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893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_________)

A.清净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以德治民

2.《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

“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_________)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3.两汉时期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官之任用,“不考人才专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碟”,“家之婚姻,必由谱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_________)

A.家谱是由政府纂修的

B.家谱具有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

C.家谱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D.“三纲五常”是修谱的宗旨

4.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5.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_________)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____________________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6.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

该思想是:

(_________)

A.心学_________B.理学________C.阴阳五行D.佛教

7.“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

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

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

”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_________)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C.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8.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日是;宋人日非,今人亦曰非”。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

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

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

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

9.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_________)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10.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_________)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1.法国作家雨果曾说:

“像印刷术、火炮……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造成中国这种停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A.统治者不重视影响科技推广

B.小农自然经济形态相对落后

C.民风纯朴崇尚自然排斥机巧

D.封建迷信和守旧势力极力阻挠

12.书法界一直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

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讲究的是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重意境表达。

这种追求的社会土壤不包括:

(_________)

A.晋宋相似,宋人刻意比附

B.北宋重文,文人地位提高

C.城市繁荣,市民审美多元

D.理学兴起,文人看重修养

13.下图是经典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笑容可掬,由图集中反映出这类中国年画的基本特点有:

(_________)

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②活泼热闹,重吉祥、喜庆③饱含乡土气息表现美好愿望④具有浓郁宗教色彩

A.①②③________B.②③④_________C.②③________D.①③④

14.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

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

能得胡适如此评价的中国文人当是:

(_________)

A.施耐庵______________B.蒲松龄________C.吴敬梓________D.曹雪芹

15.苏联从1952年起为配合国际和平理事会发起的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活动,开始发行包括文学家在内的外国名人邮票。

下图是1958年在苏联邮票园地亮相的中国文化名人关汉卿,对他的盖棺论定,最贴切的是:

(_________)

A.“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B.“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

C.“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D.“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16.“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哥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

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

(_________)

A.“格物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知识即感觉”

C.“因信称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知识即美德”

17.苏格拉底认为: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___)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8.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

“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又强调“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他这样说是因为:

(_________)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19.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上述历史现象:

(_________)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20.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

“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

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

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

”这表明卢梭:

(_________)

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要求实行均贫富

21.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

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2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_________)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_________)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4.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

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_________)

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强调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C.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D.认为理性会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25.“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

”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_________)

A.文艺复兴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B.宗教改革运动

C.科学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D.启蒙运动

二、综合题

26.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