、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时,闭合差可按成比例进行改正,改正数的符号应与。

改正后的高差总和,

对于闭合水准路线应,对于附合水准路线则应。

测站数或水准路线长度,高差闭合差的符号相反,等于零

等于终点与起点已知高程之差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通常有 、 、  三种。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是将闭合差反号按与距离或测站数

的原则进行分配的。

成正比

水准仪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精平和________。

粗平、瞄准、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前、前、后 

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成果为:

后视A点的读数a=1.666m,前视B点的读数b=1.231m,则A点比B点。

低0.435m

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位时,测设数据是。

两个角度 

由角度测量原理可知,为了瞄准不同和不同的目标,经纬仪的望远镜不仅能在面内转动,而且能在

面内转动。

方向、高度、水平、竖直

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______m。

363.40

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测水平角∠ABC,盘左时测得A点读数为120°01′12″,测得C点读数为28°15′48″,则上半测回角值为。

268°14′36″

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平距大的表示地面坡度,平距小的表示地面坡度。

小(缓)、大(陡)

直线的坡度是其两端点的之比。

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平距大的表示地面坡度。

高差与平距、小

直线定向是为了确定与之间水平角关系。

直线

基本方向(标准方向)

直线丈量之前,应先进行直线的,以确保丈量的距离正确。

定线

三、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答案

用钢尺丈量AB、CD两线段。

AB往返较差为0.02m,平均值为120.356m;CD往返较差为0.03m,平均值为200.457m,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AB丈量精度比CD丈量精度高

B.AB丈量精度比CD丈量精度低

C.AB丈量精度同CD丈量精度相同

D.无法判断哪段距离丈量精度高

B

1:

10000地形图上一段1.23cm线段对应的实地距离是()。

A.1230m

B.123m

C.12.3m

D.1.23m

B

D点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横坐标通用值为19456789.00米,该点位于19带中央子午线以()米。

A.东19456789.00

B.西19456789.00

C.东43211.00

D.西43211.00

D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计算角度总是用右目标读数减左目标读数,其原因是()

A.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顺时针增加的;

B.因为右目标读数大,左目标读数小;

C.因为水平度盘刻度是反时针增加的;

D.倒过来减可能得负数。

A

测量水平角时,测回之间变换起始方向度盘位置的方法可消弱()的影响。

A.横轴误差

B.度盘刻划误差

C.竖轴误差

D.照准误差

B

测设的基本工作是定位三个元素,下面哪项不属于该三个定位元()。

A.水平角

B.水平距离

C.高差

D.竖直角

D

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A.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

B.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

C.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

D.地球大地的水准面

B

根据两点坐标计算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的工作称为()。

A.坐标正算

B.导线计算

C.前方交会

D.坐标反算

D

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去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

A.中误差

B.真误差

C.相对误差

D.系统误差

B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的铅垂距离。

A.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大地水准面

D.赤道面

C

如右图,在测站O上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了A、B、C、D,则盘右正确的观测程序为(A)。

A.A→D→C→B→A

B.A→B→C→D→A

C.A→B→C→D

D.A→D→C→B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212,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0.244。

A.1.456m

B.2.668m

C.–0.244m

D.0.244m

A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45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212,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

A.2.668m

B.1.456m

C.–0.244m

D.0.244m

D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是将闭合差反号按与距离或测站数()的原则进行分配的。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平均分配

D.随意分配

A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比单位观测值中误差缩小

倍,由此得出结论()

A.观测次数越多,精度提高越多

B.观测次数增加可以提高精度,但无限增加效益不高

C.精度提高与观测次数成正比

D.无限增加次数来提高精度,会带来好处。

B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D

下列各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1﹕1000

B.1﹕2000

C.1﹕500

D.1﹕10000

C

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D

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

A

已知AB两点的坐标x2–x1=0.5m,y2–y1=–0.5m,则其坐标方位角α12是()

A.45°

B.315°

C.135°

D.225º

B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反方位角为()。

A.310°

B.40°

C.180°

D.130°

B

以下测量中不需要进行对中操作是()。

A.水准测量

B.水平角测量

C.垂直角测量

D.三角高程测量

A

用钢尺丈量AB、CD两线段。

AB往返较差为0.02m,平均值为120.356m;CD往返较差为0.02m,平均值为200.457m,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AB丈量精度比CD丈量精度高

B.AB丈量精度比CD丈量精度低

C.AB丈量精度同CD丈量精度相同

D.无法判断哪段距离丈量精度高

B

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其圆水准管轴应成()位置

A.竖直

B.倾斜

C.水平

D.和望远镜水平

A

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测水平角∠ABC,盘左时A点读数为120°01′12″,C点读数为28°15′48″,则上半测回角值为()。

A.91°45′24″

B.268°14′36″

C.148°17′00″

D.91°14′36″

B

在地形图中,不是地物符号的是()。

A.比例符号

B.半依比例符号

C.地貌符号

D.非比例符号

C

在地形图中,地貌通常用()来表示。

A.特征点坐标

B.等高线

C.地貌符号

D.比例符号

B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A

在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分布均匀,表示地面坡度()。

A.均匀一致

B.没有坡度

C.越来越陡

D.越来越缓

A

在一条水准路线上采用往返观测,可以消除()

A.水准尺未竖直的误差

B.仪器升沉的误差

C.水准尺升沉的误差;

D.两根水准尺零点不准确的误差。

C

四、判断题

判断题

答案

采用大平板仪测图时,大平板可以安置在测站边的任意位置。

()

×

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水平角观测,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每半测回均应归零。

()

地面上AB两点间的高差既可以是两点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也可以是相对高程之差。

()

地形图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愈详细,其精度愈高。

()

三种导线测量的形式,即闭合导线、附合导线与支导线,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测量结果最为可靠。

()

×

竖直角观测中,竖盘指标差对同一目标盘左、盘右两半测回竖直角影响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

四等水准测量按国家规范规定∶采用仪器不低于S3级,视距长度不大于100米,前后视距差不大于3米,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5毫米。

()

×

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均采用梯形分幅编号,并以1:

100万为基础。

()

×

在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平面图测量工作不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

×

五、简答题

简答题

答案

误差分为哪两种?

其中偶然误差有哪些基本特性?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主要包括:

(1)有界性;

(2)对称性;(3)抵偿性;(4)密集性

水准测量中尺垫有什么作用?

(1)充当临时高程点

(2)防止尺子下沉

简述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主要区别。

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主要区别在于:

(1)测量坐标系将竖轴作为X轴,向上作为正向,横轴作为Y轴,向右作为正向;而数学坐标系横轴为X轴,竖轴为Y轴;

(2)在测量坐标系中,四个象限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而在数学坐标系中,则为按逆时针排列。

此题可结合画图说明。

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AOB。

盘左观测a左=155°50′10″,b左=33°33′30″,盘右观测a右=335°50′00″,b右=213°33′40″试在水平角外业测量手簿中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水平角外业测量手簿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

半测回角值

测回值

答案: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

半测回角值

测回值

O

A

155°50′10″

237°43′20″

237°43′25″

B

33°33′30″

A

335°50′00″

237°43′30″

B

213°33′40″

说明等高线的概念、特性。

等高线:

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特性: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5)两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

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是什么?

1)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2)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距离时,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去确定测图比例尺的大小。

六、问答题

问答题

答案

何谓比例尺精度?

它在测绘中有何用途?

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为比例尺精度。

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距离时,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去顶测图比例尺。

说明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地貌的基本形状(绘图表示)。

等高线:

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特性: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5)两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称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

地貌的基本形状:

山(山丘)、山脊、山谷、鞍部、盆地(洼地)

图见测量学书上,130~131页。

七、计算题

计算题

答案

等外闭合水准测量,A为水准点,已知高程和观测成果列于表。

试求各未知点高程。

点号

距离

D/km

高差

h/m

高差改正数v

改正后高差h+v

高程H

A

1.1

-2.101

75.189

1

0.8

+1.468

2

1.0

+1.469

3

0.9

-0.801

A

答案:

点号

距离

D/km

高差

h/m

高差改正数v

改正后高差h+v

高程H

A

1.1

-2.101

-0.010

-2.111

75.189

1

73.078

0.8

+1.468

-0.008

+1.460

2

74.538

1.0

+1.469

-0.009

+1.460

3

75.998

0.9

-0.801

-0.008

-0.809

A

75.189

3.8

+2.892

-0.035

0

fh=+0.035mfh容=

=±0.078m

一段距离分三段丈量,分别量得S1=42.74m,S2=148.36m,S3=84.75m,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m1=±2cm,m2=±5cm,m3=±4cm,试求该段距离的总长S及其中误差ms。

答案:

S=S1+S2+S3=275.85m

S=S1+S2+S3是一个和差关系式,由和差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可得:

mS2=m12+m22+m32=22+52+42=45

mS=±6.7cm

即该距离为S=275.85m±6.7cm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于表中,完成表中计算并求1、2、3点的高程。

点号

测站数n

高差h

高差改正数v

改正后高差h+v

高程H

A

12

+2.785m

56.345m

1

18

-4.369

2

13

+1.980

3

11

+2.345

B

59.039

答案:

点号

测站数n

高差

h/m

高差改正数

v/mm

改正后高差h+v

高程

H/m

A

12

+2.785

-10

+2.775

56.345

1

59.120

18

-4.369

-17

-4.386

2

54.734

13

+1.980

-11

+1.969

3

56.703

11

+2.345

-9

+2.336

B

59.039

54

+2.741

-47

+2.694

+2.694

2.741-2.694=+47mm

某楼房在施工中,为求第二层的地面高度,将水准仪安置在第一层地面,由室内地坪向上引点,已知室内地坪的高度为HA=50.000m,在A尺上的读数为a=1.254m。

现将一钢尺悬挂在楼外,d处的读数为d=0.212m,将水准仪搬到第二层后,在钢尺上c处的读数为c=3.642m,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b=1.484m,求第二层的地面高程。

答案:

求在第一层地面时仪器高:

HⅠ=50.000+1.254=51.254m

第二层地面时仪器高:

HⅡ=51.254+(3.642-0.212)=54.664m

B点的地面高程HB=54.664-1.484=53.200m

导线计算中,两点间改正以后的坐标差如表,请计算各点的坐标。

点号

改正后坐标增量(m)

坐标(m)

∆X

∆Y

X

Y

A

51.324

80.735

600.100

400.200

B

–65.598

75.471

C

93.046

–44.139

D

–78.772

–112.067

A

答案:

点号

改正后坐标增量(m)

坐标(m)

∆X

∆Y

X

Y

A

51.324

80.735

600.100

400.200

B

651.424

480.935

–65.598

75.471

C

585.826

556.406

93.046

–44.139

D

678.872

512.267

–78.772

–112.067

A

600.100

400.200

0

0

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YA=85.00m。

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答案:

△X=XA–XM=28.12m,△Y=YA–YM=-1.71m

距离d=(△X2+△Y2)1/2=28.17m

方位角为:

356°31′12″(应说明计算过程与主要公式)

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

已知控制点A、B和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

现用角度交会法测设P点,试计算测设数据。

并绘略图表示。

答案:

 

在闭合水准路线测量,A为已知水准点,已知高程和观测成果已列于表中。

试求各未知点高程。

(fh容=±12

毫米)

点号

测站数n

高差h

高差改正数v

改正后高差

h+v

高程H

A

6

+4.736

500.00m

1

8

-6.645

2

3

-3.128

3

7

+5.085

A

500.00m

辅助计算

(写出相关计算公式)

答案:

点号

测站数n

高差h

高差改正数v

改正后高差

h+v

高程H

A

6

+4.736

-12

+4.724

500.00m

1

504.724

8

-6.645

-16

-6.661

2

498.063

3

-3.128

-6

-3.134

3

494.929

7

+5.085

-14

+5.071

A

500.00m

24

+0.048

-48

辅助计算

(写出相关计算公式)

fh容=±12

fh≤fh容,

fh容=±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