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57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docx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0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p5)

(3)家庭结构的类型

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p6)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p6)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侯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p8)

2.无悔的奉献

(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3.感受家庭温暖

(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

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p10)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心间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p13)

(2)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p13)

(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p13)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1)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3)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

对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

当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时,要劝阻,这也是孝的表现;当其触犯法律时,做儿女的对其违法行为不能视而不见甚至包庇,而要进行劝阻、斗争。

(5)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孝心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家庭和社会都做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

这既是理所当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第二课我与父母做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

(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

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架起理解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2.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5条)

1.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模范。

5.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怎样孝敬父母?

(5条)

1.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3.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4.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5.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

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三、什么是代沟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为“代沟”或“代际冲突”。

四、代沟产生的原因(4条)

1.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独立性越来越强。

我们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

但是,很多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儿”。

因此,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

2.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3.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亲密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4.在这个时期,我们往往会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

这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怎样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一,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第二,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的正确的意见、建议。

第三,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第四,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第五,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六,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平和的态度与父母沟通,加强沟通,不仅有利于消除矛盾和冲突,而且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与和谐相处。

六、为什么要尊师?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折一枝也是崇高的。

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2.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尊师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3.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

七、怎样尊敬老师?

1.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3.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4.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5.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八、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什么特点?

新兴的师生关系即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师生关系、

九、怎样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于老师沟通,就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第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第三,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第四,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不要冷淡和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

第五,乐于与老师交往并虚心向老师求教。

十、友谊对我们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1.友谊是心灵的需要。

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离开了朋友,失去了友谊,人就会感到孤独。

进入少年期后,我们更愿意向同龄伙伴特别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因此我们特别渴求友谊。

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十一、青春期的我们在交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麻烦?

害怕与他人交往,放弃与外界接触,拒绝与他人沟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个人空间里,却又无法抑制对交往和友谊的渴求,总希望别人能主动接近、关心自己,这是不少同学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

十二、如何获得真挚的友谊?

真挚的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

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与老师、同学交往,我们一定会获得真友谊。

敞开心扉,坦诚的与他人交流,真诚的帮助别人,朋友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十三、什么是益友?

所谓“益友”就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益友”,我们交友时要选择“益友”。

十四、如何做到善交“益友”?

首先,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

朋友之间应该成为诤友。

一方面要乐于接受同学的批评,另一方要敢于并善于提出批评。

其次,善交益友也要求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十五、什么是“诤友”?

乐交“诤友”有什么积极作用?

“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的指出我们的错误,缺点与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朋友这是与我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我们的人,能有朋友及时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帮助我们改正,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十六、怎样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

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

“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

十七、把“江湖义气”看作是“够朋友”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有人把“江湖义气”看作是“够朋友”,认为做事“够朋友”就是友谊,这种看法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分不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儿们义气”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十八、什么是损友?

“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和好人交朋友,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响,;与坏人交“朋友,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