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设计思想武术.docx
《《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设计思想武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设计思想武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设计思想武术
《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设计思想(武术)
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师资、场地设施状况,以育人为宗旨,发展学生个体特长,张扬个性。
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为培养社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背景
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武术崇尚武德,以礼待人,它以独特的技艺和攻防自卫等特点,强筋骨,防病祛病,锻炼意志。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生理功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疾病的抵抗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2.学习和掌握武术运动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
(1)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观察和发现事物内部存在自然规律,并能发展与创新武术动作。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把健康与生存,继承与发扬,发展与创新,学习生活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提高体育的兴趣和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互动学习、互主讨论等研究性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成功体验,勇于探索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成功与失败。
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人际关系,以及胜不骄、败不馁、锲而不舍的意志和作风。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武术运动既是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又是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能直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神经,肌肉的控制力。
在本教材中融入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完成体育锻炼。
同时在整齐、变化的队形和孔武有力,舒缓的动作节奏,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情景之中感受美。
选配音乐,让师生们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每一节课的教程中处处流露让人体味的美育因子,教师的语言、示范、音乐、起武等处处感化学生的心灵。
使之成为爱美求美,创造美的人。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武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
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瑰宝。
通过较为系统的武术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武术目的,掌握武术锻炼方法,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水平目标
(1)学生能较熟练掌握武术运动中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
(2)学生能够基术掌握武术运动的功架、功力、形象、节奏。
(3)学生能够自编自创组合套路。
(4)学生的柔韧和速度水平、平衡能力达到一定的要求。
(5)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和继承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爱国精神。
(2)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研性学习习惯。
(3)启迪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自然规律。
(4)体验武术运动带来的健康乐趣。
4.美育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柔韧、协调、刚劲有力的动作姿态美。
(2)培养学生运动中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调整学习情绪,促进审美跃迁(创造美、感知美、享受美)。
二.课程选编及课时安排
1.课程选编
(1)选材原则: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抓住初中生12-15岁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结合该年龄段学生有一定体育基础的身体素质。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怀,熏陶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锻炼效果。
(2)编排原则:
按照先手型、步型、身型、柔韧等武术基本动作,再从武术操、五步拳到步法、腿法、平衡、跳跃,最后到少年长拳,自编自创,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评价标准的不同点要求为序。
2.单元计划及课时安排
由于该课程具有多种功效,既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又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有效工具,还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体验运动情趣。
因此,拟将全部课程分为5个单元,第一、五单元各5课时,第二、三、四单元各6课时,共计28课时,具体单元教学内容设计见附表。
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则。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运动技能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4)体育锻炼与社会实践并重的原则。
课程目标的实现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者、建构者。
因此,课程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学习中提高自我运动技能;在研究讨论中构建自己的学习方法,张扬个性。
2.实施方法
(1)培养兴趣。
结合实际,介绍中华武术的运动技术特点,生活特点。
以形象性、健身性、实践性、观赏性、历史来源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讲解教学。
教师用直观的动作,精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动作的要点与运动技能。
(3)合作、互动教学。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互动学习中相互提高知识技能,动作质量。
(4)创新、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创编出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新动作,提出有价值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最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究的结果。
(5)个别辅导。
在学练的过程中对学生加以点拨。
(6)组建兴趣小组。
巩固提高学生竞技水平,推广武术运动。
3.实施过程
教师根据武术(水平四)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范围,共分4个部分:
基本功:
手型、手法、步型、柔韧。
步法、腿法、平衡、跳跃。
简单组合动作。
基础套路练习。
攻、防练习。
同时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既能从教学内容中受到熏陶,又能从运动技能中感受到中华武术的运动魅力与文化内涵。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1)质性评价原则:
强调对学生表现进行深度和全面性评价。
(2)自我评价原则:
让学生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应有的教育意义。
(3)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与失败。
(4)阐释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状况,强调学生对课程计划的反应,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和学。
2.评价要素
量化要素:
要求学生能熟练演练教师或多媒体展示的动作,能够根据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腿法创编出各种组合动作。
非量化评价;学生感受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如刚健、柔韧、协调、优美、历史来源等。
3.评价等级及标准
标准分三个等级:
优秀、良好、一般
优秀;能熟练掌握各单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创编出合理的多个组合动作,带动他人,帮助他人练习。
良好:
能熟练掌握单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基本能展示创编的组合动作,帮助别人练习。
一般:
基本掌握单个动作的技术要领,能在教师或同学引导下练习组合动作。
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获得健身的运动技能与审美教育,拓展思维、增强适应社会能力的多重教学效果。
而这种效果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正确引导,使他们升学与做人两不误,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流露出一种文武兼修的气质和修养。
《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武术)第一单元
——7年级(水平四)武术基本手型、步型单元教学计划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与重点
目标达成及措施建议
1
手型、步型(武术操1、2节)
教师演练“五步拳”
初步认知、基本掌握武术运动中的步型、手型(课时重点)。
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能力与爱国精神。
介绍、表演、领悟、欣赏;互助、互学、互练手型和步型。
2
手型、步型(武术操3、4、5节)
教师演练“五步拳”
巩固武术运动中的步型、手型(课时重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激励学生在研究讨论中学习的主动参与能力。
讲解、示范;分组研究、讨论;集中指导;学生展示。
3
手型、步型(武术操6、7、8节)
巩固全套武术操
提高武术运动中的步型、手型动作质量(课时重点)。
全身协调配合;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讲解、示范;分组研究、讨论;集中指导、学生展示;分组表演。
4
五步拳、创编
学生熟练完成“五步拳”,并能够初步创编几个动作的简单套路(课时重点)。
启迪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自然规律。
讲解、示范、多媒体演示;分组研究、讨论;分组指导;师生鉴赏学生的创编动作。
5
单元目标达成评价
学会欣赏、评价武术运动的内在魅力。
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启迪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自然规律。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
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共同评价。
师生协商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武术)第二单元——7年级(水平四)武术基本手法、步法单元教学计划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与重点
目标达成及措施建议
1
冲拳、推掌、勾手、架拳、亮掌
学生基本掌握武术运动中的手法(课时重点);激发学生兴趣。
示范、讲解、领悟、互助互学。
2
压肩、双臂绕环、走步、插步、垫步
上肢柔韧协调练习,并基本掌握武术运动的步法(课时重点);激励学生兴趣。
讲解、示范;互练手法、步法;分组讨论。
3
正压腿、侧压腿、竖叉压腿、正踢腿
学会提高柔韧的练习方法,发展学生柔韧素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集中指导、个人展示。
4
俯腰、甩腰、涮腰、外摆、里合
提高学生躯干活动能力,增大髋关节活动范围(课时重点),培养学生学好一切的品格
讲解、示范;分组研究、讨论;分组指导;师生鉴赏学生的创编动作。
5
组合动作展示
学生个性展示,运用已学技能,自编自创武术组合动作,激发学生思维。
分组练习、讨论;互学、互练;教师分组指导,学生代表展示。
6
单元目标达成评价
学生分组展示、欣赏,张扬学生个性,启迪学生运用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
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共同评价。
师生协商发展武术兴趣小组。
《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武术)第三单元
——8年级(水平四)武术跳跃、平衡单元教学计划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与重点
目标达成及措施建议
1
拍脚、弹踢、仆步抡拍
基本掌握武术运动中的腿法(课时重点),上下肢协调的技能(难点);体验武术运动带来的乐趣。
示范、讲解、多媒体演示、讨论、分组练习、互导、互学。
2
蹬腿、倒踹、燕式平衡
基本掌握武术运动中的腿法及平衡技能(课时重点);培养学生协作主动参与实践能力
讲解、示范、多媒体演示;集中练习;分组讨论;个人体验
3
大跃步前穿,腾空飞脚步
基本掌握武术运动中的跳跃技能(课时重点);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感受成功与失败的心情。
讲解(挂图)、示范;领悟、感受、互助、互学
4
旋风脚、腾空外摆腿
同上
同上
5
组合动作展示
学生个性展示,运用已学技能,自编自创武术组合动作,激发学生思维。
分组练习、讨论;互学、互练;教师分组指导,学生代表展示。
6
单元目标达成评价
学会欣赏、评价武术运动的内在魅力,充分展示学生个体能力,启迪学生空间思维,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个体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进一步开展好兴趣活动。
《体育与健康》课改校本教材(武术)第四单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