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09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docx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技术要求

包括地震计(含短周期、宽频带、甚宽带、超宽带)、数据采集器、加速度计、地震烈度仪的技术指标要求。

其中A类是关键指标,B类是重要指标,C类是一般指标。

A类是设备定型必须满足的指标,B类和C类是设备采购时选用的指标。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短周期地震计)定型技术要求

(A类指标)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

说明

1

满量程

>0.0095m/s(≤20Hz);>0.005m/s(20Hz~40Hz)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描述测量上限。

2

灵敏度误差

≤3%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推荐灵敏度标称值为2000V.s/m

3

线性度误差

≤0.1%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描述地震计的非线性偏差。

4

幅频特性

高端截止频率≥40Hz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地震计观测频带上限

低端截止频率0.5Hz±0.015Hz或1Hz±0.03Hz

短周期地震计观测频带下限

低频端阻尼0.707±0.022

描述低频端频率特性的第二个参数,与低端截止频率共同确定低频段传递函数。

幅频误差-0.5dB~0.5dB(10Hz~30Hz)或-3dB~1dB(30Hz~40Hz)

高频段幅频特性最大波动范围

5

具备校准装置

地震计内部应具有能够对摆锤施加测试力的动圈校准装置,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6

工作温湿度范围

温度-20℃~50℃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地震计可工作的环境温度

湿度:

10%~98%

与DB/T22-2007一致

<98%、不结露

7

安装方位指示及基准

具有安装方位指示标志和基准线(面)

与DB/T22-2007一致

用于安装时确定和校准安装方位。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短周期地震计)定型技术要求

(B类指标)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

说明

1

观测分量

EW、NS、UD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观测三个分量地动速度,并按照EW、NS、UD输出三个分量信号

2

短周期噪声

<2×10-9m/s(1Hz~40Hz)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短周期噪声采用有效值(RMS)法表示

3

正交性误差

≤0.6°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相对于标称传感方向的偏差。

垂直向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偏差,需同时给出倾斜方位角(以NS传感方向为参考)。

4

最大负载电容

0.01μF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描述地震计驱动电缆分布电容的能力

5

最低寄生共振频率

≥100Hz

与DB/T22-2007一致

辅助参数,用以检查寄生共振是否影响观测频带高频段的频率特性。

6

供电

标称12V(9V~18VDC)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采用+12V单电源直流供电,在9V~18V供电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

7

水平调整功能(地面安装型)

不少于2个可调整底脚螺丝,带锁紧装置。

适合安装场地倾斜不超过3.5°场合。

功能要求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具体低脚细节描述无呼应。

用于安装时调整水平姿态。

内部具有自动或遥控水平调整机构。

8

机壳密封

IP67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防尘、防水、防潮

9

运输适应性

符合GB/T6587—2012中5.10规定的2级流通条件要求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锁摆(如需)、规范包装的情况下。

10

接口要求

应兼容DB/T13中的有关要求。

或地面震动观测仪器接口标准(待发布)

与DB/T22-2007一致

11

一致性

同型号设备之间标称观测频带内波形相关系数大于95%。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短周期地震计)定型技术要求

(C类指标)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

说明

1

输出量及方式

电压量,双端平衡输出

与DB/T22-2007一致

每个分量使用两条信号线,输出正负对称的电压信号;信号接收设备应与地震计共地(通过信号地连接)。

2

灵敏度

不小于2000V•s/m

与DB/T22-2007一致

双端平衡输出电压与地动速度之比,地震计重要参数之一。

应使用同一的标称值以利于系统参数维护。

3

输出电阻

<100Ω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4

最大输出电流

≥5mA

速度输出通道

5

相对温度变化范围

±20℃

地震计工作时,可允许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

当超出该范围时,地震计的LP输出可能限幅而导致地震计失去观测能力。

6

功耗

<3W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正常运行时。

7

锁摆与开锁

外置摆锤开锁和锁止操作机构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运输和搬运时保护悬挂装置。

具有其中一种功能即可。

内置摆锤开锁和锁止机构,具有线控或指令控制等遥控功能

8

标定使能

具有线控或指令控制等遥控功能,以接通和断开校准线圈。

功能要求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仅在执行校准测试时才接通校准线圈,其他时间断开校准线圈回路,以免噪声电流流过校准线圈而带来噪声干扰。

9

浪涌抗扰度

GB/T17626.5-2008等级1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检验接口引线抗感应雷电的能力。

10

电源纹波抗扰度

GB/T17626.17-2005等级4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检验直流供电纹波对观测信号的影响。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宽频带地震计)定型技术要求

(A类指标)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

说明

1

满量程

>0.0095m/s(≤20Hz);>0.005m/s(20Hz~40Hz)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描述测量上限。

2

灵敏度误差

≤3%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推荐灵敏度标称值为2000V.s/m

3

线性度误差

≤0.1%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描述地震计的非线性偏差。

4

幅频特性

高端截止频率≥40Hz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地震计观测频带上限

低端截止频率0.0167Hz±0.0005Hz

宽频带地震计观测频带下限

低频端阻尼0.707±0.022

描述低频端频率特性的第二个参数,与低端截止频率共同确定低频段传递函数。

幅频误差-0.5dB~0.5dB(10Hz~30Hz)或-3dB~1dB(30Hz~40Hz)

高频段幅频特性最大波动范围

5

具备校准装置

地震计内部应具有能够对摆锤施加测试力的动圈校准装置,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6

工作温湿度范围

温度-20℃~50℃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地震计可工作的环境温度

湿度:

10%~98%

与DB/T22-2007一致

<98%、不结露

7

摆锤零位输出及调整

输出摆锤零位信号用于监控;具有指令控制功能,以启动摆锤零位调整操作。

与DB/T22-2007一致

调整摆锤零位,使其居中,且LP输出很小。

8

安装方位指示及基准

具有安装方位指示标志和基准线(面)

与DB/T22-2007一致

用于安装时确定和校准安装方位。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宽频带地震计)定型技术要求

(B类指标)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

说明

1

观测分量

EW、NS、UD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观测三个分量地动速度,并按照EW、NS、UD输出三个分量信号

2

短周期噪声

<2×10-9m/s(1Hz~40Hz)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短周期噪声采用有效值(RMS)法表示

3

长周期噪声

4×10-18m2s-4/Hz(0.01Hz,垂直向);2.5×10-17m2s-4/Hz(0.01Hz,水平向)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数值表述方式不同。

功率谱密度表示法,选择0.01Hz作为参考频点。

4

正交性误差(传感方向偏差)

≤0.6°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相对于标称传感方向的偏差。

5

最大负载电容

0.01μF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描述地震计驱动电缆分布电容的能力

6

最低寄生共振频率

≥100Hz

与DB/T22-2007一致

辅助参数,用以检查寄生共振是否影响观测频带高频段的频率特性。

7

供电

标称12V(9V~18VDC)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8

水平调整功能(地面安装型)

不少于2个可调整底脚螺丝,带锁紧装置。

适合安装场地倾斜不超过3.5°场合。

功能要求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具体低脚细节描述无呼应。

用于安装时调整水平姿态。

内部具有自动或遥控水平调整机构。

9

机壳密封

IP67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防尘、防水、防潮

10

运输适应性

符合GB/T6587—2012中5.10规定的2级流通条件要求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锁摆、规范包装的情况下。

11

接口要求

应兼容DB/T13中的有关要求。

或地面震动观测仪器接口标准(待发布)

与DB/T22-2007一致

12

一致性

同型号设备之间标称观测频带内波形相关系数大于95%。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宽频带地震计)定型技术要求

(C类指标)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

说明

1

输出量及方式

电压量,双端平衡输出

与DB/T22-2007一致

每个分量使用两条信号线,输出正负对称的电压信号;信号接收设备应与地震计共地(通过信号地连接)。

2

灵敏度

不小于2000V•s/m

与DB/T22-2007一致

双端平衡输出电压与地动速度之比,地震计重要参数之一。

应使用同一的标称值以利于系统参数维护。

推荐标称值2000V•s/m

3

输出电阻

<100Ω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4

最大输出电流

≥5mA

速度输出通道

5

相对温度变化范围

±20℃

地震计工作时,可允许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

当超出该范围时,地震计的LP输出可能限幅而导致地震计失去观测能力。

6

功耗

<3W

符合《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制定中)

正常运行时。

<10W

峰值功耗。

7

锁摆与开锁

外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