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2693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P单元 地方特色题型.docx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分类汇编P单元地方特色题型

P单元地方特色题型

目录

P单元地方特色题型1

P1江苏文科附加题1

P2福建、江西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题13

P3湖南选做题15

P4浙江论语选段阅读题15

P5江西小作文题15

P6北京微写作题16

P1江苏文科附加题

【语文卷·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月月考(201501)】P1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

(10分)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

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

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

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选自《读柳宗元传》)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考查断句,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解析】答案:

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解析: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者”“而已”“耳”“哉”等。

【思路点拨】断句是一种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它要求考生既能理解文言句子的意思,还对文言句式的特点有所了解,。

考生平时应熟读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起文言文语感。

21.《读柳宗元传》的作者是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限填人名);柳宗元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文体改革运动叫做

▲(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答案:

王安石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

解析: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思路点拨】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根据已知推未知。

第一步先看已知条件,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如果不能直接推出作者,再推文章或诗歌的名称,通过名称推作者。

第二步,根据所给人物推事件。

22.下列有关“八司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王叔文为连州司马B.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C.韦执谊为崖州司马D.刘禹锡为朗州司马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常识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答案:

A解析:

据文章可知,王叔文不在八司马之列。

【思路点拨】二王八司马事件,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以王叔文、王伓为首的永贞革新,或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一次彗星般耀眼而短促的改革,由于两位旷世文豪刘禹锡和柳宗元深深卷入,使这次改革更加令人瞩目。

“二王”指王伾﹑王叔文。

“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

23.本文作者由柳宗元等人的事迹阐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不超过25个字)(2分)

答: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答案解析】答案:

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自强不息,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

解析:

人生哲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自强不息。

二是要有始有终。

【思路点拨】概括时要依据文本,不要脱离文本主观臆断。

意思还要全面,如对当时那些有始无终、不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后世”的君子作了无情的嘲讽,这样概括就不够全面。

参考译文:

以我看来,八司马都是世界上非同寻常的人才,被王叔文诱惑,于是落入不义的境地之中。

至今那些想要做君子的士大夫,都羞于提起他们,而喜欢攻击他们。

然而这八人,已经是困窘了,在世上不被人任用,但是处处都能够自强来谋求自己在后世(和平凡的人)有所分别,而他们的名字最终没有磨灭。

然而那些所谓想要做君子的人,我大多都只见到他起初的想法,如果探求他们最终所做的,能够不随波逐流附和世俗来与那些小人有所分别吗?

对那八司马又议论什么呢?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两次大败袁绍,曹操威震天下,而袁却元气大伤,已无力与曹抗衡,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B.爱罗先珂、赵秀才、方玄绰、N先生、陈士成分别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风波》《白光》中的人物。

C.《欧也妮·葛朗台》以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他对拿侬说:

“那好,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就喝一小杯果子酒压压惊吧。

”表面看,他似乎很慷慨,实则反衬他的吝啬。

D.茶馆的房主王利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茶馆,谨遵父亲的话,为人处世,多作揖,多鞠躬,态度谦恭,办事圆滑,但最终还是保不住他的茶馆。

E.《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其用意是表现老人从不灰心,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同时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答案解析】答案:

BD解析:

B.N先生是《头发的故事》中的人物;D.房主是秦仲义,王利发是掌柜.

【思路点拨】这种题型最常见的设误类型是张冠李戴。

时代和作者,作品和作者,风格和作者,体例和作品。

这些信息组合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是对应关系。

25.简答题(10分)

(1)人们评价说《红楼梦》是由“三个世界”(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构成的一个立体的重叠交叉的结构,请加以具体阐述(6分)

答:

          ▲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答案解析】答案:

(1)神话世界: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在人间走了一遭,这中间顽石又曾经到过太虚幻境,最后仍被送回青埂峰下,形成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现实世界:

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理想世界:

以大观园女儿国为舞台,逐层展开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悲剧的结局。

解析:

《红楼梦》立体的重叠交叉的结构在概括时应该紧密联系题干上的“三个世界”,“三个世界”(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所举的例子要典型。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红楼梦》一书要相当熟悉,“三个世界”(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立体的重叠交叉的结构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所举事例要能具体反映出是怎样一个世界。

(2)试列举哈姆雷特个性影响悲剧命运的事例。

(4分)

答:

          ▲          ▲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

【答案解析】答案:

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他欲杀叔父,但迟疑不决,导致悲剧。

解析:

事例准确具体有代表性即可。

【思路点拨】做举例述理题时,要注意所举例子一定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真实可信,符合事理。

理由的阐述要准、要精、要点要全,不能偏离题目要求。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

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

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

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

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

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

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

后人忆述:

“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

”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是:

“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

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26.依据文本,如何理解“涟漪效应”?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把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形象的比成涟漪;说明圈子越近的关系越紧密,离圈子中心越远的关系越疏远。

解析:

“涟漪效应”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为了说明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圈子越近的关系越紧密,离圈子中心越远的关系越疏远,

【思路点拨】做此类题目,在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全面加以概括。

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均应该考虑到。

27.文中用“斯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答案解析】答案:

斯隆领导通用公司注重与部下关系的平衡;举例论证,正面证明“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用“斯隆”的例子的作用,首先考虑斯隆作为通用公司领导层面与下属的关系,其次考虑作为论据证明“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的观点,

【思路点拨】答题三个避免点:

一是避免空对空。

例如要点出具体强化了什么样的主题,而不能笼统地说强化了主题;二是避免实对实。

作用试题一般是需要提炼和体会的,不能把文本呈现出来的东西直白地摆出来,要分析和升华;三是避免想当然。

作用试题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不是想当然的东西,一定要在文本中找到切实的依据在下笔。

28.本文作者为什么主张去圈子化?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整合作者的观点,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解析】答案:

①沉沦于“圈子情节”,会导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使人沦入庸俗。

  ②圈子情节会影响现代社会的管理决策,会导致决策不客观,甚至私相授受、产生腐败。

  ③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治社会;圈子情节是乡土社会、血缘社会的遗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解析:

文中的第三段说明沉沦于“圈子情节”,会导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决策不客观,甚至私相授受、产生腐败。

第四五段说明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治社会;圈子情节是乡土社会、血缘社会的遗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思路点拨】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

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语文卷·20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12月)(201412)】P1语文Ⅱ(附加题)2014-12-13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解析:

这段话的大意是:

就象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

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结合大意,即可断句。

【思路点拨】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20.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

柳永,苏轼。

解析: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苏子瞻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礼部尚书,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思路点拨】这类知识虽然要求死记硬背,但要想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最好分门别类,有条理、有规律、有计划地灵活掌握。

21.李清照在上文中提出了哪一个著名的词学观点?

(用自己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词有自身特点”“诗词各有优劣”“诗词各有特点”可得2分。

解析:

理解大意,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条概括。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②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

③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概括中心意思。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描写,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的总纲。

B.“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毛宗岗评本第八回总评),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只是巧用了一条美人计,就促使吕布下决心为夺貂婵而反董。

C.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

“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

“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情节常被人称作“刘备长厚似伪”。

D.刘备行韬晦之策后园种菜。

曹操请刘备煮青梅喝酒。

操问刘当世英雄是谁?

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操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大惊,手中筷子落地。

刚好雷声大作,刘备托辞害怕打雷,巧妙遮掩过去。

E..《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抢夺了黛玉的位置,并最终出走。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

BE解析:

B.司徒王允欲除董卓,又惧其义子吕布,遂合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且多次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

E.宝玉后来也基本认可了这桩婚姻,后来决意出走有更多复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痛恨宝钗。

解析:

回顾作品细节,运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思路点拨】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23.简答题(10分)

(1)请简述“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5分)

(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

(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1.赤壁之战前,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忧心,病倒在床。

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

他让周瑜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连杀吕家八口。

当他发觉错杀人后,在逃离路上遇见买菜回来的吕伯奢,怕吕报复,又杀吕伯奢。

陈宫责怪他残忍,他振振有词地说: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解析:

抓住要情节,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②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③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财产公开新任先行”让制度运转起来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一直是舆论吁求的焦点,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公众观察政府改革诚意和反腐决心的试金石。

中央纪委最新的举措,让公众看到了高层在推进这一制度上的努力。

中央纪委监察部站刊文指出:

要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

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

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在财产公开上先行,这一制度并非新事物,前几年就有地方试行过。

不过,就各地情况来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

面对财产公示制度巨大的改革阻力,中央党校专家曾提出过“新提拔干部先行公示”的设想,建议应以“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为契机,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进一步。

从当时的舆论反应看,公众并不满意这样的妥协和退让,因为选择性地财产公示,会让被公示者心不甘情不愿,地方官员也很难有底气和动力去监督执行这一制度。

这些质疑有一定道理,但可能忽略了现实。

财产公开制度遇到了巨大的利益阻力,这种阻力会让改革陷入僵局,当务之急是寻求突破口,最务实的选择是尽可能地先让这一制度运转起来,也许行动起来了,阻力就能慢慢减弱。

与“领导干部全部公示”相比,“新提任领导干部先行”虽然作出了很大的妥协让步,但相比此前的停滞不前,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就像反腐败一样,当难以治本时,治标未必不可,为治本作制度准备。

财产公示制度的推进,也许无法一蹴而就,却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先让制度运转起来。

全国每年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并不少,这种改革对制度的推进是有益的。

在财产公示上,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是阻力最小的群体,选择这些人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

乐观地看,这种“新提任先行”的改革,也许会对全面的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同样,财产公示制度也是如此。

与其陷入僵局去等待“全部公开”这个无法企及的理想结果,不如先行动起来,然后以“新提任先公开”去倒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节选自2013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24.“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一句如何理解?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

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遭受的阻力和质疑喻为瓶颈,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实施(运转)的艰难。

解析:

1.指明手法,“瓶颈”比喻修辞;2.分析表层含义,3,分析深层含义。

【思路点拨】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两种。

句子的基本含义即句子的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

此外,有些句子还有深层次的含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这些句子必须在总观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即人们常说的“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5.对“财产公开新任先行”的新规,公众和作者的态度或认识分别是什么?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

公众不满意,质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公众的认识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正视现实,新规与旧规相比已经作出了让步和妥协,相比旧规推进的停滞不前,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为财产公示制度的运转(实施)找到了突破口,是最务实的选择。

解析:

公众的态度在第三自然段,作者的观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需要体会归纳。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理解文章大意,筛选关键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尽量用文中原句作答,不要遗落内容。

26.作者认为选择新提任的干部实行财产公示制有什么好处?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

①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每年比较多,在财产公示上是阻力最小;②选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实施财产公示制度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③“新提任先行”的改革,可能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全面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

解析:

解答本题,先通读全文,锁定信息区域,概括归纳,分点作答。

【思路点拨】筛选和整合信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②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分点概括。

【语文卷·2015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P1高三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

……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

(节选自《东坡志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6分,一处1分)

解析:

选段涉及两个人物一是“圣人”,二是“始皇”,所以先在“圣人”“始皇”前段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