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1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docx

《组织胚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胚胎学.docx

组织胚胎学

组织胚胎学

绪论

组织学是解剖学的分支,又称显微解剖学,它是研究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着重于阐明人体结构发育分化的程序和生长变化的规律。

细胞(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

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切片法。

最常用的石蜡切片染色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电子显微镜包括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

组织化学技术包括一般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

注意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注意平面与立体的关系,注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一章组织的基本构成

一、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长发育等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在进化过程中的产物。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的一切功能活动都是在蛋白质的参与下完成的,因此它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细胞膜(质膜、生物膜、单位膜)

膜的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的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球状蛋白质)

膜的功能:

维持细胞构型、构成细胞屏障、细胞内外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等

细胞质(胞质)包括基质、细胞器、内含物

细胞器有:

1)核糖体(核蛋白体):

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的“内销性”结构蛋白,供细胞自身代谢及生长增殖需要;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外销性”分泌蛋白,经过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后形成分泌颗粒,并排出细胞外。

2)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3)线粒体:

(成熟红细胞无)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为机体提供能量,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细胞的“动力站”)

4)高尔基复合体:

(内网器)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

加工厂“)

5)溶酶体:

对外源性进入胞质内的有害物质和内源性衰老受损的细胞器等具有消化作用(细胞内消化器)

6)过氧化物酶体:

(微体)分解代谢产物及同时产生的H2O2,过氧化氢酶利用H2O2氧化其他各种底物,把H2O2还原成水,防止过量H2O2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7)细胞骨架:

(微管、微丝、中间丝)

8)中心体:

与细胞分裂有关

细胞核:

(1)核膜:

内核膜和外核膜,核周隙,三者合成核被膜

(2)染色质与染色体:

两者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不同表现,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组蛋白,人体细胞有46条(23对)染色体,称双倍体,其中常染色体44条,性染色体2条,男性为22+XY,女性为22+XX。

(3)核仁:

主要化学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加工和部分装配核糖体亚单位,因此是形成核糖体前身的部位。

(4)核基质与核内骨架

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周期:

(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周期过程。

(2)间期细胞各期特点

DNA合成前期(G1期):

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为下阶段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准备。

DNA合成期(S期):

DNA经过复制而含量增加一倍,每条染色质丝都转变为由着丝点相连接的两条染色质丝。

DNA合成后期(G2期):

分裂间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合成DNA,复制两套遗传信息。

(3)分裂期细胞的特点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分裂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通过染色体的形成、纵裂和移动把两套遗传信息准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去,使子细胞拥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使遗传特性代代相传,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细胞外基质大致可分为三类:

糖胺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蛋白;粘着糖蛋白,主要是纤维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

糖胺多糖和蛋白聚糖

1、糖胺多糖:

氨基已糖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等。

2、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多聚体的立体构型内形成许多微细孔隙,称分子筛。

胶原和弹性蛋白

1、胶原:

是动物体内高度特化的纤维蛋白家族,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25%~30%。

2、弹性蛋白:

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混合交织在一起,使组织既有韧性又有弹性,有利于所在器官和组织保持形态和位置的相对恒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第二章上皮组织

简称上皮,由大量排列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所需营养靠结缔组织内的血管渗透供给。

根据构成上皮细胞的层数和细胞的形态进行分类和命名

1、单层扁平上皮:

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衬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2、单层立方上皮:

见于肾小管等处,执行吸收和分泌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

见于小肠等处。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包括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

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腔面。

5、复层扁平上皮: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阴道等处。

6、变移上皮:

分布于排尿管道,主要特点是细胞的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1)微绒毛:

可显著扩大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纤毛:

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比微绒毛长而粗的指状突起。

上皮细胞的侧面(连接复合体)

(1)紧密连接:

(闭锁小带)

(2)中间连接:

(黏着小带)

(3)桥粒:

(黏着斑)

(4)缝隙连接:

(通讯连接)

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1)基膜:

支持、连接和固定作用,半透膜

(2)细胞膜内褶:

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增强了上皮细胞的物质交换能力。

(3)半桥粒:

加固上皮细胞与基膜的连接。

二、腺上皮与腺

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单腺和复腺;单管状腺、单泡状腺、复管状腺、复泡状腺和复管泡状腺

(二)外分泌腺的结构

1、分泌部

(1)浆液性腺泡

(2)粘液性腺泡(3)混合性腺泡

2、导管

第三章结缔组织

由散在的细胞核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细胞排列无极性。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

细胞种类多,细胞外基质中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稀疏,基质含量多。

细胞:

(1)成纤维细胞:

形成纤维和基质。

(2)巨噬细胞:

由血液中单核细胞游走到组织中分化形成,具有向炎症等部位移动的趋化性,强大的吞噬作用,传递信息给T细胞、B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3)浆细胞:

来源于血液中的B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4)肥大细胞:

当肥大细胞受过敏原刺激后,可大量释放颗粒内物质,引起超敏反应。

(5)脂肪细胞:

(印戒细胞)具有合成和储存脂肪的功能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可增殖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

(7)白细胞

纤维:

(1)胶原纤维:

(白纤维)数量最多的一种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

(黄纤维)具有弹性。

(3)网状纤维:

(嗜银纤维)主要分布在基膜的网板、淋巴器官和造血器官等处。

基质:

无定形的凝胶状物质,充填在细胞和纤维之间,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多糖和结构性糖蛋白。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到基质中的水和一些小分子物质。

(二)致密结缔组织

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排列紧密。

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纤维主要是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三)脂肪组织

大量的脂肪细胞聚集在一起,被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

(四)网状组织

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网状组织不单独存在,而是参与构成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为血细胞的发生和淋巴细胞的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二、软骨

(一)透明软骨

包括鼻、喉、气管软骨、肋软骨和关节软骨等。

软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基质与纤维的功能;基质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和水,还有一定量的软骨粘蛋白;纤维是由Ⅱ型胶原蛋白构成的胶原原纤维。

(二)弹性软骨

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

其间质内纤维类型是弹性纤维。

(三)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耻骨联合及关节盘等处。

基质少,大量的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

三、骨

骨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构成。

(一)骨组织的结构

由大量钙化的细胞外基质(骨基质)和多种细胞组成。

骨基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有机质约占35%,包括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无定形基质;无机质又称骨盐,约占65%,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结晶。

骨组织细胞包括骨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能增殖分化成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形成类骨质。

破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溶解和吸收骨基质,参与骨组织的重建和维持血钙的平衡。

长骨由松质骨、密质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血管及神经等构成

松质骨大多分布在长骨两端的骨骺部。

密质骨按其排列方式可分为环骨板(内环骨板/外环骨板)、骨单位(哈弗斯系统)、间骨板

骨的发生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

四、血液

血液循环流动在心血管系统内,属于特殊的结缔组织,约占体重的7%,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为淡黄色澄清液体,血清的成分基本上与血浆一致,只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最多,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男:

(4.0~5.5)×1012/L女:

(3.5~5.0)×1012/L(血红蛋白/Hb男:

120~150g/L女:

110~140g/L)寿命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骨髓等处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白细胞((4.0~10.0)×109/L)

(1)中性粒细胞:

50%~70%,数量最多,主要能吞噬细菌,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2)嗜酸性粒细胞:

0.5%~3%,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

(3)嗜碱性粒细胞:

0%~1%,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参与过敏反应。

(4)单核细胞:

3%~8%,体积最大,在血液中停留1~2天后,即离开血管进入结缔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

25%~30%,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血小板(血栓细胞)((100~300)×109/L)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第四章肌组织

肌细胞=肌纤维;细胞膜=肌膜;细胞质=肌浆

一、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

肌原纤维

暗带(A带)、明带(I带)、H带、M线、Z线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细胞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肌浆网(肌质网/纵小管)

三联体:

每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

肌浆网的功能是储存钙离子并调节肌浆中Ca2+的浓度

二、心肌(横纹肌,不随意肌)

具有自动节律性,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

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并连接成网,连接处呈染色较深的阶梯状或横行粗线,称闰盘。

三、平滑肌(非横纹肌,不随意肌)

第五章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神经元

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中心,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尼氏体(嗜染质)、神经原纤维

突起分

(1)树突:

一至多个,树突棘,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送给胞体。

(2)轴突:

只有一个,轴丘,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的分类

1、按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

多级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3、按释放的神经递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