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0288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docx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

生态系统

食物链

生态位

生物浓缩

化感作用

二、选择(10分)

1、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营养食性关系联结起来的结构被称为营养结构,而食物链作为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它是由( )提出的

A、海客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

2、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中不包括(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价值转换

3、农业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中得物理信息包括( )

①光信息  ②接触信息  ③声信息  ④行为信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其中几乎呈现钟形的是()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以上都不对

5、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来衡量农业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实际效果项目中以下不包括( )

A、生态效益  B、经济效益  C、自然效益  D、社会效益

6、20世纪以来,现代工业引起的环境污染,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不属于1930~1970年间的是( )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伦敦烟雾事件

C、骨痛病事件          D、印度博帕尔事件

7、主要大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飘尘,它是指粒径小于( )

A、10微米  B、20微米  C、50微米  D、100微米

8、以下不属于水体主要污染物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是( )

A、无毒有机物质         B、无毒无机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有毒有机物质

9、下列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的危害症状是在植物叶的背面出现大面积的透明银白色或铜色的病斑区域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氟化物  C、氯气  D、PAN

10、农药在土壤中的化学降解过程当中必需以()作为反应物或媒介

A、土壤B、土壤水分C、土壤空气D、以上都不对

三、填空(30分)

1、当今人类面临( )、( )、( )、( )等重大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涉及到农业,从而促进了生态学向农业领域的渗透,推动了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2、农业生态系统由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前者包括:

( )、( )、( )、三大功能类群,而后者则包括:

(  )、(  )。

3、根据各地区经济状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极自然资源等,可划分为()个大农业发展区和()个亚区。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和( ),根据循环的路径不同可分为:

( )和( )。

5、氮素循环是物质循环中非常重要的循环之一,氮素在循环过程中以()、()、()方式被固定。

6、每一个信息过程都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息的产生,即信源;信息传递的媒介,即();信息的受体,即()。

7、种群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之比称为性别比例。

通常分为雌性和雄性以及()三种类型。

8、种群增长是种群的生物潜力与其所处环境的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种群的增长模型包括:

()、J型增长型、S型增长型。

而S型增长型曲线又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

开时期、()、转折期、减速期和()。

9、生物群落内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二种间关系又是多种多样,主要有正相互作用关系和负相互作用关系,其中正相互作用关系包括:

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10、生态工程的结构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集合,核心圈层,即生态核;内部环境,即();外部环境,即()。

11、根据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不同,可以将土壤污染分为五类:

水体污染型、( )、( )、生物污染性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12、利用工程措施治理土壤污染的主要方法有:

客土法、()、深翻。

四、判断(只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6分)

1、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土壤库→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

()

2、出生率的高低主要受种群内个体性成熟时间,每次交配产生的后代数量以及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等因素决定。

()

3、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这些烟雾事件污染的原因全都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直接造成的大气污染。

()

4、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水体的自净过程按其机理可以分为:

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

()

5、农业资源按其是否具有可存留性可分为:

可存留性资源与不可存留性资源两种。

()

6、1866年德国人海客尔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标志着近代生态学的产生。

()

五、简答题(24分)

1、列举出对生态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主要阶段?

 

2、列举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流路径?

 

3、简单列举出广义的捕食都包括哪些内容?

 

4、列举森林具有那生态效益?

 

5、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20分)

1、试述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原理。

 

2、人们将湿地形象地比喻成地球的肾脏,那么请详细的叙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食物链:

是指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营养食性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纽带。

生态位:

是指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

生物浓缩:

是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化感作用:

是指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二、选择

1、C2、D3、A4、B5、C6、D7、A8、C9、D10、B

三、填空

1、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资源衰竭。

2、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分解者);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

3、10;38。

4、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气相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5、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工业固氮。

6、信道;信宿。

7、两性。

8、几何级数增长型;加速期、饱和期。

9、偏利共生。

10、生态基;生态库。

11、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

12、换土法。

四、判断

1、√2、√3、×4、×5、×6、√

五、简答(每条答对给一分)

1、1)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2)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

3)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

4)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的应用

2、1)植物有机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高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

2)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分解者→CO2+H2O+能量

3)生物有机体的呼吸作用→CO2+H2O+能量

4)辅助能→农产品+能量

3、1)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或其他食肉动物

2)食草动物食绿色植物

3)昆虫的拟寄生

4)同类相食

4、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5、1)酸雨使土壤酸化养分淋失而日益贫瘠

2)酸雨使河流、湖泊酸化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3)酸雨是一种超级腐蚀剂对建筑物造成腐蚀

4)酸雨使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加

6、1)乡镇污染企业数量大、规模小、分布散。

2)污染类型复杂

3)重污染行业占的比例较大

4)乡镇企业污染扩展迅速

六、论述

1、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当中的农业、技术、经济与效果分别是独立的概念。

首先:

1、农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包括:

农、林、牧、副、渔五业,而狭义的农业则单指种植业。

―――――――0.5分

2、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时所达到的预期目的的程度,程度越高效果越好。

----------------------------0.5分

其次:

技术一词业包括多种涵义。

------------------------0.5分

1、技术是人们的技能。

---------------------------------0.5分

2、技术是劳动工具的总称。

-----------------------------0.5分

3、技术是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的总称。

----------------------------------------------0.5分

技术经济效果当中的技术显然指的是更广泛的涵义,即第三种含义。

------------------------------------------------------0.5分

而技术效果就是不同的农业技术满足农业生产某种需要的程度,表现的是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属于技术科学范畴,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但技术效果又是形成经济效果基础。

------------------------1分

再次:

经济一词同样包含多种涵义。

----------------------0.5分

1、指生产关系。

---------------------------------------0.5分

2、指社会生产和在生产的整个过程。

---------------------0.5分

3、指节约的涵义。

-------------------------------------0.5分

在技术经济效果中的经济一词同样是第三种涵义。

----------0.5分

而经济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指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

公式:

经济效果=有用成果/劳动消耗---------------------0.5分

经济效果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追求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多的劳动成果。

--------------------------------------------0.5分最后:

总的来说好的技术效果是会带来好的经济效果,但二者也有不一致的时候。

当取得了可观的劳动成果但劳动消耗过大,这时二者就不一致了。

所以我们把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一致时,即好的技术效果带来了好的经济效果时称为技术经济效果。

------------------2分

2、

1)自然生产-------------------------------------------1分

湿地蓄积来自水陆两相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肥力,为人类提供食品,工业原料等。

湿地具有很高的生产力,产品的功能下降标志着湿地健康受损。

------------------------------------------0.5分

2)生物多样性--------------------------------------------1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

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所有湿地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生存环境的总称。

----------------------------------------------0.5分

3)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1分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降水分布不均匀时,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避免发生洪水灾害。

----------------0.5分

4)补充地下水--------------------------------------------1分

人工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得以保持,浅层地下水系统可为周围地区供水,维持水位,或最终流入深层地下水系统。

--------------0.5分

5)降解污染物------------------------------------------0.5分

一方面人工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使毒物和杂质得以沉淀和排除;另一方面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机物质降解和转化。

------------------------------------------------------0.5分

6)调节功能--------------------------------------------0.5分

调节功能主要指湿地的气候调节和流量调节或洪水控制。

湿地可影响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的保持当地的湿地湿度和降水量。

------------------------------------------------------0.5分

7)净化功能--------------------------------------------0.5分

湿地特别是沼泽地和泛洪平原,由于对水流具有减缓作用,有利于沉积物、营养物的沉积和有毒物质的排除。

通常营养物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同时降解,主要时通过生物净化来实现的。

------------0.5分

8)社会文化功能----------------------------------------0.5分

湿地作为景观,它为视野产生了多样性。

湿地是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可为潜水、游泳等旅游项目提供多样化场地。

--------------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