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2285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讲堂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德讲堂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德讲堂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德讲堂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德讲堂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讲堂材料.docx

《道德讲堂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讲堂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讲堂材料.docx

道德讲堂材料

道德大讲堂

—诚信立身之本诚信为先

道德的范畴很广,如爱国守法、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等等。

道德不仅指人品性修养,还包括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

下面我们就围绕诚实守信来谈谈自己对道德的认识,还请各位领导及同事批评指正。

【诚信名言】

1.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3.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4.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5.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6.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诚信的概念】

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

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

“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

诚信是人们在立身处世、接人待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

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诺言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信守承诺。

它们是做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民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古代就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大家对诚信的重视可见一斑啊。

【关于诚信的故事】

1.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仗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

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

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唤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速速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妾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终于开怀一笑。

五年后,西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意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

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李嘉诚坦诚第一,以诚待人

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

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

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照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辞,一切据实以告。

那位外商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

“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

”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

“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

”外商听了,极为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贷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诚信的作用】

1.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名中国自古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都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

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2.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单位,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

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

因此,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和每个公民,如果失去了城市和信用,国家就会丧失尊严,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家庭就会失去和谐,个人就会失去生存的条件和土壤。

诚信

胜过黄金,是无形的资产,是维系真、善、美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和阶梯。

但是,现如今,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情形仍然数不胜数,一些人为一己之欲、一时之利将道德束之高阁,讲诚信置之脑后,各种瞒天过海,投机取巧的“损招”,层出不穷而且花样翻新。

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声名狼藉的以“中奖”相诱、编各种借口骗取汇款的手机短信,以回拨吸费为目的的“一声响”电话;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注水肉,食品安全“红灯”频闪;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产品质量“注水”;霸王条款,合同欺诈,商品服务“打折”......近年来曝光出的每一个案件都让人触目惊心,许多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甚至丧失了人性良知,毒化着社会道德的风气,腐蚀着社会互信的基石。

案例一:

三鹿三聚氰胺事件

三鹿集团曾是中国知名的乳品企业,品牌价值曾高达149.07亿元,据报道,2008年8月2日至9月12日,三鹿集团共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904.2432吨;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813.737吨,这些奶制品流入市场后,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

2009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法院等四个基层法院一审宣判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包括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在内的21名被告,分别被处以死刑、死缓、无期或有期徒刑。

案例二:

毒胶囊事件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原本寄希望于治病的药物,却成了致命的大杀器。

案例三:

狐狸老鼠肉冒充羊肉

江苏无锡卫某等制售假羊肉案,2013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下,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出动200余名警力,在无锡、上海两地统一行动,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

经查,200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江苏、上海等地的农贸市场,案值1000余万元。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社会诚信缺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四个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诚信教育缺失。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诚信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

“言必行,行必果。

”孟子也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但近代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诚信文化收到严重损害,改革开放以后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事,又忽视了诚信文化的重建,没有把诚信摆到立人、立业、立国之本的高度予以足够重视,而所开展的诚信教育,又往往很抽象,不具体、不生动,很难入耳入脑。

二是公共机构没有起到垂范作用。

公共机构不严格依法办事,办事不公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公务不公开、不透明,更严重的是还有弄虚作假或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虽然这是极个别现象,但对全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三是法制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

由于传统的以德治国的观念受到质疑甚至批判,而法制又不健全,出现道德约束力下降,法治约束未足够有力,从而导致人们行为失范。

四是国家主体哲学未能在全民中得到确立和普及。

个人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哲学,但我国以及其他受我国历史影响的东方国家从来都是秉持集体主义哲学,但随着西方风渐进,个人主义哲学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虽然我们认识到不能全盘照收,所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但这一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是导致人们容易迷茫,失范的重要原因。

【讲求诚信,指引我们的人生】

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

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光靠“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公德教育的内容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一、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

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

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

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三、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

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

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四、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

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五、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

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巧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范文八: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个人品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