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861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doc.docx

语文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月考doc

太原五中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0月)

高三语文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

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

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

“《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

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

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谧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

“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

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

事务繁杂。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笃:

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稼穑:

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耽玩:

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表:

表达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尔鲁钝之甚也甚矣,汝之不惠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

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

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3分)

(2)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3分)

(3)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

是非吾心所安也。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古意九首(其一)

唐·贯休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

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

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

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

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8.诗中“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温家宝总理最近引用过的诗句,请解释两句在诗中的含义,并对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

(5分)

9.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要写出两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乱石穿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在所选大题号后的□上打“√”作为标记。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

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

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

“该死的松鼠!

”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

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

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

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

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

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

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不要为明天忧虑。

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

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

主啊!

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

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

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

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

”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

“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

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

“你为什么这么问?

”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

”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

“不了,谢谢。

”我说。

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

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

这还没到半夜呢!

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

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

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

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

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

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一一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

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6分)

   ①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3分)

   ②我僵硬地笑了笑。

(3分)

 

(2)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5分)

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3)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

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以“树上的天使”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两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张昌华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

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黎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

旨趣在“以求知识为职志”。

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

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

“他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答:

“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云祥又问:

“他都有些什么著作?

”梁答:

“也没有什么著作。

”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

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

“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

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

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

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

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

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

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

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

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

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

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

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

此举虽招致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

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

出于他的声望,北大的学生为不失名师的教诲也来清华园听课。

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

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

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也不乏幽默。

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

“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

“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

”横批是“儒将风流”。

罗问作何解,他解释说:

“你在北伐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

又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

”这两副对联被传诵一时。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

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

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

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

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

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

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

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

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也说过: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

”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教学时采用的国文考试加试方式——对对子,以及在王国维去世时行三跪九叩大礼,都说明他的治学与人格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淫。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其实是襄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过谦之辞,并非诚心之言。

D.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E.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6分)

(3)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6分)

(4)你如何理解“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这句话?

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B.乾隆在下江南的途中,看到一些贫困的百姓不能自给,便慷慨施舍。

走一路,银子撒一路,因此在百姓的眼里,皇帝成了过路财神。

C.这几年来,我省重视道路建设,现已形成了纵横捭阖、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D.这次泥石流对他来说是晴天霹雳。

山脚那座造价不菲的豪华楼房,顷刻间变成了一堆一文不名的瓦片,令他悲痛欲绝。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3分)

A.春节、清明、中秋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谁又能否认它们不是饱含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呢?

B.有评论指出,从法理上说,中国渔民在自己的海域上从事生产活动,被日本海警非法抓捕,日方不仅必须立即无条件放人,还应当向中国政府道歉,并对被捕的渔民进行赔偿。

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克隆科学研究遭受了重创。

D.网上世博会()展馆直通车活动将于明日(9月27日)10:

00-16:

00抽取10名幸运网友,获得VIP通道进入西班牙馆的机会,还能享受激情西班牙晚宴,欣赏歌舞表演。

1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

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①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

②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

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

④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

⑤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

⑥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

A.①③②④⑥⑤B.③①⑤②④⑥C.④①⑤②③⑥D.④⑥③①⑤②

16.在下列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虚词。

(6分)

在传统的文本里,这些圣贤人物都居于高堂圣殿,神圣不可侵犯,(①)到了鲁迅的笔下,却全都回到了日常生活情景中,抹去了英雄的神光,还原于常人、凡人的本相。

(②),《奔月》不写射日英雄后羿当年的赫赫战功,(③)竭力写他功成名就以后,成为普通人的遭遇:

天下的鸟兽全被射死,再无用武之地,(④)整日为吃食而奔波,最后(⑤)“老婆”嫦娥(⑥)远走高飞。

先驱者的命运的思考与表现,发人深省。

17.为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我校政教处发起了一项“美化寝室,为寝室取雅名”的活动。

要求每个同学为自己的寝室取一个三个字的室名作横批,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要求内容文雅、健康,富有文化内涵。

同时写一副对联(30字以内,)贴在门的两边来解释室名的寓意,对联可以采用已有的古诗文或自己创作,但必须与室名相符合。

(5分)

横批(室名)

对联(解释)

六、作文(60分)

18.请以“播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太原五中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0月)

高三语文答卷纸

选择题(1—6题,13—16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得分

答案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3分)

 

(2)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3分)

 

(3)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

是非吾心所安也。

(4分)

 

8.(5分)

 

9.(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乱石穿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11.□12.□(选做题,请在所选题号后的□上打“√”作为标记)

(1)(5分)

 

(2)(6分)

 

(3)(6分)

 

(4)(8分)

 

16.(6分)

①②③④⑤⑥

17.(5分)

 

2010年10月月考答案

1.D。

不仅特指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还包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2、B。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3.A。

B国学在内涵上与现代学科体系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内涵上更丰富和广博。

C项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国学转型发展而来。

D既要分析、开放、前瞻,还要对国学心存敬意。

4、D(表,上书)

5、A(代词,如此,这样;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介词,用来C、动词,去,到D、介词,被)

6、D(赐给一车书,是指另一次上书)

7、

(1)《孝经》上说:

“(虽然每天)用牛、羊、猪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关键词“养”、“犹”、句意各1分)(3分)

(2)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

(关键词“道”、“悬”、句意各1分)(3分)

(3)现在(他)当了郡太守却(要用酒宴)为他饯行,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

这不是我心安的做法。

(关键词:

“贵”、“贱”、“岂……?

”、句意各1分)(4分)

参考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幼年名静,是安定朝郡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

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