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0468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请你仔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朝的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

(3)想一想:

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不能填字母)

(4)此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怎么看?

【答案】

(1)隋 大运河

(2)北京 杭州

(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好事。

它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

(2)依据所学可知,京杭大运河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依据图示可知,从余杭到洛阳,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

【点睛】

利用地图从南到北的顺序记忆大运河的起止点,中心、四段,加深理解掌握。

2.编报学史

某校初一学生为编辑主题为“宋元科技成就”的历史小报,收集了下列图片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编辑任务。

陶活字版《金刚经》(部分)罗盘针(模型)

火炮司南(模型)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上述图片符合小报主题,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小报讲究图文并茂,请参照范例,任选一幅符合主题的图片,为其配上说明文字。

范例:

赵州桥便利交通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在小报结尾部分,同学们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一段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结合所学,你认为陈先生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陶活字版(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

火炮(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罗盘针(指南针)为远航创造条件(注:

对不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说明,不得分。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小报的主题是宋元科技成就,故《金刚经》、司南(模型)和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不能选,因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清朝制造的。

故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其作用即可,如:

图片:

陶活字版;说明文字:

促进文化传播。

图片:

火炮(火药武器);说明文字:

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图片:

罗盘针(指南针);说明文字:

为远航创造条件。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所以陈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而元代行省……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表现出了与隋唐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趋势的某种不协调。

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适应当时形势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巩固地方统治成为比加强中央集权更为迫切的任务。

为此,各地军、政两方面必须密切合作,以便能够迅速作出决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省就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掌管全国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利弊。

【答案】

(1)行政:

中书省。

军事:

枢密院。

监察:

御史台。

(2)利:

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弊:

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易成尾大不掉之势。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可知,中书省管理行政;枢密院管理军事:

御史台有监察职责。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而元代行省……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表现出了与隋唐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趋势的某种不协调……”可知,有利的一面是,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有弊的一面是,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易成尾大不掉之势。

4.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解史)

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

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

【答案】

(1)北方战乱较多。

(2)南宋时期。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迁往南方的原因是由于北方战乱。

(2)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材料二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

何时完成?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

(1)唐朝中期。

南宋。

(2)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出现了商标意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4)市舶司。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5)和平、稳定的环境;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因为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中原人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依据第一问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题干“这种现象"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3)依据材料二的“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宋代商人出现了商标意识。

依据材料三的“交子”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依据材料三的“南宋海船”可知南宋的海船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发达。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称“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州东海岸。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下图)。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名:

①______;②____;③______。

(2)隋朝大运河是从哪年起陆续开凿的?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朝开凿大运河开通后的作用。

【答案】

(1)①洛阳。

②涿郡。

③余杭。

(2)605年。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洛阳;②是涿郡;③是余杭。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

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根据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

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是哪一年?

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答案】

(1)960年;陈桥驿

(2)加强中央集权。

(3)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2)依据材料一的“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措施,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

(3)依据材料二的“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北宋建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表现及目的。

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

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

明朝人方孝儒曾言: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宋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发展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

(2)材料三反应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

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时期出现的现象,并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看法。

【答案】

(1)图一:

属于第三种模式;

图二:

属于第二种(或者把材料内容抄下来)

(2)宋辽议和或者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另一方面双方保持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3)民族融合;例如: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关系以和为主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以及材料二“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

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图一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发展模式”中的第三种模式;图二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发展模式”中的第二种模式。

(2)依据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005年1月,宋与辽订立和约: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这次议和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另一方面双方保持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3)根据材料四“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现象加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关系以和为主,发展友好合作的民族关系,争取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

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结合宋元时期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键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总结当今社会我国应该怎么发展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促进国家之间的发展。

9.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

(2)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

(1)A.造船业发达;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图A“南宋海船”可知,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造船业发达的重要表现。

据材料图B“宋代《货郎图》”可知,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商业繁荣。

据材料图C“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可知,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世界最早纸币的出现。

(2)由此可知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

材料二:

这部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这部书被誉为“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三:

这部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编写了材料一的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2)编写了材料二的“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家及臣著是什么?

(3)编写了材料的我国古代农学创新研究成见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答案】

(1)李时珍、《本草纲目》

(2)宋应星、《天工开物》

(3)徐光启、《农政全书》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科学家是李时珍,他的巨著是《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

(2)依据材料二“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材料三“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结合四部著作的先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人物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役制度等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人物的统治史称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她为扩大统治基础和发展社会生产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人物又开创了怎样的鼎盛局面?

唐朝对外实行怎样的政策?

它的疆域四至如何?

【答案】

(1)贞观之治;用人政策:

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读;政治制度: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合并州县;賦役制度: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贞观遗风;为唐朝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

(3)“开元盛世”;比较开放;东至安东,西讫安西,南抵南海,北达蒙古高原。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图片1可知:

他是李世民,他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合并州县,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开创了贞观之治。

(2)根据所学和图片2可知:

这个人是武则天,她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

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为唐朝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3)根据所学和图片3可知:

这个人是李隆基,他开创了“开元盛世”鼎盛局面。

唐朝对外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

它的疆域广大,东至安东,西讫安西,南抵南海,北达蒙古高原。

【点睛】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主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大发明外传路线图

材料二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质地优良、方便而又经济的书写材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延续和发展。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西传,则成为促进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有力杠杆。

——夏鹏翔《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四大发明外传路线的方向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向东传入日本和朝鲜,向西经由中亚、印度等地传入欧洲;传播路线包括陆路和海路。

(2)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火药在欧洲的使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的文化进步和社会转型。

(3)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明的互鉴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四大发明外传路线有向西和向东两条,从交通线上来说有路上和海上之分。

向东传入日本和朝鲜,向西经由中亚、印度等地传入欧洲;传播路线包括陆路和海路。

(2)根据所学可知,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和社会转型。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火药在欧洲的使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打败落后的骑士阶层,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3)根据材料和所学,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明的互鉴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点睛】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知识,需要结合图示分析四大发明的外传路线特点,对于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制度变革及文化的传播、新航路的开辟方面回答即可。

13.材料判断题。

材料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

“岳飞虽然领兵取得了许多抗金大捷,但是他在南宋那个时代不死不行,最终被秦桧害死。

所以,秦桧是幕后主谋。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靖康之变

(2)不同意,因为岳飞被害死主要是因为宋高宗害怕抗金势力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便与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所以幕后的主谋是宋高宗。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岳飞抗击金军的豪情壮志。

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宝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

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耻”,“靖康耻”来源于北宋灭亡的事件靖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