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9997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docx

施工电梯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附图1:

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

附图2:

施工电梯基础定位及后浇带移位图

附图3:

施工电梯3F穿小屋面位置图

附图4:

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支撑立面图

附件5:

SC系列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维护手册

附件6:

施工电梯回顶支撑BIM模型

附件7:

回顶支撑材料明细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工程由****投资开发建设,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

总用地面积:

26732.17㎡;总建筑面积:

180633.72㎡;地上建筑面积:

132726.29㎡;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停车库,地下建筑面积:

47907.43㎡;

本工程由地下二层、地上由5栋高层建筑、2栋商铺用房、幼儿园组成。

其中,8#、11#楼地上共44层,房屋高度为139.00m,采用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3.15m;9#、10#楼地上共38层,房屋高度为119.80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3.15m;12#楼地上共31层,房屋高度为98.05m,采用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3.15m;19#楼地上3层,房屋高度14.450m,采用框架结构;18#楼地上一单元3层,房屋高度14.450m、二单元地上2层,房屋高度12.350m,采用框架结构。

本工程高层部分基础8#楼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厚度为2100mm;9#、10#、11#、12#楼采用筏板基础,9#楼、10#楼筏板厚度为1600mm,11#楼筏板厚度为2100mm,12#楼筏板厚度为1400mm;纯地下室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0.000相当与绝对标高494.150m。

1.2参建单位

1建设单位:

****

2设计单位:

****

3施工单位:

****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

****

5地勘单位:

****

6围护设计:

****

7基坑监测:

****

1.3周边环境

地处成都市正南方向,天府新区中心城区内,成都五环路以外,北邻武汉路西段,西侧为规划道路(正兴41路),东临天府大道南段,南邻规划用地;旁边为蔚蓝阁A区工程。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含会审纪要)、勘察报告、围护设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及论证后的设计修改回复(若有)

2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93号令)》

2)《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GB/T26557-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5)《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3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文件

4施工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

5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标准、程序性文件等

6经批准的施工组织总设计

第三章技术参数

1施工电梯技术性能参数

本工程施工电梯拟采用四川建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SC200/200施工升降机,根据《SC200/200升降机使用手册》,见《附件5:

SC系列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维护手册》,施工电梯的技术性能参数如下:

项目

单位

参数

额定载重量

2*2000

额定安装载重量

2*1000

额定提升速度

M/min

36

最大提升高度

m

150

吊笼内空尺寸(长×宽×高)

M

3*1.5*2.7

电源电压

V

380±5%50HZ

电机功率

Kw

2*3*11

额定工作电流

A

2*3*24

启动工作电流

A

2*270

电源功率

KVA

2*3*13

标准节重量

KG

145

吊笼自重(含驱动系统)

KG

2*2000

整机自重

T

24.5

安全器型号

SAJ40-1.2(SAJ30-1.2)

2施工电梯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

SC200/200

吊笼形式

双吊笼

架设总高度(m)

142

标准节长度(m)

1.508

导轨架截面长(m)

0.65

导轨架截面宽(m)

0.65

标准节重(kg)

145

对重重量(kg)

0

单个吊笼重(kg)

1460

吊笼载重(kg)

2000

外笼重(kg)

1480

其他配件总重量(kg)

200

3楼板及电梯基础参数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楼板长(m)

8

楼板宽(m)

5

楼板厚(m)

0.16

楼板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N/mm2)

14.3

楼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t(N/mm2)

1.43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HRB40010@150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HRB40010@150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

HRB40010@150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

HRB40010@150

施工升降机基础长度l(m)

5.5

施工升降机基础宽度d(m)

4.4

施工升降机基础厚度h(m)

0.3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楼板长(m)

8

楼板宽(m)

5

楼板厚(m)

0.16

第四章施工电梯平面布置

主体结构及装修阶段施工时,垂直运输机械采用SC200/200施工升降机共5台(每栋各一台);垂直运输机计划安装时间为结构15层开始。

根据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10#楼施工电梯基础设置于地下室底板(方便地下室材料垂直运输),其他各栋施工电梯安装在地下室顶板,具体位置如下:

1)8、12#施工电梯中心位置距A轴2750,距22轴1750;

2)9#楼施工电梯中心位置距A轴4050,距24轴1900;

3)10#楼施工电梯中心位置距A轴2750,距10轴1800;

4)11#楼施工电梯中心位置距A轴2750,距20轴1750;

各栋施工电梯安装位置详见《附图1: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图2:

施工电梯基础定位及后浇带移位图》和《附图3:

施工电梯3F穿小屋面位置图》

第五章施工电梯基础施工

1基础的技术要求

施工电梯型号选用SC200/200,根据厂家提供的基础图纸,基础尺寸为4.4M×4.4M×0.30M(安装在顶板的施工电梯基础尺寸为5.5M×4.4M×0.30M),施工电梯基础底板配C14@180双向双层钢筋,砼强度等级为C30,整体浇捣。

具体详下图

2施工准备

1)绑扎好基础的钢筋,在基础内焊好避雷接地引下线,接地线采用一根1m长40×4㎜的镀锌与底皮钢筋焊接并形成一封闭,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螺栓、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2)混凝土浇筑前对施工人员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3)浇筑混凝土用泵管架、走道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4)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架加固情况。

5)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进行配料,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0mm左右。

7)预埋螺栓或预埋节的螺帽要用防水胶纸密封,防止混凝土进入而影响后续的安装工作。

8)控制好原材料的计量,搅拌台电子计量必须经法定的计量检测机构检测认可后方可使用,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3%;散装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2%;外加剂及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2%;水计量的允许偏差≤±2%。

9)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砂中含泥量: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

对于石子:

粒径、级配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石子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1%;

10)水:

施工用水采用自来水并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3混凝土浇筑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商品混凝土,固定泵管输送到施工基础。

浇筑混凝土时使用50震动棒,插入振捣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棒插入作用半径的1.5倍(50震动棒取5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施工时不留设施工缝。

混凝土施工时要随时检查预埋螺栓的位置及标高,严禁振动棒振捣在预埋螺栓或预埋底节上,待承台混凝土有七、八成干时,用木抹进行两次抹面,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微裂缝。

4混凝土质量要求

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5㎜,标高允许偏差为±5㎜,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2㎜,其中,中心1800mm×1800mm范围内基础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为1/5000。

5基础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内进行养护,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塔吊的安装施工。

6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

基础座或基础预埋件应全部埋入混凝土基础板内,并按规范做防雷接地。

基础施工时应认真校对基础及预埋件的轴线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mm。

要控制砼表水平度不得大于1/1000。

砼浇筑完毕后及时闭水养护,达到强度后即可安装双笼电梯。

7排水措施

施工电梯基础平面必须保证良好的排水。

按本工程情况,对基础找坡即可,不需要设置其他排水措施。

8加固措施

在施工电梯安装的范围下面采用钢管回顶支撑承担荷载,后浇带处利用原独立支撑系统钢管附加立杆(间距不大于700)。

由于有4台施工升降机安装在地库顶板上,须对施工电梯基础支撑系统进行计算,加固范围为5.6m*4.9m(计算范围为5.5m*4.4m),立杆搭设纵横间距0.7m*0.7m(计算按照0.8m*0.8m),步距1.5m(见回顶支撑立面图)。

计算按最大使用高度142m考虑。

具体尺寸见《附图4:

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支撑立面图》及《附件6:

施工电梯回顶支撑BIM模型》。

8回顶支撑材料用量

根据所建BIM模型进行材料统计,统计准确,能指导现场备料。

回顶支撑材料明细表

类型

长度

合计

木枋

50*100

4000

60

方管

50*100*5

6000

8

木模板

200*200*20垫块

72

钢管

3500

3500

72

钢管

5500

5500

27

钢管

6000

6000

24

人货梯

人货梯

1

十字扣件

十字扣件

432

顶托

顶托

72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1地面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高空作业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过,也不得在起重机的起重臂或正在安装的构件下停留或通过。

2构件安装后,必须检查连接质量,只有连接确实安全可靠,才能拆除临时固定工具。

3雨天和雾天不安排高空作业,必须进行时定要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坠措施;遇到六级及以上风时,必须停止高空作业。

恶劣天气后要对高空作业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修复和完善。

4重点把好高空作业安全关,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工作期间,严禁喝酒、打闹。

小型工具、焊条头子等放在专门工具袋内。

使用工具时,要握持牢固。

手持工具应系安全绳,应避免直线垂直交叉作业。

5吊装作业应划定危险区域,挂设安全标志,加强安全警戒。

6“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防护设施的到位,在防护不到位的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7施工电梯具体安拆过程及安全施工、使用要点见安拆专项方案。

第七章应急预案

1目的

为确保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地展开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生命安全风险。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由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

XXX副组长:

XXX

成员:

XXX、XXX......

XXX负责现场,任务是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

XXX负责联络,任务是根据指挥小组命令,及时布置现场抢救,保持与当地电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部门等单位的沟通。

XXX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做好当事人与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

XXX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负责保持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3应急措施

1)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移至安全地带。

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2)保持呼吸道顺畅,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清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

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

3)立即向当地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4)若有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量用干净的干布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

5)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

6)项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4应急物资

常备药品:

消毒药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颈托、止血带、担架、氧气袋。

5通讯联系

医院急救中心120火警119匪警110

XXX人民医院:

电话:

XXX

有关负责人电话:

XXX

项目负责人:

XXX电话:

XXX

安全员:

XXX电话:

XXX

技术负责人:

XXX电话:

XXX

6注意事项

1)应立即停止施工

2)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有关负责人。

3)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背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4)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第八章10#楼施工升降机计算书

计算依据:

1、《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8、《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9、《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14)

一、参数信息

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

SC200/200

吊笼形式

双吊笼

架设总高度(m)

142

标准节长度(m)

1.508

导轨架截面长(m)

0.65

导轨架截面宽(m)

0.65

标准节重(kg)

145

对重重量(kg)

0

单个吊笼重(kg)

1460

吊笼载重(kg)

2000

外笼重(kg)

1480

其他配件总重量(kg)

200

2.地基参数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kPa)

180

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

0.8

3.基础参数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承台底部长向钢筋

HRB40014@180

承台底部短向钢筋

HRB40014@180

基础长度l(m)

4.4

基础宽度b(m)

4.4

基础高度h(m)

0.3

二、基础承载计算

导轨架重(共需95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45kg):

145kg×95=13775kg,

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

Pk=((1460×2+1480+0×2+200+13775)+2000×2)×10/1000=223.75kN;

施工升降机自重:

P=(1.2×(1460×2+1480+0×2+200+13775)+1.4×2000×2)×10/1000=276.5kN;

P=n×P=2×276.5=553kN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承台自重标准值:

Gk=25×4.40×4.40×0.30=145.20kN

承台自重设计值:

G=145.20×1.2=174.24kN

作用在地基上的竖向力设计值:

F=553.00+174.24=727.24kN

基础下地基承载力为:

fa=180.00×4.40×4.40×0.80=2787.84kN>F=727.24kN

该基础符合施工升降机的要求。

四、基础承台验算

1、承台底面积验算

轴心受压基础基底面积应满足

S=4.4×4.4=19.36m2≥(Pk+Gk)/fc=(223.75+145.2)/(14.3×103)=0.026m2。

承台底面积满足要求。

2、承台抗冲切验算

由于导轨架直接与基础相连,故只考虑导轨架对基础的冲切作用。

计算简图如下:

F1≤0.7βhpftamhoam=(at+ab)/2F1=pj×Al

式中Pj--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Pj=P/S=553/19.36=28.564kN/m2;

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p=1;

h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h0=300-35=265mm;

Al--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4.4×1.575=6.93m2;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取导轨架宽a;

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

ab=a+2h0=0.65+2×0.265=1.18m

am=(at+ab)/2=(0.65+1.18)/2=0.915m

Fl=Pj×Al=28.564×6.93=197.949kN

0.7βhpftamh0=0.7×1×1.43×915×265/1000=242.717kN≥197.949kN。

承台抗冲切满足要求。

3、承台底部弯矩计算

属于轴心受压,在承台底部两个方向的弯矩:

M1=(a12/12)[(2l+a')(pmax+p-2G/A)+(pmax-p)l]

M2=(1/48)(l-a')2(2b+b')(pmax+pmin-2G/A)

式中M1,M2--任意截面1-1、2-2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任意截面1-1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a1=1.875m;

l,b--基础底面的长和宽;

pmax,pmin--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pmax=pmin=(553+174.24)/19.36=37.564kN/m2;

p--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1-1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p=pmax=37.564kN/m2;

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当组合值由永久荷载控制时,G=1.35Gk,Gk为基础标准自重,G=1.35×145.2=196.02kN;

M1=1.8752/12×[(2×4.4+0.65)×(37.564+37.564-2×196.02/19.36)+(37.564-37.564)×4.4]=151.933kN·m;

M2=(4.4-0.65)2/48×(2×4.4+0.65)×(37.564+37.564-2×196.02/19.36)=151.933kN·m;

4、承台底部配筋计算

αs=M/(α1fcbh02)

ξ=1-(1-2αs)1/2

γs=1-ξ/2

As=M/(γsh0fy)

式中α1--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α1=1;

1-1截面:

αs=|M|/(α1fcbh02)=151.93×106/(1.00×14.30×4.40×103×265.002)=0.034;

ξ=1-(1-2×αs)1/2=1-(1-2×0.034)0.5=0.035;

γs=1-ξ/2=1-0.035/2=0.983;

As=|M|/(γsfyh0)=151.93×106/(0.983×360.00×265.00)=1620.95mm2。

2-2截面:

αs=|M|/(α1fcbh02)=151.93×106/(1.00×14.30×4.40×103×265.002)=0.034;

ξ=1-(1-2×αs)1/2=1-(1-2×0.034)0.5=0.035;

γs=1-ξ/2=1-0.035/2=0.983;

As=|M|/(γsfyh0)=151.93×106/(0.983×360.00×265.00)=1620.95mm2。

截面1-1配筋:

As1=3848.451mm2>1620.954mm2

截面2-2配筋:

As2=3848.451mm2>1620.954mm2

承台配筋满足要求!

第九章安装在地下室顶板的施工升降机计算书

计算依据:

1、《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8、《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9、《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14)

一、参数信息

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

SC200/200

吊笼形式

双吊笼

架设总高度(m)

142

标准节长度(m)

1.508

底笼长(m)

4.5

底笼宽(m)

3.5

标准节重(kg)

145

对重重量(kg)

0

单个吊笼重(kg)

1460

吊笼载重(kg)

2000

外笼重(kg)

1480

其他配件总重量(kg)

200

2.楼板参数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楼板长(m)

8

楼板宽(m)

5

楼板厚(m)

0.16

楼板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N/mm2)

14.3

楼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t(N/mm2)

1.43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HRB40010@150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HRB40010@150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

HRB40010@150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

HRB40010@150

施工升降机基础长度l(m)

5.5

施工升降机基础宽度d(m)

4.4

施工升降机基础厚度h(m)

0.3

3.荷载参数:

施工荷载(kN/m2)

2

施工升降机动力系数n

2

二、基础承载计算

导轨架重(共需95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45kg):

145kg×95=13775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