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583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

(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

(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

(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

2、

(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3、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措施

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因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图形。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

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素材。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图形,是学习理解图形、应用图形的有效途径。

教学具

准备

三角尺,量角器

课时安排

线的认识

相交与垂直

平移与平行

旋转与角

角的度量

(一)

角的度量

(二)

练习二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

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

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

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

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教学难点:

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教学方法措施

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

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

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

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

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

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

准备

计数器

课时安排

数一数

认识更大的数

人口普查

国土面积

近似数

从结绳计数说起

练习一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教学方法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教学具

准备

计算器

课时安排

卫星运行的时间

有多少名观众

神奇的计算工具

有趣的算式

练习三

整理与复习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第七课,属于小学中年级的内容。

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运算律,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所以说本课内容是一个过渡,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明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算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列举例子,再举例子中运用,使用各种方法计算答案。

本单元

教学目标

运算律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运算律来解决。

运算律有很多种,本节课只学习加法的交换律a+b=b+c,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上举男生女生跳绳踢毽子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出发,通过不同的提问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答案。

让学生明白加法的结合律是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又是一重点,难点。

在检查一道加法题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验证是否算的准确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方法措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到苏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老师在旁进行指导,解答疑问。

一到学生自己发现探索问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一个人解决问题可能有些困难,让小组同学在一起,既有利于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一起学习。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

教学具

准备

ppt

课时安排

买文具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练习四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2、在操作活动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具

准备

方格纸

 

课时安排

去图书馆…………………………1课时

确定位置…………………………2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措施

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教学具

准备

课时安排

买文具…………………………1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1课时

参观苗圃…………………………1课时。

秋游…………………………1课时

练习七…………………………1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

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

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

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

 

本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单元学习内容:

3、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措施

1、引导学生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当学生对负数有了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后,教师要让他们带着这种理性认识去观察生活中的负数并组织学生交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