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9408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1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新立镇气象灾害防御预案

(草案)

新立镇人民政府

(2011年5月25日)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响应和处置气象灾害,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榆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新立镇所处地理位置及防御工程措施的现状,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吉林省气象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榆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0]75)号,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3号)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乡村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预案内容

1.新立镇气象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

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气象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确定镇、村级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预报及时转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

2.本预案由新立镇政府编制,榆树市人民政府负责审批,市气象局备案。

3.预案有效期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2、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榆树年平均气温4.6℃,最高年份6.3℃,最低年份3.5℃,高低相差2.8℃。

7月份最高,为22.9℃,1月份最低,为-17.2℃。

温度极端最高气温35.9℃,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6℃,年平均相对湿度66%。

年平均降水量574.3毫米,最多年份788.3毫米,最少年份328.1毫米,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降水量为481.4毫米,生长季降水最多年份为691.5毫米,最少年份为270.6毫米,最大日降水量143.0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1425.6毫米,冬季降雪52.7天,最大积雪厚度37厘米。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6米/秒,八级以上大风年平均21.9次,5-9月为9.1次,累年最大风速22.3米/秒,年平均气压990.5百帕,最大冻土深度为181厘米,年平均日照2654.2小时,无霜期为144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度平均初日为5月2日,终日为9月29日,其间积温为2866.9度。

水文条件:

新立镇域有东西分二道河、卡岔河两系河流和座落于三岗马凤区水库1座,汇水面积5公顷,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气象灾害特点:

新立镇域有洪涝、冰雹、干旱等灾害。

2.1.2河流分布情况

新立镇域主要有两条河流,西部为卡岔河,东部为二道河。

两条河流旱季基本干涸,雨季(汛期)突降暴雨,降水量在70-120mm之间时二道河满溢、漫堤外泄,可致康甲南北双龙屯、梨树村前兴隆沟屯、莲花村莲花屯,近3000-5000公顷良田被水淹,房屋、道路被水毁,最严重的1992年造成这一区域绝收。

镇域东南部的马凤水库,强降雨(涝年头),汇水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旱季汇水面积2-3万平方米。

2009年上级投资200万元,对大堤迎水面用大方块石护坡和泄水闸门维修,提高了水库的安全系数。

由于水库建造年代久远,水库被淤泥基本淤平,致使库容水量少,突降暴雨,汇水面积增大,淹毁周边田。

因此,上级需增加投资进行清淤3-5米深,增加水库蓄水量,减少良田被淹面积,从而创造显着的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3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

新立镇地处松花江东岸,松辽平原腹地,基本为平原地貌,整个地形是南(三岗、柞树多为土包子地)北(青顶山海拔239.6米)两头略高,东(康甲、梨树)西(太平、永合、双于)部偏低,中间(大新街、新立、泡沿、保安、兴合、什家等村)为平川地,土质为黑土、肥沃,适宜玉米、水稻、大豆和蔬菜等连片栽种、生产和经营,基本是旱涝保收。

2009年6-9月整个伏天无雨,由于地板好加之现代科技和机械化发挥作用,使全镇粮食生产仍然夺取10.5万吨的好收成。

2.2经济社会情况

2.2.1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新立镇位于榆树市东南部,距榆树市区25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办事处(新立、泡沿、康甲、三岗、柞树、苇沟、永合、太平、双于、青顶、英咀、什家、保安、兴合、莲花、梨树、马九、大新街道),94个自然屯、111个村民小组和镇区7个街道居民小组,总人口55,688人,农业人口数49,379人,总户数13,872户。

2.2.2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

全镇有耕地面积14,900公顷,有玉米8,800公顷、水稻4,000公顷、大豆600公顷、薯类500公顷等主要作物。

全镇一村一品的园艺特产业发展强劲,珠葱大蒜复种大白菜2020公顷,大棚蔬菜1,850栋,日光温室大棚49栋,香瓜80公顷、梨果50公顷等特色经济作物。

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2,280个,其中,吉林茅酒企业、王国玉粮食收储、天成珠葱冷藏加工等民营企业带动镇区经济发展。

全镇商贸饮食服务业881户,实现总产值5,800万元、利润3,910万元;2010全镇经济总量(GDP)实现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500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7,400万元。

2.2.3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依据《新立镇“十二五”规划》,新立镇将在“十二五”创建“五大示范区”:

绿色认证大棚蔬菜种植区、商贸物流区、青顶山“农家乐”旅游区、青顶工业项目摆放区、精品鹿业示范区;做强做精“四项产业”即:

种植业做优、养殖业做大、民营企业做活、劳务经济做强;培育壮大“三个优势产业链”即:

以项目建成龙头,形成民营经济产业链;以绿色大棚蔬菜为龙头,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以特色梅花鹿为龙头,形成猪、牛等畜牧业产业链;率先实现“两个突破”即:

农民增收要有新突破、项目建设要有新突破,争取全镇经济总量和农民人均收入翻番。

2.3历史气象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区域内历史气象灾害情况,灾害类型及易发区

灾害类型:

冰雹、洪涝

灾害情况及易发区:

新立镇三岗村、康甲、梨树、什家、泡沿、莲花等地都不同程度发生过冰雹,康甲、莲花、梨树屯1992年发生过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危险点:

新立镇三岗、康甲、新立、梨树等中东部区域易发生冰雹灾害,康甲、梨树至莲花一线曾遭受洪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

2.3.2分析总结各类气象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冰雹即固体降水物。

冰雹是从强烈对流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是外层透明,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核心坚硬的固体降水,一般直径3-5毫米,小的如豌豆,大的似鸡蛋甚至有小碗口大。

冰雹常与雷雨、大风同时出现。

从早春3月到晚秋10月均可发生冰雹天气,但主要集中于4-9月。

其中以6月最多,5月次之。

冰雹多发生在午后13时—18时,这与午后气温高、热力对流增强、不稳定能量加大有直接关系。

洪涝灾害:

暴雨主要集中于6~8月中,其中以7月最多,占53%,8月次之占45%,6月最少仅占2%。

暴雨主要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

吉林东南部出现大到暴雨致使松花江水位上涨,致使康甲-梨树-莲花等低洼区域农田被淹,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如1992年。

2.4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2.4.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非工程措施现状

——组织建设。

新立镇成立防汛抗灾指挥部,指挥长由镇党委书记兼镇长陈学文担任,副组长由负责抗洪防汛工作的陈宏志担任,组员由各站办所及村总支书记等人员组成。

——防汛预案。

1.制作防汛预案;2.组建由3000民兵为骨干的抢险队伍,每个村常设5台抢险运料车;3.备足备齐30万只编织袋和1万只木桩及石料等;4.设抢险通讯组、救护组,联系转移安置地点等。

——防灾管理。

由镇防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建立与完善防灾各项制度与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左右成网、联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组织救援。

——防灾宣传。

即是向全镇各级组织和群众宣传防灾、保障民生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会议、“平安之声”大喇叭、板报、过街旗等进行宣传,使防灾工作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有组织、按计划、步调一致救灾,把灾害降到最低,使全社会稳定和谐。

——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现状。

新立镇政府建有气象观测哨(负责人肖方集),设新立村、青顶两处气象观测站,并配有防雹炮台、防雹炮等器具。

一旦危害天气出现,镇政府与另两处气象观测站及时通报情况,并第一时间汇报给镇主要领导,便于采取应急措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存在的问题

1.一线防灾人员对气象知识缺乏,对灾害气象积雨云形成、发展及危害性知识不全面。

2.在信息传递上,主要是全市信息通讯不畅,应全市联网,及时传递积雨云等危害天气情报。

3.市气象局在危害气象上应确定预报,及时传达。

4.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镇域内防雹炮数量较少,不能全面掌握域内的气象情况。

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立镇现有新立、青顶两处防雹站,其防控面约75平方公里,而新立镇幅员218平方公里,因此对积雨云等危害天气的防控存在盲点,建议增设防雹站1-2个,增大防灾控制面。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易受气象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地带;安全区是指不受洪水、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

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根据区域气象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气象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

3.2“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气象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气象灾害风险图,标示灾害危险区、安全区。

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填写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4、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指挥长:

陈学文

副指挥长:

陈洪志

组员:

马希权、田勤、雷中成、侯健、屈万库、

李青、李爽、艾久涛及各行政村书记。

指挥部所在地:

新立镇政府

4.2职责和分工

乡防汛指挥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和村组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村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

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等信息。

信息组:

负责对全镇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

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

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

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

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

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水管站:

负责水利工程的维修管理,初步制定度汛方案且上报审批;及时收集掌握“三情”,搞好情况综合汇报,做好抢险技术指导,为乡气象灾害防御部门决策当好参谋。

交管站:

负责所辖公路交通设施安全,超前调集般只停靠到指定的地点,信时抢修水毁公路,保证公路交通畅通。

派出所、交警:

负责维护山洪灾害发生期间社会治安和车辆调度,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电信所:

保证通迅畅通,加强通讯设施设备维修和值班。

民政所:

及时统计各种灾情数据,积极筹措各项救灾物资和资金,认真组织群众救灾和搞好灾后优扶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站:

负责做好灾区农业生产指导,适时调剂种子及其他有关生产资料的供应,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减少灾后损失。

林业站:

做好山洪灾害救灾所需木材的供应。

国土站:

抓好地质性灾害的防治、预测预报工作。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1、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分工,指挥长陈学文同志负责全镇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主管农业副镇长陈宏志具体负责全镇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

2、联系村(居)责任分工

杨喜田、马希权联系双于、梨树村;

张明仁、田勤联系大新、小新村;

王建中、雷中诚联系保安、三岗村;

陈宏志、侯健联系苇沟、青顶村;

王志新、屈万库联系什家、兴合村;

刘波、李青联系永合村;

周光、李青联系英咀村;

董大鹏、艾久涛联系太平、柞树村;

赵福元、孙国奇联系马九、莲花村;

邹立双负责联系泡沿村;

李俊超负责联系康甲村。

3,村级责任体系

(1)新立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2)泡沿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3)康甲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4)三岗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5)柞树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6)苇沟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7)永合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8)太平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9)双于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0)青顶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1)英咀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2)什家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3)保安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4)兴合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5)莲花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6)梨树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7)马九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18)大新街道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所

5、监测预警

5.1气象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5.1.1参照新立镇历史气象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当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新立镇可能发生气象灾害的临界指标值。

5.1.2根据历史水患灾害发生时二道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的二道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洪水灾害的主要依据。

康甲村,主要是雨层云和因积雨云连续降水和强降水而造成灾害,灾情比较严重的年份是1992年、2002年,半个小时内降雨量骤然达到200-250毫米,致使雨水淹没炕沿,平均在60-70cm,最深处可达2米。

5.2实时监测

5.2.1监测内容:

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5.2.2监测要求:

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3监测系统的设立:

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测量设施,拟定监测方式以及信息采集传输方式等。

5.3通信

5.3.1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

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电视、广播、电话、传真、Internet网络、语音查询、短信、数字式调幅无线电指挥系统、专用警报系统、锣鼓号等。

5.3.2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应的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

5.4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

气象预报、卡岔河、二道河河流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

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

5.4.2预警内容:

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5.4.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

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5.4.4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洪水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

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

(1)在一般情况下,气象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市气象灾害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市→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见图1)。

(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市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2)。

5.5预警方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报警器等);按照发生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

?

5.6预警信息处理办法

镇防御领导小组:

(1)在收到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处理办法:

黄色预警:

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防指副指挥上岗指挥;镇防指监测组、信息组投入工作,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

橙色预警:

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书记、镇防指指挥长上岗指挥;镇防指加强值班,监测组、信息组密切掌握情况,其他各应急组进入村组,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

红色预警:

将信息通知到村、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深入到各村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与市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

镇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自行启动预案,并设法从相邻乡村与市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

(3)与村组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

各责任人直接下到村组,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救灾。

村防御工作组:

(1)在收到市、镇信息后,处理办法:

黄色预警:

将信息及时通知至村主要干部。

村防御工作组指导员、组长及各成员上岗指挥;巡查信息员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巡查和信息联系;其他各应急队人员进岗待命。

橙色预警:

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队和危险区、警戒区内各农户,巡查信息队加大巡查密度和信息联系,做好人员转移等各项准备工作。

红色预警:

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队和危险区、警戒区内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2、与市、镇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

根据降雨情况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和各应急队、农户,各村自动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6、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

6.1.1转移人员

确定风险图中危险区内的居民为需要转移的人员。

6.1.2转移原则

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6.1.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

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基本在本村范围内转移。

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

6.1.4制作<<气象灾害防御明白卡>>和标示牌

明白卡的发放对象为危险区的居民,每户一张,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填卡,到5月25日止,新立镇已经发放明白卡600张。

在危险区重要位置制作警示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如下图。

XX河流洪水灾害防御危险区警示牌

范围:

村组户人口

转移路线:

安置地点:

责任人:

电话:

监测员:

电话:

预警员:

电话:

预警信号:

手机短信---电话----有线电视----村广播----铜锣

6.1.5安置方式

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两种安置方式,控制在本村范围内,以利于安置人员正常生活和便于指挥。

集中安置是指安置在村部或学校,分散安置是采取一对一的安置,每一农户安置户不超过二户。

6.1.6应急措施

当交通、通讯、电力中断时,启用应急预案,以村(组)为单位,根据简易观测设备雨量值和水位情况,预警员鸣锣示警,党员干部奔走相告,附近农户相互转告紧急转移到安置点。

6.2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市、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必须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

7、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准备

7..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7.2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水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8、保障措施

8.1事前检查

汛前,市、镇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气象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宣传

利用广播、标语和电视对流域内居民宣传气象灾害的有关知识和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张贴气象灾害防御挂图。

使流域内群众具有安全意识和避险常识。

对全乡的气象灾害指挥系统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和预警人员进行1次气象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时刻准备抢险救灾。

全乡6个重点村树立警示牌,宣传栏中必备人员转移安置图等内容,每一危险区农户发放<<气象灾害防御明白卡>>,警钟常鸣。

8.2.2实战演练。

以村为单位对全镇18个村相关区域群众进行实战演练,使每位群众清楚自己的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即使在电力、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不乱阵脚,安全转移。

8.3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特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汛期和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各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纪律:

1、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6月1日至9月30日),确保通讯畅通。

2、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

3、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

4、暴雨天气,镇党政主要领导、驻村干部和村指挥所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5、严格执行病险水库山塘控制蓄水,一天一巡坝,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坝制度。

6、暴雨天气,洪涝灾害重点防范区居民做到日不入户,夜不入睡。

8、洪涝灾害重点防范区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水库防汛避灾演练。

9、气象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做到进村、入户、到人。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