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2573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docx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有基本相同的轨迹与规律,这种规律性就表现于世界文明的历史形态,文明的历史形态不等于社会历史形态,例如,农业文明是一种文明的历史形态,它的社会形态可能是奴隶社会或是封建社会等。

但是文明形态与社会历史形态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要注意的是,文明的历史形态是指世界主要文明一定阶段的典型模式,但是,这种形态不是每一个文明都必须具有的,也不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体系发展中都必须全部经历的历史阶段。

这两点说明是非常重要的,以后我们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就会看到,东西方文明所经历的历史形态恰恰不是完全相同的。

比如说,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社会历史形态,这种形态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因此,世界学者们一直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从中世纪之后的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与欧洲同样有发达的经济。

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在17世纪之前可能比欧洲有更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

但是,为什么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而中国一直是封建国家?

有的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理论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所具有的保守内容影响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

但是,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文版的序言中却发表了另一种看法,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体系为什么发端于西欧而不是中国,对此学术界已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讨论。

中国和西方的许多知名学者参与了。

我曾两次讨论这一问题,一次是在《现代世界体系》的第一卷第一章中(最早成文于1970年);另一次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一文中,此文发表在《评论》杂志第15卷第4期、1992年的秋季号的第561-619页(距第一次已有20年了)。

在这篇简短的序言中,我不可能再次展开这一话题。

但是,请充许我对于这关键性的问题略述几点看法:

第一,创立资本主义不是一种荣耀,而一种文化上的耻辱。

资本主义是一种危险的麻醉药,在整个历史上,大多数文明,尤其是中国,一直在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在最为虚弱的时刻对它屈服了。

我们从此都在承受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

……1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阶段,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必须经历。

换言之,它不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途,工业文明可以有各种形态,未必非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工业文明,所以它也不是文明史的必须阶段。

东方的国家中,除日本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没有经历这样的阶段。

印度这样的国家虽然经历殖民主义,但并没有过真正的资本主义。

同样,阿拉伯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美洲文明(除新兴国家如美国外)也没有与西方资本主义完全相同的社会历史阶段,这是文明差异所形成的。

我们的目的不是制定一个世界各种文明必须具有的公式,也不是以某些固定的社会历史模式来规定世界文明,而是从中发现有共同特征的历史形态与历史规律性。

特别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以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来检查其他文明。

有的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进行了庸俗的解释,把人类社会发展简化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更为不妥的是把这种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公式,强加于世界各民族文明之中。

这种见解近年来已经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进行了深入批判,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有关论述,主要是关于世界文明历史特性的重要观念,它证明马克思主义从不以一种简单化的态度来对世界文明史。

总之,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所必经的,而社会类型却是由根据各自文明特点来决定的,而不是社会类型决定文明形态。

总之,社会形式不等于文明形态,一般来说,文明形态大于社会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明形态的作用更为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明形态。

我们认为,世界文明史在各种文明体系中有不同表现,在不同民族文明中也各有特性,但是从世界文明史来看,主要有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并由此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历史形态:

前文明时代1、前文明时代:

这是文明的准备阶段,人类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以后,野蛮与蒙昧中与自然和人类自身进行斗争,争取物质与精神的自由。

这一阶段以人类意识产生、简单语言与思维活动开展,原始宗教产生等为主要标志。

人类的直立行走,工具制造则是文明产生的物质准备。

从考古学的历史时代划分,大约从旧石器之前到中石器时代之前。

渔猎文明时代2、渔猎文明时代(文明过渡时期):

以中石器时代为典型形态的时段,这是人类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阶段,在社会生产与生活形式上就是渔猎采集阶段。

人类有了早期的精神与自我意识,包括原始宗教、道德伦理、社会组织意识等。

以渔猎采集活动为主要生产方式,人种与部族划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表现出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程度较高的文明战胜较低文明,促进了文明进化。

农牧文明时代3、农牧文明时代(文明共同体的形成):

从大约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所谓的“农业革命”,到16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之前为止,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真正文明阶段,也可以称之为“农牧文明”。

在这一文明之中,民族国家得以建立,大多数国家经历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创造了自然所不曾供给于人类的新物质,保证了人类群体的社会需要。

这种新物质带给人类体质与精神的进化是文明的真正价值。

农业社会中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了自然界原本所没有的物质产品。

粮食与手工业产品的产生,发达宗教与人文信仰的确立,使人类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人类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独立发展,民族国家与家庭的建立,满足了人类自身的精神与物质需要,这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成果。

相当重要的是,在农牧业生产的时代,世界文明体系其实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这一体系形成的标志不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的世界一体化,而是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换,各个主要文明共同体的形态,这是世界文明体系的真正实现。

工业文明时代4、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文明体系形成):

从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始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性形成,时间上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期,由于这一时期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也可以称为“工业文明阶段”。

这一社会中,西方资本主义成为重要的社会形式,但封建社会依然存在,甚至一些不发达民族仍然在保持着原始民族的生活。

环球航线开通,各民族文明特别是东西方之间的大规模交往形成。

早期全球化进程启动,西方学者的“世界文明”概念开始形成。

也有人认为,文明时代就是工业文明形成的时代,这种看法与我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也是一种相当有影响的观点。

现代科技文明时代5、现代科技文明时代(后工业文明阶段):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直到今日方兴未艾。

其中主要是高科技发达以后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所以也可以把这个时代称为“科技文明时代”。

美国科普作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等人并不是杰出的思想家,但是他们所指出的这样一个事实却是十分重要的:

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知识与信息作为产业,其作用与价值已经预示着一个中心的转换,传统工业的“大烟囱时代”的中心地位已经为这种新经济形态所取代。

其实早在20世纪中期这种转变已经开始,所以我们以这阶段为独立的文明发展阶段。

多元文明时代6、多元文明时代(多元和谐文明阶段):

和谐文明是未来文明的模式,用“和谐”来概括未来时代的特性,主要有以下所指:

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就是生态和谐,科学技术过去的目的是征服自然,现在成为以探索自然生态利用为主要目标,所谓生态科学成为科学的主流。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这一发展趋势已经初露端倪。

和谐另外的内容包括人与宇宙空间的大和谐,人类在开拓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中,必然会有新的发现,如果地球人类能在宇宙发现其他人类或是高等动物,将会产生地球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联系。

另外,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也是未来文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表现为世界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性,这种和谐性建立于自我与他人,个性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基础之上。

一定程度上,文明的和谐最终取决于个体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联系,只有个体的精神自由才可能有民族文明之间的统一性。

东西方文明,古代文明传统与当代文明革新之间的和谐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中,不同的历史阶段仍然存在,初期是以文明谐和为主要标志,多元文明的平等关系建立是重要进程。

其次则是人类对于宇宙空间与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探索为中期,地球自然资源与人类存在的自然限度是这种探索的推动力。

直到人类存在的精神与自然本体的统一。

在科技文明中,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达为主要标志的文明形态,这一形态的不足之处正在显露出来。

科学与技术与人类精神之间有极大的差异,科学只是人类精神的创造,而不是人类精神本身。

黑暗力量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但是,是否会像有的西方学者所预测的那样,将会出现一个“黑暗时代”呢?

这里主要是指以某些宗教或恐怖势力所统治的时代,并且是世界性的。

我们将对于这个问题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行分析,从中世纪到法西斯主义的历史经验来研究它。

重要的不是断言其发生或是不发生,而是审视它是否具有引导历史的必然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世界文明形态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表述为:

世界文明是从蒙昧与野蛮中产生,其过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与形态基本相同,在农牧业社会中分化为不同的文明共同体,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主要文明类型。

从16世纪起,近代工业化社会中,东西方文明开始大交流,开始了文明逾越,20世纪中期兴起的科技社会使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全球化”进程。

未来文明将会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时代。

世界文明经历了从分到合,从合到分的历史。

这种文明历史形态划分有什么意义?

它与其他一些历史形态划分有什么不同?

文明历史形态模式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受到一个时代文明研究成果的制约。

存在过多种多样的时代划分原则,如以婚姻家庭形态、父权母权制来划分等,或是以宗教、神话来划分。

文明历史形态划分最早的希腊人,曾经用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等来划分,这是早期的感性形态划分。

我们所参考的以生产形态划分则是一种近代以来获得各界所普遍认同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与生产工具为标准是不同的,罗马时代的哲学家卢克莱修斯·卡鲁斯(约公元前99-前55年)曾经写过一部长诗《物性论》,其中首次根据生产工具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形态,主要分为三个时代: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最有意义的是,他还提出了最早的人类生产时代──采集生产──的存在。

但是这种划分形态对于关注社会历史事件的历史学,对于人类进步的考古学等可能都是有效的。

如中国学者郭沫若与美藉华裔学者张光直等人对于青铜时代的研究,都可以说是某一历史时代的代表。

但是,对于人类文明史这样的宏大叙事来说,这种研究的实用性就成为一种视域的局限,单一的考据研究与社会发展理论之间的脱节是明显的。

因此,我们需要跨文化视域与思维方式的新型研究。

19世纪之后,比较科学的划分模式出现,德国学者爱德华·哈恩(1856-1928)所提出的三阶段划分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分为:

狩猎时代、畜牧时代和农耕时代。

哈恩的划分法中有相当的缺陷,如他认为人类确实存在采集生产时代,但是这种生产主要是妇女从事,男人则以狩猎为主。

同时他认为人类生产不同时代划分是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产生的。

虽然如此,从跨文化的社会生产的共同模式来思考,已经成为重要的当代观念。

所以,我们并不是完全以生产工具的进化为原则来划分历史形态,因为生产工具并不能完全表达人类文明实质上的变化,虽然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们采用了以文明形态来划分,这种形态划分,避免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划分模式所形成的生产工具中心视域的局限,同时也不同于以家庭、婚姻等生活形态划分父权制、母权制等划分,而是建立一种以文明历史进步的整体性为中心的划分,这种划分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的中心是文明本体,这是前人所没有注意到的,这就保持了文明研究的中心线索的连续性。

基本廓清了文明发展的线索,这是我们的历史形态划分最重要之处。

我们再对其他一些学者的历史形态论进行比较,更可以看出我们的文明形态论的主要特点。

雅斯贝尔斯德国哲学家与世界文明史家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年)在《世界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把人类共同所具有的特性看成是文明的核心,而文明史就是人性产生与形成的历史。

他把文明史划分为四个时代:

1、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