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1025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docx

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典型问题

毕业答辩典型问题

(1)确定结构方案应考虑哪些因素?

有何重要作用?

(2)确定计算模型应考虑哪些因素?

你的模型有何特点?

(3)选择内力变形计算方法时应考虑哪些要求?

你选用了哪几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4)结构概念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有何重要作用?

怎样进行?

(5)结构布置的作用是什么?

对结构性能有何影响?

怎样进行?

<6)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

怎样体现?

(7)钢筋混凝土柱为何要控制轴压比?

怎样控制?

(8)地震作用怎样计算?

应注意哪些问题?

(9)框架剪力墙结构有何结构特点?

框架与剪力墙怎样共同工作?

怎样计算?

(10)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代表什么物理概念?

怎样确定?

(11)框架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遵循强柱弱梁、墙剪弱弯的原则?

怎样实现?

(12)延性系数的物理概念是什么?

怎样计算?

(13)荷载组合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选择最不利组合?

(14)荷载折减的作用是什么?

按什么规律折减?

(15)楼梯梁板配筋有何特点?

(16)钢柱是否需要控制轴压比?

为什么?

(17)柱脚构造设计怎样保证实现计算模型的假定?

(18)钢结构节点设计有何特点?

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19)基础方案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怎样避免基础不均匀沉降?

(20)怎样保证结构整体性能?

整体与局部有何辩证关系?

1.框架体系布置方法有几种?

2.抗侧力结构为什么要求三心(质量中心、刚度中心和水平荷载中心)合一?

3.抗震区女儿墙在构造上有何要求?

4.保证楼面整体性的措施有哪些?

5.地震作用与竖向荷载组合时,楼面活荷载如何取?

6.在可变荷载参加组合时,为什么要考虑荷载组合系数?

7.现浇楼盖的框架属于双向承重方案,其荷载计算单元如何取?

计算简图整体刚度变化会引起地震作用产生什么变化?

13.框架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用哪些方法?

为什么?

14.连续梁最不利活荷载的组合应怎样考虑?

15.不设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柱子的纵向总配筋率有何规定?

为何角柱比中柱配筋率要大?

16.框架梁、柱的箍筋设置有何要求?

16.塑性铰与普通铰有何区别?

17.框架梁的配筋率如何保证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并具有足够的延性?

如何防止受压区混凝土脆性破坏?

18.何谓节点的延性系数μ?

为什么要使框架节点有足够的延性保证?

可采取哪些措施?

19.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何选定?

20.什么是结构体系的延性系数?

如何保证延性要求?

什么是结构影响系数?

21.计算纵向框架内力时,何时可以不考虑风荷载作用?

22.框架梁、柱设计时,一般控制断面在何处?

23.建筑结构水平位移的限制如何?

24.什么叫短柱?

如果结构出现短柱,如何处理?

25.为什么要对抗剪进行纵向抗震验算?

26.为什么要进行框架柱的轴压比验算?

如何验算?

27.框架梁端弯矩为什么要调幅?

梁端和跨中如何调幅?

28.框架按“强柱弱梁”的原则进行设计,其基本概念是什么?

为此可采取哪些措施?

29.框架柱的失稳影响如何在设计中考虑?

30.边框架顶节点有何特别要求?

31.框架梁的设计中,如何考虑反弯点转移的影响?

32.如何选定框架梁柱的截面尺寸?

33.地震作用下,框架截面强度有什么变化?

如何处理?

34.框架柱的最小配筋率ρmin如何确定,为什么?

35.为什么要考虑刚度折减系数?

36.框架梁截面惯性矩增大系数如何考虑?

37.填充墙对框架的影响在设计中如何考虑?

38.框架梁柱在截面设计中应如何进行内力组合?

39.多层框架房屋的基础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40.用“倒梁法”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对计算结果有什么影响?

应如何处理?

41.柱下单独基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设计?

42.联合基础与单独基础受力有何不同?

43.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什么不同?

基本烈度(设防烈度)和设计烈度有什么不同?

44.何谓小震(多遇地震)和大震(罕遇地震)?

何谓近震和远震?

45.“三水准、二阶段”的抗震设计思想的内容及方法?

46.卓越周期是什么?

考虑它有何意义?

47.用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时,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构整体刚度变化会引起地震作用产生什么变化?

48.抗震设计中,为什么承载力R要除以地震调整系数γRE?

49.房屋抗震设防的原则是什么?

50.楼梯平台梁如何搁置在框架砌块填充墙上?

51.钢筋混凝土楼梯(板式、梁式、三折梁式)构造如何?

计算简图?

52.雨篷结构设计要求?

53.框架结构中,梁上的板逢(预制板接逢)处开裂如何防治?

54.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能用高强钢筋吗?

55.框架结构的标高如何标定?

56.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时,为什么要控制建筑的高宽比?

57.如何使得初步确定的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尽可能接近实际需要?

58.框架设计遵循哪些原则?

59.框架梁、柱配筋时,如何处理纵、横框架计算结果?

60.悬挑板转角处的配筋有何特点?

悬挑板与雨篷板的配筋有何不同?

61.现浇主次梁与井字梁有何区别?

62.荷载的各种值的含义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63.钢筋混凝土材料和一般弹性材料的受弯变形性能有何不同?

64.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次梁和板的内力计算中,为什么要采用折算荷载?

而主梁内力计算中不考虑?

65.如何将楼面荷载转化为框架计算简图中的荷载?

66.长期荷载与短期荷载?

67.连续双向板的弯矩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68.楼板上布置隔墙时,如何考虑楼面荷载?

69.如何在设计中预防钢筋混凝土肋形板面产生裂缝?

70.基础埋深应如何计取?

71.十字形基础交叉处,计算基础时如何计取基础所受荷载?

72.建筑体型与抗震?

73.楼梯及电梯的结构布置对结构抗震的影响?

74.为什么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

75.柱下十字交叉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如何进行荷载分配及内力简化计算?

76.两柱联合基础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7.内力组合方法?

78.什么是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

79.双向板的荷载如何支承梁上传递?

80.基础配筋有几种,各起到什么作用?

81.框架受有哪些荷载,它们如何作用到框架上的?

毕业设计是大、中专学生专业学习的总结性作业,是大、中专学校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作为专业工作者独立工作的开始。

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领会掌握。

同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分析计算、撰写技术文件和进行科学研究等许多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东西。

但是学生们在第一次着手实际工作时,在重多纷繁的资料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如何有效、简捷明了地运用身边的资料;更有许多学校缺乏能提供给学生使用的资料,使得这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并没有真正有效成功地实施。

为了适应大中专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学生更有收获地圆满完成学业,以及为广大中初级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系统地理解和综合运用现行规范标准,作者结合在大学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了这本小册子,窃望能解惑一二于未通达者。

毕业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包括运用规范、手册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有关规范、标准以及各地地方政府发布的规定数以百计,各类规范又相互关联、搭接和重叠,重多手册良莠不齐。

在使用它们时如何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错用而造成矛盾、即准确又明了,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双方,确是一个困扰着的问题。

作者试图通过对常用的建筑设计、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所需要遵守的规范、标准和规定,进行综合考虑,给出大量相关框图,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跨过这个门槛。

训练查阅资料的能力,先决条件是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但事实上,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尚无力满足这一基本要求,特别是各类电大、函授学校根本不可能为学生提供。

鉴于此,作者根据自己占有的和多方网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在此一并奉献给读者朋友们,以期不为徒劳。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准确清晰的概念掌握之上。

往往一些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原理理论在学校各自分工的专业课中并不直接提出,而是综合各专业课的基础上的提高。

因此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它们时感到吃力,这就更谈不上综合灵活地运用它们了。

今天的各级各类工程学校,通常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构件及其有关的设计、施工要点来学会工程知识。

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把各部分结合起来整体地工作,因为学生学习的模式中,缺乏与总体系目标有关的基本知识,侧重在部分而不是总的体系。

学生学不到在各种总体问题中如何应用他们的专门知识,就使得许多学生可能特别擅长于解决明确交给他们的预先决定的问题,而不能分析一组复杂的问题,区别基本的与细节的问题,并形成一个分阶段的步骤来处理。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功能计算机和高效率结构分析程序已经具备,但一个结构工程师应具有对结构体系和性能有正确了解,这将有利于对一个任意建筑所适用的结构进行识别和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花在结构概念上(如选择一个基本牢靠和经济的结构体系)的时间过少,而花在细节分析(如计算应力与变形)的时间则太多。

因此,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解释概念入手、分析为主,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浅显易懂,简略了一些深层次的探讨。

其次,应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从事科研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只重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绘图的准确清晰性,而往往忽视了编写技术文件的训练,因而学生也就很少得到这方面的指导。

笔者认为学生首先应自己动手编写设计说明书的提纲,以锻练学生组织素材的能力;经过指导教师的审查,对不足之处反复修改加工,再行整理抄正;最后达到文字简练、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字迹工整。

笔者在后面提供了一些具体要求和标准,供读者参考。

毕业设计应是一个怎样的教与学的过程呢?

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必然存在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和关系问题。

毕业设计应该是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教师辅助指导的过程。

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基本上独立面对课题,有条理地分析工程条件,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步骤,有针对性地收集必要的工程原始数据,查找相关的规范标准及有用的已完成的类似工程资料和参考技术数据;然后按计划独立进行数据工作。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介绍相关的参考资料,提供实践经验;然后仍然应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师不能代作决定,代为处理。

而要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这本小册子如能成为您书桌上时常随手翻看的有用之物,将是笔者得到的最大褒奖。

1.建筑设计部分

(1)确定建筑方案应考虑哪些因素?

你设计中是怎样考虑的?

(2)楼梯设置有何重要性?

应满足哪些要求?

(3)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设置防火分区有何作用?

(4)建筑设计有哪些主要技术指标?

怎样计算?

(5)电梯布置有哪些要求?

对结构方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6)判别建筑方案优劣应考虑哪些因素?

(7)建筑平面设计应考虑哪些要求?

分为几个基本部分?

(8)水平交通和竖向交通有何不同特征,设计中怎样考虑?

(9)电梯井道尺寸如何确定?

(10)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有何主要作用?

(11)剖面设计应考虑哪些要求?

与平面设计有何关系?

(12)建筑物理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应注意哪些问题?

(13)怎样体现建筑节能环保要求?

建筑材料选用时怎样考虑地区差别的影响?

(14)房屋排水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15)建筑构造有何主要作用?

几类典型重要构造有何特点?

(16)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方案设计有何主要区别?

(17)建筑设备配置对建筑设计有何影响?

设计中怎样考虑?

(18)建筑方案设计时如何兼顾结构设计和其他工种设计?

(19)建筑施工图有何主要作用?

绘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楼地面与屋面构造各有何特点?

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结构设计部分

(1)确定结构方案应考虑哪些因素?

有何重要作用?

(2)确定计算模型应考虑哪些因素?

你的模型有何特点?

(3)选择内力变形计算方法时应考虑哪些要求?

你选用了哪几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4)结构概念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有何重要作用?

怎样进行?

(5)结构布置的作用是什么?

对结构性能有何影响?

怎样进行?

<6)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

怎样体现?

(7)钢筋混凝土柱为何要控制轴压比?

怎样控制?

(8)地震作用怎样计算?

应注意哪些问题?

(9)框架剪力墙结构有何结构特点?

框架与剪力墙怎样共同工作?

怎样计算?

(10)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代表什么物理概念?

怎样确定?

(11)框架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遵循强柱弱梁、墙剪弱弯的原则?

怎样实现?

(12)延性系数的物理概念是什么?

怎样计算?

(13)荷载组合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选择最不利组合?

(14)荷载折减的作用是什么?

按什么规律折减?

(15)楼梯梁板配筋有何特点?

(16)钢柱是否需要控制轴压比?

为什么?

(17)柱脚构造设计怎样保证实现计算模型的假定?

(18)钢结构节点设计有何特点?

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19)基础方案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怎样避免基础不均匀沉降?

(20)怎样保证结构整体性能?

整体与局部有何辩证关系?

━━━━━━━━━━━━━━━━━━━━━━━━━━━━━━━━━━━━

1.框架体系布置方法有几种?

按照承重框架的布置方向,框架体系的结构布置可分为三种:

①.横向承重框架:

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连系梁、次梁或板沿纵向布置,结构的主要荷载由横向框架承担。

故一般只需对横向框架进行分析计算。

横向框架一般为刚接,纵向做成刚接或铰接,它横向刚度较大,适用于开间较固定的房屋,但使房内净空有所减小。

②.纵向承重框架:

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连系梁、次梁或板沿横向布置,结构的主要荷载由纵向框架承担。

故一般只需对纵向框架进行分析计算。

此时连系梁高度小,空间利用较好,对地基较差的狭长房屋也有利。

它横向刚度较差,房屋较高时应设横向抗风结构,如剪力墙等。

但横向剪力墙与楼板不宜连成整体,地震区不宜采用。

③.纵、横向承重框架:

两个方向均按承重空间布置,框架柱为双向偏心受压构件。

常采用现浇双向板或井字梁楼面,有利于抗震。

纵横两个方向均应按框架进行结构计算。

但当纵向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且纵向柱列较多时,纵向框架梁可近似按连续梁计算,相应地横向框架也可近似按单向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但应注意角柱双向偏心受压的受力特点。

━━━━━━━━━━━━━━━━━━━━━━━━━━━━━━━━━━━━

2.抗侧力结构为什么要求三心(质量中心、刚度中心和水平荷载中心)合一?

一般情况下,风力或地震力在建筑物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其合力作用线往往在建筑物的中部。

①.建筑物的安排应有利于抗侧力结构的均匀布置使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接近于水平荷载的合力作用线(即建筑物平面的刚度中心接近其质量中心)以减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扭矩。

否则建筑物就会绕通过刚度中心的垂直轴线扭转,致使抗侧力结构处于更复杂的受力状态。

结构刚度相差悬殊时,水平力按刚度分配后,刚、柔两部分之间会产生较大水平力差异,并在它们之间出现剪力和弯矩,结构受力更复杂。

②.由于偏心分布的质量引起的几何中心与质心的偏离(即水平荷载合力与抵抗剪力的合力之间在平面存在偏心时),也可能引起扭转。

因为质量偏心分布,地震作用也将是偏心的。

因为仅仅由于质量的存在,地震才对结构产生荷载,且荷载数值直接与质量的数值成正比。

③.建筑质量重心与支承体系中心不重合,形成倾覆力矩。

由于建筑立面的非对由于支撑体系的非对由于恒荷作用重心及支撑

称性产生的偏心称性产生的偏心体系中心不重合产生偏心

━━━━━━━━━━━━━━━━━━━━━━━━━━━━━━━━━━━━

3.抗震区女儿墙在构造上有何要求?

━━━━━━━━━━━━━━━━━━━━━━━━━━━━━━━━━━━━

4.保证楼面整体性的措施有哪些?

①.板间灌缝:

一般采用细石混凝土密实灌缝。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用C20细石混凝土;缝隙上口一般以5mm为宜;楼板边做成凹槽,与后浇混凝土互相咬合,增加抗剪能力。

②.板缝加筋:

多用于抗震设防区或楼面上有较大震动设备时。

在板缝中放置钢筋网片、跨过横梁,对加强楼盖的抗震性能(板间混凝土的抗震能力和使预制板具有连续性)有很大作用。

③.板面做现浇层:

现浇层的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厚度不低于35mm,双向钢筋网φ4--φ6,间距不大于250mm。

它通过粘结力与空心板、板缝、梁共同工作;同时它的双向钢筋应与板缝、梁、周边框架的纵横梁等抗侧力构件有效锚固,以保证使楼板有效地传递水平荷载。

工业厂房一般均做现浇层。

民用房屋─┬有抗震要求,─┐┌设计烈度为9度时,每层均做现浇层;

│但刚度分布不均┴─┼设计烈度为8度时,每隔一层做现浇层;

│└设计烈度为7度时每隔二层做现浇层。

├有抗震要求,刚度分布均匀

│且抗侧力结构间距不超过6m─┬可每隔三层

└无抗震要求,且刚度分布不均匀──┘做现浇层。

━━━━━━━━━━━━━━━━━━━━━━━━━━━━━━━━━━━━

5.地震作用与竖向荷载组合时,楼面活荷载如何取?

━━━━━━━━━━━━━━━━━━━━━━━━━━━━━━━━━━━━

6.在可变荷载参加组合时,为什么要考虑荷载组合系数?

框架构件的内力,往往在几种不同类别的荷载同时作用时达到最大,我们就要把它们组合起来考虑综合效应,但参加组合的荷载们同时达到各自最大值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因此,在组合荷载时,我们有必要对某些可变荷载值进行折减,而不变荷载一般始终以不变值作用在结构上,其值就不能折减。

在计算各种荷载引起的结构最不利内力的组合时,可将有风荷载出现的可变荷载值适当降低,即乘以小于1的组合系数,来实现折减的目的。

如:

恒荷载+0.85(活荷载+风荷载)。

━━━━━━━━━━━━━━━━━━━━━━━━━━━━━━━━━━━━

7.现浇楼盖的框架属于双向承重方案,其荷载计算单元如何取?

计算简图如体刚度变化会引起地震作用产生什么变化?

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作用,是由于质量体系受到地面加速度而引起的内部惯性力。

它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

受震源及其向建筑物传播情况所决定的地面运动之强度和特性;诸如振型、振动周期及阻尼特性等的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建筑物整体的质量或构件的质量。

①.反应谱理论:

根据弹性力学分析,找出单质点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最大的动力反应(如最大的位移、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与结构体系自振周期的函数关系。

以阻尼比(阻尼与临界阻尼之比C/Ccr)ζ为参数,在任意给定的地震波下,作出自振周期T与最大反应的关系曲线族,即地震反应谱。

取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的依据,称标准反应谱。

反应谱曲线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场地条件、震级及离震中的距离。

结构阻尼主要与结构形式、材料性能和节点刚度有关。

一般结构的阻尼比在0.01~0.1之间标准加速度反应谱取ζ=0.05后,得设计反应谱(如图)。

有了设计柱端的最小及最大轴向力配合成反应谱,就可求得单自由度体系质点上作用的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

②.结构刚度(1/δ)增大,结构自振周期(T=2π√mδ)减小、地震影响系数α增大。

结构刚度较大(Tg<T≤3.0)时,刚度越大(T↓)、土越软(Tg↑),

则α=(Tg/T)0.9αmax↑──┐

结构刚度较小(0≤T<0.1)时,刚度越小(T↑)、土不产生影响├F=αG↑。

则α=(0.45+5.5T)αmax↑───┘

━━━━━━━━━━━━━━━━━━━━━━━━━━━━━━━━━━━━_

13.框架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用哪些方法?

为什么?

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可采用分层法(用结构力学的弯矩分配法计算梁柱端弯矩,故又称二次分配法)。

此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等于3,且结构与荷载沿高度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

假定:

⑴.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多跨框架的侧移忽略不计。

这是因为: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侧移实际上对内力(尤其对设计起控制作用的内力)影响比较小。

⑵.不考虑上、下层荷载的相互影响,即每层梁上的竖向荷载对其他各层梁的影响忽略不计。

这是因为:

不考虑侧移后,受荷构件的弯矩通过分配和传递,逐渐向上下左右衰减。

在通常的梁线刚度大于柱线刚度的情况下,衰减得更快。

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⑴.画出框架计算简图(标明荷载、轴线尺寸)。

⑵.计算梁柱的线刚度。

i=EI/l.

除底层柱外其余柱远端均为弹性约束端(有转角),为减小计算误差,在计算这些柱的抗弯刚度时可取为0.9i(即取固端的i与铰支的0.75i之平均值),而相应的传递系数也改为1/3(底层柱仍为1/2)。

⑶.计算各节点处的弯矩分配系数。

第jk杆:

μjk=ijk/Σi.Σi--与该节点连接的各杆i之和。

⑷.将框架分层,每层为一计算单元。

每个计算单元由本层横梁和相连的上下柱组成。

柱远端为固定端,荷载仅为本层梁上所有的荷载。

⑸.用弯矩分配法,分别计算从上至下各计算单元的杆端弯矩。

计算可从不平衡弯矩较大的节点开始,分配两轮即可满足计算要求。

⑹.将各计算单元杆端弯矩对应叠加,可得原框架的近似弯矩图。

单元梁弯矩即为框架梁弯矩;上下两单元的单元柱弯矩,按对应柱端叠加,可得框架柱弯矩。

⑺.如框架节点弯矩不平衡值较大,可在本节点再分配一次,但不传递。

⑻.按静力平衡条件,绘出框架的其他内力图。

1).梁端剪力:

截取整梁为计算单元,梁上保持原有荷载,梁端作用有框架弯矩图中的梁端弯矩。

对梁端取矩,可列出平衡方程,即可求出梁端剪力。

2).梁跨内弯矩:

可根据1).中的计算单元,对计算截面取矩,列出平衡方程,即可求出梁内任意截面的弯矩。

3).柱的轴力:

逐层叠加柱内的竖向荷载、柱自重、梁端剪力,可得各柱的轴力。

图见张洪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计算与设计》P242.

 

②.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⑴.反弯点法:

适用于各层结构比较均匀,节点梁柱线刚度比≥5(节点转角可以忽略不计,

横梁可以看成线刚度无限大的刚性梁)的多层框架。

多用于少层框架结构,因

为这时柱的截面较小,易满足梁柱线刚度比的要求。

假定:

1).在进行各柱间的剪力分配时,认为梁与柱的线刚度比无限大。

2).在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认为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余各层柱,受力后上下两端的转角相等,且与此柱相邻的各杆杆端转角相同。

(即反弯点在柱高的中点处)

反弯点的特点:

柱的弹性曲线在该点改变凹凸方向,曲率为零。

弯矩在该点等于零。

如果设想在结构计算简图的这一截面上加上一个铰,显然不会改变原框架的变形和受力特点。

3).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

图见张洪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计算与设计》P244。

 

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1).求出柱的侧移刚度D:

(又称抗剪刚度、刚度特征值、抗推刚度)

侧移刚度就是使柱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力。

12ijkDjk---第j层第k个柱子的侧移刚度.

Djk=───ijk---第j层第k个柱子的线刚度.

hjkhjk---第j层第k个柱子的高度.

2).求剪力分配系数:

Dj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