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156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docx

《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docx

心理学

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以研究心理现象、探究心理本质、解释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一般从两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一是个体心理,即在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心理现象;二是社会心理,即作为社会人共同存在的能反映人们一般心里活动规律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现象

心理状态:

指心理活动对在某一时间内所独有的特征,一般包括(注意、意识、无意识等)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动力:

动机、兴趣和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特征:

能力、性格、气质

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助长社会堕化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主要流派

1.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华生

观点: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反应、联结)

2.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1)潜意识理论:

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重要的部分: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由于社会行为规范得不到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区别起见叫其为潜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2)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3.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罗杰斯和马斯洛

背景:

20世纪50~60年代社会问题、冷战

观点:

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轮(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机械决定论(行为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认为:

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

有目的地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引起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产生,从而来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方法。

3调查法:

通过收集被使得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研究对象是已存在的事实和现象。

4心理测量法:

运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卷和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第二章:

心理状态

第一节注意:

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同时指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地指向特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注意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他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是一种没有特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不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控制,是一种探究性的反射)

eg:

上课时有迟到的同学打”报告”,其他同学就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他。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抢光、巨响、臭味)2.刺激物的新异性(长头发突然剃光头)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电影突然停顿)

2)人的主观因素:

1.人的需要、兴趣(望梅止渴)2.已有的知识经验(听中文歌和外语歌)

3.人对事物的期待(小说中的未完待续)4.人的身心状态(有精神没精神的差别)

2有意注意:

有特定目的并在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意志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学习目的越明确越能集中和保持注意)

2)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想好好学习就要找适合学习的环境)

4)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eg:

开始从事某项生疏、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常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工作上,一段时间后人们对该工作熟悉,有兴趣,便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

这就形成了有意后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指事前有特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总结: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可转化的,注意在实践中紧密联系,协同活动。

eg:

偶然被某项活动吸引,自觉从事这项活动并客服一定困难,坚持对活动的注意,这就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转化。

第三节无意识

无意识学说

个体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

观点:

意识是清醒的,但是却是无力的,不重要的,只是心灵的外壳。

前意识处于中层,可随时浮现为意识。

无意识是种本能,它毫无理性,在此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起到支配作用。

缺陷:

1.把无意识的作用强调到十分不恰当的地步,认为无意识决定了人的一切活动,根本无视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调节作用,抹杀了人与动物的界限,降低了人类的水平。

2.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还具有泛性论色彩,把无意识归结为人的性本能、性冲动和性欲望。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否定佛洛依德的泛性论,吸收了他关于无意识现象先天成因的观念。

他反复强调集体无意识来源于祖先的生活经验,包括祖先的生命和行为模式。

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是指那些被压抑的领域,这些领域对一个社会的最大多数成员来说都是相同的。

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

第三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感知觉

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

1.空间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空间特征的反映。

它是以视觉、听觉为主的知觉。

2.时间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是人脑对物体的位置移动以及其速度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

人际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

三、错误知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感觉的规律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成为绝对感觉阈限,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成为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E=1/R(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成为感觉阈限,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觉能力成为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

(刺激物变化量)△I/I(原刺激量)=K(常数)

只是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且不同的感觉韦伯常数是不同的。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感觉之间的作用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强刺激可引起感受性降低,低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提高

嗅觉:

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听觉:

从光亮处走进已经灭灯的电影院,感觉会适应。

2)感觉对比:

是同一感受器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eg:

月明星稀

2.继时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eg:

先吃糖再喝水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联觉: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冷色调、暖色调)

2)不常:

指某种感觉丧失后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如盲人)

▲知觉的特征与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征。

把知觉对象(被选择的刺激物)从背景(其他刺激物)中选择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

(1)客观条件:

1)对象和背景本身的特点(强度)eg:

明亮光线、巨大声音

2)对象和背景的区别(对比关系)eg:

万绿丛中一点红

3)对象的运动和变化

(2)主观条件

与自己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活动目的和任务有关。

2.知觉的整体性(把对象看成整体)

人的知觉是一个主动加工处理感觉信息的过程。

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自己的知觉仍保持完整性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感知的事物)

对对象做出一定的解释以便理解

两种形式:

1)概括化的认知,即把知觉对象归入某个较一般广泛的类别eg:

汽车是“交通工具”,狗是“动物”

1)分化认知,即把知觉对象归入一个严格特定的类别eg: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4.知觉的恒常性

当客观实物在一定范围内其五力特征发生变化的时候,但知觉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改变,印象不变)eg:

眼睛在不同角度下观察到的门

第二节记忆

按内容分: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实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包括视觉的、听觉、味觉、嗅觉的等具有典型的直观性eg:

演员的样貌

2.逻辑记忆:

以关于实物的关系或联系等内容的记忆eg:

定律、原理

3.情绪记忆▲:

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深远持久,终生难忘)eg:

大学几年可能忘记了当年笔记本上些的字但是一定记得受到录取通知书的心情

4.动作记忆

二、记忆的三种系统(概念+仔细理解)

1.瞬时记忆:

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小时候,信息在感觉通道中的短暂保留,时间约为0.25~0.2秒(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的内容量较大,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进入短时注意,否则则会消失)

2.短时记忆:

是指记忆信息保持内容大约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既接受来自瞬时记忆的信息,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

两个特点:

1.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

2.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内容经复述可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信息保持的时间超过一分钟的都是长时记忆

两个特点:

1.内容经过充分加工,保留时间长

2.容量极大

有部分瞬时记忆的内容可因在人脑中印象深刻而直接进入长时记忆。

产生遗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疲劳、疾病等生理因素,也有情绪、动机水平等

心理原因:

关于遗忘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几种主要假说:

(1)消退说:

记忆的很急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

遗忘就是在记忆痕迹消退到

不能再激活的新情况下发生的

(2)干扰说:

遗忘发生的原因在于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这是暂时性遗忘的主要原

因,外界干扰消失了,记忆就恢复了。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则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引起的干扰作用。

Eg:

回忆曾经背会的文章,会发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头脑中印象比较清晰,中间部分则非常模糊。

(3)压抑说:

也称为机动性遗忘,认为遗忘是某种冬季的压抑作用造成的。

弗洛伊德认

为人们市场压抑早年生活中的痛苦记忆,以免引起焦虑和不安。

研究发现一般人对不愉快时间的回忆明显低于对愉快事件的回忆。

(4)同化说:

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地以更高级的观念代替较低级的观念,低级的观念就会被遗忘,而人的学习则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遗忘曲线可以看出,识记过的材料随时间推移必会发生遗忘,这种遗忘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速度会很快,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越趋于稳定下降,这说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第三节思维

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凭借中介不同分类)

1.动作思维:

也称为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初形式(3岁前幼儿)eg:

家电维修人员一边拆卸电器,一边思考,查找电气故障等。

2.形象思维:

也称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现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具体现象和表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3~7岁)

3.抽象思维:

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思维的核心。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

人们对问题在头脑中的表征越清晰,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Eg:

p63火车与小鸟的题目(更换一种表征方式,把距离问题变换成时间问题即可)

(2)动机水平:

只有具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时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但如果动机过于强烈,人在高度的焦虑状态下对问题的解决反而有消极影响。

(3)定势的影响:

定势又叫做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对解决情境类似问题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变化的清境有消极作用)

Eg:

卢钦斯的量水实验(思维不定势的情况下可以有更简单的解决方法)

(4)原型启发: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现象

有作用的关键:

1.看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联系性或相似性2.看主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Eg:

鲁班因为茅草划破手,受到草叶齿的启发发明了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与鸟的翅膀有关

(5)功能固着的影响: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该物体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邓克尔1945年提出

Eg:

硬币是买东西的,钥匙是开锁的。

因此会使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至熟悉物品的一般用途而不能联想到其他功能,从而阻碍或干扰问题解决。

黑屋子、蜡烛火柴图钉纸盒的例子:

功能固着阻碍思维的进行,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要克服功能固着的影响就要加强思维灵活性和变通性的训练。

(6)个性特点:

一个有远大理想、坚强意志的人和一个鼠目寸光、意志薄弱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几个环节理解结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几个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人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实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里倾向,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升华。

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不应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取填鸭式教学,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使学生面临疑难产生求知欲,积极思维,主动体温和质疑,有意识地强化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保护其好奇心、求知欲。

Eg:

跟学生讲述“三角函数”告诉学生:

“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非常有用,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你不上树可以知道书的高度,不过河可以知道河有多宽。

(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氛围。

不应用同意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己领会或发现事物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启发、协助、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应预先树立是与非、错与对的绝对权威,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创造民主氛围。

Eg:

《春晓》的例子p68

(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知道。

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知道学生掌握一些创造性活动的方法。

如利用类比推理、原型启发、逆向思维、头脑风暴等

(4)开展创造性活动。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诸如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创造性个性的形成。

第四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

情绪的种类按典型状态可划分为:

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

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弥漫性的微弱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形成心境的多方面原因:

1.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事如高考被录取2.细小时间的累积3.记忆中保持的旧有事件,诱发后亦可形成心境4.个人健康状况,疲劳程度,气候变化等

激情:

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型的特点

爆发性是指整个激情的发生过程十分迅猛,大量心理能量短时间内喷薄而出,强度极大。

冲动性是指出于激情状态时往往失去意志力对行为的控制。

有两重性:

积极和消极

应激:

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Eg:

意想不到的艰难考试或飞行员突遇空难具有超压性和超荷性

两重性:

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或者使人行为呆板,思维紊乱。

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道德、学问、艺术等)所怀有的复杂感情。

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道德感: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分为三类:

1)政治道德感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事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2)对他人行为及其人际关系的道德感如赞赏真挚的通知情谊,鄙视对同志幸灾乐祸的态度。

3)个人行为的道德感如个人在作为各种社会角色在活动中所怀有的情感等

理智感:

是人在获取只是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

Eg:

人们在认识某些不解现象的疑惑感,科学家在创造发明过程中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美感:

是人在欣赏自然景物、社会上的和谐现象和文学艺术时所体验到的优美、崇高的情感。

以上三种情感都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三者密切联系,相互交织。

通常说的高尚的情操就是三者融为一体的结果。

情绪识别

情绪的外部表现:

指可直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

1.面部表情:

主要通过口部、颜面、眼部肌肉的协调运动构成各种表情以表达各种情绪和意图。

Eg:

高兴时“眉飞色舞”起风时“怒目而视”等

2.体态表情:

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3.言语表情:

由语音的音调、音色、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

Eg:

朗朗的笑声、呻吟。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言语声调等表情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鼓舞或制止学生的行为,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各种表情也可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情绪状态。

意志的概述、结构与活动过程

意志:

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十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选择或者判断题):

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意志行动的抱负水平

所谓抱负就是指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钱估计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正差”:

成就低于包袱;“负差”:

成就高于抱负。

下列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1.成败经验:

一般能导致抱负水平的提高。

2.自信心:

是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

3.团体的成败经验

抱负水平制约着个体的意志行动,对成功的期望会增强工作对个体的吸引力,而对失败的语气则会降低工作对个体的吸引力。

意志的基本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

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又不能同时现实时产生的心里矛盾成为双趋冲突eg: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都想避开但又不能全避开时的心理矛盾成为双避冲突。

Eg:

某学生犯比较严重的错误,想去想老师坦白认错,又怕批评丢脸,不去坦白又怕揭发后受到更大处分。

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对自己有利则趋之,对自己不理则想避之,即想要又害怕要)的心理矛盾。

Eg:

遇见歹徒,既想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又怕歹徒铤而走险,行凶杀人。

多重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个目的又分别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

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叫多重趋避冲突。

2.目的的确定经过冲突和斗争后确定目的。

3.选择行动的方法经过反复思考、多方比较,选择最有效、经济、优化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一是发动和激励人们采取积极行动来打到预定的目的;二是抑制和制止与到达目的相矛盾的行为。

2.克服内外困难

3.经受成败考验:

用意志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的反应。

(无论失败成功也应百折不挠坚持到底)

第五章心理特征

能力的结构学说

1.能力的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的

由一般因素G和特别因素S组成

G因素只有一个,参加所有能力活动,在能力结构中是第一位和重要的因素;S因素有许多,分别参加一种或几种特殊的能力活动。

4.智力形态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治理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形态。

流体智力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逻辑推理、记忆广度、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等能力。

晶体智力是以后天学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主要指获得语言、数学等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它决定于后天的教育与学习的只是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5.三元智力论——没过耶鲁大学教授斯坦伯格1985

认为一个完备的之力理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智力成分亚理论(即智力的内部结构成分)

三种成分:

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智力情境亚理论(即内部结构成分与经验的关系):

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智力经验亚理论(即智力成分的外部应用):

包括两种能力:

一是处理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二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7.多元智力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5

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

七种能力:

1.言语智力;2.逻辑推理与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内省智力。

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

个体认识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即感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特殊能力:

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

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接受、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3.按能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在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能力的测量:

智商(IQ)=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创造了新的智力测验量表

第二节人格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西方人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是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结构。

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自我是在出生以后从本我分化出来的;超我是社会教化的结果

过分的强调本能的作用,是不科学的一种生物决定论,而该理论对人格结构的深层研究特别是强调本我、自我、超我保持相对平衡的观点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2.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3.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气质和性格

1.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学说

(1)体液说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特(气质类型学说的创始人)认为:

人体有四种体液:

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把气质分为四种: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用体液多少来解释气质的类型,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并沿用至今。

(2)体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科瑞奇米尔提出把人的气质分为肥胖型、瘦长型等类型。

(3)血型说日本古川竹二

(4)激素说伯尔曼提出认为人的气质石油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副甲状腺和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决定的。

研究表明内分泌腺的活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作用,因而对认得气质有一定影响。

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不能鼓励讨论内分泌腺对气质的影响。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

兴奋和抑制

3.气质的心理特征:

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外倾性和内倾性

4.气质类型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多血质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

Eg: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