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23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docx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

二轮文言文虚词复习学案

聂璐

文言文虚词巩固之“而、何、乎”

(一)

一、课前预习 

阅读《与名师对话》,回顾第一轮复习总结的“而、何、乎”三个虚词的用法。

二、自主学习

一、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出于蓝,而青于蓝。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忘秦之续耳。

(5)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地”“着”等,或不译。

如:

吾恂恂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2、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而母立于兹。

3、助词,附在其它的词上。

(1)作时间词,“既而”“俄而”“已而”“而后”等。

如:

既而儿醒,大啼。

俄而百千人大呼。

(2)“而已“,放在句未,表示限制的语气,相当于“罢了”。

如: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何

1、疑问代词

(1)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如:

大王来何操?

子何恃而往?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

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怎么这样”。

如: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吏呵一何怒。

3、复音虚词。

(1)“何如”,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者“什么样”。

如:

今日之事何如?

如太行王屋何?

(2)“何以”,即“以何”。

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的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如:

荣禄待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4、同“呵”,喝问。

如: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乎

1、语气助词

(1)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吗”?

如:

欲安所归乎?

壮士,能复饮乎?

(2)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如: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如:

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用在句中停顿处,可不译,相当于舒缓语气。

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亦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用作助词,可作形容词词尾。

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三、当堂练习

1.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

(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

(2)战乎?

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

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2.何

“徐公何

(1)能及君也?

”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

(2)也?

其所据何(3)为?

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

然何(5)人能忘情耶?

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

(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

“可塞赋敛也。

”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

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

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

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四、小结与测评

做好第二轮复习资料相关练习

 

文言文虚词巩固之“乃、其、且”

(二)

一、课前预习 

阅读《与名师对话》,回顾第一轮复习总结的“乃、其、且”三个虚词的用法。

二、自主学习

一、乃

1、副词

(1)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可译为“就”“才”等。

如:

良乃入。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情理上的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竟然)”。

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可译为“仅”。

如: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作定语,“你”“你的”。

如: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用作副词,起帮助判断的作用。

可译为“是”“就是”。

如: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嬴乃夷门抱关者。

二、其

1、代词

(1)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她的”(包括复数)。

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第三人称,一般代人,可译为“他”“它”“她”(不加“的”)。

如:

秦王恐其破璧。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第一人称,用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我(自己)”。

如: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表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副词

(1)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

如:

其皆出于此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怎么”。

如:

其孰能讥之乎?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恐怕”。

如:

吾其反也。

(4)期望语气,可译为“可要”“可”。

如: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连词

(1)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

(2)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如: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耶?

呜呼!

其信然耶?

其梦耶?

其传之非其真耶?

4、助词,作形容词词尾。

可译为“……的样子”。

如:

霰雪纷其无垠兮。

三、且

1、连词

(1)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

如: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矫诏纷出。

(2)并列关系,连接两个动词,可译为“又”“并且”。

如:

河水清且涟漪。

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3)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况且”“再说”。

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如:

不出,火且尽。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三、当堂练习

1.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1)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

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

“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

2.其

狐谓狼曰:

“羊肉其

(1)鲜乎!

君其

(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

”狼曰:

“其(5)如猛犬何?

”狐间于犬曰:

“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

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

”犬笑曰:

“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

”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3.且

“存者且

(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

(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

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

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四、小结与测评

做好第二轮复习资料相关练习

 

文言文虚词巩固之“若、所、为”(三)

一、课前预习 

阅读《与名师对话》,回顾第一轮复习总结的“若、所、为”三个虚词的用法。

二、自主学习

一、若

1、代词

(1)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如:

更若役,复若赋。

若入前为寿。

(2)指示代词,“这”“这样”“如此”。

如:

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2、连词

(1)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设”。

如:

若止印三二本,则未为简易。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2)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

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3、以“夫”“至”结合,放在一段或者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如:

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4、动词,“像”“好像”。

如:

若水之归下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所

1、助词

(1)组成“所”字结构。

后面必须跟动词,如不是动词则要活用为动词。

相当于“……的”。

是一个名词性结构。

如:

置人所缯鱼腹中。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组成“为……所……”表被动。

如: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3、构成复音虚词“所以”。

(1)表原因。

译为“……的原因”。

如:

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表凭借、手段、目的。

译为“用来……的”。

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4、名词。

译为“处所”“地方”。

如:

某所,尔母立于兹。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三、为

1、介词,读四声。

(1)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动作行为的替代。

可译为“替”“给”等。

如:

为君翻作《琵琶行》

公为我献之。

(3)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动作行为的目的。

可译作“为着”“为了”。

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6)被动关系。

可译为“被”。

如:

恐为操所破。

2、助词。

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

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以伐为?

3、动词,“成为”“变成”“治理”“作为”“当作”“以为”“认为”“是”等。

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三、当堂练习

1.若

“若

(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

(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

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