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596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docx

初三中国历史考点清单

2015年中考历史考点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

考点1.说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1.目的:

2.主要内容:

(1)权利:

周王把某地的和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2)义务:

诸侯必须接受的领导,必须保卫,有、、的义务。

3.作用:

打破了夏商时期纵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交流。

考点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主要史实,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朝代沿革:

西周:

前年—前年;

东周:

春秋(前年—前年);战国(前年—前年)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1)原因:

王室衰微,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2)目的:

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权。

(3)春秋五霸:

、、、、等。

(4)争霸战争:

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等。

(5)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三家瓜分晋国,与原有的、、、并称“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商鞅变法主要史实

(1)改革的目的:

富国强兵,在争霸中取胜

(2)变法时间:

公元年((人名)在位)

(3)主要内容:

改革的主要方面

具体措施

经济方面(富国)

奖励(重农抑商)

承认(维护地主利益)(最能体现改革性质)

军事方面(强兵)

奖励(打击旧贵族)

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推行;(影响最深远)(加强了国君权力)

统一。

(4)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

(1)孔子

①期国人。

②伟大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思想是“”和“”。

提倡“为政以”、“以治国”。

他的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影响了两千多年。

③伟大的家。

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广收门徒,使更多的能够接受教育;主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④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成《》一书。

(2)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

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思想主张

对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

政府与人民

墨家

墨子()

《墨子》

“”“”

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不折腾”理念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加强中央集权

人与社会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①经济:

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②政治:

竞相改革,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③思想:

学术繁荣、百家争鸣;④民族关系: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前221—前207—前202—公元8—220年

考点3.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

1.秦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

(1)原因:

①统一为大势所趋②商鞅变法的作用

③秦国采取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④嬴政个人才能

(2)过程——“秦王扫六合”:

公元年--公元年,先后灭掉了、、、、、六国,定都。

(3)疆域:

东——,西——,北——,南——

(4)意义:

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个的多民族的国家。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不同方面

具体措施

政治

开创制度(理论基础:

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思想)。

①最高统治者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②中央设(掌管行政)、

(掌管军事)和(监察百官)。

③地方上实行。

经济

统一车轨、、;

军事

①筑长城御匈奴(长城修建始于战国,秦长城是在战国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缮与增补的);②统一东南、西南、岭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南疆修(首次把与两大水系连结起来)。

思想文化

统一;为加强思想统治,“”。

3.秦朝灭亡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①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

②残酷的。

的残暴统治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

(2)直接原因:

、大泽乡起义,天下积极响应。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先进入咸阳,秦灭亡。

考点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项目

措施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削弱诸侯国势力;②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

设、地方:

设;

思想文化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地方设官学。

军事

对外交往

①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②派出使西域;

③开拓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即。

考点5.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

汉朝把和以西(包括今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2)两次出使西域:

①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目的是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

②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时),目的是加强与西域的交流与联系。

(3)作用:

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

2.西域都护的设置:

公元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这是今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丝绸之路

(1)路线: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的大秦(罗马)。

(2)交流物品和技术:

中国西传的有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术等;传入中国的有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萝卜、佛教、魔术、舞蹈等。

(3)作用:

是交流的桥梁;丰富了中西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国、西域、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考点6.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形成和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

(2关键战役:

之战: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以少胜多。

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以少胜多。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时间

国号

皇帝

都城

220年

洛阳

221年

成都

222年

建业(南京)

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①两晋南北朝(公元266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②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科技文化繁荣发展。

③两晋:

西晋(266年—316年)和东晋(317年-420年)。

西晋280年灭吴,完成了统一。

东晋长期与前秦南北对峙。

④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

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包含、、、和北周五朝。

南北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3.人口南迁:

①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

②西汉时,人口主要分布在。

③东汉末年,北方动荡,人口开始南迁。

④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

⑤南迁之后,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4.江南经济的发展

(1)原因:

主观原因:

①南迁人口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③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客观原因: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南方战乱少,较稳定;③淝水之战的胜利保证了南方经济发展。

(2)表现:

经济部门

概况

农业

开辟、采用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普遍实行,五岭以南种;水利工程的新建等

手工业

纺织业: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冶铸业:

的发明

制瓷业:

江南成为日常生活用具;造船业:

技术发达,远航到达。

商业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考点7.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背景:

西晋末年,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2.措施

(1)迁都;

(2)改穿、学习、采用、与汉族

3.作用或影响:

①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②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主题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581(589)—618—907

考点8.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1.隋朝的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改国号为,定都。

(1)原因:

客观:

①统一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②陈朝统治的腐朽。

③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主观:

①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隋朝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③隋文帝的智慧和才能。

(2)过程:

年,隋灭,统一南北。

(3)意义:

结束了分裂对峙局面,重建了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为隋唐盛世打下一定的基础。

2.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1)背景:

隋朝以前,选官讲究(魏晋九品中正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最高统治者要求从地主阶级中广泛地吸收有才干的人参加政权,以巩固其统治。

(2)创建过程:

隋文帝首创用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炀帝设置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特点:

公平公正:

国家统一命题考试、考生自由报考、内容丰富、择优录取。

(4)作用和影响:

①对于国家:

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使用人权从地方转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对于个人:

打破了唯出身论的选拔人才机制,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士子对前途的信心和热情。

③对于社会:

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④对于世界:

19世纪的英国文官制度(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便由此而来。

考点9.知道唐太宗及"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及"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1.唐太宗及"贞观之治”

(1)唐太宗:

626年继承皇位,次(627)年改年号“”。

李世民就是。

(2)贞观之治:

政治上:

(魏征),唯才是举;完善(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重视生产,轻徭薄役(体现了民本思想)

教育上:

完善,重视文化教育

法律上: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民族关系上:

开明平等(如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对外关系上:

开放(如唐太宗时,玄奘西行)

(3)唐太宗的治国结果——“”(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

2.“开元盛世”:

“开元”是统治前期的年号。

此期,他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重视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