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077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詹天佑》.docx

小学语文《詹天佑》

备课人

课题

《詹天佑》

课型

阅读理解

课时

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4.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难点

1、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预设教学过程

补充与修改

课前一分钟演讲。

一、交流揭题

1.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二单元,还记得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是什么吗?

——祖国在我心中。

2.还知道了什么?

师:

了不起,你关注到了学习要求,一起来读一读。

总结:

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贴:

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贴: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揭题:

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詹天佑是谁?

──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

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

(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

(一百多年)

对于京张铁路来说,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

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4.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

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

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梳理文章脉络:

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3.学生读后交流。

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和写法。

我们一起来写三个。

完成基训。

三、品读课文感知“杰出”。

品读:

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

(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

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

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

(指名回答)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

(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

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

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

齐读“我们的工作……”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

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

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

教师追问: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

(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

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

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

指名读──齐读: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

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四、阅读,体会写法。

基训19-20页

五、小结。

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

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跟随作者一起去熟悉-詹天佑。

作业设计

必做:

1、自主作业第一页2、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选做:

读自读课本第二单元课文

板书设计

接受任命毅然

勘测线路一丝不苟、作风严谨

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爱国杰出

开凿隧道

八达岭中部凿井法

设计“人”字形线路

课堂生成与反思

 

备课人

刘杨梅

课题

《詹天佑》

课型

阅读理解

课时

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回顾课文,学习作者运用关键词句来表情达意,进行小练笔。

重难点

小练笔,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小组合作

预设教学过程

补充与修改

课前一分钟演讲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的主要事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课文。

二、研读:

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

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平静?

(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静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

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3、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

退缩了吗?

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5.引读:

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

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

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板书:

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

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

这是危难中的奋进!

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

(齐读最后一段。

三、究读:

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是啊,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语重心长地)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

四、回顾写法,小练笔。

1、指导写法。

联系课文内容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写出自己对詹天佑的敬佩,向他学习的决心。

了解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的主要事迹,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个词、哪句话相照应?

体会理解照应手法的运用。

总结追问:

这篇文章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来表现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却用了很大篇幅写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这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通过设问,让学生反顾全文,思考和理解写人写事的文章与历史背景和当时情况的密切联系。

这篇文章写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写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更能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显示中国人民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国的事情办好。

同时,使学生读了这篇文章,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把我国建设得繁荣昌盛!

再让学生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课文中还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请大家再读这些语句,学习课文中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在以后习作中运用。

站在詹天佑铜像前

师:

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

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

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

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当我们来到青龙桥车站,面对詹天佑的铜像,你心里会想什么?

你会对詹天佑说什么……

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

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

2、自由写作

3、全班交流

五、拓展升华

1、一位外国来宾竖起拇指夸奖:

“詹总办匠心独运,真了不起,令祖龙望而夺气。

”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昏过去的。

2、施工时,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迁到南口,八达岭隧道8个月打通,花时极短,整个工程原计划6年完成,结果4年就竣工了,总费用只用了外国承包商索要价的1/5,为政府节约白银28万两。

 因此说这条铁路修筑成功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今天的外国朋友看到这伟大工程“赞叹不已”。

 

作业设计

必做:

布置综合性学习:

搜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选做:

阅读自读课本第二单元中的文章。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挠勘蔑凿隧

写作方法

站在詹天佑铜像前

课堂生成与反思

 

备课人

刘杨梅

课题

《怀念母亲》

课型

阅读理解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预设教学过程

补充与修改

课前一分钟演讲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单元导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祖国在我心中)

这个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呢?

一起读一读。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学习要求,一起来学习第六课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本文作者是季羡林介绍季羡林

怀念母亲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

(指名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

课文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读

(一)品读怀念“生身母亲”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身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画出来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生交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翻来覆去,辗转反侧,最亲最爱的母亲去世,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如此痛苦不堪?

六岁离家

临死前没能见母亲一面

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实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

接着交流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是啊,正如作者自己所说: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给作者带来多大的伤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

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时,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能不让作者悔恨、难过?

带着这种感受读这句话。

(二)研读思念“祖国母亲”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

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自由朗读3——6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边读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母亲与生身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两者同样重要。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和“甜蜜”是不是矛盾?

你怎样理解的?

此时,他想到了什么?

在这个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这种甜蜜的凄凉。

一个“糊”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

当你的梦破碎时,你的心情会如何?

(难过、伤心)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出示寻梦原文

整整八十年啊,八十年过去了,季老先生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母的清晰的面影。

最后得到的却依然是——齐读。

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多么让人心酸,多么让人心碎。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

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写法?

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情感,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

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播放歌曲)

唱完这首歌,谈感受

每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忘了“我的中国心”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堂生成与反思

 

备课人

刘杨梅

课题

《彩色的翅膀》

课型

阅读理解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3、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3、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预设教学过程

补充与修改

课前一分钟演讲

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同学们,你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立、快速地阅读课文,扫清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基本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课文语境,同桌谈论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沉闷发愣端详水落石出碧空如洗安居乐业

3结合课文内容,找出下列词语的进一次或反义词

找近义词:

晃荡观察端详残存

找反义词:

沉闷特别公开

4、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示:

战士回家探亲,带来一纸箱小昆虫;小高带来小昆虫的原因(或小西瓜的不平常来历);蝴蝶现身海岛,表达战士心愿

三、点拨导读,侧重领会

1.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

小高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

个纸箱子?

小高是在什么情况下“紧紧地抱着”这个纸箱子的?

当我迫不及待地追问纸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他告诉“我”是小昆虫后,“我”为什么不相信?

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想?

为什么?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再次体会小高当时的心情

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然后思考:

①“我”为什么称这个晚会为“特别的晚会”?

②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了什么?

③战士们是怎样品尝西瓜的?

他们在细细端详,细细品味西瓜后,为什么会觉得“好像有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3、重点学习:

“我们在这里安了家,扎下了根,将来要种更多的蔬菜和瓜果,光靠人工授粉怎么忙得

过来?

我在码头上等船,就抽空捉了些小昆虫带回来”接着他告诉我,晚饭以前,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不过也难说,它们未必像我们这么自觉岛上的环境和条件,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它们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4、在反复指导朗读这段后,讨论:

5、①岛上的战士为什么称小昆虫为“小精灵”?

6、②“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

小昆虫“安居乐业”具体是指什么?

小高要让小昆虫在岛上安居乐业,表达了小高什么样的心愿?

练习用“安居乐业”说一段话

7、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

膀”里面包含着什么意思?

你从这句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的结尾,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自主练读,积累感悟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请同学帮帮你,看你读得怎么样?

还需要有哪些提高?

也可以谈谈你对课文中哪些句子的独到体会,看看你讲得是否有道理,让同学来评判评判还可以把你觉得最值得记忆的句子快速地记忆下来,能够仿写一段话,那就更好了

五、拓展阅读

阅读语基我能拓展《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1)自由读文章,不会的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文章,画出好词佳句

(3)完成后面的习题

作业设计

业设计:

必做:

1.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访问周围的人,请他们讲讲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还以请他们谈谈感受。

收听广播或收看影视中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内容,参观家乡建设新成就。

选做: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纸箱子→尝瓜会→小蝴蝶

疑问→解疑→安居乐业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改造海岛)

课堂生成与反思

 

备课人

刘杨梅

课题

中华少年

课型

拓展阅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回顾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3、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重难点

小练笔,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

引导法

预设教学过程

补充与修改

课前一分钟演讲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怀念,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课文,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二、小练笔

1、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

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2、自由写作

3、全班交流

三、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总结: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四、引入8、中华少年

1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

“(读课题)中华少年”

五、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