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167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docx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剖析

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

  2015年度辽宁省公务员录用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已经正式发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仍然跟以往一样,全部为客观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行测的五大模块及考试重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题型跟以往相比没有变化,总体来看,仍然侧重考查考生对词语、语句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以及对文段主旨、作者意图的总结概括能力等。

  片段阅读部分,近几年考试大纲列举的例题均为意图题,由此可见,意图题为考查的重点,考生需要注意。

  逻辑填空部分,由大纲例题可知,仍以考查成语及实词的辨析为主,因此,在备考过程,要注重成语的积累,并且练习结合语境对实词进行辨析。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

大纲中介绍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但根据近两年的命题趋势,数字推理可能不会考查,主要侧重考查数学运算。

  数量关系部分的例题,初看像是方程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可以运用数学简便思想解决的问题,即鸡兔同笼。

这就告诉我们各位考生,数量关系的考查基本都偏重于技巧型,短时间内是可以做答的,如果一定时间内没得到答案,则是方法选择不正确,如若不会,那么可以选择适度放弃。

  (三)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题型没有变化,主要包括: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

相比之下,逻辑判断是题型中的难点,根据以往的命题趋势,削弱型和结论型题目是考查的重点。

  图形推理部分,根据大纲描述,要求考生选出与给出图形规律相符的一项,因此,图形常考的规律必须掌握,例如大纲例题中考查的旋转,是重要规律之一,考生要熟练掌握。

  定义判断部分,大纲描述为“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由“严格依据定义”一句可以看出,定义判断弱化了我们的知识背景,在选择答案时不应代入任何生活经验,只需严格依据定义即可。

  类比推理部分,要求选出与题干逻辑关系最贴近或相似的词,由大纲的描述和例题可知,在辽宁省公务员考试中,这部分仍侧重考查两词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要求考生对逻辑关系了如指掌。

  逻辑判断部分,大纲描述中有“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一句,因此考生不能根据自身知识或经验质疑题干的陈述,要假设其是正确的,运用逻辑推论选择答案,否则会陷入误区。

大纲例题为削弱型题目,这一题目是历年考查的重点,绝不能忽视。

并且,提问方式为选择“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因此可能会出现选项之间程度的比较。

  (四)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关于资料分析,除了考查常规数学查找,随着近年来考试难度的增加,查找题偏重于考查二次条件的获取,而计算题的技巧性和简便性日益凸显。

  (五)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二、行测的十大题型

 

  行测宏观上分为五个模块,而微观上包括十大题型。

每一个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技巧,考生需注意区别,并有针对性地复习。

  

(一)片段阅读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报考者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二)逻辑填空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报考者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入空白处。

  (三)数字推理(选考)

  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但是近年来不作为考试题目出现在试卷上,考生可稍作了解,不做深入分析和掌握。

  (四)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五)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六)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七)类比推理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八)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九)资料分析

  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然后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答案的能力。

  (十)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三、历年考试重点列表

 

  纵观历年大纲与考试题来看,我们并不难发现,随着考试稳定性的不断增强,考试大纲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而真正能引导考生复习和掌握知识方向的,非历年真题莫属。

比如在2014年的辽宁省考当中,图形推理部分出现了一道分组型题目,这是之前省考从未出现过的,但却是历年国考考查的重点,这意味着省考的命题规律越来越趋于国考。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研读考试大纲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历年真题摸索新的考试重点。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20题)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

内容繁杂,更新速度快,内容时效性强,复习耗时长、收效慢。

普通考生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只需将下列重点内容做一遍梳理即可。

如果学习其他部分比较疲惫了,可以做一遍历年常识真题,放松一下大脑。

希望冲刺高分的考生,可以阅读《半月谈》时事政治部分、《中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手册》《学生常用法律法规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等书籍以拓展知识面,其他书籍的实际作用则不大。

 

  一、法律基础知识(2至5题)

 

  1.宪法

  2.行政法(含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

  3.治安管理处罚法

  4.刑法

  5.民法(含民法通则、物权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等)

 

  二、党史国情(1至3题)

 

  1.党的重要会议

  2.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3.前沿政治思想

  4.国家发展战略

 

  三、经济常识(2至3题)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财富分配方式

  4.价格理论

  5.常见指标系数(GDP、CPI、基尼基数、恩格尔系数等)

 

  四、文化常识(3至5题)

 

  1.文学常识

  2.文化遗产

  3.自然地理

  4.人文地理

  5.哲学思想

 

  五、科技常识(3至5题)

 

  1.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发明

  2.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发明

  3.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发展历程

  4.物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5.生物常识(人体奥秘、物种进化)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40题)

 

  这一部分以良好的语文功底为基础,但仅有语文功底仍然远远不够。

在逻辑填空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

每组词语都有填入空白处的理由,语法上均无错误,弄得考生十分“纠结”。

它的技巧性很强,几乎全部需要通过对命题思路的准确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答案,一些书籍中给出的所谓“词表”有一定误导作用,实际帮助不大。

另外一种题型是片段阅读,它本身包含10种小题型,选项迷惑性强,难度较大。

言语部分共有40个题目,考生的目标正确率应当在80%以上,即做对32个题目。

这一部分不宜使用题海战术,建议“精做”经典真题,通过深入分析命题原理来提高解题能力。

 

  一、逻辑填空(20题)

 

  1.避免语感干扰

  2.特征关系与形容词(12至14题)

  3.关联词与行文逻辑(4至6题)

  4.词语的习惯搭配(2题)

  5.近义词的取舍标准

 

  二、片段阅读(20题)

 

  1.主旨题(4至6题)

  位置查找法、主题辨认法、标志词法、地位比较法、成分排除法、总结作用法

  2.意图题(6至8题)

  核心话题法、观点态度法、对策建议法、逆向标题写作法

  3.寓言理解题(2题以下)

  4.标题选用题(1题以下)

  5.语句填空题(2题)

  6.行文推理题(1至2题)

  7.语句排序题(2题)

  8.词语理解题(1题以下)

  9.细节结论题(3至5题)

  代入排除法、去同存异法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10题)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

题目数量少、分值大,知识点数量庞大,考点偶然性强——很多考点都是隔年出现,很难预测考试重点,因此,它带给考生的印象是:

想紧紧抓住,却悄悄溜走。

数量关系复习要紧紧抓住两个字:

务实!

一是要对数学基础知识做系统掌握,二是要实实在在的去做题、去磨练,千万不要在所谓的技巧学习中迷失了自己。

另外,上考场答卷时,建议尽量不要先做数量关系,容易得不偿失。

 

  一、数字推理(不做重点)

 

  1.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

  3.多级数列

  4.多重数列

  5.递推数列

  6.幂次数列

  二、数学运算(10题)

 

  

(一)经典解题技巧(3至5题)

  1.代入排除思想

  2.整除倍数思想

  3.奇偶特性思想

  4.赋值思想

  5.极端推理思想

  6.十字交叉法

  

(二)方程与不等式(2至4题)

  1.方程思想

  2.不等式思想

  3.和差倍比问题

  4.鸡兔同笼问题

  (三)行程问题(1至2题)

  1.简单行程问题

  2.相遇与追及

  3.相对速度问题

  4.钟表问题

  (四)工程问题(1至2题)

  1.多人合作问题

  2.轮流完工问题

  (五)计数问题(2至3题)

  1.容斥原理

  2.排列组合

  3.概率问题

  4.抽屉原理

  (六)比例问题(1至2题)

  1.浓度问题

  2.利润问题

  3.牛吃草问题

  (七)几何问题(1至2题)

  1.几何长度

  2.几何面积

  3.几何体积

  4.等比放缩

  5.割补平移法

  6.植树问题

  7.方阵问题

  (八)趣味杂题(1至3题)

  1.年龄问题

  2.比赛问题

  3.统筹问题

  4.星期日期问题

  注:

数量试题中,一个题目常常含有多个考点,考生需要综合运用。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30题)

 

  这一部分是行测中题型数量最多的,也是提高分数最容易的部分,它有一个通俗的名字——逻辑。

它几乎全部考查纯逻辑思维及其生活化表现,需要一定的逻辑基础知识才能够解题,壁垒性较强,是典型的“会而不难、难而不会”的题型。

它的题目数量仅次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考生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图形推理(6题)

 

  1.直推型(1至3题)

  位置类、样式类、数量类、特征类、求同类

  2.对比型(1至2题)

  3.空间型(1至2题)

  折纸盒类、工程制图类、三视图类

  4.分组型(1至2题)

  5.九宫格型

 

  二、定义判断(8题)

 

  1.单定义判断(6至10题)

  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

  2.多定义判断(3题以下)

 

  三、类比推理(8题)

 

  1.逻辑关系(2至4题)

  2.社会关系(1至2题)

  3.文法关系(1至2题)

  4.常识关系(1至2题)

 

  四、逻辑判断(8题)

 

  1.直言命题(1题)

  2.假言命题(2至4题)

  3.选言命题(1至2题)

  4.联言命题(1至2题)

  5.削弱论证(3至5题)

  简单归纳、科学归纳、统计归纳、对比归纳、类比推理、穆勒五法

  6.加强论证(3至5题)

  建立联系、排除他因、佐证有效性、提供前提假设、提供新论据

  7.解释原因(1至2题)

  8.细节结论(1至2题)

  9.常见谬误(1至2题)

  极端假设、无根据比较、偷换概念、转移话题、以偏概全、违反推理规则

  注:

逻辑试题中,一个题目常常含有多个考点,考生需要综合运用。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20题)

 

  这一部分是重要的拿分项目,它的难度不高,但分值却是最高的。

在言语和逻辑的基础地位稳固的前提下,资料分析就成为了考试成败的关键。

试题构成为:

1道大题=1段材料+5个小题,一共4道大题,共20个小题。

通用的做题步骤是:

第一步,读设问,明确未知量;第二步,看材料,查找数据,列算式;第三步,计算结果,一般通过估算简化计算过程。

对资料分析来说,最重要的能力莫过于列式和计算这两个,考生应当对基础知识做重点学习,并通过自我训练提高速度,它适合运用题海战术提高成绩。

 

  一、审题与列式

 

  1.统计术语

  2.计算公式

 

  二、查找数据

 

  1.表格型材料(1至2个)

  2.文字型材料(2至4个)

  3.图形型材料(1至2个)

  4.综合型材料(2至4个)

  注:

资料分析的材料往往是综合型的,即含有表格、文字、图形的复合型材料。

  三、精算与估算

 

  1.精算方法

  2.截位法

  3.首数法

  4.尾数法

  5.乘除转换法

  6.百分数转换

  7.分数比较差分法

  总体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大纲内容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但实际考试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创新的题型,是以往没有考查过的,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遇到新考点时,考生不必紧张,只要复习得全面充分,对命题者的思想研究得深入透彻,就一定会有效规避题目陷阱,无论是已有考点还是新考点,都要以平常心对待。

科信教育在此希望各位考生有效地利用考前复习时间,最后在考试中金榜题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