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7721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人格化导读.docx

资本人格化导读

向大家推荐我的专著《资本人格化》——

 

资本人格化

——论自由市场制度的精髓及其界限

有一位大学生在网上看了我的文章,向我写信,说希望系统学习一些关于经济学的知识,让我推荐一本书。

我很高兴,我说我向您赠送一本我的专著《资本人格化》,可能会对您有帮助。

这位同学收到我的书,三天以后就给我回信,说书看完了,然后向我提了一大堆的问题。

说资本人格化会有什么后果?

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耗散结构,那这个世界以后会怎么变?

社会是不是会越来越不稳定……

看了他的提问,我很伤心,虽然我还是打起精神一一回答他的问题。

但我在心理却暗暗下了决心,我以后再不轻易向人赠送我的书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本书不是一份快餐。

它耗费了我十七年的心血,而且全部是原创性的思考。

在这十七年中,我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走过了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到弗里德曼、哈耶克等几代经济学家,在几百年历程中所走过的路。

而且最后,我因为利用普利高津、哈肯的研究成果,把经济系统放到资源环境系统的子系统来研究,找到了分工的原因是因为能源的推动!

这已经大大超越了斯密的境界。

杨小凯研究了那么久的分工,搞了一个“超边际分析”,但在我看来,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分工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解释分工一定要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耗散结构理论。

因为前者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可逆的逻辑体系,后者才是一个真实的、不可逆的实证体系。

这些深奥的东西,我都把它说成浅显的语言,让高中生都能读懂。

但绝对不是说,这本书让一个高中生读一下,三天之后就能懂了。

不是的,真正理解这些东西,至少要三年甚至是十三年或者三十年,而且必须是锲而不舍的持续的思考。

我在1990年提出“价值场论”,那时候我刚刚二十岁,一个澎湃奔腾的头脑,那天晚上十点多钟,我突然看到(在头脑中)一个农民在推着一辆三轮车去卖菜,我问自己,他为什么要去卖菜?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

价值?

价值场!

我突然想到了“价值场”这个词!

我想到这位推车卖菜的人身上,有一种超越人类意志的力量在推动着他!

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写作《系统进化与价值场论》,常常晚上四点钟爬起来,把在梦中所想到的事情,写在稿子上。

一共大约写了五万多字,手稿写完以后,我把稿子打印出来寄给了几位学者,大约半个月后,我收到了好几个人给我的回信。

我也因此认识了我的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沈华嵩先生。

沈先生对我的“价值场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说“您年轻有为,持之以恒,必有丰硕成果”。

我也很沾沾自喜,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说,我写的东西得到了权威们的高度评价。

一年以后,我去北京拜访沈老师,聊天中说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我突然感觉到,我所提出的“价值场”可能与斯密的“手”是同一个东西!

我很沮丧!

看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发现的东西,两百年前就有人提出来过。

但是后来,我陆陆续续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发现了价值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致的,它就是“时间之矢”!

当我找到价值场和“时间之矢”之间的同一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境界肯定超越了斯密。

因为“时间之矢”,正如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所阐述的,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学的内容,它已经是整个宇宙的最普遍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最高境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仅次于上帝的统一”。

我下半辈子要完成的《时间的方向》,还是有着“价值场”的影子。

从二十岁到四十岁,我好比是做了一次环球旅行,但我发现,我依然还是停留在原点。

所以,我写在《资本人格化》里面的许多东西,绝对不是一份快餐性质的东西,而是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去慢慢咀嚼的东西。

我现在能写那么多的博客,我能在美国人发起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时候,一开始就看到问题,主要得益于我这十七年的原创性的思考。

而这些思考的成果,全部积淀在《资本人格化》这本书中。

我现在把这本书奉献给我的读者,我希望能有人参透其中的一些奥秘。

参透到了一定程度,那么,他们也能和我一样,一眼就识破美国人的种种伎俩,而且想出有效狙击的方法。

那样的话,哪怕我遭遇什么不测,后来者也会具备和美国人博弈的能量。

美国人是很厉害的。

在这次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尽管我看穿了他们很多的把戏,但毕竟我还是后觉者,而他们是操作者、策划者。

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机会证明我比他们高。

虽然我向国家领导人提出过“锁定储备换石油”的建议,可能对美国人构成致命打击,但这毕竟只是“可能”,没有成为实证。

所以,较量,还任重道远。

我希望我的读者能善待我这本书。

我这本书在出版的时候,历尽屈辱。

我花了两万三千块钱,当时是我全部的积蓄,送给出版社。

出版社答应给我印五千册,结果只印了四千册。

也没有退钱给我。

当我向他们提出,可不可以对我的书作一下宣传的时候,他们张口说那要再交五万块钱。

我说我的书是非常有价值的,那位编辑说了一句让我现在都恨得牙根痒痒的话——“每位作者都说自己的书有价值”——我被梗了个半死。

真是应验了老子的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的表白,在这位编辑的眼里,连狗吠都不如啊。

现在大家能够理解,为什么我向那位大学生赠书之后,他的反应让我很受伤。

我费了大半生心血的东西,被人家三天看完就扔到一边去了。

我突然想到了宋祖德讲的一个故事,说娱乐圈多么肮脏,点了几个超级老色鬼的名字,然后说到了周星驰和黄圣依,“……黄圣依拍完《功夫》,紧着就接拍祖德的《天堂的眼睛》,在剧组时她亲口向祖德哭诉,她于哪一天被送到哪个酒店的哪个房间,推门进去,周星驰正等着她……虽然那不是黄圣依的第一次,但她说,周星驰的粗暴让她痛不欲生……”

我现在理解这种痛苦,一个女孩子守望了一辈子的青春,被人粗暴占有之后,马上弃如敝履,那是多么的愤怒和受伤害。

当然,我这个比喻不恰当,我不能把我的读者和“老色鬼”联系起来,这非常不敬。

请大家见谅。

我只是希望大家能看重我这本书,有时间看一看,没时间放一放,如果遇到有缘人,这本书可以发挥价值。

下面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阅读这本书有帮助。

 

一、关于耗散结构

人要吃饭才能生存。

为什么人们把职业称为“谋生”?

谋生,就是谋求生存,“生存”是什么?

生是动力,是能量,存是存在,动力与存在不可分割,没有能量,就会死亡,不再存在。

这个世界是一个能量耗散的结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能量的,能量是不断耗散的。

这比唯物辩证法“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句话的描述更有质感,因为“能量的耗散”指出了运动的方向。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时间之矢”。

“人”本身作为一个耗散结构,谋生是它的本能。

对能量,对负熵的追逐,也是人的本能。

人为财死,并不是人为了财要去死,而是说,人为财,一直要“为”到死。

因为你活着就需要资源(财)的支撑。

这是对人性的认识。

但是要避免误解,把人性解释为极端利己。

极端利己是一个衰败的表征。

健康的“为财”,应该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二、关于自由秩序

“谋生”会形成自发秩序。

大家都去“谋”的过程中,会自发地联合,形成分工协作,表现为宏观的秩序。

我举了旋涡的例子,来理解经济系统的宏观秩序。

水分子是微观个体,为什么会形成“旋涡”这样比自身尺度大上几亿倍的宏观秩序?

首先是自发涨落、试探,然后是能量的催化下,加速。

没有生命的水分子,能够“发现”,以旋涡的形式联合起来运动,能够形成最大的速度,加速水流的下泄!

大家想想,如果没有旋涡,水分子加速的路程是不是要短一些?

旋涡让水分子不断旋转,得到最大的加速,可以使得水的下泄达到最快!

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能量!

能量的加速,自催化,是经济系统形成分工协作的原因!

三、关于自发演变

赚得到钱的就是好猫。

如果不加限制条件,那这句话是不对的,如果你用下流手段去挣钱,那人类会完蛋。

但如果说“赚得到钱的不是好猫”呢?

如果用正当手段挣钱,譬如养鸡,你说养鸡专业户赚得到钱,那就不是好猫?

那更不对。

挣钱,是消费者对生产者的“自发鼓励”。

经济系统必须有这个自催化的机制,才能形成自发秩序。

自由秩序的关键,是消费者通过货币投票,来鼓励或淘汰经济系统的行为,使其提高效率,锁定资源,变得有利于大众生存。

货币是一种相当于能量的“负熵流”。

货币投票,与旋涡的自催化,有着惊人类似的地方。

了解这个经济系统自发演变的内在机制,非常重要。

这样才可能谈得上对经济的驾驭。

知道了经济系统自发演变的内在规律,我们才能采取措施趋利避害,防止对游戏规则的破坏,防止对“猫论”的滥用。

自由秩序的局限,是资源的限制。

资源是决定性的力量,资源的局限决定了自由的局限,也决定了文明的寿命。

获得资源,需要核心竞争力为依托。

资源竞争充满博弈,需要竞争者为之付出全部的能量。

四、关于货币与货币现象

货币是一张借条,是一张有方向的借条,它是一种负熵流,能够催化经济系统的秩序。

货币以“超循环”的方式在经济系统内流动,但与货币的循环不同,资源的消耗却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货币是借条,是央行的负债,这一点能很好解释通货膨胀。

这个解释不应该是我的原创,因为货币的发行记在央行的负债上,是很久以来的常识。

但是我通过自己原创的理解,对西方经济学的几种通货膨胀理论进行了完美的概括。

五、关于国企

完全干预,如计划经济,没有利用好经济系统自发形成秩序的机制,对经济的进步是事倍功半。

但是没有干预,那也不行。

私有化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残酷剥削和垄断,组织将会失去活力。

干预和放任,是需要智慧的。

理解经济系统的自组织原理,非常重要。

沈华嵩先生长期研究“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我有幸在学术上得到沈老师的倾囊相授。

所以把自组织理论应用于国企改革,是我对于经济系统自组织理论通俗化的一个尝试。

国有企业,如果不亏损,而且不垄断,那就没有问题,可以让其自然经营。

事实上,几十年来经营得好的国有企业也有,如长沙的友谊阿波罗商城,一直是胡子敬先生掌舵,成长健康。

需要贯彻国家战略的产业,如军工、能源、石油、烟草等等,则必须维持国有体制。

国有,还是民有,关键看国家战略。

但问题是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必须运用自组织理论,去把握干预和放任的限度。

在干预和放任之间,到底如何把握?

国有企业如果持续亏损,一定要下结论,这个亏损有没有价值?

如果是造航母,搞导弹,或者战略轰炸机,显然,亏多少都能够允许。

但也不能无限制地亏。

要靠管理提高效率。

在国有的情况下,这只能靠政府对管理者的行政约束来实施。

但对于大多数无关国家战略的企业,则应该实施“资本人格化”的约束。

通俗地说,资本人格化,就是“企业赔了钱,管理者自己掏腰包”。

谁来掏钱赔,要落实到人。

在这个“亏损赔钱”的游戏规则下,谁活下去,谁被淘汰,再由市场说了算。

除了需要国家管制的战略产业之外,非战略产业应该引入市场淘汰机制,这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之所在。

建立“输了赔钱”的企业制度,能够让市场对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最自然的资本约束。

战略产业与非战略产业,干预与放任,是国企改革的大智慧。

只有不受市场检验,必须受政府战略约束的企业,才可以纳入政府的战略管理。

《资本人格化》一书的出版是在2005年,那时候国有企业的普遍亏损非常严重,2万亿人民币的银行烂帐,基本上是国有企业造成的。

而与此同时整个国家的居民储蓄不过7万亿人民币。

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妨碍了整个国民经济效率的提高。

所以提出“资本人格化”的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资本人格化的精髓,是经济系统的自然选择机制。

输了赔钱,市场决定生死,让市场来管理企业。

不需要人为干预,这就是自组织。

资本人格化虽然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而提出,但这个原理却是长期有效的。

不管将来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需要运用这一原理,来理解经济系统的自然演变,把握和控制经济的运行。

六、从寡头所有到民众所有

“私有化”可以实现“输了赔钱”的制度目标,这是精髓。

在这一点上,“私有化”和“资本人格化”是相通的。

但“私有化”搞“残酷剥削”,或者搞“垄断”,侵害消费者权益,那又异化了。

必须加以约束。

反对私有化,要求社会化,这也是经济系统的内在力量。

经济系统存在生态金字塔,能量的衰减在每一级之间遵循10%的规律。

残酷剥削,就是超越了10%,必将遭到下一级物种的反抗。

马克思把这种能量向下一级流动不超过10%的和谐生态金字塔,称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但却是“重新建立”,这就是“资本人格化”。

也就是说,“私有化”和“资本人格化”如果说有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和谐的,后者是和谐的。

所以,提出“资本人格化”这个概念,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的。

要吸收“私有化”的精髓,就是“亏了赔钱”;又要避免“私有化”的误区,那就是巧取豪夺和残酷剥削,最后我才想到了“资本人格化”这个词。

资本人格化与私有化,这里存在一个怪圈。

我觉得应该引入“民众所有”和“寡头所有”这两个概念,才能说明这个怪圈。

私有化到了一定程度,残酷剥削和垄断,这是寡头所有,必须打破,这是马克思所提出来的问题。

但是,我们通过革命的手段,没收官僚资本,变成国有资本,由政府管理,情况会如何呢?

一开始很好,国有制很有效率。

但到了晚期,各种毛病都来了,国有制变成了“官员所有制”,又是一种寡头所有。

效率低下,还借钱不还。

这时候又需要资本人格化,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把“官员所有”、“寡头所有”变成“民众所有”。

输了赔钱,以贯彻市场自然选择的机制,来提高效率。

所以,“私有”会变成“寡头所有”,“公有(国有)”也会变成寡头所有。

从私有到公有,我们是从一种寡头所有变成另一种寡头所有,就是没有变成老百姓所有。

如果把改革说成“民众所有”,那这个表述就要准确得多。

以“官员所有”为特征的公有制,以及以“残酷剥削”为特征的私有制,都要搞“民众所有”!

其实西方已经搞了,撒切尔作为市场制度的信徒,卖掉国企,把“官有”转为“民有”,很成功。

这是第一个例子。

美国人通过允许罢工、反垄断立法、管理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等改革,约束寡头私营企业的行为,限制残酷剥削,把“寡头所有”转变为“大众所有”,也很成功。

这是从另一个方向建立“民有”的第二个例子。

我们改革国有企业,如果把口号提得准确,明确提出“从官员所有到民众所有”,而不提“私有化”,那MBO的改革就会得到自然规范。

把MBO说成是“私有化”,结果出了问题。

国企改革不是达到“输了赔钱”这个机制目标,而是先不掏钱就占有国企。

郎咸平事件因此应运而生。

郎咸平发难是对的。

MBO不仅变了样,而且达不到“输了赔钱”这一资本人格化的改革目标。

但郎咸平认为国有制没有问题,这又不对。

国有企业普遍亏损,效率不高,总是赔钱,赔钱以后又找银行借钱,借了以后又赔掉,又继续找银行借钱,然后又赔掉……这是个大问题!

持续亏损的国有企业,其实成了经济系统的吸血鬼,人民来养着这么一个吸血鬼,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就低了。

效率低意味着缺乏竞争力,缺乏竞争力意味着得不到资源。

一旦开放,在资源竞争力更强的外国企业的攻击下,会导致国家资源的全面流失。

除非永远保护下去,虽然国际竞争力没有,但自己的资源也不让别人染指。

这也不是个事。

因为人民生活要进步,市场力量会突破这个保护,国家资源流失还是难以避免。

所以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是不能允许的。

那么怎么改革?

MBO?

MBO当然可以,但是要掏钱,不能巧取豪夺。

所以,如果我们把国企改革规范下来,用词准确一点,改革是要实现从官员所有到民众所有,是要规范企业行为。

则不仅MBO的猫腻无法得逞,改革也可以顺利推进!

名不正则言不顺,因为使用了“私有化”这个这个臭名昭著的用词,导致把“民有化”、“社会化”弄成了“寡头化”,所以耽误了一场本来可以成功的改革。

资本人格化,直观理解,就是让资本具备人格,也就是缔结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损益之间的资本约束,赚了收益,输了赔钱。

国有制达不到这一点,对管理者的激励靠行政奖惩,而不是最直接的资本约束。

私有化的寡头企业,也达不到这一点,寡头说了算,大部分的管理人员没有资本约束,损益与己无关。

所以资本人格化,不管对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是适用的。

资本人格化意味着民有化、社会化,它改变“官有化”,排斥“寡头化”,代表企业社会化的根本方向。

国企的改革其实很简单,你只要不给它“脱困”就行了。

改革的过程会在市场制度下自然实现。

所以我在《资本人格化》一书中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只有一条,那就是“控死印钞机”。

控死了印钞机,让市场力量自己成长,国企、民企、MBO还是不MBO,统统由市场说了算。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公平的改革方案。

当然,后来的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印钞机没有控死,反而被无限滥用。

外国资本裹着印钞机的强大力量冲向中国,民族企业当然承受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只对外资开放印钞机,不对本国企业开放印钞机,又是极不公平的。

所以,情况变化了,当然不能单独针对本国企业“控死印钞机”。

但不管情况如何变化,“控死印钞机”让改革过程自然实现,这个思路是成立的。

“资本人格化”的提法,出自马克思的原话。

七、关于自由主义的界限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关键是要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引入外资上,要慎之又慎,让中国人自己成长,到了足够强大的时候,再和外资接轨。

但事实的发展完全不是这样。

印钞机没有控死,反而被滥用到了极限。

而且不是被中国人用,而是让美国人用!

储备两万亿美元,相当于让美国人在中国印刷了十五万亿人民币,比2004年7万亿中国居民储蓄的总和还要多一倍。

在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没有成长的情况下,把外资都放进来,核心竞争力马上有了,企业效率提高了,但这个“核心”却是外国人的“核心”,是掠夺中国资源,毁灭中国民族产业的“核心”!

而且美国人通过次贷危机,又把中国出卖战略产业所得到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弄回美国,中国货也没了,钱也没了!

整个民族产业变成拱手白送,整个国家资源拱手白送!

还弄什么改革?

弄什么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修筑国防,操练兵士,是为了打仗,为了抵御侵略。

“资本人格化”正是出于这一考虑,磨砺本国企业的战斗力。

现在把国家送给别人,举手投降,仗当然不用打了。

国家全部顺从美国人,民族资本,不听美国人使唤的,就拉出去枪毙。

经济亡国,政治顺从,国家成了这样。

虽然卖国之后会有短暂的繁荣,但在资源被迅速吸干之后,这种“繁荣”很快就会被亡国之后的悲惨处境所取代。

显然,盲目引进外资,不计后果把民族产业抛弃在外资的强大攻击之下,给中国的民族产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我们在这里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如同家长带孩子,该放手就要放手,不要凡事包办,但外界压力太大,孩子受不了,家长该帮助一定要帮助。

否则孩子会夭折。

放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不是为了让孩子去送死。

放任企业,是为了锻炼企业的战斗力,提高效率,而不是把企业送给别人吃掉。

这就是自由主义的界限。

现在孩子已经进入虎口,正在被人吃掉,怎么办?

把孩子抢回来!

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谋反,是翻盘。

第一,锁定外国人的在华资产,扭转资源输出的方向;第二,瞄准资源型国家,通过产品换资源,来重整属于自己民族的战略产业。

如果方向明确,现在还有救。

资本人格化,市场制度,这些思路在今后反击外资、缔结资源国际合作秩序的实践中,还会派上用场。

要用自己的制造能力换回资源,绝不能靠现在这些鬼子们控制的产业来实现,而只能要靠自己的民族产业。

如何在赶走外资的同时让民族企业获得成长的空间,还是要依赖资本人格化所确立的“独立自由市场制度”来实现。

只不过在现阶段,我们对于政治力量的唤醒,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以政治力量为先导,每打一场战役,民族企业就要紧紧跟上。

八、关于金融与实体

阐述银行、股市在经济系统形成自发秩序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与旋涡的自催化模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系统与物理系统的同质性。

把握了这个同质性,我们可以把经济学当成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让经济健康成长,关键是确立游戏规则。

在游戏规则健康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干预,可以自己成长。

缔结货币与资源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凯恩斯工具的作用,并把握其局限。

九、关于国际合作

阐述国际合作所遵循的机制。

包括汇率制度的原理,关税、补贴、贸易壁垒等国际合作的操作工具及其原理。

一定要理解市场制度下经济系统自发演变的规律,才能对这些东西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

这些东西很重要。

我能看穿美国人的侵略行径,这些原创性的积累帮了我的大忙。

今后要把外国人赶出去,重新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这些工具的运用依然至关重要。

十、关于《时间的方向》及其他

中国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获取国际资源,与世界共荣的关键所在。

我们现在号称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换回来的不是资源,而是一堆废纸。

占GDP40%的出口,相当于直接扔进了太平洋。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外国人控制中国产业的结果。

中国需要一次“经济危机”,来促进产业转型,并避免国家资源耗尽,走向毁灭。

关于人类文明的共同困境及其出路,我只能放在下一部专著《时间的方向》中去阐述。

因为变量更多,需要计算的信息量更大,这本书会耗尽我下半辈子所有的精力。

能不能写完都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我想,我已经出版的《资本人格化》一书中,已经阐明了自由市场制度的精髓,为洞察经济系统的规律,控制经济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

我现在就应该把这些东西介绍给我的读者,以免在《时间的方向》不能完成的情况下,造成遗憾。

国家每一天都在流血,抵御侵略,需要唤醒更多的人。

美国人控制的走狗,已经在网上公开叫嚣“屠杀左派”。

我们必须考虑“假如我死了,怎么办”的问题。

所以我想到要把我的思想传扬出去,《资本人格化》虽然不够完善,但却足够可以充当一个思想的载体。

我的思想传得越广,对国家越有利,对我也越安全。

索取《资本人格化》,请点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