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700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docx

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探究最终版

探究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模式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何婷高宇程

【摘要】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务工农民子弟学校时写下“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无限关怀。

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弱势群体也越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士等途径,就金华兰溪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机制和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究出科学合理的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机制,为共青团、高校、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共青团;高校;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私营企业的发展给劳动力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规模急剧扩大,由此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1]。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种种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及学习现状令人堪忧,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关心和爱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能茁壮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机构,具有双重责任,在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极大丰富人民物质的同时,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共青团、高校和企业的可利用资源,更好地促进三者的合作与联动,深入挖掘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有效途径,达到全面、长期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效果,为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同在蓝天下共成长”的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调查方法及内容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针对问卷中的典型问题口头访问,使调查结果不仅具有普遍性,也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准确性。

我们到金华兰溪地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随机发放问卷。

总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有效率为98.03%。

其中男性占43.00%,女性占57.00%;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53.00%,20—29岁的占34.00%,30—39岁的占8.50%,40—49以上的占3.00%,50岁以上的占1.50%。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合理,调查内容丰富详实。

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现状调查,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及现阶段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方式。

(2)三方联动模式调查,即共青团对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导作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及三方联动的促成因素调查。

(3)长效机制调查,即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企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途径调查及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机制的初步探究与完善(4)样本的构成调查,即对抽样样本的性别、年龄的调查。

2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现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仍显严峻,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力量单一,关爱范围狭窄,实施效果较差等,总体效果不令人满意。

共青团、高校和企业三者发挥自身优势,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显得尤为重要。

2.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

注:

一、生活独立自主

二、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多的朋友,跟一般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三、学习刻苦,学习成绩良好

四、性格抑郁孤僻,经常受到欺负或是不法侵害

五、生活比较困难,行为习惯异常,甚至有超越道德、法律底限的行为

六、不热爱学习,学习效果不佳

七、其他

图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生活及心理现状

由图1可知,目前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比较独立,心态良好,学习刻苦且成绩良好,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选项“不热爱学习且学习效果不佳”所占的比例明显偏大,达到29.0%左右,这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态度不容乐观,很多孩子对学习有抵触心理,这在我们与他们的访谈中也有所体现。

“知识改变命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必须从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做起。

 

2.2共青团、高校、企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途径及作用

2.2.1现阶段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方式

图2现阶段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方式

如图2所示,目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生活补贴、教育支持及心理辅导等方面,该选项的比例达到77.6%左右。

而高校以及企业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当前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机制来充分调动高校的教育资源、志愿者资源及企业的物质资源等。

同时,图2也显示出社会其他成员的帮助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达40%以上,访谈得知社会其他成员比如一些慈善机构等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方面也是一支重要力量。

2.2.2高校志愿者团队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途径

注:

一、通过组织活动和邀请媒体加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宣传,加大社会成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度

二、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集体活动,如进入高校参观校园,感受校园文化,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三、通过志愿家教服务,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触现代教育,丰富学习生活

四、定期进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五、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募捐,减缓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生活压力

六、其他

图3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途径

如图3所示,在1000名被调查人群中,有32.1%的被调查者选择“通过组织活动和邀请媒体加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宣传,加大社会成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度”这个选项,表明简单的宣传途径对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作用并不突出。

而分别有57.4%和43.6%的被调查者支持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应重点抓“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志愿家教服务”这两种途径,来关注并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刻苦学习,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2.2.3企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途径

表1企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途径

选项

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提供资金的支持,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

家长与子女沟通服务区可通过提供免费公用电话服务来增加外来务工人员与子女的交流

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寒暑假期间进企业来跟同父母团聚,增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

开展公益活动,号召社会大众参加公益活动,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其他

问卷数

357

411

570

467

11

占总问卷数的比例

0.357

0.411

0.57

0.467

0.011

由表1可以得出,选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寒暑假期间进企业来跟父母团聚,增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57.0%。

同时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与其子女提供进行电话沟通的服务区也是一条可行途径,该选项的比例占到41.1%。

由此可见,无论是面对面交流还是电话间接沟通,父母的关爱程度是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方面,应尽量提供更好的平台帮助父母与子女沟通交流。

2.3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促成因素

2.3.1共青团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导作用

注:

一、引导高校大学生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二、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三、相关部门直接参与活动,鼓励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公益活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四、通过民工子弟学校,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础教育

五、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团队,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心理辅导

六、其他

图4共青团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导作用

如图4所示,“引导高校大学生发挥志愿者服务精神,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两个选项的选择比例较高,分别为45.1%和46.5%,这表明现阶段共青团对高校、企业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从总体上观察,除“其他”外的五项都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说明共青团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但仍需全方面加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任重道远。

2.3.2高校、企业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有效方式

图5高校及企业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有效方式

如图5所示,“高校可提供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观高校校园机会,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选项最突出,所占比例达到58%。

除“其他”外,另外三项所占比例都超过了40.0%,表明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方面,高校与企业联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在高校与企业的联动过程中,高校可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志愿教育服务支持,企业可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两者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共同参与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列中。

2.3.3促成三者联动的因素调查

注:

一、完善共青团的基层建设,更好地引导企业与高校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二、发挥共青团的能动性、领导性,更好地组织活动

三、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联合共青团、企业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四、发挥高校、企业的组织能力,号召更多的高校、企业成员投身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活动中

五、发挥企业优势,给予共青团、高校资金支持,保障各类公益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其他

图6促成共青团、企业、高校三者联动的因素调查

如图6所示,“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联合共青团、企业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促成三方联动的突出因素,“完善共青团的基层建设”、“发挥共青团的能动性、领导性,更好地组织活动”以及“发挥高校、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促成三者联动比较重要的因素。

从中反映出要促进共青团、企业、高校的三者联动,需要三者的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

2.4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机制建立

2.4.1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初步探究

注:

一、共青团可成立更多的公立机构,如民工子弟学校、心理咨询团队等

二、高校可成立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志愿服务团队

三、企业可设立公益基金,营造企业文化,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四、企业设置外来务工人员与子女沟通服务区,可提供免费公用电话服务等

五、社会个体成员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对,照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六、政府拨款,以生活补贴的方式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物资与经济支持

七、其他

图7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初步探究

如图7所示,有65.1%的被调查者选择“共青团可设立更多的公立机构,如民工子弟学校、心理咨询团队等”。

“企业设立公益基金,营造企业文化,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政府拨款,以生活补贴的方式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物资与经济支持”两个选项所占比例差不多,都达到45%以上。

表明共青团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方面所起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的志愿者团队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也可做出一定的贡献。

2.4.2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完善

表2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完善

选项

一、法律机制,如在法律中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保护机制等

二、宣传机制,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并加入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列中

三、精神关爱机制,防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出现孤僻、抑郁和被遗弃等严重心理问题

四、物质保障机制,使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温饱得到保障,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要

五、教育机制,使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在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就学,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六、其他

问卷数

435

370

630

437

611

20

占问卷总数的比例

0.435

0.37

0.63

0.437

0.611

0.02

图8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的完善

如表3及图8所示,选择完善“精神关爱机制”和“教育机制”的人数较多,分别是63.0%和61.1%左右,而其他的法律机制、宣传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且相差不大。

这说明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机制仍需全面完善,而精神关爱机制和教育机制的完善应该放在首位。

只有各方面机制得到全面完善,总的长效机制才能建立并运行顺畅。

3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分析

3.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好转,教育问题仍显堪忧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生活比较独立,物质条件及心理现状较前几年而言有所好转,这与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心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仍比较严峻,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我国教育部在2008年曾表示要努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并且,要通过统筹规划,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公用经费,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

中央财政将根据各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接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给予公用经费和办学条件两方面的奖励。

至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虽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的政策目标仍相去甚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权利仍未能得到切实保障[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缺陷,这些从事建筑、装修、经商等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经济收入过低无法保证子女高质量的教育;生活压力大且工作繁重,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及教育;普遍文化水平低,客观上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虽然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容易走极端,要么不闻不问,要么采取“棍棒教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应落实相关的教育政策,更应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觉悟。

 

3.2高校与企业优势作用必不可少

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努力。

据调查,政府的生活补贴、教育支持及心理辅导等成为目前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要方式,而高校与企业这两大组织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调查结果也反应出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精神关爱机制与教育机制不令人满意,在完善这两大机制的过程中政府显然是难鸣孤掌。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发挥其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高校久远灿烂的精神文化、绿色幽美的环境文化、严谨可实践的行为文化和规范民主的制度文化熏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企业被禁锢于提供资金与物质的现象未能改变。

调查得知,父母的关爱程度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缺乏合适的交流平台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牵肠挂肚,让子女更是对父母的关爱充满期待与渴望。

对此,企业应是最佳组织者的“不二人选”。

当然,社会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关注也必不可少。

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慈善文化,更是和谐社会的一大标志。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宣传势必能更广泛、有效地动员社会成员参与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列中。

3.3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机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大部分措施只有短时间、小范围、低层次的作用。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基本生活保障,必须做到固定性、规范性。

针对现状我们有必要完善现有的物质保障制度,并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机制列入到法律中。

当然,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除了基本的物质保障,现有机制仍需全方面地落实与完善,尤其是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精神关爱机制和教育机制。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生活存在落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往往缺少充足的人际交往,甚至会有孤僻抑郁或者是极端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聚少离多,父母教育监护角色缺失,而监护人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的双面人格现象,使他们的心理、性格方面出现偏差,对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3]。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精神关爱机制的完善需要多方合作。

共青团应积极发挥作用,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生活的同时,加大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并做好基层工作,发挥好基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及企业以各类活动的形式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及发展。

现今的教育机制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与完善,教育问题至今困扰着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如子女的教育权利缺乏保障,教育环境并未改善,教育资源稀缺与配置的不平衡等。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立法是最根本的保障,发挥法律的强制性,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同时,教育机构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如民工子弟学校和留守儿童就学的当地校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等。

4深入探究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长效机制的建立

4.1共青团、高校、企业三方联动的本质

4.1.1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主导作用

共青团是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是最富生机和活力的一支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内容。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民生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的解决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共青团是一个群众组织,没有经济实力;它又是一个非权利性的组织,不能靠行政命令支配人力、物力与财力。

共青团服务于社会只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即发动青年,组织青年,依靠青年的聪明才智与参与热情,形成力量。

高校的共青团是共青团组织中组织最为健全,活动最为经常,在高校育人中具有生力军作用的朝气蓬勃的队伍。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开展活动的优势,使团组织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承载者。

高校党组织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线,积极引导和支持团组织组织和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4]。

通过此类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引导高校共青团员及高校大学生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我们还可以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号召人员的优势,呼吁更多的高校成员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企业共青团能增加团组织在企业的吸引力、生命力,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并可通过对青年员工的思想强化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的思想境界,让企业员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对于企业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共青团可通过企业中党员、共青团员的带头作用,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增进其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关注其子女的学习,努力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共青团还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设立公益基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

4.1.2发挥共青团、高校与企业联动优势

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青团、高校、企业三者资源独特,不可分割。

完善企业与高校共青团的基层建设,各单位共青团组织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相互配合,相互联动,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团员的学习教育制度、团员评议激励制度、团干部考评制度、基层组织生活制度等,全面提高青年团员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能动性、领导性,动员高校及企业广大青年团员、青年志愿者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深入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共青团和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如智力资源、图书资源,志愿者资源等,同时配合企业的资金和物资优势,借助共青团的力量,在保障各类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吸引媒体并产生社会影响力,号召更多的社会成员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通过高校的志愿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员工子女的学习及生活困扰,使企业员工能专心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高校志愿者可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教育子女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及关爱方式。

高校、企业应当做好对共青团工作的反馈。

在开展活动后,应该进行深刻总结,向共青团提出建议和意见。

 

4.2努力建立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效机制

为更全面,更有效,更持久的达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效果,我们需要探索出一套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长效机制。

首先,共青团应发挥其功能优势,通过政府成立公立机构,如民工子弟学校、心理咨询团队等。

民工子弟学校的成立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解决其教育问题的基础。

心理咨询团队的成立,可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困扰,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其健康发展。

共青团需要协调好政府部门与高校、企业的关系。

我国政府要从全局、长远的角度,站在高校与企业各自局部利益之上,大力宣传服务社会的理念,培养高校社会服务意识,大力扶植、支持校园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其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的同时,在共青团的引导下,做好企业与高校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引导和激励三方合作的顺利实现[5]。

高校可成立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志愿服务团队。

该志愿服务团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公益活动并邀请媒体,如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观高校校园,感受校园文化及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还可以晚会的形式加大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成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

同时,该团队也可进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跟他们面对面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注。

提供的志愿家教服务,可帮助学习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同时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教育资源。

企业可通过成立公益基金会的形式提供资金和物品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的基本生活问题。

同时,可在员工住宿区设立专门的交流区,提供外来务工人员免费电话服务,加强他们与留守子女的交流。

若企业资金有所保障,仍可设立交流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对外来务工人员与其子女必要的沟通交流的支持,如提供员工回家探亲的资金支持等。

除了设立基金以外,还可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鼓励父母积极与子女沟通联系,主动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

 

5总结

本文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进行采写,所有数据是由实践队成员共同收集整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共青团、高校和企业三者在三方联动上都存在疏忽。

共青团对高校和企业的协调与指导不够有力,不善于利用政策导向、思想教育等多种途径引导高校和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服务社会,同时共青团连接高校与企业的纽带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企业的社会服务意识不强,单纯致力于经济价值的创造,并未真正发挥好其社会职责。

各企业对高校社会服务需求不尽相同,高校并未寻求到自己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的合理方式。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调研,我们初步探究出一套以共青团为主导,高校、企业为辅导,共青团、高校、企业三者联动并且相互影响的长效机制模式。

衷心希望此机制模式能得到采纳,我们通过此次调研能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钟涨宝,陶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的社会距离研究——基于双向度社会距离测量[J].南京社会科学,2010,(8):

76-84

[2]葛新斌.“两为主”政策中的政府投入责任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

(2):

1-6

[3]朱建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J].内江科技,2011,(3):

200-201

[4]夏菲,彭年发,谢青霞.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育人中的生力军作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1,(4):

37-38

[5]程建军,倪颖.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社会服务职能[J].高教管理,2009,

(2):

6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