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2002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

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

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

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 F 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1年1月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第一段最后一句,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5分)

答: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

(5分)

答:

                                                           

3.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一句?

为什么?

(5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对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郑既知亡矣     既:

已经

B.将焉取之       之:

指代土地

C.又肆其西封     肆:

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

厌烦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

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          以:

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

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            焉:

代词,哪里。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边道上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东边道上的主人     使者

7.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有人说,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正适合诗人的情调和兴趣,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

答:

                                                               

9、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曾记否,                   ,                   。

②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

③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

④风萧萧兮易水寒,                    。

⑤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为刀俎,                ,何辞为?

⑥沉默呵沉默呵,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短篇小说,完成

(1)—(4)题。

(25分)

小山村

申弓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小鸟啁啾,晚有山雾缭绕。

虽然远离都会,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那儿的人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在那座低矮小瓦房里。

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的。

    卫生室也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长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

瓦片作笔,瓦片作纸,开具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

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不乱。

来的都是本村本乡的,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队。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执,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些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

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

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

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

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

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

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

来人自然没有瓦片。

坐在最外边的黎三朝那小车看了一眼,是来看病的吗?

    是啊,不来看病跑这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干什么!

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

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

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

一口喷出来的白烟,要得整屋都香了起来。

医生说,是啥烟,这么香?

    香吗?

那就留你慢慢抽。

那人将那包烟放到了桌子上。

告诉你,大中华,3元5角一根。

    啊?

那可不敢要你的哟。

    那算什么,我们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

医生稍作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

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票留在桌上,说够了吗?

    要不了这么多,我找你。

    不用找了。

说着便扶起男人往外走。

外人走了,瓦片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车那人又来了。

照样是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是给了一张大钱。

只是在走时,问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号码。

    往后的日子,好几天没见那人那车来了。

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

医生停下了正在看的病人,出了去。

好一会儿才回来,跟村人说,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一趟,明天回来。

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

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还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

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了。

大概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

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的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溜烟地走了。

从这个时候起,医生十天半月也没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

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文章有删节)

(1)小说中“瓦片”有何作用?

(6分)

答:

                                                            

(2)本篇小说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①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小鸟啁啾,晚有山雾缭绕。

  答:

                                                            

②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

答:

                                                            

(3)对比手法是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试举两例加以阐发。

(6分)

  答:

                                                            

(4)文章结尾说:

“只是村人每每途经,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你对村人斜视有何看法?

请结合文本简要阐发。

(7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逻辑 精于鉴赏 演绎 大汗淋漓

B.篱芭 博闻强记 忏悔 屠戮妇婴

C.机缘 短小精悍 潇酒 步履稳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